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青杂1号白菜

2020-05-28

品种名称沪青杂1号

分类 白菜类-白菜(小白菜、油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审(认)蔬菜2003第035号

品种来源青4A/605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单株重202克,株高18.3厘米,绿叶数13片,最大叶片长17.2厘米、宽10.6厘米,叶柄长6.5厘米、宽5.4厘米、厚0.78厘米,叶脉粗细中等,叶片绿色,叶柄浅绿色。

栽培技术要点

适应于四季栽培,可以育苗移栽,亦可直播。栽培密度可根据不同季节相应调整。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市种植。

小编推荐

沪茄1号


品种名称沪茄1号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配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高70~80厘米,株幅70~90厘米。门茄着生在第八至第十节。果实长棒形,长30厘米,横径3厘米。单果重100克。果皮紫红色,皮薄有光泽,果肉细糯,品质优良。始花期早。前期产量高。持续结果能力强。单株坐果数多。耐低温。抗逆性强。极早熟种。适宜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3500千克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1.上海地区10月中旬开始播种育苗,翌年2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棚,并加小拱棚覆盖栽培。

2.每667平方米栽苗2500~3000株。4月上中旬开始采收。

3.采收期间应加强肥水管理,以确保植株连续坐果。

4.同时应注意施用速克灵、农利灵或万霉灵5号等药物防治灰霉病。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种植

改良“青杂三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改良青杂三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晚熟一代杂种,生育期95~100天。株高45.5厘米,开展度87.4厘米;外叶绿色,叶面较皱,叶脉细,叶柄薄而平,浅绿色;叶球呈短圆筒形,球叶浅黄绿色,球顶圆,叠抱,球高30.5厘米,球径25.2厘米,球叶数65片,单球重3~4公斤。冬性强,播种期弹性大,耐抽薹,品质好,亩产净菜5000公斤。

抗性:较抗霜霉病、软腐病,易感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山东地区于立秋前后播种,11月中旬收获。种植密度每亩2500株,行株距60厘米50厘米。其注意事项:

1. 本品系列一代杂种,不可在留种。

2. 因气候,栽培,土壤等不宜条件造成减产,恕不负任何责任。
3. 请将种子放于阴凉干燥处。

适宜地区 适宜在天津、河北、内蒙、北京、山西、甘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栽培。

沪油杂7号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杂7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11第001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亲本为沪228A(20228AM-6477)0818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甘蓝型隐性核不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全生育期平均237天。株高为152cm,分枝位高40cm,一次有效分枝7~8个,二次有效分枝6个,单枝角果数375个,每角果粒数22粒,千粒重3.95g左右。

产量表现

二年市区试平均亩产192.3 kg,比对照沪油15增产8.9%;产油量增14.9%;较对照沪油杂4号增产14.5%,产油量增12.5%;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8公斤,比对照沪油杂4号增10.3%,产油量增10.8%。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低于1%,硫苷含量21.75?mol/g,含油率45.27%。

抗性

较抗油菜菌核病和抗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9月20日左右播种(稻后移栽),秧龄40~45天,10月底11月初移栽,密度7500株/亩,重施基肥和苗肥,春肥腊施,见蕾就施薹肥(薹高7cm),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以75%:25%为宜。初花期和盛花期做好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适宜地区
上海及周边地区。

沪油杂5号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杂5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9年

审(鉴)定情况200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9第002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利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0118AB培育而成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亲本组合为沪118A(20118AM6029)99105。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235天左右,株高160cm左右,有效分枝位40cm,一次分枝89个,二次有效分枝5个,单株有效角果400个以上,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0g。

产量表现

二年市区试平均亩产202.8kg,比对照沪油15增11.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167.3kg,与对照沪油15相仿。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低于1%,硫苷含量24.72?mol/g左右,含油率44.6%。

