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花魔芋

2020-08-10

品种名称四川花魔芋

分类 薯芋类-魔芋
学名Amorphophalms konjac

品种来源四川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四川花魔芋球茎萌发时陆续出土3~5片鳞叶,革质,白色,包裹叶柄,1个月左右死亡。叶柄肉质,圆柱形直立,长约60~70厘米,浅粉红色有较多墨绿色格形斑块。每株仅1叶,叶片基部三全裂,每裂片再二歧全裂,再羽状深裂。球茎扁圆形或近圆球形,顶部略下凹,生1~3个顶芽,紫红色。肉穗花序,花序柄紫红色,佛焰包漏斗形。浆果,外皮桔红色,有种子1~3粒。一般单球茎重500~600克。喜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和半荫蔽环境,年均温约15℃的气温。块茎上顶芽顶端优势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

四川省多在3月份种植。用球茎直接播种,每穴用种芋1个。新球茎开始膨大时可追肥,9月至10月叶部枯萎,开始倒苗时采收。

适宜地区 分布于四川盆地周边海拔600-800米的低、中山区,以达县、宜宾地区栽培最多。

编辑推荐

周宁魔芋


品种名称周宁魔芋

分类 薯芋类-魔芋
学名Amorphophalms konjac

品种来源福建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周宁魔芋,也称鬼芋。植株直立,地上部高120厘米左右,开展度100厘米85厘米。分蘖性中等,叶掌状三出复叶,小叶羽状分裂。叶柄长80厘米,宽8厘米,厚8厘米,圆形,淡绿色有较多白色和墨绿色斑块;叶鞘紫红色。球茎扁圆形,外皮褐色,粗糙,单重2000克。单株子球茎数约5个,单个子球茎重400克。单株产量约4000克。晚熟,从定植至采收180~200天。喜荫凉环境,耐贮藏性中等。球茎淀粉含量较多,肉质致密,品质较差,宜加工后食用。

产量表现

每公顷产量约37.5吨。

抗性

抗白绢菌病和软腐病较弱。

栽培技术要点

福建省周宁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种植。用小球茎直播。行距4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穴深30厘米。先填入肥土或土杂肥,后种植。10月下旬至翌年1月采收。

适宜地区
分布于福建省闽西、闽北山区,海拔800米左右的地区种植

湘西魔芋


品种名称湘西魔芋

分类 薯芋类-魔芋
学名Amorphophalms konjac

品种来源湖南农家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湘西魔芋,俗称花魔芋、蛇包谷。植株高80~130厘米。叶片掌状复叶,具3小叶,羽状分裂,绿色,叶长14~18厘米,宽10~12厘米;叶柄绿色,上有暗紫或白色斑纹,俗称蛇皮斑。叶柄长60~120厘米,粗2-4厘米。花紫褐色,肉穗花序,佛焰苞棒状。球茎扁圆形,上有凹槽,外皮黑褐色,粗糙。单株结芋1~6个,主芋单重2000~5000克,小芋重30~100克。多年生,单年生长期180~220天。耐荫,耐旱,不耐强烈阳光曝晒,不耐涝。抗病虫性强,耐运输。块茎肉质松脆,多粘液,经加工干制后的魔芋干片灰白色,粉质好。

产量表现

每公顷产量40~60吨。

栽培技术要点

湖南省湘西地区4月上、中旬将小魔芋催芽育苗或直播。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穴深30厘米。先填入肥土或土杂肥,后种植。7月培土,浇水保湿。10月下旬至11月采收。冬季盖草越冬。

适宜地区 主要在湘西、湘南山区种植。

金阳白魔芋


品种名称金阳白魔芋

分类 薯芋类-魔芋
学名Amorphophalms konjac

品种来源四川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金阳白魔芋植株较花魔芋矮小,叶柄长仅30~40厘米,浅绿色,无花斑或有微小白色或草绿色花斑。叶片为三全裂,裂片羽状分裂。开放脉序,青绿色。秋季发生肉穗花序,淡黄色,着生于肉质穗轴上,花的佛焰苞船形。结浆果,内有种子1~3粒。地下球茎上顶芽为白色,球茎较小,皮淡褐色,单球茎重130-300克。喜温暖,忌高温。适合年均温14~20℃,无霜期240天以上地区栽培。喜欢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和半荫蔽的环境。球茎切片晒干后呈白色,加工成魔芋豆腐颜色亦浅,商品性高。

产量表现

每公顷产22.5吨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四川省金阳地区3月下旬至4月播种。

2.落后用种芋切块繁殖。

3.行株距各50厘米,播后施入堆肥或厩肥覆种。叶片展开后浅中耕,追肥1次,7月下旬若植株生长衰弱,应再追肥1次。

4.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适宜地区 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凉山州海拔700-800米地带,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多有栽培。

魔芋施肥技术


要做到对魔芋合理施肥,必须知道魔芋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需肥规律、土壤状况以及气候特点等等。

1.魔芋对土壤的要求

魔芋原产于东南亚热带森林地带,土壤腐殖质丰富,土层松软深厚,雨水充足,排水良好,周围植被好,湿度大。魔芋根系分布浅,不耐旱,对土壤氧气多少反应敏感,怕强光直射,栽种中需适当遮荫等。因此,适宜魔芋栽培的土壤应土层深厚、疏松,营养丰富,通气、排水良好。即使在适宜的栽培土壤上栽种魔芋,也会由于连作、淋溶等原因造成营养缺乏,因此种前应先施肥补充并改良土壤,使其达到要求的指标。

