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白粉病菌

2020-07-09

病虫害名称芒果白粉病菌

科学分类 真菌:白粉菌科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南非、以色列、津巴布韦、美国(佛罗里达州)、牙买加、巴西、秘鲁、巴拉圭、澳大利亚。

危害性状危害芒果。主要为害花穗, 有时侵染嫩叶及小果。感病初期, 感病的器官上出现分散的白粉小斑块, 后形成一层白色绒粉, 感病组织变褐色, 部分组织坏死。花期特别易感病, 感病后小花停止发育、脱落。

生物特性该病菌是专性寄生菌, 菌丝表生, 寄生在芒果树花序、幼果(柄)、叶片、嫩梢上, 以吸器伸入寄主组织中。分生孢子梗直立、单生、不分枝, 长64m~ 163 m。其顶端可连续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串生, 卵圆形或椭圆形, 无色透明, 大小为33 m~ 43 m18 m~ 22 m。病原菌潜伏在感病枝梢、花梗、叶片和果园杂草上越冬。其分生孢子萌芽为9℃~ 32℃,最适温度为15℃~ 25℃, 温度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0%~ 100% 时, 分生孢子都能萌发。当春季温、湿条件适宜, 并有感病组织时, 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凭借风力、气流和昆虫等传播到新抽生的花序、嫩梢、嫩叶、幼果(柄) 上为害。特别是小花梗、花萼更易感病。分生孢子萌芽长出芽管, 芽管与寄主接触时, 形成附着孢和侵入丝侵入寄主表皮组织中, 形成吸器吸取养分。该病潜伏期短, 流行迅猛, 感病2~ 3 天后, 表生菌丝产生大量孢子, 受害部位出现一些分散的白粉状小斑点, 以后逐渐联合成斑块, 形成白色绒粉状病斑。如此反复传播侵染, 发生严重时整株呈白粉色。白粉病既不耐低温、也不耐高温, 低于12℃或高于33℃时, 病菌的繁殖力和侵染力明显减弱直至全部丧失。但耐旱性较强, 在景谷植区, 2 月中、下旬气候较干燥, 空气湿度偏低的条件下, 该病菌仍然侵染为害成灾。病菌喜荫湿, 在芒果花期, 特别是盛花期, 相对湿度在80% 以上时, 其孢子发芽率很高。在大雾、冷凉和降雨频繁时, 病菌繁殖侵染迅速, 病情上升快, 发生为害重。在海拔1160 m~ 1500 m 植区, 湿度较大, 发生为害更重, 持续为害时间更长。但暴雨或连降大雨, 则不利于该病菌的繁殖和侵染, 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传染途径主要以感病植株体、繁殖材料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防疫方法对可携带该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实施严格的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特别注意相关的繁殖材料。若发现该有害生物,及时进行除害处理。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