抗性

抗油菜菌核病比对照沪油15强,抗油菜病毒病与沪油15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在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20日左右播种(稻后移栽),10月底11月初移栽,秧龄40~45天,苗床与大田比例1:6;3片真叶期喷150mg/kg多效唑。直播10月25日之前播种,及时间苗定苗。

2. 合理密植。该品种株高较矮,株型较紧凑,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适宜移栽密度7500株/亩。直播密度以2万株/亩为宜。

3. 科学施肥。要求基肥足,苗肥早,苔肥腊施,花角肥少,增施硼肥。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例为75%:25%。

4. 防病治虫。初花期和盛花期做好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5. 适时收获。适宜收获期为全田85%左右角果呈现淡黄色,主轴角果籽粒转色呈黑色即收获。

适宜地区
上海及周边地区。

沪油杂8号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杂8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11第002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亲本为沪228A(20228AM-6477)浙油1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甘蓝型隐性核不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全生育期240天左右。株高165cm,分枝位高42cm,一次有效分枝8~9个,二次有效分枝6个,单枝角果数350个,每角果粒数21粒,千粒重3.94g左右。

产量表现

二年市区试平均亩产206.3 kg,比对照沪油15增产20.5%;产油量增36.2%;较对照沪油杂4号增产19.8%,产油量增26.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7.24公斤,比对照沪油杂4号增17.9%,产油量增22.9%。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低于1%,硫苷含量17.32mol/g,含油率48.03%。

抗性

较抗油菜菌核病和抗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在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20日左右播种(稻后移栽),10月底11月初移栽,秧龄40~45天,苗床与大田比例1:6;3片真叶期喷150mg/kg多效唑。直播10月25日之前播种,及时间苗定苗。

2. 合理密植。该品种株高较矮,株型较紧凑,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适宜移栽密度7500株/亩。直播密度以2万株/亩为宜。

3. 科学施肥。要求基肥足,苗肥早,苔肥腊施,花角肥少,增施硼肥。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例为75%:25%。

4. 适时收获。适宜收获期为全田85%左右角果呈现淡黄色,主轴角果籽粒转色呈黑色即收获。

适宜地区
上海及周边地区。

沪油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5第009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沪118A浙双75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沪油杂2号为甘蓝型双低杂交组合。形态特征:幼苗深绿色,叶片大小中等,叶缘有波状缺刻,蜡粉较厚,生长习性为半直立。薹茎绿色,花瓣鲜黄色,椭圆形,平展,开花状态侧迭。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角果长度中等,植株呈纺型,种子颜色为黑褐色。农艺性状:在亩栽8000株的情况下,株高157厘米,分枝位55厘米,一次分枝7~8个,二次分枝2~3个,单株结角350角以上,每角粒数18~20粒,千粒重3.8克左右。生育期:属半冬性,在上海地区正常年份3月抽薹,3月下旬初花,4月中旬终花,5月20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238天左右。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度在上海农科院品系比较试验中3次重复,沪油杂2号平均亩产131.5千克,比沪油15增产5.3%,比双低杂交油菜品种皖油14增产34.7%。20022003年度沪油杂2号参加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每亩111.51千克,比常规双高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34.44%。比常规双低对照品种沪油15增产8.04%,增产都达极显著水平。20032004年度沪油杂2号参加上海市油菜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市区试中,沪油杂2号平均亩产183.78千克,比汇油50增产19.5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沪油15减产0.69%,减产不显著;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每亩195.62千克,比常规双高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19.7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常规双低油菜沪油15增产1.21%,增产不显著。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18%,硫苷含量低于21.17mol/克,双低指标优于国标,含油率为40.7%。

抗性

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9月25日左右播种,秧龄4045天,11月上旬移栽。密度每亩8000株左右。重施基肥或追根肥,早施苗肥和腊肥,控制薹高,巧施花角肥。大田每亩施纯氮15千克(合35千克尿素),纯磷6千克(35千克过磷酸钙),纯钾5千克(氯化钾10千克),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为3∶1。做好开沟排水,及花期防病工作。

适宜地区
上海地区。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