毛豆早春大棚直播高效栽培技术

2020-07-31

名称毛豆早春大棚直播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豆荚类-毛豆(菜用大豆)
适宜品种
早生白鸟、辽鲜1号、特早4号、宁蔬60等品种。

栽培技术
毛豆别名枝豆,是未成熟大豆的鲜嫩豆粒,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常作为蔬菜食用。近年来,本地菜农利用塑料大棚加地膜覆盖直播进行早春茬栽培。2月下旬播种,5月中旬上市,5月下旬采收结束,667平方米产量400-600千克,批发价5.00-4.40元/千克。按667平方米产500千克、平均批发价4.75元/千克计算,产值2 375元,每667平方米纯收入800元以上。因毛豆生长期短、让茬早,技术简便、用工少,效益十分显著。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施肥清除杂草

毛豆喜温暖,属短日照植物,以土层深厚,富含钙质、有机质的中性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大棚春提早播种,土壤湿度不宜过大,否则,遇低温易烂种。2月上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鸡粪1 000千克左右、45%三元复合肥30千克作基肥。实践证明,重施基肥可提高毛豆的抗寒力及产量。施肥后耕翻整地,筑畦宽1.1-1.2米,畦高0.2米,沟宽0.2米。播种前1周扣好大棚,每667平方米用48%氟乐灵除草剂12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洒在畦面上,浅耙土层,使之渗透入表土,然后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

2.适时抢播合理密植

(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性、丰产性好,抗寒性强,适应性广,品质糯性易煮酥的早生白鸟、辽鲜1号、特早4号、宁蔬60等品种。

(2)播种:2月下旬,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直播以穴播为好,早熟品种的密度可适当大些,穴距15-20厘米,行距30-35厘米,每667平方米基本穴为0.8万-0.9万,每穴2-3株,每667平方米留苗1.8万-2.0万株。播种时穴底要平,种粒分散,覆土以盖细土2-3厘米厚为宜,每667平方米的播种量5-6千克。播种后立即在整个畦面上覆盖一层地膜,并将大棚四周扣牢压紧,增温保湿,促进出苗。幼苗子叶顶土后,选晴天及时划破地膜,放苗生长。

3.大棚管理

(1)温度管理:前期主要防冻保暖,后期加强通风换气。出苗前棚内适宜温度为15-25℃;生长期20-25℃;开花期20-28℃。因此。应根据各个时期的生长特性及时闭棚保暖或通风换气。一般苗齐后及时通风,白天保持20-25℃,防止高温徒长。3月中旬以后,气温渐高,应加强通风。4月中旬揭掉大棚薄膜。

(2)肥水管理:一般苗期不宜施肥,如叶片受低温影响发生皱叶。可用黄叶敌微肥每667平方米50克,对水30-45千克,在晴天中午喷施1次。开花初期喷硼肥加多效唑,防病增产,并每667平方米追施45%三元复合肥20千克,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促进根系生长。

在水分管理上,播后苗出土前不宜浇水;苗期过分干旱可适量浇水,促发根。开花结实期水分管理采取于花湿荚的原则,开花初期水分要少些,湿度大会落花落荚,结荚后浇水,促荚生长,但要防止田间渍水。

(3)适时采收:5月中旬进入采收期,早熟毛豆贵在早,因此应适时分批采摘豆荚,及早上市,以获较好的效益。一般在豆粒饱满、豆荚仍为绿色时采收。采收过早,豆粒小,产量低;采收过迟,豆粒变黄且坚硬,风味下降。

病虫害防治大棚毛豆因苗期棚内低温多湿,易引起立枯死苗。因此,苗期棚内可选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00克进行化学防治,尽量少用水剂药物。4片叶时,可用百菌清、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1周喷1次,共喷2次。危害毛豆的害虫有豆荚螟、豆杆潜蝇等,早春毛豆虫害发生较轻,偶有发生。对上述的害虫可选择农用触杀性强及灭生性广的抑太保、速灭杀丁、乐斯本等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严禁使用甲胺磷、敌敌畏等剧毒农药,每7天防治1次,连防2-3次。

延伸阅读

春毛豆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名称春毛豆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豆荚类-毛豆(菜用大豆)
适宜品种
早生白鸟、大粒王、辽鲜1号等品种。

栽培技术
春毛豆生长期短,栽培技术简便,既可纯作栽培,又可与其他作物间套种,一般每667平方米可产鲜豆荚500千克,每667平方米效益1 000元左右。现将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性、丰产性好,抗寒性强,适应性广。品质糯性易煮酥的早生白鸟、大粒王、辽鲜1号等品种。

2.播种期

春毛豆早熟栽培播期一般在2月上、中旬,采用大、中棚加地膜覆盖栽培。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毛豆忌重茬,一般同一块地应相隔1-2年。

3.大、中棚加地膜覆盖直播技术

(1)施足基肥清除杂草:播种前7-10天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入畜粪1500千克以上(耕翻田可在机旋耕前施有机肥)、45%的高浓度复合肥25-30千克。耕翻整地,筑畦宽1.1-1.2米、高0.2米、沟宽0.2米。结合施肥整地,于播种前1周每667平方米用48%氟乐灵除草剂12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洒在畦面上,浅耙土层,使之渗透入表土,然后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

(2)适时抢播合理密植:当棚内地温5厘米深处达10℃以上时,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直播以穴播为好。早熟品种的密度可适当大些,一般穴距15-20厘米左右,行距30-35厘米,每667平方米基本穴0.8万-0.9万。每穴3株,每667平方米留苗1.8万株。播种时穴底要平,种粒应分散,覆细土2-3厘米厚,每667平方米播种量5-6千克。播后立即全畦覆盖1层地膜,并将棚四周扣牢压紧,以增温保湿。促进出苗。

(3)加强管理重抓肥水:幼苗子叶顶土后,应及时揭去地膜,苗期应减少土壤含水量,并进行1次中耕松土,可使土温升高,以利生长。若遇低温寒潮,应加强防寒保暖措施;若遇阴雨,则应及时疏通棚四周的沟系,防止涝害。当棚内温度大于25℃时,要通风换气。开花期保持棚内日温23-29℃,夜温17-23℃,相对湿度75%左右。开花期是毛豆迫切需要氮素营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在初花期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入畜粪尿500-700千克或速效氮肥120千克,同时增施磷、钾肥,可减少落花落荚。为促进根系生长,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为有效提高结荚数,可在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施多元磷酸二氢钾,以促进籽粒膨大,提高粒重。开花结荚期。要求土壤含水量80%左右,若此时土壤墒情不足,则需灌水1-2次,可采取沟灌方式,速灌速排。每667平方米可增产15%左右。

4.保护地育苗移栽生产技术

(1)做好苗床适时育苗

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既可促进种子出苗整齐,又可使植株长势均匀一致。一般可选择疏松的茄果类或葱蒜类菜园土,也可采用稍经吹干的水稻土做苗床。种子按4厘米2厘米的间距播于苗床(提倡使用营养钵育苗)。播后浇水并加盖1-2厘米厚的干细土,然后先覆1层地膜压紧使其不漏风,再盖小拱棚,以提温保湿。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并控制苗床温度,保持温度20℃左右。

(2)培育壮苗及时定植

定植前2-3天,白天应揭去拱棚膜炼苗。育苗移栽的苗龄不宜太大,苗龄越大移栽后缓苗时间越长。不利于植株生长,宜在2片真叶展开时定植。移栽时注意保护根系。定植前整地筑畦、施肥方法与栽后的管理措施均与大、中棚加地膜覆盖直播生产技术相同。

病虫害防治
(1)病害:毛豆的主要病害为大豆锈病、褐斑病以及病毒病。锈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褐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防治病毒病重点是要防好蚜虫,可在齐苗后用10%吡虫啉20克对水30千克常规喷雾1次,在感病初期用小叶敌抗病毒营养液喷施叶面2-3次,可有效缓解其症状。

(2)虫害:毛豆的虫害有豆荚螟、豆秆潜蝇等。可选择农用触杀性强及灭生性强的抑太保、速灭杀丁等低毒低残留农药每7天防治1次,严禁使用甲胺磷、敌敌畏等剧毒农药。

早春大棚瓜菜立体高效栽培技术


 一、栽培方式

这种栽培方式的前茬为空闲地、大棚青椒、大棚草莓,后茬为露地大白菜、香菜、秋延迟菜豆、黄瓜等。

这种技术是将青椒于立冬时育苗,于翌年惊蛰至春分之间定植于棚内,5月1日开始收获,能采收到立秋,若采取再生栽培能生长到霜降。菜用豇豆(以下简秒豇豆)于翌年立春时育苗,与青椒同期定植于大棚立柱旁,以立柱作支架,5月底开始收获,采收到8月份。佛手瓜小雪时催芽,翌年清明至谷雨之间定植于大棚四周内侧,9月中旬开始收获,能采收到霜降。这种栽培方式瓜菜旺盛生长期最低层为青椒,中层为豇豆,其利用立柱作支架,棚顶为佛手瓜,其利用棚顶为攀援物,而且到了6月豇豆为青椒遮阴,到了8月佛手瓜为清椒遮阴,充分发挥了各种作物本身的生长特性,是早春大棚立体种植的合理模式之一。

二、选用良种

青椒采用麻辣三道筋,此品种果实圆锥形,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6000千克以上,豇豆选用春豇80,佛手瓜选用绿皮饭性佛手瓜。

