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棚膜滴水问题怎么解决

2020-05-22

因连阴天气,棚内温度低、湿度大天气影响,近期有很多大棚棚膜滴水厉害。棚膜滴水对棚内蔬菜危害极大,有的菜农却没有重视,小编认为有必要做一个提醒。如果棚膜水滴滴到蔬菜植株上,极易发生细菌性病害、霜霉病。而且棚膜结露会降低大棚的透光率,大量吸附棚内热量,影响大棚内温度的提升。那么,如何解决棚膜滴水的问题呢?一起来看看吧。

防止棚膜上的露珠滴落的办法

1.要注意选用优质无滴膜

由于目前市场上无滴膜价格是普通薄膜的两倍,很多菜农仍习惯使用普通薄膜。选用优质无滴膜,虽然在薄膜上的一次性投入增加,但棚内滴水少、湿度小、病害发生轻、喷药少,蔬菜产量高、质量好。因此,使用无滴膜虽然增加了棚膜成本,却使得后期投入降低,并增加了收入,纯收入水平反而增加。

2.在建新棚时,要注意棚体结构建造,增大棚面角

薄膜上露珠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增大棚面角可以使得露水沿着薄膜流下,而不是形成大的水珠落下。另外,在新上棚膜时,要注意将棚膜扯紧,使棚膜平整,也可以减少棚膜滴水。

3.可喷洒豆面水或无滴剂

若发现棚膜上水珠较多,可以在薄膜上喷洒无滴剂或豆面水。要注意在喷雾前先通风,待大棚薄膜上水珠干后,均匀喷洒到棚内膜表面,每平方米薄膜喷液120-150ml,待水膜干后再关闭通风口,这样可使薄膜在半月到一月内滴水明显减少。

扩展阅读

大棚后墙多维护 莫让滴水毁棚墙


近年来,蔬菜种植效益较高,各地建棚热情高涨。然而,随着棚室越来越高,越来越宽,建棚成本也是水涨船高,一个150米的大棚就要花二十多万,比在家建房子花钱还多。

北方地区建造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多数都是土墙体,虽然保温性较好,但结构强度较低,维护不当容易出现坍塌情况,影响大棚使用寿命。近日,笔者在山东商河玉皇镇采访时发现,当地部分大棚后墙处理不当,后坡部位漏水,导致墙体不断坍塌,刚刚建了三四年的大棚,墙体顶部却已经薄如砖,无处下脚,甚至已经与后坡面脱离接触。

在此提醒菜农朋友,墙体是大棚的主体部分,一定要做好维护。设置后坡时,要选用厚度大、韧性好、使用寿命长的薄膜,只要是穿孔的地方,下部一定要用塑料纸、秸秆等顶起来,避免踩踏后下降,外部雨水积聚后渗入墙体,导致墙体土壤坍塌。在已经发现漏水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处理,顶高漏水部位,修补破损,确保不再漏水浸湿墙体。

如何做好棚膜除尘,提高大棚透光率?


冬季,北方天气干燥,大田多数处于裸露状态,大风情况下容易形成沙尘,尤其是有些沙土路上,细碎的粉尘土厚达五六厘米,一旦遇到大风或车辆通过时,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一般情况下,大棚膜使用半个月以后,棚膜透光率大体稳定下来,可维持在70%-80%。但尘土过多,很多大棚换上新膜半月以后,看着就跟旧膜差不多了,上面就会覆盖一层尘土,趴在棚膜上都很难看到棚内种的什么蔬菜,透光率很低。那么,如何去除大棚膜上过多的尘土呢?

选择防尘性好的棚膜,这是确保棚膜尘土少的基础。棚膜的生产材料和工艺不同,防尘性存在很大差别。PVC膜防尘性较差,棚膜透光性前优后差;EVA膜防尘性良,棚膜透光率前优后中;PO膜防尘性优,棚膜透光性一直比较优良。建议菜农优先选择PO膜。

当前,最好的除尘措施就是除尘布条。防尘带可以用长的布条等制作,将其一端固定在棚顶,另一端固定在棚下,长度略长于棚的跨度。这样布条会随风摆动,从而擦掉棚膜上的附着物,保持棚膜清洁,增加棚膜的透光度。防尘带中间摆幅大,除尘效果好,两头小,除尘效果较差,故安装除尘带时,上下最好设置钢丝,除尘带设置后可以东西移动,便于全面清理棚膜上的尘土。

