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红蜘蛛的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2020-04-28

柑桔红蜘蛛学名柑桔全爪螨,属蛛形纲,蜱螨目,瘿螨科。是闽南地区柑桔果实主要害螨,被害叶面呈现无数灰白色小斑点,失却原有光泽,严重时全叶失绿变成灰白色,造成大量落叶;亦能危害果实及绿色枝梢,影响树势和产量,为了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柑桔红蜘蛛的发生和危害,从2003年起,我地对柑桔红蜘蛛的生活习性展开系统调查,并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总结了柑桔红蜘蛛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 形态特征

1.1 成螨

雌成螨体长仅0.3~0.4毫米,椭圆形,暗红色。背面有瘤状突起,上生白色刚毛;足4对。雄成螨较雌成螨略小,鲜红色。后端较狭小,呈楔形。

1.2 卵

卵球形略扁,红色有光泽,上有一柄,柄端有10~12条细丝,向四周散射伸出,附着于叶面上。

1.3 若螨

若螨形状色泽近似成螨,较小。

2 寄主及危害状

寄主为柑桔、柚子、橙等。成、若螨群集叶、果和嫩枝上刺吸汁液,尤以嫩叶受害最重,叶片受害处初呈淡绿色后变灰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呈灰白色而失去光泽,叶面布满灰尘状蜕皮壳,引起提早落叶,严重影响树势。受害幼果表面出现淡绿斑点,成熟果实受害后表面出现淡黄色斑点,果形变小,品质变劣;因果蒂受害而大量落果,大大降低果品产量和质量。

3 发生规律

3.1 发生世代

柑桔红蜘蛛在闽南地区每年发生12~17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主要以卵、部分以成螨和幼体在柑桔的叶背上或枝条裂缝内越冬。一年中春秋两季发生严重。

3.2 发生高峰与气候关系

每年4~5月,春梢嫩叶伸展后,老叶上的红蜘蛛大量迁移至春梢新叶上繁殖危害,过一个月左右就能成灾。春季高峰期的迟早,与当年3~4月气温有直接关系,气温高少雨,虫峰提前。6~7月气温渐高,当旬平均气温超过25℃时,虫口迅速下降。7~8月气温不利于红蜘蛛生长发育,虫口数量少。9~10月气温渐降,虫口又复上升,危害秋梢。越冬虫口基数多、冬春干旱少雨,是红蜘蛛发生猖獗的重要因素。

3.3 生殖产卵

柑桔红蜘蛛能进行两性生殖外,还能进行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叶片、果实及嫩枝上,叶片正反两面均有,但以叶背主脉两侧及果面凹陷处为主。一雌成螨日平均产卵3~5粒,一生平均30~60粒。春季世代产卵量最多。

3.4 生长发育过程

卵发育起点温度为8.2℃,在气温25℃、相对湿度85%时,卵期5~6天,幼螨期为2.5天,若螨期(包括前若螨和后若螨)5.5天,出现雌螨后即行交配,约经1.5天后,开始产卵。一个世代经过16天左右。

3.5 柑桔红蜘蛛有趋嫩喜光性

苗木和幼树由于抽梢多、日照强,天敌少而受害重。叶背叶面虫口均多,一般常从老叶向新叶和幼果迁移。发生初期是叶上虫口多,果上少,中后期是果上多,叶片上少。其分布型先为核心分布,后为均匀分布。土壤贫瘠、向阳坡地发生早而重。

4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柑桔红蜘蛛的防治,应采取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保护利用天敌、科学使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柑桔红蜘蛛发生、危害。

4.1 加强栽培管理

4.1.1 加强果园水肥管理。管理粗放的柑桔园,要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虫力;改善水利设施,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有条件的果园可安装喷灌系统,提高果园湿度。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