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绿龙架豆、碧丰架豆)

2020-08-04

名称豆角(绿龙架豆、碧丰架豆)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豆荚类-菜豆
适宜品种
绿龙架豆、碧丰架豆

栽培技术
1.育苗

(1)苗床土的配制:苗床土可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3份,加7份大田熟土配制,先将两者充分混匀然后过筛。同时,每立方米营养土均匀拌入80克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及代森锌各40克混匀),然后装入营养钵内2/3处备用。

(2)播种:播种前应精选籽粒饱满,有光泽并具品种特性的新种,播前晒种1~2小时。12月下旬至来年的元月上旬为日光温室的适宜播种期,播前用55~60℃的温水烫种10~15分钟后捞出晾干。所浇底水以刚好渗透营养钵内的营养土为最好,水渗后采用干籽直播,一钵2~3粒并摊匀覆盖2~3厘米浮土,再平铺一层地膜。

(3)苗床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白天畦温维持在25~30℃,夜间不低于20℃,保证4~5天出齐苗,苗出齐后撤去地膜。出苗后,白天畦温25℃左右,夜间10~16℃。整个苗期不浇水。菜豆苗龄一般在25天左右,定植前幼苗子叶正常,有3~4片真叶,茎粗壮,节间短。定植前3~5天将畦温降低3~5℃锻炼幼苗以便定植。

2.定植

(1)整地施肥: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鸡粪10立方米,2/3普施,1/3与磷酸二铵50千克混匀沟施于定植行下,然后整地作垄。另外,按667平方米施入生物钾肥(河北产畦酸盐菌剂)8千克于定植穴内。

(2)定植:于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每垄两行,垄背行距60厘米,垄沟行距80厘米,株距25~30厘米,打孔定植后浇25℃温水,每穴0.5千克,水渗后覆土,再铺幅宽90厘米地膜,每穴留1~2株健壮苗,不可多留。

3.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5~7天昼温在25~30℃,夜温在15℃以上,以后正常管理昼温在22~25℃,夜温在12~15℃,定植后开花前只浇一水,如营养生长过旺,茎叶徒长,可喷适量缩节胺或矮壮素。植株开始现蕾时,加大通风量,80%植株开始座住幼荚时及时浇第二水,促使幼荚迅速膨大。在此期间,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通风量越大越有利于结实及荚果肥大。植株进入盛果期,结合灌水追两次催荚肥,667平方米每次施尿素20千克为延长采收期,用0.2%~0.3%磷酸二氢钾或绿旺1号进行叶面喷施,共喷3~4次。定植后10~15天,开始吊架或搭架,以每穴一根,行与行之间不可互相缠绕搭棚,以利于通风透光。当植株长满架时,及时摘心,促发侧蔓。

4.收获

植株开花15天左右,就可采收嫩荚,过早过晚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上市时市场售价在每千克10~13元至6月上旬每千克仍在3~4元。

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菜豆栽培的病虫害主要是一病一虫,即灰霉病和红蜘蛛。

防治灰霉病:一是要求温室扣盖聚氯乙烯无滴膜;二是要小水轻浇;三是要通风透光好;四是要选用特效农药,如扑海因,速克灵,万霉灵和特效灰霉王等农药,并用药于发病之前或之初;五是要清园,高温闷棚和倒茬。

防治红蜘蛛:一是不要用茄子茬口;二是要早预防,用药于发现之初;三是要选用特效农药交替使用,如白威特,灭扫利,扫螨净等。

扩展阅读

架豆角—生菜—芹菜—冬瓜套种


架豆角(丰收1号)于1月下旬在温室内采用护根钵育苗,每盆内撂4-5粒种子,2月下旬定植在1米宽的畦内,穴行距为0.35米0.5米,隔畦间作生菜,于1月下旬育生菜苗(软尾生菜或太湖659),于3月底在预留畦内开沟定植,沟距0.15米,株距0.1米,架豆角3月下旬采收,5月上旬拉秧,生菜4月上旬采收。

后茬冬瓜(一串铃)于3月下旬在阳畦或温室内采用护根钵育苗,5月初定植,行株距0.6米0.3米,6月下旬收获。

芹菜(冬芹)于7月中旬育苗,9月中旬定植在温室,10月中旬扣膜封棚,可延至春节上市。每667平方米温室可产架豆角1500千克、生莱1000千克、冬瓜3000千克、芹菜5000千克。

2504架豆


品种名称2504架豆

分类 豆荚类-菜豆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泰国引进的61-1架豆和美国引进的3358矮生菜豆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强,花白色,嫩荚绿色,扁条形,较直,荚面种粒稍突,单荚重15~19克,长18~20厘米,宽约1.6厘米,厚1厘米左右,每荚种粒数6~8粒,嫩荚纤维少,品质好。种子白色,肾形,百粒重约30克。极早熟,嫩荚始收期比一般蔓生品种提早4~9天,丰产,植株自下至上连续结荚性强,较耐热、抗病。667米2用种量4~5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春大棚栽培于3月下旬播种,5月下旬开始采收嫩荚,育苗移栽可提前7~10天播种,平畦栽培,畦宽1.2~1.3米,栽两行,穴播,穴距25~30厘米,每穴留苗2~3株。秋延后光温室栽培7月底~8月初播种育苗,小苗2叶1心时定植,9月下旬10月初收获嫩荚上市。667米2产1500~1800千克。