此外,还可以在棚膜上部安装喷水装置,尘土较多时可喷水清洗棚膜上的尘土,提高棚膜透光率,尤其是在高温拱棚上,除尘布条无法设置,菜农可利用喷水除尘清理棚膜。

春季大棚蔬菜怎样覆膜效果好


长江流域的设施蔬菜主要采用春季提早和秋季延后2种栽培模式,其中春季提早栽培的效益更好,该区域的设施西瓜和甜瓜栽培也主要集中在春季,因此春季设施栽培是很多新型经营主体主抓的重点,但在早春又面临低温寡照的问题,如何合理用好设施蔬菜多层覆盖技术,实现春季设施蔬菜提早上市就成为设施蔬菜栽培管理的重点。

本文主要对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的棚型结构进行分析,以及设施蔬菜多层覆盖的效果和有关要点进行介绍,以期能为设施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1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棚型结构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园艺设施类型包括塑料大棚、塑料中棚、小拱棚、连栋大棚和日光温室等,其中塑料大棚和塑料中棚是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发展的重点棚型,连栋大棚近年来在部分地区的设施蔬菜新型经营主体中发展迅速。

1.1 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按照其设施骨架材料结构分为钢架结构、水泥骨架结构、竹木结构等,其中热浸镀锌钢架结构塑料大棚是近年来设施蔬菜基地主要采取的棚型结构。

目前长江流域的单栋钢架大棚棚型结构主要采用GP-C625、GP-C825、GP-C832几种,其中GP-C625大棚跨度为6 m,棚体长度为30 m左右,顶高为2.7~2.8 m,肩高为1.5 m,适合速生叶菜类蔬菜的生产,也适合瓜类的爬地式栽培,这种棚型结构的优点是抗风雪能力较强,缺点是大棚的肩高比较低,不适合机械化作业;GP-C825和GP-C832的大棚跨度均为8 m,棚体长度为40~50 m,顶高为3.1~3.2 m,肩高为1.6~1.7 m,适合瓜类、茄果类、豆类等果菜类蔬菜的生产。

1.2 塑料中棚

塑料中棚大多以竹木结构和水泥骨架结构为主,但竹木结构较常见。如浙江温岭长季节西瓜栽培农户搭建的毛竹中棚棚高1.8~2.0 m,跨度5.5~6.5 m, 覆盖0.05~0.06 mm 厚的无滴膜。

塑料中棚在早春的设施蔬菜和西瓜甜瓜生产中应用比较多,为了更好发挥设施的保温作用,近年来将其作为连栋大棚或单栋钢架大棚中的一种多膜覆盖形式应用且逐渐增加。

1.3 连栋大棚

连栋大棚主要是指两跨及两跨以上,通过天沟连接起来的塑料大棚,自然通风型的连栋大棚长度一般为40 m左右,单拱跨度6~8 m,肩高 2.5~3.0 m,跨度则根据地势而定。

不同地区采用的连栋塑料大棚的棚型结构有差异,如上海所用的8430型连栋大棚顶高为4.5 m,肩高为3 m,江苏阜宁尖顶型连栋大棚的肩高为3 m。采用连栋大棚用于设施栽培可以节约土地空间,由于内部空间比单栋钢架大棚更为高大,更加有利于机械化操作,通风排湿的效果也比较好。

2 塑料大棚内早春采用多层覆盖后的效果分析

北方地区寒冷季节,日光温室主要通过外覆盖材料如保温被、草帘等材料的应用来保温,近年来随着卷帘机的普及,保温被已成为日光温室外覆盖保温材料的主体,而南方地区主要的棚型结构为塑料大棚、塑料中棚和连栋大棚。

为了避免早春季节低温对设施蔬菜栽培的不利影响,南方地区主要采用多层覆盖的方式来进行保温,常见的多层覆盖方式主要有2层覆盖、3层覆盖、4层覆盖、5层覆盖。

2.1 2层覆盖

2层覆盖是指单层大棚+地膜的覆盖形式。江苏东台的试验表明,和外界露地相比,单层大棚+地膜覆盖形式平均增加气温 5℃左右,最低气温增加 2℃左右,平均增加地温 7℃;湖北荆门的观察也表明,采用2层覆盖的棚体,棚温可以增加4℃左右,当外界温度到达-2℃时,棚内温度仍能达到2℃。

