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都六号辣椒

2020-05-18

品种名称种都六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16

选育单位 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种都六号是W143-9T-1-4杂交种。母本W143-是由伏地尖自交多代纯化育成的优良株系,父本T-1-4是从哈椒变异株系中经过多代选育纯化而来的稳定株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中早熟牛角型辣椒品种。植株长势强;叶片绿色;株高53厘米,株幅5656厘米,首花节位9~11节。果实羊角形,果16厘米,果粗6厘米,单果100克,最大果重160克,青熟果深绿色,辣味适中。耐贮运,抗早衰。

产量表现

亩产3000公斤左右中,比对照朝研八号增产10%左右。

抗性

抗病毒病、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及时播种、定植,带土移栽。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

2.重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三元复合肥50~60千克/亩,结果期追肥3次以上。

3.保护地栽培时,注意通风,保持适宜温度,密度适宜,避免徒长。

4.注意灌水和排水。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地区种植。

小编推荐

种都超越208辣椒


品种名称种都超越208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特大果型早熟泡椒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生长势强,株高45~53厘米,开展度48~53厘米,果长20~25厘米,果粗5~7厘米,单果重180~200克,最大果可达250克;辣味适中,青熟果绿色,果面光滑。腔小肉厚,商品性好,耐运输。耐低温弱光,生长势好,挂果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培育壮苗。选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蔬菜,地势高、水源好的沙壤地作苗床,床土可用未种过蔬菜的新园土与腐熟有机质加草木灰按5﹕4﹕1的比例混匀。苗床土消毒可用恶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液喷施杀菌。

2. 播前先用52~54℃温水浸种3分钟,浸泡时,应不断搅动种子,然后用清水浸泡4~6小时,沥干待播。

3. 长江流域播种期早春栽培一般在10至11月,秋播至7月,667平方米用种量50~70克,适当稀播为好。一般每1平方米苗床播种10克左右,播后用药土覆盖约1厘米。种苗出齐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夜间温度18℃左右。待幼苗2叶1心时即可假植,播种出苗后,应注意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等苗期病虫害。

4. 适时定植。选择通风向阳、地势较高、水源方便,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新园地。667平方米 施优质农家肥3000~5000千克,同时施入硫酸钾复合肥30~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尿素20千克,翻耙2~3遍,按1.1~1.3米包沟开厢,厢高15~20厘米。

早春约在春节前后定植,秋种在8月初定植,1厢2行,株行距均40厘米,667平方米栽3500~4000株。

5. 田间管理。定植后浇水1~2遍,3~5天后再浇1次水,保证成活。缓苗后及时中耕除草、施肥。前期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盛果期需水量大,注意保证水量供给,但遇雨要及时排涝。

6. 施肥注意轻施苗肥,稳施花肥,重施果肥的原则,一般每次施肥量为667平方米复合肥10~20千克。

7. 适时采收。根据市场价格,果实达到商品成熟后及时采收,若青椒价格不好,可留作红椒。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作保护地或露地栽培。

秦白六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秦白六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陕西省蔬菜花卉研究所用Cmsp2-24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和88-S11高代自交系配制的中早熟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中熟一代杂种,生育期65天左右。株高32.4厘米,开展度55.6厘米。外叶数8.6片,叶色淡绿,叶面皱缩,叶球叠抱,白帮,矮桩叠抱,呈倒卵圆形,球形指数1.2,软叶率46.7%。单球重2.5~3公斤,净菜率80%,亩产6500~7000公斤。叶白嫩,球紧实,大小适中,品质优、商品性好。适宜春、秋两季种植。营养品质和风味优良。

产量表现:19931995年参加了陕西省秋大白菜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3a(年)27个点(次)区域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量6824.6kg,较对照增产11.3%。3a(年)21个点(次)生产示范平均667平方米产量6527.5kg,较对照增产7.3%。

品质分析:陕西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营养品质分析结果:VC176.9mg。kg,可溶性糖2.879%,粗蛋白0.85%,粗纤维0.48%,有机酸0.116%,含水量94.91%。

