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优大黑皮冬瓜

2020-08-03

品种名称黑优大黑皮冬瓜

分类 瓜类-冬瓜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最新育成的黑皮冬瓜一代杂交种。生长旺盛,抗病抗逆性强。果实炮弹形,瓜长约58cm,横径23cm左右;肉厚5.5cm,肉质致密,皮墨绿色,表皮光滑,有浅棱沟,品质优。耐贮运。最大单瓜在20kg以上,中晚熟,高产栽培667m2产量6000kg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时间:广州地区春播23月初,秋播7月,其他地区参考当地的栽培习惯选择播种时间。

2. 栽植密度:行距1.8cm,春植株距80cm,秋植株距60~70cm。

3. 肥水管理:要求大水大肥,基肥以鸡牛粪等有机肥为主,开花期及时补充P、K肥。坐果后供给充足水分。采收前10~15天减少浇水量,以提高冬瓜贮运性能。

4. 收获:适时收获,从开花至果实成熟需35~40天。

5. 注意事项:人工授粉,防止落花落果,能提高坐果率。加强病虫害防治,注意预防枯萎病、疫病;及时防治白粉虱,以免产生非黑色瓜皮。

适宜地区 适宜广东等地种植。

编辑推荐

巨人1号黑皮冬瓜


品种名称巨人1号黑皮

分类 瓜类-冬瓜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晚熟,植株生长势旺盛,主蔓17~20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圆柱形,似炮弹,长60厘米左右,横径23厘米。果皮墨绿色、光滑,果肉白色、厚6厘米,肉质致密,品质优。单果重13~20千克,耐贮运,产量4 500千克/亩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广州地区春季栽培2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6~7月上旬播种。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种植。育苗移栽,苗龄30天左右,栽植密度600株/亩。基肥以鸡、牛粪等农家肥为主,追肥以前轻后重,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为原则。坐果后供给充足水分,坐果前摘除全部侧蔓,定瓜位置控制在23~35节,以28节为最佳,定瓜后,瓜前留10片健全叶摘心。花期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花后30~45天均可采收。及时防治疫病、枯萎病和蓟马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名称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瓜类-冬瓜
适宜品种
近年来,郸城县引种广东黑皮冬瓜,表现出抗病、高产、优质等特点,其综合性状显著优于本地白皮冬瓜。小麦收获后种植,生育期90天左右,每公顷栽植600株左右,单瓜重15~20千克,最大可达30千克以上,一般每公顷产量5000~7500千克,产值4000~5000元。2012年预计全县种植1000公顷左右。为促进黑皮冬瓜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制定郸城县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选用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培育的杂交黑皮冬瓜黑优大,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瓜形美观、品质优良、耐储运等特点。

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

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用清洁的有机肥和没有种过瓜类的细土按1∶4的比例混合,再加入1%的磷酸二氢钾,喷洒0.1%硫酸钾复合肥+600倍敌百虫混合液。将营养土装钵,每钵加19旺德丰土壤改良剂,将催芽的种子平放,盖土1厘米,再喷水保持半干半湿状态,当瓜苗长出一片真叶时,用1500倍天达2116+99%恶霉灵4000倍液喷施,防治苗期病害,促苗健壮生长。

2.科学施肥

每公顷施生物有机肥(底肥动力王)100千克,尿素20~30千克,优质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结合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漯效王或天达2116或磷钾动力等优质叶面肥,喷施次数不少于4次,开花前后叶面喷施1000倍禾丰硼和1000倍禾丰锌各一次。

3.压蔓、引蔓

压蔓的目的是增加冬瓜的根量,因为冬瓜蔓节可生长大量的不定根,压蔓在主蔓伸长到60厘米左右进行,方法是将主蔓6~7节用土覆压。

4.留瓜

主蔓在长至18~20节时出现雌花,以后每隔4~5节长1个雌花,定瓜位置控制在25~35节,以28节前后最佳,在此间选留一个匀均端正的瓜,摘除多余的瓜,坐定瓜后,留10~15片健全叶打顶,并摘除全部侧蔓。

5.人工辅助授粉

如果冬瓜坐果期遇低温或高温、大风、多雨等天气,需要人工授粉,授粉在上午9时前进行,每朵雄花可授2~3朵雌花。

病虫害防治
黑皮冬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蓟马、飞虱、蚜虫、黄守瓜、斜纹夜蛾、瓜绢螟、潜叶蝇等。对于病虫害要及早预防,综合防治。

冬瓜返苗后,叶面喷施1000倍天达2116+3000倍99%恶霉灵,每隔10~15天一次,连喷两次,防苗期病害,促苗早发壮长。伸蔓期叶面喷施1000倍78%科博+500倍漯效王,每隔7~10天一次,连喷两次,预防叶部病害,促健壮生长。防病毒病应重点防治蚜虫、飞虱,可叶面喷施20%吡蚜酮2000倍液。对于蓟马、黄守瓜、斜纹夜蛾、瓜绢螟,潜叶蝇等,可在虫害初发生期,选用40%福戈,每公顷喷施8克,持效期可达一个月左右,且具有壮苗作用。

冬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冬瓜,拼音:dōngguā

拉丁学名:

别称:枕瓜、地芝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叶柄粗壮,长5-20厘米,被黄褐色的硬毛和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厘米,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三角形或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弯缺张开,近圆形,深、宽均为2.5-3.5厘米,表面深绿色,稍粗糙,有疏柔毛,老后渐脱落,变近无毛;背面粗糙,灰白色,有粗硬毛,叶脉在叶背面稍隆起,密被毛。卷须2-3歧,被粗硬毛和长柔毛。雌雄同株;花单生。雄花梗长5-15厘米,密被黄褐色短刚毛和长柔毛,常在花梗的基部具一苞片,苞片卵形或宽长圆形,长6-10毫米,先端急尖,有短柔毛;花萼筒宽钟形,宽12-15毫米,密生刚毛状长柔毛,裂片披针形,长8-12毫米,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辐状,裂片宽倒卵形,长3-6厘米,宽2.5-3.5厘米,两面有稀疏的柔毛,先端钝圆,具5脉;雄蕊3,离生,花丝长2-3毫米,基部膨大,被毛,花药长5毫米,宽7-10毫米,药室3回折曲,雌花梗长不及5厘米,密生黄褐色硬毛和长柔毛;子房卵形或圆筒形,密生黄褐色茸毛状硬毛,长2-4厘米;花柱长2-3毫米,柱头3,长12-15毫米,2裂。果实长圆柱状或近球状,大型,有硬毛和白霜,长25-60厘米,径10-25厘米。种子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有边缘,长10-11毫米,宽5-7毫米,厚2毫米。

药用价值

冬瓜性微寒,味甘淡无毒,入肺、大小肠、膀胱三经。能清肺热化痰、清胃热除烦止渴,甘淡渗痢,去湿解暑,能利小便,消除水肿之功效。

营养价值

含蛋白质、糖类、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等成分,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

冬瓜炒蒜苗
原料:
冬瓜、蒜苗、植物油
做法:
1、将蒜苗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段,冬瓜去皮、瓤,洗净,切成块状。
2、将炒锅放置火上,加油烧至六成热,投入蒜苗略炒,再放冬瓜块,待炒熟后,加调料适量,淀粉调汁勾芡,最后加味精起锅装盘。

冬瓜鸭架汤
原料:
鸭架、冬瓜、葱段、姜片、料酒、盐、味精、白砂糖、植物油
做法:
1、鸭架洗净,剁成小块,焯烫后冲去沫;冬瓜洗净,去皮、瓤、子,切块。
2、炒锅放植物油烧热,放入葱段、姜片爆香后,放入鸭架、料酒翻炒片刻,倒入清水。
3、烧沸后放入冬瓜,小火煮至软烂,加入盐、味精、白砂糖搅匀,即可出锅。

冬瓜图片

秦优33油菜


品种名称秦优33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9年

审(鉴)定情况200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9001号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诱导型不育系Y133Y76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双低化杀诱导不育两系杂交种。半冬性,叶绿色,叶缘锯齿状,分枝角果斜生;成熟角果黄色,种子黄褐色。亩1.0万株密度下,株高16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9.8个,单株有效角果345个,角果粒数23.6粒左右,千粒重3.2克。陕西关中东部全生育期243~249天,陕南区试全生育期221~251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1~2天。

产量表现

两年区试关中、陕南平均亩产201.9公斤。

品质分析

杂交种种子芥酸含量0.06%;商品籽硫苷含量25.96微摩尔/克(饼),两年区试含油量关中:45.44~47.64%;陕南:48.0~48.53%;平均47.4%。国家黄淮区试含油量为47.8%。

抗性

2007年中感菌核病;2008年中抗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旬平均气温下降到19~18℃或冬前>0℃有效积温达900℃时的始期为直播适期;关中灌区播期9月中下旬,陕南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或育苗移载。播量:直播每亩0.2~0.25公斤,育苗移载每亩0.1公斤。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密度:水肥地亩留苗0.9万株左右,旱肥地留苗1.2~1.4万株。施肥及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亩产200~250公斤油菜籽,一般需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肥6~7公斤;高产田块要适当补足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或将100克高效速溶硼肥在蕾苔期分两次喷施。关中灌区要作好防冻保苗,培土防倒。注意防治病虫害。该品种属诱导雄性不育杂交种,只能利用杂种一代。

适宜地区
适宜陕西省关中灌区,陕南汉中、安康地区种植。

丰优紫红茄


品种名称丰优紫红茄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2004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东选D-2-1-0台湾屏东紫红茄S-1-3-1-0杂交选育而成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中熟,秋植播种至开花约56天,植株生长旺盛,株高103厘米,开展度94厘米。叶片绿色。果实短棍棒形,粗直、均匀、整齐美观,长22.7厘米,横径5.3厘米,单果质量200克。果皮薄、深紫红色,着色均匀,果面光滑有光泽,果肉白色,商品性好,肉质细嫩,口感好。果柄及萼片紫色,极少刺毛。早熟性好,比长身紫茄早熟7~10天,比石碣红茄早熟2~3天。

产量表现

产量为667平方米2500千克左右。

抗性

中抗青枯病和黄萎病,对绵疫病也有一定的耐病性。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春植1-2月,秋植7-8月,以营养杯育苗为好。选择肥沃、前作为非果类作物(最好水稻)的田块种植。

2.合理密植,亩植1200~1500株。

3.当苗高约40厘米时,并设立支架防止倒伏,及时摘除门茄以下的全部侧芽,减少养分消耗。

4.应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及时追肥。

5.及时防治褐纹病、绵疫病、螨类、蓟马等病虫为害。

6.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