2层覆盖栽培常用于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作物小拱棚大春播早中熟栽培,在设施蔬菜的实际生产中,除了单层大棚+地膜的覆盖形式外,小拱棚+地膜2层覆盖的形式更为多见,如果要发挥塑料大棚提早上市的优势,则要选择其他的多层覆盖方式。

2.2 3层覆盖

3层覆盖是指单层大棚+小拱棚+地膜的覆盖形式,在连栋大棚中也有连栋大棚+中棚+地膜的形式。在湖北荆门的应用表明,采用单层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形式,棚温可以增加8℃左右,当外界温度-3℃时,棚内温度仍可达到 5℃。

3层覆盖的外层大棚为钢管大棚,也可是水泥骨架或竹木结构大棚,三层覆盖的方式在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中比较多见,栽培作物常为番茄、黄瓜、西葫芦、蕹菜、西瓜、苋菜、菜豆、莴笋、芹菜等。春提早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定植或播种,4月底始收。

2.3 4层覆盖

4层覆盖是指单层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的覆盖形式。在湖北荆门的观察表明,采用4层覆盖,棚温可以增加13℃左右,当外界温度在-5℃时,小拱棚的温度仍可以保持8℃。这种覆盖方式适用于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春季极早熟栽培,一般于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定植,部分地区在3月中旬就可开始收获。

在生产实际中,4层覆盖还有单层大棚+草帘+小拱棚+地膜的形式,即在塑料大棚内不架设中棚,而在小拱棚外面覆盖一层草帘保温,这种保温效果也很好。而且连栋大棚中,4层覆盖就变为连栋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或者连栋大棚+双大棚+地膜的形式。

2.4 5层覆盖

5层覆盖是指单层大棚+中棚+草帘+小拱棚+地膜的覆盖形式,或者是双层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或者连栋大棚+双大棚+小拱棚+地膜的形式。

浙江采用三棚五膜一布多层覆盖方式用于甜瓜栽培,即在大棚内搭内大棚与拱棚,覆盖大棚农膜与内大棚农膜各一层,在拱棚上覆2层农膜,2层农膜间覆无纺布,地上覆地膜,甜瓜可以在4月底上市。

采用5层覆盖方式可以将设施蔬菜采收上市的时间较早熟栽培再提前,实现设施蔬菜的极早熟栽培;这种方式也可用于临时应对低温灾害措施,在遇到临时降温时,农户在4膜覆盖的基础上增加1层覆盖物用于保温,可有效避免低温冻害的发生。

3 多层覆盖保温技术要点

3.1 根据栽培目的和产品上市时间选择合适的多层覆盖方式

从以上不同多层覆盖对气温和地温的影响来看,多层覆盖的层数越多,提高设施内气温和地温的效果越好。应根据设施蔬菜栽培的目的和产品预计上市时间来选择适宜的多层覆盖方式。

极早熟栽培应选择5层或4层覆盖栽培,早熟栽培应选择3层覆盖栽培,2层覆盖栽培尽管提高地温效果比露地栽培的好,但蔬菜成熟和采收时间比3层和4层覆盖栽培要晚很多。

以江苏东台为例,在 2 月下旬 3 月上旬移栽西瓜适宜用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3 月中下旬移栽适宜用双层大棚+小棚方式;单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 3月下旬可以移栽;单层大棚+地膜方式必须在4月5日后,无倒春寒和早春霜冻方可移栽,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栽培的,5月上中旬就可收获,每667 m2 纯收益较单棚+地膜方式增收2 221元。

3.2 根据选定的多层覆盖方式选择适宜的播种育苗时间

由于不同多层覆盖方式对提高气温和地温的效果不同,在选定好多层覆盖方式后,应对播种育苗时间和定植时间进行相应调整,极早熟栽培由于采用5层或4层覆盖栽培,提高地温的效果显著,其定植时间要比一般的3层覆盖提早7~10 天,且应在定植前15 天做好整地施肥等工作。