抗性:抗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兼抗软腐病和黑斑病;耐热,不易未熟抽薹。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 该品种适应性强,在各地的播期不尽相同,在日均温25℃以下,10℃以上均可生长,播期应根据各地天气情况调节,陕西关中适播期范围是8月8日至8月22日。

2. 栽培方式 一般采用小高垄单行直播,也可平畦双行移栽,移栽育苗期按各地适宜播期提早3~5天。一般宜开沟条播,667m2播种量150g;点播的,667m2播种量70~100g。667m2留苗数,肥力较高田块2000~2200株,肥力差的地块2300~2400株。

3. 施肥 原则是底肥足,茁期促,莲座期攻,结球期补,以利早发棵,结大球。播前667m2施腐熟厩肥5000kg,或泼施人粪尿3000kg,复合肥20kg,疏苗后撒施提苗肥。莲座前期重施发棵肥,结球期分次迫肥,前期早施,后期用1.5%磷酸二氢钾液根外喷施1~2次。

4. 浇水 苗期不要缺水,施发棵肥后充分浇水,莲座期内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包心前期供水要充足,收获前20天不可过多浇水。

5. 收获 陕西关中地区国庆节开始收获上市。

适宜地区 适于多数省份种植。

种都青莴笋


品种名称种都青

分类 绿叶菜类-莴笋(茎用莴苣)
学名Lactuca sativa Linn. var. angustana Irish.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10

选育单位 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从贵州的独山青皮莴笋中经优选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约45厘米,开展度52厘米左右,叶椭圆形,色深绿,叶片长约30厘米,宽8.0厘米,茎粗壮顺直,直径5~6厘米,茎皮青绿色,肉绿色,味香浓,质嫩、脆。

产量表现

1999年品试全生育106天,比对照竹叶青早10天,亩产4065.4公斤,比对照增产24.5%;2000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255.0公斤,比对照增长16%;2001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290公斤,较对照增产16.7%。

栽培技术要点

四川盆地6月中旬至7月下旬播种;栽适龄壮苗,淘汰弱苗;亩用60~70公斤三元复合肥与农家肥作基肥;合理密植,株行距40厘米45厘米,亩植4000~4500株;生长前期注意及时松土追肥,低温雾气阶段应保持田间干燥;提前防治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发生。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内种植。

种都长白苦瓜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名称种都长白苦瓜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瓜类-苦瓜
适宜品种
种都长白苦瓜、珠洲长白苦瓜、江门大顶、海参苦瓜、青丰苦瓜等。

栽培技术
1.育苗

一般于1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在已盖好薄膜的大棚内整好1米宽的苗床,浇透水,做成8厘米8厘米见方的播种块,种子点播在方块中央,上覆盖一层1~2厘米细沙土,再盖一层地膜,四周压实,保温保湿。经10~12天,待苗长到2叶1心时移入营养钵,每钵一株,浇一次透水后在大棚内扣小拱棚育苗。营养土选择无病虫害,未种过瓜类作物,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并加入3%的多菌灵和3%的乙磷铝拌匀,进行土壤消毒。

分苗后注意保温保湿,一周内不开棚,之后逐渐加强通风换气。一般情况下,白天都要揭开小拱棚膜,遇天热时加开大棚两头,上午10时左右开棚,下午3时左右闭棚。同时,苗期要控制肥水,防止徒长,并保持土壤湿度80%左右,空气湿度75%~80%。苗期易发生立枯病、猝倒病,可用百菌清、多菌灵、多抗灵等药剂防治。

2.定植

当苗龄35~40天,秧苗长至3~4片真叶时,即3月上旬可定植。定植前进行施肥整畦,667平方米施腐熟烂肥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00千克,钙镁磷肥50~60千克,探翻后耙平作畦。畦宽1.5米(连沟),每畦栽两行,株行距0.81米1米,667平方米栽800~1000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并覆盖地膜(最好选用银灰色地膜),破孔出苗,用土压封膜口。定植前期扣塑料小拱棚,并密闭保温,促进缓苗。