三、培育壮苗

(1)青椒育苗时间一般于11月上旬在苗床内育苗,播前用清水泡一下种子去除秕粒,捞出后放入55-60℃温水中浸种10分钟,并不断搅拌,当水温降至30-35℃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24小时,捞出后在28-30℃条件下保温催芽,经4-5天当有50%-60%种子萌芽时播种,保持床温26-28℃,7天左右出苗,当幼苗长到8-9片叶,大约翌年2月上旬时,选择背风向阳温暖地方分苗,株地距8厘米8厘米,分苗于温床或大棚内,棚内再套小拱棚,夜间加盖草苫保温,保持昼温25-28℃,夜温14-16℃,分苗后20天左右倒坨,即把苗切成土块(坨),然后把坨挪动位置,填土浇水,利于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幼苗10-12片真叶,苗龄4个月以上并开始现蕾时定植。

(2)豇豆于翌年2月上旬播种育苗,浸种3-4小时放在25-30℃条件下催芽,种子有一半露芽后移到25-28℃条件下育苗,苗龄1个月左右定植。

(3)佛手瓜于11月下旬装入塑料袋内,保持15℃的温度进行催芽,约10天缝合线开裂,子叶将胚顶出,胚根萌发出须根,于12月用光胚育苗,即把种瓜放在苹果筐或纸箱内,置于15℃地方,约10-20天整个胚脱离胎座并长出3-5条长短不一的细根及0.3-0.6厘米的胚芽时,取出完整无损的光胚装入长20厘米、宽10厘米、底部扎渗水孔的培养土袋内育苗,保持15-20℃,出苗后保持10-15℃。

四、整地施肥

耕地时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定植沟中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30-40千克,定植前半个月扣棚烤地。

五、适时定植

青椒于翌年惊蛰至春分之间选晴暖天气定植。定植的行穴距为70厘米25厘米,每穴2株,双株定植,开沟浇水带水送坨,每667平方米达4500穴左右。豇豆密度比单作减少一半,每667平方米栽2000穴,每穴2株,定植于立柱所在的垄上,以立柱作支架。佛手瓜于清明后定植于大棚四周内侧,每667平方米栽25株。定植后青椒不封窝不放风,5-6天后青椒长出白根再封窝,在封窝的同时每667平方米施豆饼50千克作缓苗肥。

六、棚温管理

定植后不放风,开花前少放风,开花后逐渐加大放风口。一般掌握开花前适宜温度为25-27℃,不超过30℃,开花后白天不超过25℃,夜间保持12-15℃,不低于10℃。随着气温升高,放风口逐渐加大,到立夏后四周棚膜卷起1米,形成晾棚,以降低棚内温度,防止强光照射,减少病毒的发生,并能防雨,减少落花、落叶、落果。

七、田间管理

1.青椒

根据青椒喜温、喜水、喜肥,高温易得病,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秧的特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浇水。定植后浇一水,以后过半月再浇一水,定植后一个月小水浇,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土表见干见湿,夏天3-4天浇一水。

(2)中耕。定植后,浇过缓苗水的及时中耕,一般隔一天中耕一次,连续中耕2-3遍后,隔3-4天再中耕一次,先浅后深,逐步加深活土层,把土壤锄得细而松软,透气良好,以增温保墒促进迅速发根,使根群强大。

(3)追肥。一般苗高30厘米,即定植后一个月扶垄。扶垄前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或复合肥50千克,不能施人粪尿和尿素,以免烧秧和疯长。6月以后,视生长情况可再每667平方米追磷酸二铵30千克。

(4)病虫害防治。灰霉病可有为霉1号、50%多霉清1000倍液喷洒防治;炭疽病可用40%炭疽福美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疫病可用80%大生M-45 800倍液防治;病毒病可用20%病毒A 500倍液防治。每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2.豇豆

定植后浇缓苗水。蹲苗到结荚后加强肥水管理与青椒同步进行。主蔓伸长后及时引蔓上立柱,使茎蔓均匀分布在立柱上,防止互相缠绕、茎叶重叠、透光不良。整枝抹芽可减少养分消耗,甩蔓后第一花序以下各节位侧支及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所生幼芽全部打掉,促进同节位花芽生长,所有侧枝都应及早摘心,仅留1-3个形成花序。主蔓长到2.2米时摘心封顶,促进侧枝生长。开花到成熟14天左右,要及时采收。采时不要碰到别的花序,防止落花。锈病可用5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施宝灵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3.佛手瓜

肥水管理同青椒同步进行。8月上旬当佛手瓜秧蔓布满架面时将大棚膜撤掉,将蔓理顺使其分布均匀,进入9月份佛手瓜开始现蕾开花,一般15-20天即可采收上市,采收时注意分期进行,以免影响秧蔓上幼瓜的生长。佛手瓜尚未发现病虫害,无须用药,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早春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适宜品种
皖椒4号、薄皮早冠、鲜绿2号
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
(1)种子处理
每667平方米用种量约40~50克。播前晒种1~2天。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可杀死种子表面病原菌、促进种子发芽。再选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捞出在清水下冲洗干净后用湿布包好放在30~35℃环境中催芽。
(2)播种
冬季育苗一般安排在10月中下旬。由于宣城地区冬季气温最低可达-7℃,冬季辣椒育苗可采用电热线加温育苗,防止低温造成僵苗。育苗选用育苗专用基质土,穴盘采用50孔营养盘。每1立方米基质土加入50%多菌灵30克预防病害。将基质土装入至穴盘口1厘米处后
浇透水。将催芽种子每钵播种2粒,再装满营养土,按一般苗床规格排放在大棚内,平铺升层薄膜后搭小拱棚并关闭大棚保温。一般15天左右出苗,齐苗后揭去地膜并喷1次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防治病虫害。
(3)苗期管理
辣椒出苗期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破心期适当降低温度,白天控制在18~20℃,夜晚温度控制在15℃,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进入11月份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夜间要根据天气状况在小拱棚上增加覆盖物。在气温极低的天气,要通过电热线加温,保持小拱棚内气温在10℃以上。待棚温稳定在15℃以上后撒去拱棚。晴朗天气要适当通风,降低大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为提高幼苗对定植后环境的适应能力,缩短定植后的缓苗时间,在定植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应进行秧苗锻炼。炼苗期逐步增加通风时间,白天气温可降至18~20℃,夜间13~15℃,减少水分供应,促使床土露白。由于育苗专用基质土营养充足、比例均衡,一般不再另外追肥,但在定植前15天左右,为增强长势、促进花蕾发育可喷施一次氨基酸高磷钾型叶面肥。下大田定植前2~3天应打一次药,严防带病,带虫下大田。
2.整地定植
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3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地建大棚,定植扣棚前要清茬,除净田间地头的杂草。定植前30天进行翻耕,并结合施基肥667平方米施鸡粪2500千克、豆饼100千克、三元复合肥25千克、钙镁磷肥100千克,定植前20天扣棚,作一次移苗前的全面消毒,定植前7~10天整畦,畦宽80~100厘米,垄高15~20厘米,在垄中间铺设内径大于28米米孔径为0.8米米微喷带,后铺盖1层黑色地膜。一般在3月上旬选择冷尾暖头定植,每畦栽2行,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2500~3000株左右,栽后畦上搭小拱棚。
3.定植后管理
(1)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以防寒保温为主,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晚上18~20℃。夜间小拱棚覆盖草帘,上午9时后解除草帘和小拱棚,17时前盖好小棚膜和草帘,定植后3~4天内尽量保持棚内温度,只在中午适当通风1小时左右,以利加速缓苗活棵。由于采用地膜覆盖,土壤保墒能力强,此期间一般不需要灌水,适当蹲苗也有利于门椒坐果。植株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抹除第一分叉处以下所有侧芽,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开花结果。
(2)开花结果期管理
开花结果初期,由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营养生长和花芽分化同时进行,昼温20~25℃,夜温16~20℃,有利于正常开花结果。当门椒、对椒坐住果并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氮肥10千克、钾肥15千克。将肥料提前融化,确保无颗粒状物质,以后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水。浇水次数不可过多,在其生育期内要见于见湿,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高温、高湿和光照不足会引起落花,开花后管理重点是保护门椒,提高坐果率,为使辣椒在低温条件下顺利坐果,促进果实肥大,使用2,4-天或坐果灵浓度为20~25毫升/千克和40~45毫升/千克喷雾,可使坐果率达80%以上。门椒收获后进人盛产期,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当棚温白天高于35℃、夜间不低于15℃时,可进入昼夜通风,并经常改变通风方向。
4.采收
早春辣椒栽培,抢先上市行情好、效益高。辣椒当果实充分膨大、表面具有光泽时,即可采收辣椒上市。门椒、对椒要提早采收,防坠秧。进入盛果期,结合市场价格,做到早收勤收、或轻收勤收,以争取最大经济效益。
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用栽培措施与药剂防治相结合,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湿度。低温天气药剂防治采用烟熏法或粉尘法防治。辣椒疫病发病初期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熏蒸,每7天熏蒸一次,连续2~3次。炭疽病发病初期喷施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脐腐病发病初期及时选用0.1%氯化钙溶液或0.1%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可有效防治。辣椒病毒病早期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蚜虫为主,发病初期用20%病毒A4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400~5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2~3次。棉铃虫、菜青虫防治,在百株卵量20~30时使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用B吨乳剂200倍液喷雾。白粉虱使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

早春毛豆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名称早春毛豆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地膜
蔬菜分类 豆荚类-毛豆(菜用大豆)
适宜品种
地膜栽培可选择台75、99-3、292等品种。

