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爆皮虫

2020-04-28

害虫中文名: 柑橘爆皮虫
害虫别名: 柑橘锈皮虫 、 蜜柑长吉丁 、 橘长吉丁虫 、 柑橘吉丁
害虫学名: Agrilus auriventris Saunders 、A. citri Matsumura
害虫英文名: Citrus flatheaded borer
分类地位: 昆虫纲鞘翅目,吉丁甲科,柑橘爆皮虫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6~9(mm),古铜色有光泽。触角11节锯齿状。前胸背板与头等宽,上布小皱纹,鞘翅紫铜色,密布细小刻点和金黄色花斑,翅端有细小齿突。腹部可见6节,背面青蓝色,腹面青银色。雄虫胸部腹面中央从下唇至后胸生有密而长的银白色绒毛;雌虫绒毛短而稀。卵扁椭圆形,长0.7~0.9(mm),初乳白渐变土黄色,孵化前淡褐色。幼虫体长12~20(mm),扁平细长,乳白至淡黄色,体表多皱褶。头小、褐色,陷入前胸内仅口器外露。前胸特别膨大呈扁圆形,其背、腹面中央各具一条褐色后端分叉的纵沟;中、后胸甚小。腹部各节略呈方形,腹末有1对黑褐色坚硬的钳形突,突端圆锥形。化蛹前,体变粗短淡黄色,体长11~16(mm)。蛹 长8~19(mm),初乳白柔软多褶,渐变淡黄,羽化前蓝黑色有光泽。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 柑橘类
为害状描述: 幼虫为害主干和粗大枝,于皮层、韧皮部与木质部间、木质部内蛀食,蛀道不规则,粪屑充塞其中,被害处树皮常成片爆裂故得名,严重时大枝或整株枯死,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初龄幼虫于皮层浅处为害,树皮上零星出现芝麻粒状油点,后流胶,干后呈胶粒,渐深入达形成层,常见数个蛀道由一点即产卵处向四周辐射,是本种的一大特征。成虫取食嫩叶成缺刻,食量甚微。

发生为害规律: 年生1代,以不同龄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者居多,发生期不整齐。浙江街县越冬幼虫2月中旬开始活动,老熟后蛀入木质部作新月形蛹室于内化蛹。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盛期。蛹期14~32天。4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为盛期。成虫在蛹室中停留7~10日,然后咬成D形羽化孔出树。5月中旬开始出树,5月下旬为出树盛期,至8月下旬尚有零星出树者,晴朗高温或雨后天晴出树多。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卵期20天左右。6月中旬开始孵化,7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成虫白天活动,晴朗高温时活跃,有假死性,出树7天左右交配,经1~2天开始产卵,卵多产在枝干皮缝中,少数产在树体的苔藓、地衣下,散产或2~10粒密排成块。陕西固城、江西三湖或湖南邵阳的发生期与浙江衢县略接近。福建、四川发生较早,福州和重庆发生期相近,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进入盛期,4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盛期,同时部分成虫开始出树,5月中旬为出树盛期。6月1t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广东2~3月间开始化蛹,3月下旬田间出现成虫。一般树皮较粗糙,皮缝多的品种受害重。

为害分类: 蛀杆害虫
防治办法: (1)冬春成虫出树前清除枯死枝和枯死树,集中处理消灭虫源。(2)成虫出树前刮除枝干翘皮,然后涂刷80%敌敌畏或25%亚胺硫磷乳油3~4倍液,毒杀出树成虫。或成虫出树盛期喷洒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500倍液,均有较好效果。(3)幼虫孵化初期刮除被害处胶粒和一层薄皮,然后涂抹80%敌敌畏乳油3倍液毒杀幼虫,对健皮无伤害。(4)成虫出树前用草绳缠粗枝和树干,然后糊泥浆不留缝隙,阻止成虫出树,并有助于伤口愈合,亦可阻止成虫产卵。也可在成虫出洞前(4月份)及幼虫初发期(8~9月)用药泥涂干。药泥:0.5kg80%敌敌畏乳油加20kg黏土加新鲜牛粪7.5kg,水100kg。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