3.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

由于苦瓜喜温不耐寒,须注意保温。在天气较冷时,需采取四层膜覆盖保温的栽培措施,即大棚膜、中棚膜、小拱棚膜和地膜。中棚可在比大棚顶部低20~30厘米处用细钢丝沿棚平行纵拉3条固定线,再用8米宽膜覆盖。遇强冷空气时,还要在棚四周覆盖秸秆、稻草等保温。平时掌握晴天勤开棚,阴天少开棚,雨天不开棚。生长期温度控制在白天25℃左右,夜间15~18℃,地温20℃;进入盛果期,白天保持在25~30℃,超过30℃开始放风,同时加大昼夜温差,夜间降至13~15℃,加快养分的积累。

(2)肥水管理

定植时浇透底水,第一雌花开放前一般不浇水不施肥,当第一雌花开放时选晴天上午适量浇水。当苦瓜坐瓜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20千克,进入结果盛期应增加肥水施用次数和用量,高温期间可每隔5~6天浇一次,每半个月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用复合肥25千克。

(3)植株调整

当瓜蔓长到30厘米,植株不能直立生长时必须及时搭架。为了增加通风透光,宜采用直立架。由于苦瓜以主蔓结瓜为主,为保证主蔓结瓜应及时摘除侧蔓,但在种植密度不大,肥水条件好的情况下,根据品种特性可适当留几个侧蔓,增加后期产量。当苦瓜抽蔓生长卷须时要及时引蔓,引蔓应在晴天下午进行,以免折断茎蔓。同时要注意调整蔓的位置和走向,及时剪除细弱和过密的衰老枝蔓,尽量减少相互遮荫。

(4)保花保果

苦瓜具有单性结实能力,但为提高坐果率,可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在上午10时前后,采摘当天盛开的雄花去其花瓣,将花药轻轻地在雌花上涂抹。授粉时注意不能伤害雌花的柱头。

4.收获

苦瓜以嫩果供食,种子发育快,应及时采收。一般在雌花开发后12~15天,果实的条状或瘤状突起比较饱满,果顶变为平滑且有光泽,果皮的颜色由暗绿转为鲜绿或由青白变为乳白时开始采收。

病虫害防治
苦瓜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白粉病等,可分别用根腐宁、多菌灵、托布津等灌根及福星、世高、硫悬浮剂等喷雾防治;主要虫害有瓜蚜、棕榈蓟马、瓜螟等,可用苦参碱、一遍净、万灵、Bt、锐劲特等药剂防治。

海丰21号辣椒


品种名称海丰2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
品种来源由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育成的中熟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中熟一代杂种。果实细羊角形,深绿色,果长14厘米左右,横径2厘米。平均单果重20克。果面光滑而有光泽。抗病、抗逆性强。为鲜食和干制兼用型品种。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鲜椒3500千克左右。

适宜地区 适于露地栽培。

怎样种露地无公害辣椒


名称怎样种露地无公害辣椒

分类 蔬菜
资料来源苏小俊. 茄果类蔬菜无公害高效栽培重点、难点与实例[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栽培技术
无公害栽培的基础条件是:产地条件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即前茬为非茄果类蔬菜作物,土壤理化性状良好,灌溉用水取深层地下水,那么怎样才能种出无公害辣椒呢?

1.育苗

(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如冀泽椒97-1,97-5,97-8,湘辣二、三、四号等。但应拒绝使用转基因辣椒品种。

(2)种子处理: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将种子用70℃恒温处理72小时,或用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或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0分种,捞出冲净后催芽(防病毒病)。

⑦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放人冷水中冷却,然后催芽播种。或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晒干催芽(防疫病和炭疽病)。

③用种子量的0.3%的5%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后,捞出冲洗干净后播种(防软腐病和疮痂病)。

(3)苗床处理:用50%多苗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接9∶1混合,每平方米苗床用药8-10克与15-30千克细土混匀,播种时用三分之一铺苗床,三分之二盖在种子上。

