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以广东、广西、湖南及陕西南部部分柑橘产区为害较重。
发病症状
(1)叶片:叶片症状。可分为普通型,落叶型和次生型3种。
①普通型。又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常于新梢叶片老熟前开始发病。多从叶缘或叶尖沿主脉生淡褐色水烫状小斑,后小斑迅速扩大成水渍状,边缘不清的波纹大斑,直径30-40mm,甚至蔓及大半个叶片。病斑自内向外色泽逐渐加深,边缘与健部界限不明显。在阴雨或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的朱红色粘液点,有时呈轮纹状排列。病叶很快腐烂脱落,造成全株严重落叶。慢性型多发生于成长叶或老熟叶片的边缘或叶尖。病斑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病健部界限分明。病斑大小2-14mm。后期病斑中部干枯呈灰白色,并于正反两面着生黑色轮纹状小点,即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可分泌桔红色粘液点(分生孢子团)。病叶不脱落或脱落较慢。叶芽受害,则不能开展,梗部变褐色后,叶芽脱落。
②落叶型。大多发生在上一年的老叶上。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开始,少数自叶缘一侧开始,初呈淡青色而稍带暗褐色水渍状小斑,后迅速向叶基部扩展成黄褐色至深褐色、边比缘界限不清晰、云纹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斑。有时病斑可扩展达全叶的1/2或2/3以上。一般病叶表面不产生分生孢子盘,若遇阴雨天气,在病健交界处的病部生无数黄褐色小粒点。落叶型炭疽病,多发生于温州蜜柑上,常造成大量落叶。
③次生型。在叶肉组织萎缩褪绿后发生较普遍,特别在秋梢抽发较晚、叶片尚未老熟而遇到气温降低的甜橙品种上容易发病。病叶开始在两侧脉与主脉之间向叶缘形成梭状的褪绿斑,对光透视呈水渍状半透明、黄绿色,叶表褪绿部分上方呈微突起皱纹状,最后褪绿斑焦枯,病部变为褐色,密生黑褐色或褐色分生孢子盘。
(2)枝梢和树干:分急性型与慢性型2种症状。
①急性型。多发生于刚抽生的嫩梢顶端3-10cm处,特别是树冠内膛抽生的嫩梢容易发病。感病部嫩梢如开水烫伤,3-5天后呈黑褐色枯死。
②慢性型。多从叶柄基部腋芽处开始,初为椭圆形淡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后扩大变为长梭形,当病部扩展到环绕枝梢一周时,病梢由上而下呈灰白色枯死,上面散生小黑点。3年生以上枝条的病斑因皮色较深,须剥开皮层方可见到病部。病枝上的叶片往往卷缩干枯,经久不落。若病斑较小或树势较强,后期病部周围会产生愈伤组织,病皮干枯脱落,形成梭形或长条形病疤。
(3)花果:病菌侵染花的雌蕊柱头,呈褐色腐烂,引起落花,或引起幼果脱落。果枝发病呈淡黄色,后变褐色干枯脱落,或失水干枯成僵果挂在树上。成果发病症状分干斑、果腐和泪痕型3种症状:
①干斑型。发生在比较干燥条件下的果实上,病斑多从近果蒂和果腹部位发生。病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边缘明显稍凹陷。病部果皮革质硬化,中央密生小黑点,病斑发展缓慢,一般仅限于果皮,成干疤状。
②果腐型。发生于潮湿天气或贮藏期湿度大的果实上。多从蒂部或近蒂部处开始发病,亦可从干斑型发展成果腐型。病斑褐色或红褐色,干缩凹下,渐变为灰白色。果皮很快腐烂,或数斑融合,终至全果腐烂,瓤囊也变为黑褐色腐烂。病果脱落,或干枯成僵果挂于树上。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白色、后变灰绿色的气生菌丝,密生小黑点生孢子盘或桔红色小液点(分生孢子团块)。
③泪痕型。果皮外表呈红褐色或暗红褐色条点状微凸的干疤,病菌孢子随水滴流动侵入呈泪痕状污染斑块。
(4)果梗:果梗症状。有叶果枝多从叶片基部叶痕处发生;无叶果枝多从近蒂部果柄处发生。初呈褪绿淡黄色病斑,后变成褐色的枯柄或枯蒂,常导致采前大量落果。
(5)苗木:多自离地面6-10cm处或嫁接口处发病,嫁接芽萌出的芽梢也易感病。病斑形状不规则,深褐色,严重时树干顶部或整株苗木枯死。
病原