果菜类蔬菜一般要求土壤10 cm 处土温 10℃以上、最内层的棚温20℃以上时选择晴天定植,定植后应迅速将设施内的多层覆盖完成并将棚密封,待幼苗缓苗后再进行管理。

3.3 选择适宜的多层覆盖材料

按照从设施最外层覆盖到最内层覆盖薄膜的厚度依次递减原则,选择适宜的多层覆盖材料。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塑料薄膜,最外层的塑料大棚可以选择厚度为0.08~0.10 mm的薄膜,里面的塑料中棚应选择厚度为0.04~0.06 mm的薄膜,塑料小棚应选择厚度为0.02~0.03 mm的薄膜,且薄膜都应选择无滴膜。

在采用4层或5层覆盖时,小拱棚外的覆盖材料可选用草帘、无纺布等保温材料。

3.4 掌握合理的多层覆盖时间

设施蔬菜春季栽培采用多层覆盖的目的是保温,,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傍晚应将每一层的覆盖盖严封实;而在白天,如果是晴天,则应在8:00左右将设施内中棚和小棚上的塑料薄膜和上面的覆盖物揭开,使阳光能充分投射到棚内蔬菜上,中午前后还应将塑料大棚的门窗打开,适当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相对湿度。

到了16:00~17:00,则应根据天气情况先盖上小拱棚薄膜,之后再盖上中棚薄膜,最后再密闭外层大棚。

一般冬季定植缓苗期,大、中、小棚的薄膜都要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和棚内气温;缓苗后白天保持25℃,并揭去小拱棚膜,增加光照;超过25℃,揭去中棚膜,适当通风降温。而对于需要吊蔓或搭架的果菜类蔬菜,则要在撤除小拱棚后方可操作。

3.5 采用辅助措施做好设施环境调控

设施内采用塑料薄膜等覆盖材料进行多层覆盖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设施内的温度,这种保温的效果受外界天气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多层覆盖后会降低棚内的光照强度,多层覆盖的层数越多,降低光照的效果越明显,因此在保温的同时,需要监测棚内的光照情况。

如果长期阴雨天多层覆盖的保温效果不足以抵抗外界低温,就要在棚内采用临时加温设施以提高棚内温度,同时还要注意棚内的通风换气,及时降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避免灰霉病等低温高湿病害的发生。

秋季大棚贴地膜注意二个问题


地膜是设施蔬菜生产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农艺措施,在调节地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降低湿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秋季后,又到了菜农陆续铺地膜的时候,但是不少菜农在地膜覆盖时忽略了以下两点,影响了植株的长势,最终导致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

全棚贴地覆盖地膜,土壤板结不透气

弊端分析:很多菜农在覆盖地膜时,都是直接把地膜全棚贴地覆盖,操作行地膜经过无数次的踩踏后,与地面紧密贴在一起,种植行浇水时也会压迫地膜,严重影响了土壤的透气性,不但使蔬菜根系呼吸作用受阻,造成根部发育不良,而且还会导致土壤越来越板结。

改进建议:提倡菜农操作行不要铺地膜,种植行的地膜最好起拱,如短钢丝起拱,将钢丝截成一米一根,弯成C型以后将两端插入到土中,然后铺设地膜,一般实种长度在12米左右时,单纯使用短钢丝起拱需要使用8根钢丝。也可与尼龙绳配合使用,可减少钢丝的使用数量,仍以实种长度12米的棚室为例,可使用4~5根钢丝,然后使用尼龙绳从钢丝形成的弧顶串联起来。尼龙绳两端使用木楔或铁楔固定住。有的菜农会在前脸处及后排立柱根部拉设两道钢丝,将尼龙绳拴在钢丝上固定。

这样覆盖膜,可以实现膜下浇水,既提高了土壤透气性,又使得湿气难以往外挥发,降低了棚内湿度;而操作行最好是覆盖作物秸秆,既提升了地温,又调控了棚内湿度,一举多得。

地膜覆盖过早,根系不下扎

弊端分析:在棚室蔬菜栽培中,覆盖地膜时间的早晚要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来确定。如秋茬蔬菜在定植后,外界温度较高,若立即覆地膜,一方面因地膜增温过高,容易出现闷根;另一方面覆地膜后,在地表层形成湿润环境,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可能导致蹲苗失败,难以培育出壮苗壮棵。