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①播种时间:影响早春毛豆播种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一般在土壤5-10厘米的土层内,日平均地温达到12-15℃时播种较为适宜。据土温测定:地膜+小拱棚覆盖通过时间为3月上旬,而地膜覆盖的在3月中旬。结合出苗率、产量综合分析,采用小拱棚+地膜覆盖育苗的适播期为2月25-3月15日,地膜直播适播期则为3月10-3月13日。

②育苗方式:根据我地早春季节低温阴雨天气较多的气候特点,为保证大田毛豆种植密度,一般采用育苗移栽为好苗床准备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块作苗床。播前深翻晒土。由于毛豆苗期短,子叶肥厚,苗期营养以子叶供应为主,若苗床土为菜园土,养分充足,可不必施肥;若水稻土,则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磷肥40千克+钾肥5千克作底肥。按苗床宽1-1.1米作畦。播种选晴天上午,把精选后粒大饱满、无病斑、虫蛀的种子撒播到苗床上,以种子不重叠为宜,播种量1千克/平方米左右。播后覆盖2-3厘米细松土。然后平铺一层地膜,用2米长拱形竹搭好小拱棚,盖好栅膜,并用土密封。苗床管理棚四周开挖深沟,沟深25厘米,保证雨天排水畅通,以免苗床水分过多,引起烂种。出苗前密闭棚膜保温保湿,出苗后(一般播后10天左右)及时揭掉地膜,棚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3-17℃。适时移栽毛豆根系再生能力较弱,需严格掌握移栽期,一般以子叶展开到第一对真叶抽生(即出苗后一星期左右)为最佳移栽期。

(2)整地作畦

毛豆对土质要求不严,但要获得较高产量,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为好。若前作为水稻,则冬前进行深翻晒垡,以风化土壤;若前作为蔬菜,则在定植前一星期把前茬收割完毕,整理好土地。为减轻豆荚病斑,提高豆荚商品率,早春毛豆作畦时应采用深沟高畦,一般畦宽1.2-1.4米,沟深20-25厘米。畦做成微弓形,为防止杂草生长。每667平方米可用33%施田补乳油除草剂267-330毫升,加水20-33千克,喷洒畦面,并覆盖好地膜。

(3)施足基肥

早春毛豆一生需肥量较大,据试验,生产100千克鲜豆荚需吸收纯N 4.33千克,P2O5 0.54千克,K2O 10.95千克。若是水稻田或瘠薄土,则在冬前深翻时每667平方米施1 000-2 000千克圈肥或土杂肥,种植前结合整地再施复合肥20-30千克+磷肥20-25千克作基肥;若是菜园土,则土壤肥力较高,应根据前茬施肥量及吸肥情况具体决定,一般用30-40千克复合肥加20-25千克磷肥作基肥于整地时施入。

(4)合理密植

台湾75毛豆生长势较旺,如种植过密,容易引起徒长,通风透光差,分枝数减少,病、瘪荚增多,影响豆荚商品性;如种植过稀,则土地利用率不高,影响产量。据试验,台湾75早春种植密度;如每穴3株,每667平方米定植毛豆5 000穴,行距50厘米;如每穴2株,则定植毛豆7 000穴,行距30厘米,基本苗数14 000-15 000株。

(5)田间管理

①开沟排水:毛豆根系较浅,且我地春季雨水偏多,如田间积水,植株生长减弱,易感染病害,影响产量和豆荚品质。因此,在生长期可通过培土加深畦沟,做到三沟配套,保证田间排水畅通。

②施好追肥:早春毛豆营养生长较旺,如基肥量足,则前期不必施肥,以免引起徒长,但进入开花结荚期,植株对肥料需求量增加,此时,植株吸肥量占总需求的80%以上,应及时追肥。初花期每667平方米打孔追施尿素20千克,结荚期可结合防病治虫用0.2%-0.3%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1-2次,以促进豆荚充实饱满。

③适时采收:毛豆以食用鲜豆荚为主,采收期应根据加工、收购单位的要求和市场行情而定,一般在豆荚已鼓粒充实,色泽鲜绿时采收。切忌过早或过迟,以免影响毛豆产量和豆荚质量。

采收后放在阴凉处,保持新鲜。

病虫害防治
(1)病害:早春毛豆病害以褐斑病为主,前期多发生在茎秆和中下部叶片上。后期主要在豆荚上,形成细小棕褐色斑点,影响豆荚质量。种植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病害发生重;在结荚、鼓粒期,雨日多,雨量大,有利该病发生、蔓延。因此在栽培中首先要合理密植,其次要保持田间排水畅通,降低田间湿度,再则是农药防治,在初荚期可选用50%百菌清6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间隔7-10天防治1次,连防治2-3次。

(2)虫害:苗期主要有蜗牛和小地老虎。蜗牛可用6%密达每667平方米0.25-0.5千克诱杀;小地老虎可用炒香菜饼拌90%敌百虫诱杀或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灌根。随着气温升高,蚜虫、蓟马发生量逐渐上升。一旦蚜虫发生为害,易诱发毛豆病毒病,需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0.5%海正灭虫灵1 500倍液,或1%爱福丁2 500倍液,或10%一遍净3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扁豆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名称扁豆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豆荚类-扁豆(眉豆、蛾眉豆)
适宜品种
春扁豆、镇江早春扁、鲜绿5号。

栽培技术
扁豆属短日照农作物,花期较长,能连续开花,连续结荚,采收期长,大约8个月左右,产量较高。大棚栽培扁豆可提早上市,延长采收期,达到周年生产供应,产量较露地栽培可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较高。现将我们的扁豆大棚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江苏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应选择耐盐碱、优质、丰产、抗病虫的品种。我们从引进的55份扁豆品种资源中,筛选出了3个适合本地大棚栽培的扁豆新品种,分别是春扁豆、镇江早春扁、鲜绿5号。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1)育苗时期:一般于1月中下旬播种,将种子置30℃恒温箱中催芽,种子露白后播于营养钵中。

(2)育苗方法:用50%菜园土、25%腐熟有机肥、20%砻糠灰、2%尿素、3%三元复合肥混匀配制营养土。营养钵选用8厘米8厘米。每钵播1-2粒发芽的种子,盖上1-2厘米厚的营养土,以防幼苗带帽,覆盖1层地膜,以利保温保湿,并加盖小拱棚。

(3)苗期管理:出苗后苗床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晚上保持在15-20℃。白天温度超过30℃应通风,晚上温度过高要减少覆盖物以防徒长,温度过低可增加覆盖物或用地热线加温。育苗期间保持苗床见干见湿,湿度大时可撒些草木灰吸湿,干时用喷水壶在温度高时喷水。低温高湿易引发猝倒病,应及时用64%杀毒矾500倍液喷雾,定植前7天应对苗床进行通风降温炼苗。可用少量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使扁豆苗达到叶色深绿、根茎粗壮、根系发达的壮苗标准。

3.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1)整地施肥:选择地势高、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田块,搭建南北向的大棚,在棚四周挖沟,以便排水和降低棚内湿度。定植前1周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农家肥3 000千克和45%的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定植前2-3天扣棚,并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

(2)合理密植:棚内筑南北向3条畦,宽1.5米,沟深15-20厘米。每畦栽2行,穴株距50-55厘米,定植时应剔除病苗和弱苗。为保证幼苗成活,边移栽边浇定根水。

4.田间管理

(1)搭架整枝:当植株伸蔓时要及时搭架,架高视棚高而定,一般架高1.5-2米。抽蔓后要注意引蔓,使茎蔓均匀攀在架上,达到1.5米时要及时整枝打顶,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以减少植株养分消耗,促进生殖生长,增加有效豆荚数。第1花序以下各节的侧芽一律打掉,以促进早开花,摘除植株下部老叶,适当摘除中部蔓叶,以增加光照和通风,一般4-5天修剪1次。

(2)肥水管理:缓苗后浇1次稀粪水以促进新根的生长。前期要控制肥水,如肥水过多,蔓叶生长旺盛,开花结荚节位提高,花序数目减少,会形成中下部空蔓。结荚后即应增加肥水,以促进生长,多开花,多结荚。结荚盛期,每采收1-2次,约7天追1次肥水,以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

(3)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扁豆初花期,选用花蕾宝3 000倍液或50毫克/升防落素液喷花序,每5-7天1次,连喷3-4次,可提高扁豆的荚数。采收嫩荚后花序较少时,可用15%多效唑8克对水10千克喷洒叶面,能增加扁豆茎粗,缩短新生蔓的节间距和增加荚重。

5.采收

采收扁豆时不要损伤花序上其他花蕾,更不能连花带柄一起摘下,应按住豆荚基部轻轻向左右扭动。

病虫害防治
扁豆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豆野螟和红蜘蛛,其中以豆野螟危害较重,可用锐劲特与杀灭菊酯混合使用防治;用一遍净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克蛾特或蜘蛛亡防治红蜘蛛。扁豆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炭疽病,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用炭疽福美防治炭疽病。

长豇豆早春育苗高效栽培技术


名称长豇豆早春育苗高效栽培技术

分类 蔬菜
资料来源苏小俊. 豆类蔬菜无公害高效栽培重点、难点与实例[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栽培技术
莲都区碧湖镇是丽水市长豇豆主产区,2005年播种面积达0.27万公顷,产量近10万吨,产值8 000多万元。长豇豆早春栽培通常采用直播,由于早春气候不稳定、气温低,种子发芽慢,若遇低温阴雨,种子容易发霉烂种,成苗差,遇霜冻又易死苗。而育苗移栽可以避免以上问题,同时还可以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有利于提早花芽分化和提高产量。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现将长豇豆早春育苗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耐低温品种,在我区适合早春栽培的抗性良种有:扬豇12、扬豇40、华豇4号、丰产3号、之豇28-2、之豇844、绿领8号等。

