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橘灰霉病

2020-04-29

病害中文名: 金橘灰霉病
病害英文名: Calamondin orange gray mold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灰葡萄孢
病原学名: Botrytis cinerea Person ex Fr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灰葡萄孢
病原介绍: 子座埋生在寄主组织内 , 分生孢子梗细长从表皮表面长出 , 直立 , 分枝少 , 深褐色 , 具隔膜 6~16 个 , 大小 880~2340 11~22( m), 分生孢子梗端先缢缩后膨大 , 膨大部具小瘤状突起 , 突起上着生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 近球形或椭圆形 , 大小 5~12.5 3~9.5( m)。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金橘

侵染部位: 花、叶、果实

病害症状: 花瓣染病先呈水渍状小圆点,后扩大引起花瓣腐烂,并长出灰黄色霉层,干燥时呈浅褐色干腐状。嫩叶染病产生水渍状腐烂斑块,干燥时病叶呈浅黄色。果实染病先变褐变软,上生灰色霉层,失水后干枯变硬,散发出霉味。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株上或腐烂的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不侵染种子,但菌核混入种子中间可随种子调运传播。此外越冬期转移土壤或残株时,携带菌核或菌丝体也能传播。气温18~23℃,天气潮湿或遇有连阴雨或时晴时雨,湿度高于90%,利于该菌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释放及萌发。此菌在0~10℃低温条件下也很活跃。该菌孢子萌发后很少直接侵入生长活跃的组织,但可通过伤口侵入或者在衰老的花柄、正在枯死的叶片上生长一段时间后产生菌丝体侵入。该菌有性态产生的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体,能直接侵入。个别情况下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但不多见。该病系低温高湿型病害,多于早春、晚秋或冬季出现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或流行。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精心养护,增强寄主抗病力。(2)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3)有大的重要的活动时,根据天气测报该病有可能大流行的应开展预防性防治,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初发病时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使百克(咪鲜安)乳油9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大力水悬浮剂9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为害花、幼果、叶及成熟果实。花瓣染病先呈水渍状小圆点,后扩大引起花瓣腐烂,并长出灰黄色霉层,干燥时呈浅褐色干腐状。嫩叶染病产生水渍状腐烂斑块,干燥时病叶呈浅黄色。果实染病先变褐变软,上生灰色霉层,失水后干枯变硬,散发出霉味。病原  Botrytis cierea Pers ex Fr.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近球形至卵形,大小9~156.5~11(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病株上或腐烂的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不侵染种子,但菌核混入种子中间可随种子调运传播。此外越冬期转移土壤或残株时,携带菌核或菌丝体也能传播。气温18~23℃,天气潮湿或遇有连阴雨或时晴时雨,湿度高于90%,利于该菌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释放及萌发。此菌在0~10℃低温条件下也很活跃。该菌孢子萌发后很少直接侵入生长活跃的组织,但可通过伤口侵入或者在衰老的花柄、正在枯死的叶片上生长一段时间后产生菌丝体侵入。该菌有性态产生的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体,能直接侵入。个别情况下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但不多见。该病系低温高湿型病害,多于早春、晚秋或冬季出现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或流行。防治方法(1)精心养护,增强寄主抗病力。(2)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3)有大的重要的活动时,根据天气测报该病有可能大流行的应开展预防性防治,在雨季到来之前或初发病时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使百克(咪鲜安)乳油9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大力水悬浮剂9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