改进建议:菜农朋友在覆盖地膜时要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最好适当晚覆盖,有利于幼苗根系下扎,培养壮棵。

烟雾剂防治棚室蔬菜病虫害注意的八个问题


棚室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很多种,利用烟雾剂来防治病虫害是菜农常用的方法之一。冬季及早春季节,由于塑料大棚内温度低、湿度大,蔬菜容易诱发多种病虫害。利用烟雾剂防治大棚蔬菜病虫害,是通过农药气化后冷凝成烟雾颗粒或直接把农药分散成烟雾粒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新技术,具有简便省力、药效好、避免棚内湿度增加、用药成本较低、农药残留少等特点,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喷雾、喷粉等施药方法,特别是在阴雨天或病害流行期间防治效果更明显。但是使用方法不当,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提高防治质量,在施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检查棚面。烟剂是以烟雾为载体而达到施药目的,所以在大棚使用烟剂前要检查好棚面,补好漏洞,使棚面封闭严实,越严实防治的效果越好。

二、选用适宜的剂型。市场烟剂种类很多,有片剂和粉尘剂、颗粒剂,选用要根据大棚特点,片剂最适合布点较多,窄而长的韭菜棚,粉剂和颗粒剂适合棚室较宽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大棚和水果大棚。

三、对症施药。施药之前,要查明病、虫发生情况,对症用药。防治霜霉病、疫病、灰霉病等,可选用10%百菌清烟剂或15%克菌灵烟剂,每亩用药200~250克;防治白粉病可选用15%克菌灵烟剂,每亩用药250~300克;防治蚜虫可选用22%敌敌畏烟剂或灭蚜烟剂,每亩用药300~350克。

四、及早用药。在蔬菜生长期间,要加强病虫发生情况调查,适时防治,一般防治病害应在发病前或初期使用,间隔7~10天一次,连用3~4次;防治虫害在初发期使用,及早控制。

五、剂量适当。大棚内施用烟雾剂的用量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用量过高,浪费药剂,加重污染;用量过低,达不到理想防效。所以,应选择最佳施用剂量。具体应根据大棚空间大小,病虫害发生程度及烟剂的有效含量而定。如防治黄瓜霜霉病、灰霉病,可选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用200~250克,每7~10天熏烟一次,连用3~4次即可。病害严重的大棚或者封闭较差的可适当增加剂量。

六、施药方法要正确。燃放点的确定:棚室空间较大,各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烟剂都可以使用。烟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在10%~50%,燃放点可多些,每667平方米设6~10个点即可。为防止燃放点附近因长时间高浓度烟雾熏蒸而造成药害,燃放点应稍远离作物;比较矮小的棚室,宜选用有效成分含量低的烟剂,燃放点可适当增加;高度低于1.2米的小棚,不宜使用烟剂,否则容易造成药害。燃放方法:由于烟雾沉积具有避热的特性,因此,在日光照射下施用效果不佳,在傍晚日落后收工时使用最佳。燃放时应从棚室内由里向外,按顺序点燃,最后点燃棚口的烟剂,注意点燃后如有明火须吹灭,使其正常发烟,点完后迅速密闭大棚,次日凌晨通风后再进行农事操作。

七、交替、轮换用药。防治病虫害时,要针对防治对象选择2~3种烟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单一多次连续使用同一种烟剂。

八、烟雾剂应存放在干燥处。要避免接近火源,烟雾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粉尘法、喷雾法交替使用。

红枣滴水灌溉栽培技术


环境要求

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优质红枣产区之一,但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红枣产量长年低而不稳。榆林市从2007年开始在米脂、清涧、佳县等大力推广红枣滴灌栽培技术,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建成了国内面积最大的丘陵山地红枣滴灌试验示范区,孟岔模式已成为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典型。

定植后的管理
1.技术概述

红枣滴灌技术是利用滴灌设备,按照枣树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将树体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枣树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使根部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水、肥、气状态的灌水方法。

