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花腐病

2020-07-06

病害名称山楂花腐病


分布分布于辽宁、吉林等省。

寄主山楂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花器、新梢及幼果,造成发病部位的腐烂。

(1)枝干:叶柄上病斑延及造成,病斑初为褐色,后变为红褐色,逐渐枯亡。

(2)叶片:幼叶先出现褐色短线条状或点状小斑,后迅速扩大,病斑变为红褐色至棕褐色,病叶枯萎。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白色至灰白色霉状物。后期病叶焦枯脱落。

(3)果实:幼果在落花10天后表现症状,先在果面出现褐色斑点,大小1-2mm,2-3天后扩展到整个果实,使幼果变暗褐色腐烂,表面有粘液溢出,烂果有酒糟味,最后病果脱落。

病原
山楂链核盘菌 Monilinia iohnsonii(Ell.et Ev)Honey,属于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Monilia sp.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在落地病僵果中越冬,春季在潮湿的僵果上形成子囊盘,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入。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如大金星、小金星、丰收红等早熟品种发病较轻,四方头、辽红为中感品种,而二猴头为高感品种。

(2)环境:展叶后至开花期间多雨、低温,是病害大流行条件。气温25℃,湿度高,易发病。早春温度偏低时,延长了展叶开花时期,增加病原侵染机会,发病重。

(3)栽培:山地果园发病比平原果园重,沟谷地又比坡上地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采收后应结合施肥管理,彻底清除病僵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地下。②4月上中旬,在子囊孢子未出现以前翻地,将地面僵果深翻至土层15cm以下。

(2)药剂防治:①每亩用五氯酚钠0.5kg加水对成1000倍液,对果园地面,尤其是树冠下及附近3m内的地面,均匀喷药。撒施石灰粉1000-1500kg/公顷。②叶片展开时喷15%三唑酮WP 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③开花盛期喷25%多菌灵WP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