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常见生理病害逐一分析解答

2020-05-28

花椰菜食用部分主要以花球为主, 花椰菜具有补肾填精、健脑壮骨、补脾和胃;是一种粗纤维含量少、品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的的蔬菜。

花椰菜对环境条件及栽培条件要求较严格,尤其对温度和湿度反应最为敏感,影响其商品价值。特别是当温度忽高忽低,反复无常时,花椰菜会发生多种生理性病害;为了保证商品价值,掌握病害处理信息显得尤为关键。

1、茎秆部中空

症状:茎秆部或花梗内部出现空洞,严重时开裂,从而导致花球生长不良,产量降低。

病因:土壤中缺硼或者是长期低温导致的植株缺硼,当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硼元素的量不足以满足自身生长时,即会出现茎秆中空。

防治方法:生产中注意调节土壤pH值,以利于硼元素的吸收,同时不可过多偏施碱性肥料,多施用农家肥与有机肥;播种时尽量避开长期低温时节,整地时可每亩补施硼肥1Kg,后期出现缺硼症状可以叶面喷施硼肥。

2、先期抽薹

症状:早春栽培的花椰菜出现未到足够叶片而直接开花或花球没有完全长成就直接开始抽薹开花。

病因: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品种播种期越早,抽薹的几率越大;早春早熟栽培时,定植过早,定植后遇倒春寒;苗期遇连续低温天气。

防治方法:在选种时尽量选择冬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适期播种,早春早熟栽培的应在温度可控的棚室内进行育苗,选择合适时期移栽;遇到低温时应注意保暖,叶面喷施叶面肥进行营养补充,避免温度过低。

3、早花

症状:在植株较小,仅有几张叶片时就长出花球,这种花球较小且无法长大,没有任何商品价值。

病因:秋季播种太迟,尤其是早熟品种迟播,春季播种过早;育苗太早、定植幼苗过大或定植后蹲苗时间过长、定植后气温过低;天气干旱,土壤严重缺水,肥水不足,营养生长不良;营养生长缓慢,遇低温刺激。

防治方法:适期播种,及时移栽;加强水肥管理,增施磷肥;早熟花椰菜品种定植后不蹲苗、及时浇水,及时预防病虫害。

4、毛花

症状:花球表面出现无规则细毛和针状小叶片及球面不平,有虫害。

病因:花球形成期温度过高,使花球的花枝顶端无规则的伸长;早熟品种播期过早,花球形成期又遇高温、干燥天气;遗传因子遗传;结球期虫害;土壤肥力过剩也会诱发毛花的发生。

防治方法:早熟品种不适宜过早或过迟播种,适时定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及时折叶盖住花球。

5、紫花、红花

症状:花球发育期间,花球表面变为紫色或紫黄,球中夹叶。

病因:花球呈现紫色,主要是体内花青素转化较多所致;花球发育期温度突然降低;秋季定植较晚,结球期温度较低;有些品种在结球期喷施除草剂及刺激性杀虫剂药害,容易出现夹叶。

防治方法:适期播种,早春栽培注意预防倒春寒,晚秋栽培不可播种过晚以免秋低温影响花球正常发育;折叶盖花,防冻保温或大棚内种子;结球期禁用喷施刺激性肥药;在日常生产中及时注意天气变化,在降温前可叶面喷施0.75%的红糖水+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的抗寒抗冻能力,减少紫花病害的发生。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