红枣滴灌系统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首部枢纽,包括水泵、化肥罐过滤器、控制与测量仪表等,其作用是抽水、施肥、过滤,以一定的压力将一定数量的水送入主管;第二部分是管路,包括主管、支管、毛管以及必要的调节设备(如压力表、闸阀、流量调节器等),其作用是将加压水均匀地输送到滴头;第三部分是滴头,其作用是使水流经过微小的孔道,形成能量损失,减小压力,使水以点滴的方式滴入土壤中。滴头通常放在土壤表面,亦可浅埋保护。

2007年以来,榆林市在米脂县、清涧县、佳县等红枣主要产区开展了红枣滴水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配套推广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使枣园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1320千克,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节水70%,增产30%以上。

2.技术优点

(1)节水

滴灌系统是管道输水,改传统大水漫灌为浸润式局部灌溉,土壤不板结,团粒结构不破坏,无深层渗漏。传统沟灌技术灌水量约2535立方米/公顷,而滴灌技术灌水量仅为390-795立方米/公顷。

(2)提高肥效

采用滴灌技术,改传统单一灌水为灌营养液,将可溶性化肥随水直接施入作物根系范围,使氮肥综合利用率从30%-40%提高到47%-54%,磷肥综合利用率从12%-20%提高到19%-26%。在相同目标产量下,肥料投放量减少30%以上。

(3)提高土地利用率

田间所有输水渠道被地下输水管道和滴灌带所替代,无需修渠、打埂和挖沟作业,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5%-7%。

(4)提高产量

采用滴灌技术为红枣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增产效果明显。平均每667平方米产由800-1000千克提高到1320千克。

(5)扩大种植区域

滴灌技术的引进,打破了红枣只能在黄河滩地栽植的限制,解决了枣树成活难成林、成林难成效的问题,使得红枣栽植西移上山,种植区域逐年扩大。

3.注意问题

实施红枣滴灌技术须注意以下问题:

(1)掌握灌水次数

丰水年生育期总灌水次数为3次,灌溉定额为396立方米/公顷;平水年生育期灌水次数为5次,灌溉定额为660立方米/公顷;偏旱年生育期灌水次数为6次,灌溉定额为792立方米/公顷。

(2)防止滴孔堵塞

要定期对滴灌系统中的过滤装置进行清理,追肥时一定要充分溶解肥料,不能有沉淀,并要及时清除杂质。

(3)注意农药和肥料的选用

灌水、施肥、施药一起进行时,要求所用农药、化肥的水溶性要好,防止堵塞过滤器和毛管。在施基肥时应施足有机肥和复合肥,以免在只能通过滴灌追施溶解性较好的化肥时,出现脱肥和营养比例失调问题。

(4)提高肥料使用效率

榆林沙质土壤多,漏水漏肥严重,要掌握滴灌时间,如一片枣园要滴10小时,那么可先滴灌7小时的水,然后再将滴灌肥或冲施肥倒入压力罐内搅拌均匀后随水滴3小时,这样肥料就会停留在根部周围,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防止土壤盐碱化

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长期使用滴水灌溉技术,有可能引起土壤耕层出现盐碱化。生产管理中,除注意排水外,还要在树干1米范围内覆盖地膜,既增温保墒,又减少土壤蒸发,可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

建设温室大棚有哪些技巧?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建设温室大棚有哪些技巧?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温室大棚的建设过程中,像玻璃温室、塑料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温室大棚的建造技巧吧!