2.培育壮苗

(1)苗床铺设:苗床建在大栅内,内置小拱棚,遇强冷空气时,配以浴霸暖灯或火炉加温。

(2)种子处理:用适乐时种衣剂10毫升对水_150毫升,均匀后倒在10千克种子上迅速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可有效预防苗期立枯病及其他土传真菌性病害发生。

(3)基质配制:按珍珠岩、泥炭和未种过豆类作物的大田表土按1︰1︰1配成基质,每100千克基质或混合土中再加入加过磷酸钙10千克,磷酸二氢铵1.5-2.0千克和适量草木灰,混拌均匀后装入营养钵。

(4)适期播种:2月中、下旬开始,用营养钵进行育苗。播种时先把装有营养土的营养钵浇透水,每钵放4-5粒种子,再在种子表面盖1-2厘米水分适中的营养土。

(5)苗期管理:把已播种的营养钵直接摆放在苗床上,未出苗前贴面盖膜,温度可保持25℃以上,5-7天后出苗,在子叶展开前搭小拱棚支起薄膜。子叶苗生长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晚上15-18℃,定植前1周进行揭膜炼苗,整个苗期需30-35天。幼苗期气温遇冷空气,要注意保温和预防苗期猝倒病的发生。

3.整地定植

(1)整地施肥土壤应深翻并碎土,做成畦连沟宽1.4-1.6米,面宽0.8-1.0米,呈龟背形畦面。畦中开沟;每667平方米埋施栏肥2 000千克(或鸡粪1 000千克,加碳铵15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硫酸钾10千克;对于缺硼田地还须同时加硼砂每667平方米2-2.5千克,然后覆土。

(2)定植3月中至4月上旬冷空气过后,气温较为稳定时,选择晴天进行定植。定植前一天给幼苗营养钵浇透水,定植时用专用打孔器打一直径8-10厘米孔,取出泥土,每畦栽2行,行距45厘米,穴(丛)25-30厘米,把幼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小心放入孔中,用取出的泥土压实,同时浇适量的定根水,每穴(丛)2-3株,每667平方米植2 500-3 000穴(丛)。长豇豆幼苗生长期,遇强冷空气,须用小拱棚保温防冻。

4.田间管理

(1)搭架:搭成高2.3-2.5米的倒人字架,架的交叉点在横档以下占1/3、以上占2/3,或每穴垂直扦杆。

(2)吊蔓:在生长过程中,需人工3-4次吊蔓上架。

(3)打顶:当长豇豆顶端生长达到2.3-2.5米或超过扦杆时,需人工进行2-3次打顶。

(4)追肥:生长前期根据长豇豆生长情况给予适当追施有机肥。在结荚初期追施一次,以后每隔7-10天追一次,一般追肥2-3次,每次667平方米施复合肥15-20千克,用水量为400-500千克。同时结合防治病虫害,开花期用0.1%硼砂叶面喷施2-3次。

5.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技术

(1)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期

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煤霉病、锈病;主要虫害有豆野螟、斜纹夜蛾、红蜘蛛、潜叶蝇、蚜虫。2-3月,以立枯病为主的苗期病害;3-4月,蚜虫危害长豇豆;5-7月,煤霉病、根腐病容易发生,且豆野螟、红蜘蛛、潜叶蝇经常并发,干旱时,斜纹夜蛾发生较严重。

(2)防治策略

从长豇豆产地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病虫测报为先导,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等措施,适时、适度进行农药防治,把病虫造成的产量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又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3)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性良种、种子包衣、土壤消毒、营养土育苗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苗期病虫害发生。通过清洁田园、合理肥水管理、科学整枝、摘除病叶、水旱轮作和种植诱虫带等措施减轻病虫害发生。

②物理防治:

a.采用人工捕捉防治斜纹夜蛾幼虫。

b.在斜纹夜蛾、豆野螟的成虫发生期糖醋液、性诱芯进行诱杀。在蚜虫发生期,田间悬挂黄板诱蚜。

c.生产区每2.0-3.3公顷安装1盏频振式诱虫灯。

③生物防治:

a.通过田间适度留草等措施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b.利用生物源、植物源农药,减轻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④化学防治:

a.豆野螟可用0.6%阿维菌素1 500倍,苏特灵1 000倍浓,5%抑太保1 500倍液,5%绿浪1 500倍液,44%速凯1 500倍,Bt粉剂1 000倍,5%卡死克1 500倍。

b.斜纹夜蛾可用5%绿浪1 500倍液,44%速凯1 000倍,5%抑太保1 500倍液,52.25%农地乐1 000-1 500倍液,20%米满胶悬剂800倍加敌敌畏1 000倍。

c.红蜘蛛可用0.6%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73%克螨特2 000倍,5%卡死克1 500倍液喷雾。

d.蚜虫可用10%蚜虱净2 000倍液,20%好年冬2 000-3 000倍,10%一遍净3 000倍液喷雾。

e.潜叶蝇可用48%乐斯本1 000倍,0.6%阿维菌素2 000倍液喷雾。

f.根腐病可用保得土壤接种剂20-40克与基肥混施或作定根水浇,50%根腐灵1 000倍液浇根2-3次。

g.煤霉病可用25%多菌灵500倍液,77%可杀得700倍液喷雾。

h.锈病可用15%粉锈宁2 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

6.采收销售

(1)适时采收

①当嫩荚未鼓粒时尽早采收,春季育苗栽培的长豇豆最早可在5月中下旬上市,此时市场上同类蔬菜亦较少,市场价格一般为2-3元/千克以上,每667平方米产值可超5 000元。

②采摘时不要损伤其他的花和芽。结荚初期每4-6天采收1次,盛荚期每2-3天采收1次。

③生产的长豇豆产品质量必须达GB18406.1-2001标准。

(2)包装运输

①用于长豇豆包装的容器应整洁,避免采收贮运过程污染,严防暴晒、雨淋及有毒物质的污染。

②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

③远距离运输时应注意防雨淋、防晒,通风散热。

早春大棚萝卜高产栽培技术


适宜品种

招福、青丽、顶上盛夏、秦美人等。栽培技术1. 播前准备(1)茬口选择早春种植萝卜的大棚,其前茬作物以豆类、瓜类和茄果类为好,芹菜、菠菜、生菜、芫荽等叶菜类次之,忌与大白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连种。否则,萝卜生长势弱、病害多、产量低、效益差。(2)深耕晒垡前茬作物收获后,清洁田园,深耕土壤25~30厘米,晒垡。土壤封冻前若干旱,用大水漫灌1次。(3)早扣棚膜越冬后在3月上旬,天气转暖时,尽快覆盖棚膜,密闭2~3天后土壤充分解冻,可进行施肥整地。(4)整地施肥种萝卜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无砂砾,否则畸形果多,商品性低。萝卜生长主要依靠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全面撒施,深耕20~25厘米,按垄距(即沟宽)25~30厘米、垄宽40~50厘米、垄高10~15厘米起垄,并在垄上覆盖宽60厘米宽地膜。(5)浇水蓄热在起垄覆膜后立即在垄沟内浇灌大水,并再次密闭大棚提高地温,这样既利于出苗,又能蓄热防霜冻。3~5天后,约在3月下旬垄沟土壤干燥时即可播种。2. 催芽播种(1)用种量早熟萝卜单果质量小,种植密度较露地大一点,每亩留苗7800~9000株,用种量230~350克。(2)烫种催芽没有包衣的种子可催芽播种。将种子晒干,置于5倍于种子量的55℃水中,并不断搅动,保持10~15分钟,然后在25~28℃的水中浸泡2~3小时,捞出沥干,用湿毛巾包裹,置于25~28℃条件下24小时后有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3)播种每垄播2行,株距18~20厘米,行距25厘米左右,穴位品字形错开,每穴播种2~3粒,深1.5厘米,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然后浇水,关风口提高棚温和地温。3. 田间管理(1)放苗间苗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以防烧苗。在2~3片真叶时间苗,在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1株为好。(2)温度管理种子发芽适温20~25℃,播后应通过提高棚温而提高地温,出苗后降低棚温至25~28℃为宜。到莲座期(萝卜叶生长旺盛期)后即进人肉质根旺盛生长期,此时外界气温较高,要昼夜放风,尽量降低棚内温度,此期保持17~23℃有利肉质根膨大,提高产量。(3)水肥管理一般在第2次间苗后视墒情浇1次水,并随水冲施尿素10~15千克/亩。进入莲座期,随水追施磷酸二铵20千克/亩。之后适当控水,抑制茎叶旺长,促进肉质根膨大。在萝卜有2~3片叶直立生长时可随浇水追施含氮、钾较高的复合肥15~20千克/亩。在萝卜生长后期应降温、增湿,以防高温干旱而导致抽薹和糠心,但也要防湿度过大而引起软腐病,所以要少而勤浇水,保持地面湿润。4. 采收 萝卜肉质根充分肥大时采收。一般采收前4~6天可浇1次清水,并停止用药、施肥。病虫害防治1. 软腐病清洁田园,清理田间病残体。施用的农家有机肥要经过堆放腐熟消毒。从莲座期开始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预防,10~15天喷1次。发病初期,用77%氢氧化铜悬浮剂1000倍液或20%喹菌酮水剂1000倍液喷雾,交替施用,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2. 霜霉病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连喷3~4次。3. 钻心虫选择5%除虫菊素乳油2000~25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500~1000倍液喷施,7~10天喷1次。