(1) 土壤改良达到物理性状的目标为:耕作土层20厘米以上,有效土层深50厘米,土壤密度(山中式硬度计)作土(0~20厘米)l 5毫米以下,心土(20厘米以下)18毫米以下,地下水位60厘米以下,有效保水量(PF值)2.0~2.7,孔隙宰40%~60%,三相分布中固相容积40%~60%,液相容积20%~30%,气相容积30%。

(2) 土壤改良达到化学性状的目标:土壤的pH值5.5~6.5,电气传导度(EC)0.3ms/厘米以下,置换性钙(风干土l00克中)l50~400毫克(饱和度52%~76%),置换性镁(风干土l00克)25~60毫克(饱和度16%),置换性钾(同钙)l5~50毫克(饱和度6%),可给态磷(同钙)l0~50毫克(甲苯法),钙与钾之比3:8,镁与钾之比为1:2,钙与镁之比为4:6。

2.魔芋需要的肥料营养元素

魔芋植抹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有氮、磷、钾、钙、镁、硫和硅等元素。需要量少的元素有铁、锰、硼、锌、铜和钼。试验结果证明,无氮素区魔芋球茎的产量减产最大,其次是无钾和无磷区。其中对小球茎(子芋)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钾,其次磷和氮。

3.魔芋吸肥规律

(1) 对大量元素的吸收规律

魔芋栽植后,芽子逐渐伸长,直到6月中下旬才迅速伸长出土直到叶片完全展开,所需养分全靠种球供应,其后才转入自养。8月中旬,植抹各个部分都迅速生长(包括地下球茎膨大),直到9月达到最高蜂,称为膨大盛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也最多。

魔芋植株肥料吸收最多是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约吸收氮素全量的60%,磷全量的40%,钾全量的80%。钾是重要元素,植株吸收得最多,吸收量约为氮素的2倍、磷的5倍,这是魔芋吸肥的特征。

(2) 不同生育期对微量元素的吸收

魔芋对于微量元素吸收情况与大量元素吸收情况相似。叶的繁茂期与球茎肥大期的吸收大致一样。魔芋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都吸收锌元素。7月(生育初期)魔芋吸收的锰多,8月下旬下降。

4.魔芋施肥时期

(1) 魔芋是一种耐肥的作物,尤其是基肥,虽然农家肥效迟,但能保证在魔芋生长发育全过程中不断供应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应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用量一般为每亩2~3吨。

基肥施用方式有3种。若农家肥多,可在魔芋地耕翻前普遍撒施;若农家肥不多,可采用条施或穴施。在栽种时挖栽植沟或打塘,将有机肥铺撒在底部与土拌匀后再栽;或用土掩盖后将魔芋种芋栽植其上,再覆土;也可在栽种后将有机肥条施或穴施在芋种一侧或两侧。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让基肥与芋种直接接触,以免烧伤芋种。此外,基肥一定要先腐熟,否则,易传播病虫害。

(2) 追肥。长势长相好的,不一定要进行追肥。但若有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株矮色黄,卷曲畸型,瘦弱等不正常现象发生,就必须进行追肥,追肥一般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

① 苗肥。待魔芋芽破土而出,叶片逐渐伸长展开时,适时追肥,促其迅速生长。可施用人粪尿对水泼撒在植株周围,也可加上化肥共施。主要以氮肥为主,钾肥为辅,但有机栽培中不主张施化肥。一般每亩施尿素4~5千克,硫酸钾2千克左右,施后要结合松土锄草,如以覆盖。

② 球茎膨大肥。叶片展开后,光合作用强盛,地上地下旺盛生长,需肥最多,尤其是7~9月,球茎膨大期,应追施有机肥,每亩用人类尿6担左右,并撒施草木灰100千克左右,结合培土除草一并进行。若有机肥不足可用化肥替代,每亩施尿素5千克。也可用极低浓度的微肥溶液进行叶面喷洒。

③ 后期追肥。为防止衰老,延长生育期,使球茎充实。一般在10月初进行少量追肥,也可喷施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三十烷醇,芸苔素内酯等,提高叶绿细胞合量,增强光合作用。

渝魔1号魔芋


品种名称渝魔1号

分类 薯芋类-魔芋
学名Amorphophalms konjac

审(认)定年份2008年

审(认)定情况200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

审(认)定编号渝品审鉴2008006

选育单位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品种来源利用来源于云南富源县花魔芋栽培群体中存在的自然变异,选择出根状茎成熟后从母体上自然脱落、并收缩为蒜头状的材料,经过连续4年系统选育,优选出性状稳定的新品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渝魔1号品种从出苗到成熟倒苗约130天,生长势强,叶绿色,三全裂,裂片羽状分裂或二次羽状分裂,茎秆具青底黑斑。三年生植株高84.5厘米,叶柄高45.7厘米,叶柄直径2.5厘米,开张度68.9厘米。球茎近圆形,表皮黄褐色,有黑褐色小斑点,球茎内部组织白色。

产量表现

每667m2产量2000千克左右。

品质分析

鲜魔芋干物质含量21.5%~22.2,干物质中葡苷聚糖含量59.8%~60.2%。

栽培技术要点

1. 4月中旬到5月上旬选晴天播种,下种前重施底肥。

2. 5~50克的种芋密度为30000株/亩,50~100克的种芋密度为3000株/亩,100~250克的种芋密度为2000株/亩,250~500克的种芋密度为1000株/亩。

3. 魔芋出土后及时除草、追施提苗肥和培土、厢面盖草,并用农用链霉素预防软腐病。

适宜地区 建议在重庆市海拔900~1400米的山区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