1、平整土地和放线:按照设计好的日光温室平面图,陟盘测定好方位角,确定温室大棚的四个角,温室的四个角处打瞒桩,而后确定山墙和后墙的位置。

2、筑墙:筑土墙所用的土,可以采用温室后墙外侧的土,也可以用温室前部栽培面耕层以下的土壤。如用温室前幽土,可将耕层(厚约25厘米)挖出,放在一边,向底层的生土浇水,一天以后,挖生土做土墙。先按土墙的厚度打夹板,填入刚挖出的湿土,用土夯或电夯夯实,每层约20厘米,夯实一层以后,再作第二层,直至达到要求高度。山墙于后墙要一起做,不可分段,只有这样才坚固。如果土壤的粘度不够,可毗中掺人麦秸。有些地区的土壤粘度很低,不能用夯实的方法建墙,这时可先在土中搀入一定量的麦秸和泥,做成土坯,待土坯干后,睡土坯墙。砌墙时,土坯之间要用草泥堵严,墙的内外也都要抹草泥。砖墙施工时要先将地基夯实,然后才可以砌墙,施工时要灰浆饱满,勾好砖缝,抹好灰面,墙的内外都要抹灰,以免漏风。砖墙层与层之间的空心不可过大或过小。一般空心的宽度掌握在5-8厘米之间。空心不可一留到底,要每隔3-4米,用砖将各层连接起来,以提高墙的牢固程度。空心墙可加用炉渣、珍珠岩、麦秸作填料,也可什么也不加,只用空气隔热,不加填料的空心墙,一定要做到没有裂缝。在砖睁封顶时,最好用泥糠封顶30厘米,使后墙与后屋面衔接紧密,提高保温性能。

3、埋立柱、立屋架:根据图纸,确定各个立柱的位置并用石灰标出。挖30-40厘米深的坑,用石头做柱脚,以防止立柱下沉,而后在后排立柱上安装挖柁,柁头架于立柱上,柁尾架于后墙上或架于后面辅助立柱上,在柁上放檩3-4道。脊檩在柁处相连,成一条直线,其它檩错落放置,为防止檩下滑,可在檩下部的柁上钉一块小木块卡住檩木。有些温室只用立柱支撑脊檩。

4、覆盖后屋面:在檩条或椽子上覆盖一层废旧的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摆放成捆的玉米秸,其撂放的方向与檩条或椽子垂直。再在玉米秸上铺麦秸或稻草,而后在其上再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抹草泥。后屋面由两层塑料薄膜包裹的秸秆、麦草组成了一个像棉被一样的覆盖物,保温性能比普通的不加塑料薄膜的后屋面大大提高了。后屋面覆盖好以后,要用草泥将后屋面内侧与温室后墙衔接处抹严。

5、挖防寒沟:在温室大棚的前沿挖20厘米宽,40厘米深的防寒沟。

6、埋地锚和后屋面的压膜线固定铅丝:在防寒沟的底部平放一条于温室等长的8号铅丝,其上穿有地锚,地锚是两头做成铁环状的8号铅丝,依所要埋设的拱杆间距,每隔3米,在铅丝上绑一块砖头或木棍,放在这些固定物之间。在温室的后墙外侧;依同样的方法挖沟埋地锚,只是地锚的间距可加大为2-3米,埋好后即可填土踏实,铁锚的上部环显露于地表。在温室的后屋面上,拉一道8号铅丝,两头埋入温室山墙外侧的地下,埋人时要在头部绑重物。用铅丝或尼龙绳固定铅丝,一头绑在铅丝上,一头绑在后墙外埋好的铁锚上。

7、建前屋面:立柱位置埋好后要前后调整,使立柱各排和各列对齐,将4米长的竹片两两绑在一起,长度要适宜,一端插在防寒沟里,下部靠防寒沟的南侧用砖头顶紧,其角度要使拱杆在竖起来时与地面垂直或稍倾向于南方。在支撑前屋面的立柱上绑横梁,横梁距离每排立柱顶端20-30厘米,在横梁之上立小吊桂,小吊柱的上下两端都要打孔,分别用8号铅丝穿过孔,弯曲拱杆,小吊柱的一端紧绑在拱杆上,一端支在横梁上,绑紧。拱杆的上端可插在脊檩之上。而后,不断调整小吊柱,使前屋面的同一位置高度一致。

8、覆盖薄膜:温室的薄膜为两幅或三幅,用两幅时,其宽度分别为3米和5米,用三幅时其宽度分别为2甲、4米、2米。先将3米或2米宽的薄膜一边卷回,用粘合剂粘合或用电熨斗熨成5~6厘米宽的筒,装人泥龙绳,3米宽的固定在距离地面2.5米处,2米宽的固定在距离地面1.5眯处。薄膜先卷成卷,边覆盖边拉紧边向防寒沟里填土。尼龙绳要拉紧,连同薄膜一起,在温室的山墙处埋人地下。上面的一幅或两幅薄膜同样先卷成卷,一端靠山墙埋人地下,而后向另一端铺开,到头后靠近山墙埋人地下。薄膜靠近后屋面的一端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竹片和铁钉直接固定在脊檩上;另-种方法是将其用竹片和铁钉固定在脊檩上之后,折回,扣在后屋面上。可扣后屋面的宽度约为0.5-1米,越多越好,其上用草泥压实。此种方法对没有加废旧薄膜的后屋面来讲,有较好的提高保温性能的效果。

