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

2020-04-16

名称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

果树分类 浆果类-草莓
设施类型 塑料大棚
主要品种
戈雷拉、春香、宝交早生、80-3-1新品系。

环境要求
应建在交通方便,道路平坦,临近城市、工矿区域的地方,并要根据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水平确定建园面积。园地应建在地势平坦,有排水设施,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应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方,以供给草莓生长所需的光能、热能。保护地栽培是一种集约栽培方式,适宜密植是获得早期丰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无论是畦栽还是宽垅栽培,其株距一般为15~20cm,行距20~25cm。定植早,土壤肥力足,苗木质量好的草莓苗应适当稀植。

草莓一般在8月上旬前按定株栽培方法定植,对于促成栽培需在10月初扣棚,而单以早熟为目的栽培可在3月上中旬扣棚。保护地栽培草莓可比露地提早10~15天成熟,采收期延长7~13天,平均增产17%~20%。

苗木选择与定植
在适宜栽植时期内,要具体选择栽植日期,宜选阴天,雨前或傍晚进行栽植。栽植时沿畦的走向按行株距刨沟或刨埯,栽苗时应注意栽植方向。草莓秧苗的新茎很短,新茎的顶端是叶和幼嫩的苗心,基部是嫩弱的须根,因此栽植时一定要掌握好深浅。根系要展开,使苗心基部与土表平齐,达到灌水后,上不埋心,下不露根。如果栽植过深,如埋住苗心会引起苗心腐烂,导致秧苗死亡;栽植过浅,新茎外露,秧苗易于枯死亡。

草莓栽后要立即灌水,这次定根水一定要灌透,作用是供给草莓生长,防止萎蔫,使根系和土壤结合严密,防止抽干。在干旱情况下,栽后3~5天内每天灌水一次,以后2~3天灌水一次,直到新叶返青为止。草莓的缓苗期为10~15天,缓苗后还要及时检查,进行补苗,保证全苗才能获得单位面积高产。

定植后的管理
无论是一年一栽制或一栽制,栽植前结合耕翻整地每667m2施有机肥5000kg,并加入过石25kg。在底肥不足时,应进行三次追肥,第一次在撤出防寒物以后,植株萌芽前,以促进植株生长,第二次在开花前,以提高坐果率,第三次在果实采收后,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越冬能力。每次667m2追二铵10kg,尿素5kg,钾肥4kg。深追肥根下8cm,可以结合追肥和培土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加强田间管理。

植株管理:在6-8月期间,及时去掉老叶和弱芽,作用是节省养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同时去掉匍匐茎,尤其在干旱年份或土壤条件差的情况下,去掉匍匐茎可以减少生长消耗母株营养,摘除匍匐茎是一次烦琐费工的工作,但要获得高产,必须及时进行。在结合去老叶、培土等工作进行2~4次摘除抽生匍匐茎工作。

采收及采后管理
草莓开花后约30天左右浆果即成熟,由于草莓花期长,因而果实成熟期也长,一个品种采收期延续到15天以上。为避免过热,应每隔1~2天采摘一次,每天宜在露水后至炎热到来之前采收,晾干浆果以免腐烂。按市场销售情况8分熟采收,以免延长成热而破损腐烂。

在浆果采收后,割除地上的上部所有叶片,只保留植株顶端刚伸出的幼叶,可减少匍匐茎的发生,刺激多发新茎,从而增加花芽数量,达到第二年增产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草莓防寒及撤防寒物:温室草莓一年一茬,不涉及防寒问题。大棚和露地草莓防寒时期前后,上面覆盖玉米秸、稻草、树叶、松针等,厚度为10~12cm。同时在覆盖物下放一些杀鼠药剂,以防鼠害伤苗。若土壤干旱,防寒前3~4天要灌一次封冻水,春天在棚温平均达到10℃时,第一次撤防寒物,经5~7天棚温达3~4℃时,将防寒物全部撤完。大棚防寒时期为11月中旬,撤防寒物时期在3月中旬。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