早春大棚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


名称早春大棚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茄果类-茄子
适宜品种嫁接栽培选用接穗多为早熟高产的紫圆茄。嫁接栽培选用砧木有赤茄、刺茄、托鲁巴姆等野生茄。

栽培技术
早春大棚茄子是萧县富有特色的蔬菜,始于20世纪70年代,常年种植面积650公顷,品种多为早熟高产的紫圆茄。由于长期重茬栽培使土传病虫害发生较重,一方面制约了早春大棚茄子的发展,另一方面菜农盲目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严重。为此,我们对早春大棚茄子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

1.药土播种,培育健苗

茄子出苗前后最易得猝倒病,因此在苗床播种时就要开始预防,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药土播种。方法是按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克拌15千克床土,充分混合配成药土。苗床浇足底水,水渗后均匀撒上1/3药土,再撒播种子,随后再均匀撒上剩下的2/3药土,这样药土下铺上盖,种子被夹在中间,这样在出苗过程中既保护了下扎的胚根,又保护了向地面伸出的胚轴即苗脖子。也可以在配制的营养土中,每立方米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掺拌均匀用于播种,也有一定防效。

2.嫁接栽培,增强抗性

嫁接栽培选用砧木有赤茄、刺茄、托鲁巴姆等野生茄,其中赤茄、刺茄抗黄萎病,托鲁巴姆作砧木能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嫁接方法有劈接法和贴接法,砧木和接穗5叶一时嫁接,赤茄、刺茄、托鲁巴姆等要分别比接穗早播5-6天、20-25天、25-30天。生产中我们多采用劈接法,即于砧木下部留2-3片真叶平削茎去掉上部,然后在茎中央向下直劈一刀,深0.8-1厘米,接穗从苗顶部向下数,并在第2片或第3片真叶的下方下刀,按30的倾斜度把茎的下部削掉,斜面长0.8-1厘米,再按30的倾斜度把茎的对面也削成等长的斜面,即把接穗茎下端削成楔形,随后插入砧木内使茎的一侧对齐,用嫁接夹固定。把嫁接后的苗子放人苗床浇足水,弓上小拱棚,盖上草砧。伤口愈合期间要求保持棚内温度白天26-27℃,夜间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95%以上。一般嫁接后3天内不接砧,只早晚揭砧见弱光,以后陆续揭掉草砧,让苗见光,7天后白天揭掉小拱棚,晚上盖上,经过10天伤口愈合后转入正常管理。嫁接苗成活后应随时检查和去掉砧木上萌发的新芽,以防影响接穗生长,也不要急于去掉嫁接夹,应在定植成活后再去掉,防止接穗从砧木上劈裂下来。

2000年10月-2001年6月(10下旬冷床育苗,第2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针对早春大棚茄子黄萎病危害严重,以及农民因栽培茄子产量高、效益好、采收间隙短、易采摘等多方面优越性(同辣椒相比)想栽而不敢再栽培茄子的情况,我们第一次做了茄子嫁接栽培试验,探索防治早春大棚茄子黄萎病措施。当时采用野生赤茄(省菜办提供)作砧木,徐州紫圆茄作接穗,共嫁接110株,成活107株,嫁接成活率97.3%。在各项管理措施均相同的条件下,嫁接的仅1株染上黄萎病,感病率0.93%,而非嫁接的感染黄萎病病株率高达35%。通过召开现场会,农民亲眼目睹到嫁接茄子防治黄萎病的效果,第2年茄子嫁接栽培发展到40公顷,此项技术经过连续多年推广,现已被农民广泛接受。

3.科学管理,健身栽培

实行与非茄科作物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用量37 500千克/公顷,适当配施磷、钾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控制温湿度,掌握低温养苗、高温养果的原则,即苗期保持棚内温度白天22-25℃,夜间15-18℃,开花结果期白天25-30℃,夜间16-20℃;茄子生长期间宜勤浇小水,保持地面湿润,采用浇水与放风措施相结合调节棚内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5%以下。门茄采收后开始追肥(以三元复合肥为主),盛果期结合防病虫根外追肥2-3次,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0.3%-0.5%的尿素液。

为达到早期丰产目的,定植密度一般为60 000株/公顷左右(大行6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30厘米),采用小高垄栽培,提高早期根系温度。要及时整枝打杈,保留门茄、对茄以上的侧枝,其余侧枝及时去掉,为通风透光,四门斗下边的侧枝可酌情去掉1-2个,门茄采收后去掉基部老叶,实践证明整枝比不整枝可提早2-3苔花,多结3-5个果,前期产量增加。

4.高温闷棚,有效灭菌

6月底7月初茄子陆续上市,茄子价格落差较大,此时早春大棚茄子拉秧灭茬。利用这段时间雨水较少,天气干燥,气温持续较高(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有利时机,采取高温闷棚措施,具体做法是:棚内施人有机肥,耕翻土壤30-40厘米,然后将其整成一道道波浪形土壤,形似太阳能吸热管那样排列,灌足水分,覆盖地膜,密闭大棚,持续时间20天以上。外界气温达30℃时,棚内土壤下温度可达55-60℃,外界气温再升高,土壤下温度可达60℃以上,可有效杀死茄子黄萎病病菌(该病菌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根接线虫(该虫48-60℃经5分钟致死)、茄子青枯病病菌(该病菌52℃经10分钟死亡)。此法2003年在我县推广,经过连续三年使用,效果显著,病虫害大幅度减轻,基本上根除了茄子黄萎病、根接线虫病等难以防治的病虫害,农民只需要用药2-3次即可防治茶换螨等非土传病虫的危害。个别农民闷棚时由于赶上几天阴雨天,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但也只是棚内偶尔出现几株茄子黄萎病病株。采用闷棚措施后,土壤要适当人生物肥料,如我地农民多施用有机复合肥黑力士等,茄子生长健壮,着色好,产量高。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危害早春大棚茄子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黄萎病、褐纹病、绵疫病等。幼苗出土到第2片真叶露心最易发生猝倒病,发现中心病株,可用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床面,中心病株周围重点喷,3-5天视病情发展情况再喷1-2次,苗床湿度大时可撒些草灰或细炉渣灰降湿,注意不要沾到幼叶上。黄萎病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50%杀菌灵可湿性药粉剂1 000倍液灌根,每株灌0.5升,一般10天1次,连灌3次。褐纹病、绵疫病的防治,于结果后用72%克露600-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9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并注意不要向果面上喷药。

(2)虫害防治:危害早春大棚茄子的害虫主要有茶黄螨、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等。茶黄螨生活周期短、繁殖力极强,应特别注意早期防治,可选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用60厘米20厘米的长方形纸板涂上黄色漆,并抹上一层机油,挂在植株顶部行间,为450-600块/公顷,每隔10天再涂一次机油或沾满茶黄螨时及时涂抹。茶黄螨发生高峰期以施药防治为主,选用1.8%齐螨素乳油3 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 500倍液,或15%达螨铜乳油1 5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并注意在植株上半部分的幼嫩部位、叶背等处细致均匀喷雾。也可用22%敌敌畏烟雾剂7.5千克/公顷分散75-90处/公顷,于傍晚点燃后,闷棚一昼夜。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一般4月份开始危害,利用其成虫假死性,采取人工捕捉成虫的办法,即用盆承接并叩打植株使之坠落,收集灭之,再者它们将卵产于叶背,卵呈鲜黄色、密集,易发现,可用手摘除卵块或挤死它们。用药防治要抓住幼虫分散前的有利时机,药剂可选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鱼藤精(含鱼藤酮2.5%以上)500倍液等高效低毒农药喷雾。药剂防治前要把能采的果全部采下,一般允许使用的杀菌剂的安全间隔期为7-10天,生物制剂为3-5天,菊酯类农药为5-7天,有机磷为5-7天。

大棚秋辣椒—早春茄子栽培技术


 秋延迟辣椒7月下旬育苗、11月份即可上市,并可延长到元旦之后。平均每667平方米产2500千克,茄子10月份育苗。三月份上市,平均每667平方米产7000千克。同于茬口安排合理,价格较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辣椒的栽管理

1.播种及苗期管理

选择2-3年内没有种过辣椒、茄子等茄科蔬菜以及地势平坦、干燥。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床。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千克、美国二铵5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豆饼100千克,充分拌匀、整平做成1.2米宽的小高畦。选取适宜秋延迟的品种如苏椒五号、新丰二号、大果早丰等。用冷水浸3-4小时,再放入1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5分钟,捞出洗净放入30℃的环境中催芽。待种子有80%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苗床预先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用敌克松喷洒畦面,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为使种子散布均匀可预先掺入部分细土),播后覆土0.5厘米左右,搭小拱棚盖草苫遮阴或者覆盖遮阳网,保湿降温。幼苗出土后及时通风,这一时期是猝倒病和立枯病的易发期,应用300倍的苗菌敌喷苗。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分苗前3-4天进行炼苗增强秧苗的抗日晒能力、分苗后运用小拱棚膜及草苫或用遮阳网保湿降温,遇雨盖严塑料薄膜、防苗被雨淋,雨停后及时揭膜通风,注意防治病虫害、视苗情进行根外追肥。