适宜地区 适于春早熟、秋延后保护地和春露地栽培。

碧龙菜豆


品种名称碧龙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审(认)定年份2001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北京市审定。

审(认)定编号京审菜2001031

选育单位 北京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nf007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架豆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蔓生。叶绿色,花白色,每序花数5~6个,结荚数3个,商品荚绿色,扁宽,长约20厘米,宽约2厘米,肉厚约0.3厘米,质嫩,纤维少,品质好。植株抗逆性强,适应地区广。

产量表现:嫩荚亩产10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4月中下旬露地直播;4月初覆地膜播种。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或壤土栽培。苗期水分不宜过多,结荚后加强水肥管理。本品种也可作为春大棚保护地栽培品种。不宜作为秋播菜豆品种。

适宜地区 适宜北京地区春播及春大棚保护地栽培种植。

碧丰豌豆


品种名称碧丰

分类 豆荚类-豌豆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于1979年4从月荷兰引进。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高秧早熟菜豆优良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荚绿色。长而宽。平均单荚重18克,荚长23厘米,宽约1.8厘米,荚厚1厘米。每荚含白色种子7~8粒,种子个大,为肾形。

产量表现:从播种到采收嫩荚60天左右,667平方米产1300~2000公斤,每667平方米用种子7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鲜荚含蛋白质2.85%,含干物质可达18.25%。

抗性:田间表现较抗锈病,不抗炭疽病。

栽培技术要点:在南北方露地、保护地均可进行栽培,适应性强,早春保护地种植表现最佳。以北京地区为例。春季露地一般于4月中旬播种育苗,株距30厘米,行距70厘米,采取穴播方式。每穴3~4粒。苗期结荚前应控制浇水,以防疯秧,结荚期再充分供水,一般直至开花后开始浇水,坐荚后应加强肥水管理,要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种植地区广,宜春播。在北京地区及全国南、北方均能适应。

绿丰辣椒


品种名称绿丰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7年

审(认)定情况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97120223

选育单位 安徽省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用HP14-3-1与SPll8-6-6配组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株高45厘米,第一花着生于第9节。果实粗牛角形,长11.0~13.5厘米,横径4厘米,青果实为深绿色,果面光亮,果顶钝尖或平,平均单果重50克。品质脆嫩。味微辣,商品性好。抗逆性强,耐热、耐湿、耐肥。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量4000公斤。

抗性

抗病毒病,叶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

江淮地区春季栽培一般在10~12月阳畦或温室大棚育苗,2~4片真叶时移植于苗床或营养钵中,1月下旬~3月下旬定植于温室大棚,或4月中旬定植于露地。

适宜地区
适于早春温室大棚及露地栽培,亦可作秋季栽培。

绿丰节瓜


品种名称绿丰

分类 瓜类-节瓜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000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优质节瓜品种七星仔中经抗性改良选育出来的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旺盛,茎杆粗壮,抗逆性强,侧蔓较少,主蔓雌花多,结瓜率高,主蔓第11~13节着生第一雌花,中熟,春植全生育期90~100天,雌性较强,座果率高,主蔓长450~500厘米。叶深绿色。春播第8~11节、秋播第14~17节着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4~6节着生1雌花。

果实性状

果实圆柱形,绿色,单瓜重350克。果长15~18厘米,横径5~7厘米,肉厚1.4厘米,单果重0.4公斤,味甜,优质,高产。中熟,播种至初收,春播98天,秋播46天。以主蔓结瓜为主,侧蔓发生力中等。

产量表现

19961997年参加广东省品种区试,总产名列第一,平均亩产1429.2公斤,比对照种平均亩产1205.7公斤增产223.5公斤,增产18.5%,增产达显著值。大田生产一般亩产达3500公斤以上,个别高产可超过4500公斤。

抗性

抗枯萎病。肉质致密,品质优。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植适播期在122月,夏秋植在68月,株距25~30厘米,亩植2500株左右。

2. 施足基肥,花期要重施追肥.

3. 高温多雨天气注意防治疫病。

适宜地区
适宜黄河以南,特别是华南地区栽培。

丰绿苦瓜


品种名称丰绿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601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耐热、优质、高产的最新杂交一代油瓜新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以侧蔓结果为主。果实丰满,近圆柱状,果色光鲜亮泽、浅绿,瘤条好,果形粗大,长28~32厘米,横径7~8厘米,商品果质量500克左右,整齐匀称,果肉丰厚致密,耐贮运,品质优,商品性好。中晚熟,春季栽培从定植至初收55天左右,至盛收期约68天。秋季栽培从播种至初收45天,至盛收期约56天。

产量表现

每667m2产量4000~5000千克。

抗性

中抗白粉病,高感枯萎病。田间表现霜霉病和炭疽病发病指数均为1级,疫病感病轻。耐热性、耐涝性强,耐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适宜播种期为3月至4月和7-8月上旬。

2. 及早摘除主蔓80厘米以下所有侧蔓,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幼苗快速健壮生长。

3. 肥水供应要充足,特别是中后期要保持植株旺盛生长,以延长采收期,充分利用丰产潜力。

4. 宜适当疏植,一般行距180~200厘米、株距60~120厘米。

5. 注意防治白粉病,特别注意防治枯萎病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