(4)育苗: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育苗。即清明节(4月5日)前后,选晴天中午播种,播后覆土1-1.2厘米并覆膜。出苗时放风,齐苗后去掉地膜,1-2片真叶时疏苗,株距3-4厘米,视旱情适量浇水。秧田要及时拔除杂草,并注意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2.移栽和管理

(1)移栽:麦垄套栽可在5月底至6月初麦收后移栽,但宜早不宜迟,最晚不超过6月15日,每667平方米4 000-4 500株。

(2)中耕:一般中耕3-5次,宜浅不宜深。立秋后进行2次培土,以防倒伏并利于浇水。

(3)浇水移栽:浇足头水后,苗期一般不浇水。全生育期视旱情浇水4-6次,严禁大水漫灌,雨季注意排涝。

(4)施肥:6月下旬结合中耕每667平方米施腐燕有机4 000-5 000千克、磷酸二铵40-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门椒坐住后,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沟施或穴施尿素15千克,或腐熟饼肥50千克。结果期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5-20千克。进入盛果期后每隔7-10天浇1次水,隔一次水追1次肥667平方米每次追尿素5-10千克,硫酸钾8-10千克,或腐熟饼肥50千克。

3.防治病虫害

(1)农业防治:及时拔除重病株,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外烧毁或挖坑深埋。

(2)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呋喃丹、3911、1059、1605等。兄准许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少用激素农药。同时要注意采收安全间隔期。对疫病,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中后期发现中心病株后,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并浇灌病株根部。对炭疽病,发病初期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对病毒病,早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3-4次。对疮痂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对棉铃虫,当百株卵量达到20-30粒时,选用Bt乳剂2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 500倍液,或50%辛硫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汇丰1号辣椒


品种名称汇丰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配组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早熟、优质、高产杂交一代组合,植株株型紧凑、开展度适中。果实青绿色,果长18~22厘米,果径3.5厘米,果肉厚0.35厘米,平均单果重60克,有光泽,辣味浓,耐运输。

抗性

抗青枯病、耐病毒病和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注意轮作,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雨季及时田间排水。

2.播种前进行催芽,播种后盖上细碎的表土及稻草,出苗后及时揭去稻草。

3.适宜密植,亩植4500~5000棵。

4.及时采收,利于上部果实的生长。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秋、东、春季南菜北运基地栽培。

天骄2号辣椒


品种名称天骄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苏审椒200102

选育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星光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2-2292-16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品种,株型直立,连续坐果性好。株高60厘米,开展度53厘米,茎、叶多绒毛,始果节位第12节,果实粗牛角形,嫩果果皮光亮无皱、绿色,成熟果鲜红色。植株上下果形差异小,坐果率高,一般一株同期可挂15个以上大果,果长18~19厘米,肩宽5厘米,果腔小,果肉厚约0.3厘米,平均单果重约32克。味微辣。

产量表现

19981999年参加江苏省中熟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22千克,比对照云丰椒增产2.65%;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48千克,比对照增产15.2%。

抗性

抗病毒病、炭疽病。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一般长江流域秋延后栽培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种。苗床地应选土壤疏松肥沃,排灌良好,前茬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田块。播前晒种0.5~1小时以促进发芽,播种宜稀,一般定植1亩棚地用辣椒种子80克左右。

2.培育壮苗:出苗后要降温、防雨淋和暴晒,防苗旺长,促其叶片增厚、茎秆粗壮,以提高抗性。幼苗苗龄40~50天、有6~8片叶时定植。

3.前期控苗早坐果:定植前2天喷1次杀虫剂和杀菌剂,定植前1天浇透水。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30~40厘米、株距40厘米,或者行距55厘米、株距40厘米,密度以每亩3500~4000株为宜。在苗期以控为主,至盛果期前控促结合。严防高氮促苗,如苗过旺,影响坐果,可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等调控。

4.结果期重施肥水:除施足基肥外,在初花期每亩用15公斤复合肥、7.5公斤尿素混合深埋施肥,以促花促苗;该品种耐肥,可加大肥水以供盛果期需要。在整个生育期要防止过干过湿。