2.定植

当苗高17厘米左右,8-10片真叶。刚现蕾分杈时及时定植。定植前先喷一遍杀菌剂和杀虫剂,带药移栽,剔除病苗、弱苗、株距25厘米、行距30厘米。辣椒苗每穴两株。宜浅植不宜深植,边栽边浇定植水,浇水后及铺地膜。

3.定植后管理

(1)温度。定植后大棚进行小通风。白天气温稳定在28℃以上。到11月中旬、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大棚内及时搭好小拱棚,其上覆盖棚膜,随着气温的下降,小拱棚加盖草苫。12月份以后,再在草苫上加盖一层塑料薄膜,上午9时揭去小拱棚上的覆盖物,下午3时后覆盖。白天保持在22-28℃,夜间不低于16℃。

(2)肥水管理。定植后10-15天结合浇水,追一次三元复合肥,每667平方米施7-10千克。避免使用单一氮肥。11月中旬以前,棚内应保持湿润,切忌大水漫灌。11月中旬以后,气温降低保持土壤和空气湿度相对偏低为宜,尽量少浇水。如果植株确需水分可用点浇或者块浇来满足。

(3)植株调整。定植时将门椒以下的腋芽全部摘除。生长势弱的植株。第一、二层花蕾也应摘掉,初霜前后及时摘除嫩梢、无效枝条和花蕾,减少养分消耗。

(4)病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白粉虱,用氧化乐果或者灭多威防治;病害用植病灵。农用链霉素等防治,由定植开始每隔7-10天一次。

二、茄子的栽培管理

1.播种前准备

(1)苗床准备。将肥沃的大田土6-7份和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4-3份混合过筛,每立方米混合土中另加入过磷酸钙1千克。50%多菌灵粉剂80克,充分拌匀、填人苗床内。

(2)种子处理。将茄子种放入70-80℃的热水中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然后维持6-8小时、捞出用清水反复搓洗干净,放入25-30℃的环境中催芽,当大部分种子露白时播种。

2.播种及苗床管理

将催好芽的种子掺上部分细湿土均匀地撒于苗床内,然后覆盖1-1.5厘米的细土。茄子苗期处于寒冷季节,以保温为主白天25-30℃,夜间17℃以上,不低于15℃。由播种到出苗薄膜要盖好,一般不通风保持较高的床温、使其快速发芽、当出苗60%后逐步通风、分苗前3-4天大通风,由分苗到缓苗期间暂不通风直至缓苗结束。成苗期根据秧苗生长状况控制床温,用温度控制秧苗生长、直到辣椒拔秧期。

3.定植

幼苗达7-8片真叶,门茄花现蕾时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方法同辣椒。

4.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定植后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床温促进缓苗,在定植后的10-15天内棚温保持在30℃的左右,缓苗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通风降温,当夜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逐渐撤去棚膜,撤去棚膜后的管理同露地。

(2)水肥。第一果膨大前适当控制浇水,除定植水和缓苗水外,开花前基本不浇水,坐果后保持土壤湿润状态,门茄膨大前期追一次肥,5月下旬气温回升以后隔5-7天浇一次水,隔1-2次水后追施一次肥料,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10-15千克。

(3)植株调整。定植后将第一侧枝以下的枝条全部打去,进入盛果期及时摘除下部老叶,以利通风透光,使养分集中供应果实,促进果实生长。为防止落花落果可用20毫克/千克的2,4-D沾花、提高坐果率。

(4)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褐纹病和绵疫病,可用75%的百菌清500-600倍液或者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防治,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主要以蚜虫和白粉虱为主,可用万灵和灭多威防治。

大棚苋菜丝瓜芹菜高效栽培技术


1. 种植茬口与季节安排

2. 苋菜(1)播种。品种选择一点红,每亩用种量500~600克。(2)田间管理。播种前结合耕翻,每亩施发酵猪粪肥1500千克,石灰氮40千克,再施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镁25千克,整平覆盖地膜10天后即可播种。播种后用2.5米无滴地膜平铺覆盖,2叶1心转为小拱覆盖,苋菜是耐高温作物,一般温度(膜内45℃)不需通风。 3. 丝瓜(1)品种。衢丝一号。(2)播种。播前用50~60℃温水浸种15分钟,冷却后浸泡6小时,用清水洗净播种。育苗分两段育苗,第一段采用电加热无土基质播种育苗,第二段育为营养钵育苗。子叶带心叶时移入营养钵,每钵2株苗。(3)栽培方式。采用标准大棚种三畦,畦中间种一行,穴距80厘米,每穴2株。(4)肥水管理。丝瓜苗期需水量不大,定植后浇0.5%复合肥2次。开始座瓜后,结合追肥,每亩追施复合肥15千克,一般7~10天灌施一次肥水,温度越高肥料浓度越低。(5)适时吊蔓,植株调整。单行双苗定植,每穴留四蔓,采用拉链带双行吊蔓形成V字形吊法,蔓距4厘米,吊蔓时间以看到雌花开始吊蔓,雌花安排在离地面40厘米吊蔓,2米打顶,一般每蔓结3~5根瓜,可充分利用大棚有限空间,提高前期产量。第二批瓜第一批瓜结束时在结瓜蔓上留三个侧蔓,把其余侧蔓抹掉,当侧蔓长到5~6张叶时打顶及摘去第一批瓜的老叶。第三批瓜留蔓保留第一批蔓的一半其余一半隔株剪掉。(6)保花保果。用坐果灵喷幼瓜,可减少化瓜,显著提高坐瓜。气温高时浓度为每小包兑水1.5千克,气温低时对水0.75~1.0千克,既可用喷壶喷雾,时间应在上午8时左右当天开花或第二天开花的幼瓜。(7)病虫害防治。丝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炭疽病、疫病、白粉病等,霜霉病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炭疽病用62%仙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疫病可用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选用40%福星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 虫害主要是瓜绢螟,主要防治2代、3代、4代,每代用药2次,用5%氟虫脲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2000倍液等防治。 3. 芹菜(1)苗地选择及苗床准备。选择地势高燥,浇水和排水方便,通风好,土质肥沃的土地且有薄膜覆盖的大棚。播种前要施足底肥,畦宽10~150厘米。在播种前1~2天浇足水份,待稍干后锄松畦面表土再播种。(2)播种育苗。种子先在50~55℃温水中浸种2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继续浸种20~24小时。捞出后放在冷凉处(吊于水井或放于冰箱内)催芽,3~4天后有80%种子出芽后播种,播种后用遮阳网覆盖育苗。(3)种植密度每亩定植1.5万~1.8万丛。(4)肥水管理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追肥可结合浇水每5天1次,每次每亩7.5千克尿素加3千克复合肥。收获前25天可喷2次20~40毫克/千克赤霉素。(5)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灰霉病、斑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叶斑病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等防治;灰霉病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防治;斑枯病用80%大生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防治;根结线虫病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每穴灌药液250~300毫升。

豌豆塑料大棚早春茬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作早春大棚栽培的豌豆品种,宜选用耐寒性强、抗病、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品种。一般可选用以嫩豆供食的嫩豆粒型(硬荚种)及以嫩荚供食的软荚型品种种植。

2. 播期选择

长江流域早春茬大棚栽培在2~3月份播种,4~5月份收获。为了争取时间,最好用地膜覆盖,促进早出苗。

3. 整地施肥

选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前一年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种植。要求土壤含有机质较高,砂壤土至黏土均可,以做酸性至中性为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氯化钾20~25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均匀撒施后深耕细耙,做畦。长江流域雨水多,要做深沟高畦,一般畦高20~25厘米、畦宽1米左右,畦沟宽30~40厘米。三沟配套,保证排水畅通。

4. 播种育苗

春茬早熟豌豆多用育苗移栽法。营养土由肥沃田园土6份、优质有机肥4份过筛后掺匀而成。每立方米土中加入过磷酸钙6~8千克、尿素0.5~1千克、草木灰4~5千克。为了增加通气性,可掺入少量细沙或细炉渣。大棚春早熟栽培宜采用干种子直播,防止温度过低造成烂种。也可以浸种催芽,水温30℃左右,浸泡1~2小时,捞出后用湿布包好,在25~28℃条件下催芽。播种时每个营养钵或营养土方2~3粒种子,然后覆盖4~6厘米厚的潮湿营养土。播后畦面上盖薄膜保墒增温。早播或温度低时,畦上可支小拱棚,必要时夜间再盖草苫保温。播后室内保持15~18℃,使出苗整齐。出苗后揭去薄膜,适当降温到10~15℃。定植前一周加强通风,使幼苗接受2~5℃的低温锻炼。一般在幼苗期土壤不干旱时不需浇水。苗龄30~35天定植。

5. 定植

当大棚内最低气温稳定在4℃时即可定植。单行定植的1.0米宽的畦栽1行,隔畦间作的1.0米宽的畦栽两行,株距15~18厘米。双行定植的1.5米宽的畦栽两行,株距21~24厘米。开沟定植,沟深12~14厘米,裁后灌水。用小高畦栽培的,每畦栽两行,穴距18~20厘米,栽苗后用土封好定植孔。

6. 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 定植后一周内密闭棚膜不通风,保持棚温20~25℃,以促进缓苗。若遇到寒流、霜冻、大风、雨雪天气,应采取临时增温措施,如在大棚四周围草苫。缓苗后及时通风降温,排除湿气,白天温度控制在18~20℃,防止幼苗徒长。以后视天气状况逐渐加大通风量。由于植株现蕾前外界温度尚低,下午要及早关闭棚膜,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上。4月中下旬可放大风,夜晚闭风。5月中旬以后,可日夜大通风。整个开花结荚期白天保持15~20℃,夜间12~16℃,空气湿度80%左右。结荚期若温度超过26℃,虽然果荚生长快,采收早,但品质大大降低,产量也减少。4月下旬至5月初始收嫩荚,采收期长达40~50天。