9、固定压膜线:薄膜覆盖好以后,要用压膜线将其压紧固定,压膜线可以是市售的聚丙烯温室专用压膜线,也可以用尼龙绳或铁丝代替,但最好不用。以以专用压膜线为最好。先将压膜线的一端绑在温室后屋面上的8号铅丝上,从温室上抛下,压在两拱杆之间的薄膜上,下端地锚环,拉紧绑好。固定压膜线的顺序是先细后密,先大伺距的固定几根压膜线,再逐渐在每个拱杆之间固定一条压膜线。压膜线和塑料薄膜都有一定的弹性,要在固定好压膜线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再紧2-3次,才可保证确实压紧,压紧的前屋面薄膜呈波浪状。

10、上草苫和纸被:纸被用4-6层牛皮纸做成,草苫用稻草或蒲草做成,稻草苫宽1.2-1.3米,蒲草苫宽1.5-1.6米,长度以覆盖住温室的前屋面为准,在没有纸被的情况下,可覆盖两层草苫或增加草苫之间的重叠量,每片草苫用两根长度分别为草苫长度2倍或略长一些的尼龙绳拉放,每条绳的两端都分别固定于草苫某一端的靠边的一处,形成两个环,套住草苫。拉放草苫表面的两根绳,可将草苫卷起或展开于温室的前屋面。卷起的草苫相交错或一前一后摆放在后屋面上,为防止草苫下滑,可在每卷草苫的后面挡一块石块或两三块砖。

11、出人口的处理:日光温室可在温室的东山墙处留门,门要尽可能地小,门外要建保温间,门的内外都要挂门帘,一般不在温室的西山墙或后墙处留门。

蔬菜大棚夏季遮阳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温天气持续,棚内超过40℃将是家常便饭,但是近期雨天增多,光照弱,解决好遮阳与避免弱光的矛盾,才能保证蔬菜正常生长。近期不少菜农在何时遮阳、遮多长时间等问题上出现失误,造成蔬菜生长不良。

遮阳不及时,日灼严重

近日,山东的刘师傅反映茄子果面上出现黄褐色或浅白色斑块,干缩变硬,略凹陷。本以为缺钙造成的脐腐病,连续补钙后,病果依然越来越多。经过观察,这是高温导致的日灼果。刘师傅种植的是一大茬长茄,即将拔园,为了省事,没有设置任何遮阳降温措施,近期高温强光,再加上浇水不及时,果实缺水,导致果面的耐光性降低,从而出现日灼。

遮阳过度,黄瓜多尖头

陕西的李师傅反映,近期黄瓜出现了很多尖头瓜,现在黄瓜价格低,尖头的黄瓜根本没人要。尖头瓜多,是黄瓜生长异常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养分供应不足导致。据了解,为了降温,李师傅的大棚全天覆盖遮阳网,虽然棚室中温度有所下降,但是造成了弱光的环境,尤其是遇到连阴天时,植株光合作用有限,制造的有机营养少,高温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却非常多,导致有机营养入不敷出,引发尖头瓜等生理性问题。

合理调整,促进蔬菜生长

提醒菜农,应根据天气情况合理使用遮阳措施。当外界温度升高到32℃以上时,及时为棚室喷洒降温剂、设置遮阳网等,减弱棚内光照强度,避免日灼问题的发生。使用遮阳网降温时,应选择遮阳率在50%左右的,不要选择70%以上高遮阳率的,否则会造成棚内光照过弱,进而造成植株长势变弱等问题。揭盖遮阳网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蔬菜种类及生育期穗光照强度的要求,灵活调整。一般是晴天盖、阴天揭;中午盖,早晚揭;蔬菜生长前期盖、生长后期揭。遮阳网应仅在晴天中午光照最强的阶段使用,如上午11点至下午3点,遮阳时间每天不宜超过4小时。有条件的可以喷洒降温剂代替遮阳网。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