5.做好植株调整:可除去门椒以下的侧枝,弱株要适当除门椒或对椒花蕾,初蕾后摘无效枝条。10月下旬以后所结的果难以长到食用标准,此时应对植株进行摘顶,保证先期所结果实膨大。

6.及早防治病虫害:辣椒的苗期主要病害为猝倒病,预防主要采取控水措施,可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液防治。其他有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等,应注意防治。在防治病害的同时,可结合叶面追肥,增强抗性。虫害可用菊酯类农药及多虫净、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等低毒无公害农药防治。

7.适时采收:生产中应尽早将中下部辣椒采收上市。

适宜地区
适宜江苏省各地露地栽培。

姑苏2号辣椒


品种名称姑苏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7年

审(认)定情况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苏审椒200701

选育单位 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704J-1-3-1T08-1-2-2配组,于2003年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中熟牛角型辣椒品种。始花节位10~12节。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深绿色,株高80厘米左右,开展度76厘米左右。嫩果牛角型,深绿色,果面平滑有光泽,微辣,果长12.1厘米左右,果肩宽3.0厘米左右,果形指数4.0左右,果肉厚0.24厘米左右,单果重33.4克左右。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前期产量平均亩产1791.9公斤,较对照苏椒5号减产3.9%,总产量平均亩产2896.2公斤,较对照增产3.1%;2006年生产试验前期产量亩产1768.4公斤,较对照增产17.7%,总产量亩产2973.3公斤,较对照增产17.8%。

抗性

区试田间病害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6.9,炭疽病病情指数0.8(对照苏椒5号病毒病病情指数6.8,炭疽病病情指数0.7),抗逆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1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亩用种量60克左右。

2.适宜密度。株距30厘米左右,行距40厘米、60厘米左右,宽窄行定植,每亩定植4000株/亩左右。

3.合理施肥。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45%复合肥30公斤左右。轻追苗肥,稳追花肥,重追果肥。

4.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适宜地区 适宜江苏省各地保护地栽培。

海丰24号辣椒


品种名称海丰24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
品种来源由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育成的中早熟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中早熟一代杂种。果实羊角形,绿色,果面光滑,顺直而有光泽。果长22~25厘米,横径2~2.5厘米。平均单果重50克左右。生长势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辣度适中,尤其适合做辣椒酱。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5000千克左右。

抗性

抗病毒病,耐疫病,耐热性、耐湿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每平方米栽2500~3000穴,每穴2株。

2.前期注意控水,防止秧苗徒长。

3.如果做越夏栽培,注意高温来临前秧苗提前封垄,适当控制生殖生长。高温过后,追肥浇水。

适宜地区
适合南北方露地和北方秋延后栽培。

扬子1号辣椒


品种名称扬子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9年

审(认)定情况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苏审椒200901

选育单位 扬州市扬子蔬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申报单位扬州市扬子蔬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F7-05-065F7-05-37配组,于2004年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早熟长灯笼型辣椒。植株生长势强,叶色深绿色,始花节位9~10节,嫩果长灯笼型,绿色,果面平滑有光泽,微辣。省区试平均结果:株高60厘米,开展度45厘米。果长11.3厘米,果肩宽4.7厘米,果型指数2.4,果肉厚0.3厘米,单果重61.0克。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区试前期产量平均亩产1385.9公斤,比对照苏椒5号增产2.7%,总产量平均亩产2749.8公斤,比对照苏椒5号增产5.3%;2008年生产试验,前期产量亩产1765.7公斤,比对照苏椒5号增产10.2%,总产量亩产3242.6公斤,比对照苏椒5号增产19.2%。

抗性

区试田间病害调查,病毒病病情指数3.4,炭疽病病情指数0.1(对照苏椒5号病毒病病情指数4.2,炭疽病病情指数0.0),抗逆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1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亩用种量50克。

2.适宜密度。株距30厘米左右,宽、窄行距60厘米、40厘米,每亩定植3500~4000株。

3.合理施肥。重施基肥,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追肥以三元复合肥为主。

4.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适宜地区
适宜江苏省作春季保护地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