(2)水肥管理 播后如遇干旱,须及时浇水,促进出苗。定植后底水适宜时,一般到现蕾前不需浇水、施肥,但要及时中耕培土2~3次。现蕾后浇水并追肥,亩用复合肥15~20千克,并且浅中耕1次。开花坐荚后对水分敏感,进入水肥大量需求期,干旱要适当浇水,多雨要清沟排涝,保持土壤中等湿度,防止水分过多或过干,引起落花落荚。一般10天左右浇1次水,隔水追1次肥。每次浇水后,要加大放风量,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坐荚期喷施1%~3%的过磷酸钙或0.1%~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等。

(3)支架与整枝 蔓生或半蔓生植株抽蔓后及时插架,用细竹竿或细树枝等插人字架,每2行为一架,及时引蔓。当苗高20厘米左右时,定期检查,防止倒伏。大棚内豌豆植株往往技繁叶茂,生产上要进行整枝并适当疏除密枝和弱枝。

7. 采收

早春大棚豌豆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上市,否则便失去早栽的意义。采收标准是:采收嫩豆的,须在豆粒充分饱满,豆荚由深绿变为淡绿时采收,一般在开花后15~18天可采收;采收嫩荚的,须在嫩荚充分肥大,鲜重最大,籽粒开始发育时采收,一般在开花后12~15天可采收。

黄瓜大棚育苗与高效栽培技术


名称黄瓜大棚育苗与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瓜类-黄瓜
栽培技术
1.育苗

用50~55℃热水浸种,不停地搅动,使种子受热均匀,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动,再浸4小时,捞出后用湿布包好,在25~30℃下催芽。待种子露白时,放到1~10℃的日变温度条件下炼芽5~7天即可播种。播前浇灌播种畦,待积水全都渗下后,在营养袋内撒一层细潮土,然后用筷子将种子放于营养袋内。每袋播一粒,随播随盖细潮土,厚约1厘米。播后初期适当提高室温,白天30~35℃,夜间16~25℃,此时地温相当重要,应加盖地膜。为防止幼苗徒长,白天地温控制在25~28℃,晚上14~16℃,直至第一片真叶展开。以后充分利用地膜加天膜按照大温差标准控制温度。除此之外,还要科学浇水,一般8~10天浇一次,在阴天进行,水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育苗后期。为使幼苗生长一致,要定期倒苗,将南北大小苗相互交换位置。定植前10天左右通风降温,进行炼苗。

2.定植

早期加大密度可以挖掘前期产量潜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依靠群体增产。前期以密度为中心到中、后期再隔株或畦内隔行掐尖去株。具体有两种方法:一是宽1米的畦栽3行,行距30厘米,两边行的株距25厘米,中间行株距加密为15厘米。当瓜秧12片真叶时,将中行的瓜秧摘心,等瓜收完后,全部拔掉,使行距加宽到常规的60厘米。这样,前期苗数比原来增加80%,中、后期又保持了常规苗数。二是每畦定植双行,行距60厘米,株距15厘米,当12片真叶时,隔株摘心。不摘心的正常上架,摘心的收瓜后拔除。使株距加大到30厘米。此法前期苗数多一倍,中、后期苗数与常规种植密度相等。加大密度的方法,不仅能使黄瓜早上市7~10天。而且前期比常规的增产80%~90%,总产增加20%左右。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产值。当然,前期增加密度后,必须加大施肥量,以满足群体的生长发育需要。一般要求增施优质肥70%~80%。中、后期除正常追肥外,拔除中行以后,每667平方米开沟追施15千克复合肥,同时结合防病喷药进行叶面喷肥。如药液中加入0.3%的尿素或0.1%的硫酸锌及0.3%的磷酸二氢钾喷洒,能改善黄瓜品质和增强抗病能力。

3.定植后管理

黄瓜叶片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因此应时时注意观察,掌握其生长发育动态,按叶片的表现,综合分析及时处理,使黄瓜穗产高产。

(1)幼苗期。如果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缓慢,表明多水沤根,应排水,同时勤松土,提高地温,加速土壤水分蒸发,改善根的生长环境,如叶片深绿,叶厚有光泽,并有干边现象,于叶下垂,表明水少肥多,应增加浇水次数,降低土壤肥料浓度。

(2)蹲苗期。健康的叶片应是大小适中,探绿色,叶面凸凹不平,子叶大而绿,这样的苗雌花多,产量高。如果叶片鲜艳,早晨叶边多露珠,说明未蹲苗,这样的苗雌花少雄花多,产量低,叶片有光泽,子叶有白点甚至于枯脱落,说明蹲苗过量。

(3)成株期。叶片浅绿而小,表明缺肥,叶大发黄,早晨叶边多露珠,表明缺肥多水,叶片肥厚深绿色,早晨叶边有露珠,表明生长健壮,叶片过大,叶边深绿,则是徒长叶的表现,这种苗雌花少,多是蹲苗不好,营养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应根据以上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高架大棚早春茬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


名称高架大棚早春茬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茄果类-茄子
适宜品种
威龙长茄、黑龙长茄、兰杂5号等。

栽培技术
1.育苗技术

(1)品种选择:选择植株健壮,抗逆牲强,丰产性、商品性好的品种,如威龙长茄、黑龙长茄、兰杂5号等。

(2)育苗时间:11月上中旬在日光温室内育苗。

(3)苗床准备:选择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园土与充分腐熟的鸡粪或马粪按3∶1比例混合,并用50%多苗灵+50%福美双按1∶1比例混合,每平方米用8-10克药粉与25-30千克过筛细士拌匀消毒,耙细整平备用。

(4)种子处理与催芽:每667平方米用种量50-80克。

①晒种:浸种前将种子摊在报纸上晒1-2天,既可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又可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②浸种:先用种子质量0.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再用清水浸泡3小时,捞出后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不断搅拌使水温降到30℃后浸种6-7小时,清水搓洗干净后催芽。

③催芽:浸种后的种子用湿毛巾包好放在25-30℃环境下,每天用清水淘洗种子1次,5-7天即可发芽。待7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5)播种:播前7-10天,苗床浇足底水,待水渗透后,将苗床划成10厘米10厘米小方格,每格播1粒种子,上面盖1-1.5厘米细河沙,再覆盖1层塑料薄膜。若在营养钵内播种,播前1天,钵内浇透水,种子每钵1-2粒,盖细砂1厘米,再覆盖薄膜。

(6)播后管理

①温度:播种后出苗前不通风,尽量提高温度,白天气温保持在28-30℃,夜间20-22℃,并注意夜间保温,使地温保持在20℃左右,促进早出苗;苗出齐后揭掉地膜,从齐苗到真叶顶心,要增加光照,并适当通风降温,以利扎根,白天25-27℃,夜间15-18℃,土温夜间不低于12-15℃。

②水分:原则上是苗期一般不需浇水,注意保水,保持湿润即可。

2.定植

一般苗龄80-90天左右,幼苗具有十余片叶并见小花蕾时定植。

(1)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深翻,使土壤充分曝晒熟化。定植前20天扣棚,使地温回升后,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厩熟农家肥6 000-80 000千克(最好是羊粪、鸡粪)、磷二铵25-3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腐熟油渣500千克,深翻细耙,并用敌克松每667平方米2.5千克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

(2)起垄铺膜:按垄宽70-80厘米,沟宽40-50厘米,垄高20厘米起垄,并覆膜待定植。注意化肥和油渣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垄内,以充分发挥肥效。

(3)定植:一般每667平方米保苗2 500株左右。定植应选晴天下午进行,可避免定植后失水萎蔫。每垄双行单株丁字头栽植。按株距行距50厘米60厘米打穴浇水,待穴内水下渗一半后将带土坨苗放人穴内,保持坨面和垄面相平,然后用土封穴。

3.田间管理

(1)温度及通风管理:定植后为了促进缓苗一般不通风,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适当放风,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17℃左右,这样利于茄子快速扎根;3-4天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4-26℃,夜间15-20℃;门茄坐果后,白天25-27℃,夜间14-16℃,加大昼夜温差,利于花芽分化。随气温升高和天气变化状况,应注意通风。

(2)水肥管理:定植水浇透的门茄坐果前一般不需浇水。但定植后3-4天,视苗情土壤水分状况,缺水时浇水1次,并可在水中加入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350倍液,以预防黄萎病的发生。当门茄瞪眼后应浇透水1次(这次施药更好),并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磷二铵15-20千克,尿素10千克。进入盛果期要适当增施鸡粪或羊粪等有机肥及钾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可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量。有机肥应充分腐熟,灌水时随水冲施。灌水应视土壤墒情和植株长势而定,切忌大水漫灌。

(3)植株调整:一般多采用三杆整枝法。当门茄瞪眼后,保留门茄下部叶片的腋芽,形成分枝。在门茄下部留两个健壮侧枝和主杆并生,形成3个主头,其余基部侧枝和上部多级侧枝全部除掉,并且每个生长茄下部只留两片健壮叶,其余全部摘掉,利于通风透光。

(4)保花保果:开花前一天或刚开花时,用2,4-D或番茄灵等沾花或喷花。注意药水绝不能洒到枝叶和生长点上,以免产生药害。据菜农经验,用2,4-D多处理门茄好,浓度20-30毫克/升,用毛笔蘸取药液涂抹花柄和花萼;番茄灵浓度30-40毫克/升,进行喷花,处理门茄以上的花,喷花时要用戴上橡胶手套的手隔开枝叶,防止枝叶受药害。