围小丛壳菌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et 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 Gloeosporium frucrigenum Berk,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梢、病叶和病果上越冬,春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组织中越冬的分生孢子或病组织中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落在寄主组织表面,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可以直接侵入寄主组织,或通过气孔和伤口侵入,引起发病。果园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枯死枝梢和病果梗,少数来自叶片上的病斑。只要温、湿度适宜,枯死病枝上几乎全年都可产生分生孢子,尤其以当年春季枯死的病梢上产生的数量多。在柑橘生长季节,每逢雨后在果园中都可捕捉到大量的分生孢子。
(1)菌源:南方柑橘产区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
(2)传播:春天当温湿度适宜时,病枝、叶上越冬的分生孢子或越冬菌丝上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寄主组织表面,萌发芽管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寄主发育成菌丝,经过潜伏扩展,引起寄主组织病变呈现病斑,完成初次侵染。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如此重复侵染不断发生,到柑橘采果后,病菌又在病枝叶内越冬。
(3)发生时间:华南、闽南4-5月春梢开始发病,6-8月为发病盛期。湖南、浙江约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上、中旬至9月下旬为盛期。一般春梢发病较轻,夏秋梢发病较重。陕南柑橘产区,病菌主要在一年生病梢上越夏,然后在秋末冬初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雨水传播侵入叶片,在12月中下旬叶片开始发病,1月份大量落叶,同时发生枝枯症状。有些发病严重的桔园,在冬季叶片可以全部落光,而在4月份重新萌发新叶。新叶要到12月份才开始发现病斑。病菌对枝干的初次属染发生在2月底至3月初。4-6月份树皮发生溃疡症状,8月中旬后出现爆皮。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间以甜橙、温州蜜柑及柠檬发病较重。炭疽病菌是潜伏侵染的特性,当年抽发的新梢,到秋末冬初大部分潜带病菌,在环境条件有利发病,或树势衰弱时潜伏病菌扩展蔓延引起发病。当年春季发生的病枯枝梢产生的孢子量最大,前一年遗留的病枯枝,到来年9月以后,即逐渐失去产生孢子的能力。
(2)环境:高温多湿有利病害的发生。在温度适宜发病季节,降雨次数多、时间长,或阴雨绵绵,有利于病害流行。
(3)栽培:在缺肥、缺钾或偏施氮肥、干旱或排水不良、果园密度大通风透光差、遭受冻害以及潜叶蛾和其他病虫为害严重的桔园,发病较重。品种间以甜橙、温州密柑及柠檬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桔园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施用磷、钾肥,合理排灌,作防虫、防冻等工作;每年冬春结合清园,扫除落叶、落果,剪除病枯枝、僵果,集中烧毁;修去树冠上衰弱枝、交叉枝、扫帚枝。
(2)药剂防治:以4-5月份和7-8月份两个发病盛期,为喷药防治适期。如春、夏、秋梢嫩叶期发病较多的地区,则应在新梢期病害开始发生时喷药;幼果和果柄炭疽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则应在幼果期枯柄发生始期喷药。药剂有25%阿米西达WP850-1250倍液,或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0.5∶0.5∶100倍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WP800-1000倍液,或50%代森铵AS800-1000倍液等。夏季7-8月高温、多雨,适宜炭疽病发生,一般要施药防治3-4次。药剂可选用0.3%-0.5%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锌WP500-700倍液雾,这2种药液混合后喷施的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