(5)牵引技条

将选留的3个主枝头及时用细绳牵引吊起,防止倒伏。

4.采收

采收前2周禁止施用农药。采收时宜掌握时间稍早、果实稍嫩的原则,具体看萼片与果实相连处的白色环状带的宽窄变化而定,以白色环状带(茄眼睛)较宽时为宜。这样,不仅能早上市、品质嫩,增加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后来各档幼果的生长,提高全期产量。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确保产品安全。主要掌握以下关键措施:①合理轮作倒茬。②采用嫁接栽培,是预防茄子黄萎病最有效的措施。③培育无病虫壮苗,苗床用防虫网遮盖,以防蚜虫、白粉虱、叶螨等害虫的危害,并在定植前对秧苗进行严格筛选。④棚内灭菌。扣棚后定植前密闭大棚,每平方米用硫磺粉4-5克,拌上锯末,分放几处,点燃熏蒸12小时。⑤土壤消毒。用福尔马林(40%甲醛)150-200倍液喷洒土壤,然后用薄膜覆盖5-7天后揭膜放风,待2周以后药剂挥发散尽后再定植。⑥加强田间管理。避免高温高湿,及时清理残枝烂叶。⑦利用黄板诱杀或用烟雾剂防治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

油菜免耕直播兴农炮栽培技术


播前准备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机械化收割的高产、抗病、抗裂荚、株高1.6米以内、株型紧凑、熟期适中、花期集中便于机械收获的品种。如2015年刚审定的机收油菜品种陕油28及其他品种沣优737、油研52、宁杂11、秦优10号等。2. 准备田块油菜免耕直播宜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的田块,水稻收割后,立即开好田间三沟(标准是边沟深于中沟,中沟深于厢沟),也可用开沟机在播种后开沟覆土。春后清理三沟排湿。3. 适宜播期根据汉中常年油菜直播的实际情况,汉中平坝稻区播期以9月25日至10月20日为宜,丘陵山区适当早播7~10天。4. 配方施肥机械播种时重施基肥,施油菜专用配方肥或复合肥750千克/公顷、硼砂15千克/公顷,均匀撒进田块。也可在播种后用兴农炮施肥。播种与移栽1. 播种前准备田块表面无前茬秸秆、杂草,保持土壤相对湿度为40%~60%,播种前5~7天,用30%草甘膦水剂1125毫升/公顷对水600~675千克/公顷,在土壤表层均匀喷雾封闭除草。2. 抢墒播种用兴农炮撒播,用种3750~4500克/公顷,种子与复合肥混匀倒入机箱进行喷洒播种,随拌随播,以免肥料氮气破坏种子。3. 开沟起垄用微耕机或12~15马力小型手扶拖拉机安装专用开沟覆土机按1.2~1.4米,每幅开沟,掩盖种子、肥料、沥水排灌。4. 稻草覆盖未使用开沟机覆土的,可采用稻草覆盖,既可以防止雀鸟为害,又能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经观察,覆盖粉碎稻草比长稻草更有利于出苗和培育壮苗;因此,水稻收获时应要求机手将稻草粉碎还田。5. 防止雀鸟为害油菜播种后啄食情况普遍,除用土和稻草覆盖外,使用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后播种也可以有效防止雀鸟为害。田间管理1. 播后除草如油菜播前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的田块,可在五叶期前后,用盖草能乳油300~450克/公顷或900克/公顷精喹禾灵对水450~600千克/公顷,进行喷洒。2. 适时定苗油菜三叶期及时间苗,五叶期至八叶期进行定苗,去小留大、去弱留强,如出现缺苗断垄田块,应及时以密补缺,确保密度37.5万~52.5万株/公顷。3. 合理追肥五叶期施尿素60~75千克/公顷作苗肥;结合冬灌,施尿素90~120千克/公顷作腊肥。病虫害防治1. 苗期虫害防治苗期防治蚜虫、菜青虫,用含量为25克/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450毫升/公顷,对水300~450千克/公顷喷雾。2. 病虫害防治开花初期,用40%菌核净1500克/公顷、速效硼(有效硼含量>20%)750克/公顷对水750千克/公顷混合喷洒,防治油菜菌核病和花而不实症。后期注意做好蚜虫的防治。适时收获在油菜九成熟时,角果呈现枇杷黄色,籽粒含水量20%时,用星光750A、久保田668Q、雷沃等联合收割机实现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次收获。

大棚番茄接种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1.合理接排茬口

大棚番茄的茬口安排要从有利于番茄早上市、争高产、高效和减轻病害这三个方面出发,采取番茄与粳稻轮作的方式,增加土壤浸水时间,有效减少菌源,控制病害扩展。

2.培育壮苗

选择早熟、抗病、高产的粉果型一代杂交种,如西粉903、合作906、合作908、霞粉等,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用阳畦冷床育苗,大田用种750-1050克/公顷,苗床播种量为5-6克/平方米,播后用拌有糠灰的细土盖籽,畦面覆盖地膜,封好阳畦膜,保湿增温。出苗前温度白天保持28-30℃,夜间18-20℃,地温16-18℃。出苗后揭去地膜,撒干细土弥合土缝。幼苗3-4片真叶时(1月下旬-2月上旬),选择晴天进行假植,行株距13厘米13厘米,及时搭好小棚覆膜并加盖草帘,两个小棚外再加搭一竹木大棚。越冬期间注意保温防冻,控制浇水,降湿抑病,同时适量喷施0.1%-0.2%KH2PO4溶液,提高抗寒能力。定植前7-10天适当炼苗,喷洒百菌清、速克灵预防病害。苗龄75-85天,幼苗株高18-20厘米,茎粗0.5-0.6厘米,真叶8-9片现蕾,无病虫,壮实。

3.合理密植

定植前10-15天,施腐熟厩肥7.5-9.0千克/平方米,三元复合肥0.06-0.07千克/平方米,开沟条施起垄,垄宽0.45-0.50米,喷洒氟乐灵除草,平铺地膜,搭棚增温。3月中下旬选择冷尾暖头天气定植,密度为7.50株/平方米左右,行株距45-50厘米30厘米,定植后加扣小棚,小棚加盖草帘,日揭夜盖。

4.科学管理

前期管理重点是防寒保温,搭好支架,轻施肥少烧水,坐果前选择晴天上午追施稀粪水1-2次,每次施1.2-1.5千克/平方米,夜间进行3层覆盖。中期(开花结果期)管理要求是肥水巧施,单杆整枝,适时通风,应用激素点花,适当疏果,病果、畸形果全部摘除,每花序留果3个。点花具体方法,当花序50%花朵开花时,用30-50毫克/千克的番茄灵喷花或用10-20毫克/千克的2,4-D点花或加0.1%速克灵点花。番茄坐果后应摘除残留于果面上的花瓣,防止病菌侵染,并保持土壤湿润,预防脐腐病;喷施好植物生长调节刑动力2003或云大-120,增加坐果率,改进品质,提高商品率。重施坐果肥,坐果肥分3次施用:第1次在第1果穗有乒乓球大时追施,第2次、第3次依次在第2、第3穗果坐果时追施,施量为CO(NH2)222.5克/平方米及K2SO4 15.0克/平方米。后期注意整枝打老叶,坚持肥药混喷,防止早衰。3月下旬至4月初撤去小棚膜,5月底6月初撤去大棚膜。

5.防病治虫

棚栽番茄由于湿度大,温度较高,易发生病虫害。苗期主要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可用百菌清稀释600倍液喷雾防治;开花结果期重点预防灰霉病和菌核病,用速克灵稀释1000倍液喷雾,或用20%速克灵、百菌清复合烟剂0.45克/平方米防治;结果盛期用70%托布津稀释8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稀释800倍液防治叶霉病和早疫病。在病害防治上,要坚持以防为主,同时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虫害主要是蚜虫,用灭蚜烟剂或蚜虱净防治。

6.及时采摘

在番茄长至颜色变白即白熟期时,用乙烯利进行点梗催熟,提早上市。由于采用三膜栽培,4月底-5月初即可上市,比露地栽培提早30-35天,从而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番茄采收结束后,迅速清洁腾茬栽插粳稻。

二、粳稻栽培技术

1.选择优良品种

由于番茄采收结束后,才能接种水稻,加之番茄生产用肥量大,后茬肥力足,因此,接种的粳稻必须要选择耐肥、抗倒、丰产性好的品种。几年来,我镇选用了武育粳3号、9516等高产品种。

2.坚持肥床早育,培育多蘖壮秧

接种粳稻秧苗一般采取肥床早育秧。播种期5月25日左右,7月10-15日移栽。

3.适当扩行,建立高质量群体

根据几年的实践,适宜的栽插行株距为23.3-26.7厘米13.3厘米,密度24.0-30.0穴/平方米,起点基本苗120-150株/平方米。

4.适施基肥,重施促花肥

在肥料运筹上必须采取适施基肥、少施分蘖肥、注重穗肥的施肥方法,达到稳穗攻粒增加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从而提高单产。

5.合理管水,适时早控

番茄接种粳稻应采取适时早控、轻控的灌溉方法,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确保群个体协调发展。

6.综合防治病虫害

播种前用施宝克浸种,防治恶苗病;生长中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在破口抽穗期,结合总体战防治,防治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确保稻苗安全生长。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