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杂2号油菜

2020-07-13

品种名称中油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苏审油200401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育成、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

品种来源8908A(陕2A转育)8908B(中双2号选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甘蓝型、双低、半冬性、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天数238天左右。苗期生长稳健,越冬半直立,株高168.2厘米,中生分枝,一次分枝8.9个,二次分枝5.4个,单株角果401.51个,每角20.8粒,千粒重3.28克。

产量表现

2000200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20002001年度平均亩产192.68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12%(不显著);20012002年度平均亩146.94公斤,比对照增产2.61%(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69.81公斤,比对照增产1.84%。20025003年参加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5.71公斤,比宁杂1号增产2.4%。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88%,硫甙含量29.19微摩尔/克饼粉,含油率39.29%。

抗性

抗病性中等(菌核病发病率24.2%、病指14.7,病毒病发病率30.8%、病指23.5),抗倒性中等,恢复度为90%。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播期在9月中旬,每亩播量0.5公斤,10月下旬移栽,苗龄控制在35天以内,达到壮苗移栽,每亩密度1万株左右。直播种植适宜播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播量0.3公斤,每亩留苗1.1万~1.2万株。

2. 肥料运筹原则为前控、中重、后促,前期防止菜苗旺长,确保壮苗越冬,中期早施重施抽薹肥,一生总氮量为15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4︰0.5,并搭施适量硼肥。

3. 移栽前用油菜专用除草剂作土表处理,可基本控制整个油菜生长季的杂草生长,苗期和移栽后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重点抓好菌核病和蚜虫的防治。

适宜地区
适于江苏省淮河以南油菜区种植。

编辑推荐

中油杂4号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杂4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鄂审油003-2002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不育系96A、保持系96B、恢复系93275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杂交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深绿,苗期生长势强,有柄叶较大较长,多裂叶。株型紧凑,分枝角度小,适于密植。区域试验中单株有效角果数371.0个,每角粒数16.8粒,千粒重3.37克。

产量表现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8.52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2.97%。其中:20002001年度亩产189.44公斤,比中油821增产15.23%;20012002年度亩产147.60公斤,比中油821增产10.21%,两年均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20012002年度在黄冈、荆州等地试种,比中油821增产。

品质分析

20002002年度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品质测定含油量38.58%,芥酸含量0.38%,饼粕硫甙含量22.05mol/g,品质达到双低优质油菜标准。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24.22%,病指11.24;病毒病发病率7.05%,病指3.56;抗(耐)菌核病能力比中油821差,抗(耐)病毒病能力比中油821强。全生育期214.4天,比中油821短0.8天。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直播9月下旬播种。

2. 合理密植。移栽每亩1万株左右,直播每亩 1.3万株左右。

3. 合理施肥。每亩施复合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硼砂1.5公斤作底肥。追肥以尿素为好,一般苗、苔肥各追8公斤/亩左右。必施硼肥,在抽苔期每亩喷施0.2%的硼砂溶液50公斤。

4. 注意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蚜虫、菜青虫,初花期后一周内,每亩用40%菌核净200克兑水50公斤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6-5

中油杂11号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杂1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鄂审油2004003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不育系6098A与恢复系R6配组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植株较高,生长势较强,分枝部位40~50厘米。苗期半直立,叶色深暗绿,顶裂叶片中等大,侧裂叶4对以上,叶缘有小齿,呈波状。花期较集中,黄花,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区域试验中单株有效角果数309.6个,每角粒数19.8粒,千粒重3.72克。

产量表现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0.2公斤,比对照中双6号增产11.34%。其中,20022003年度亩产175.7公斤,比中双6号增产11.81%;20032004年度亩产204.6公斤,比中双6号增产10.93%,两年均增产极显著。

品质分析

20022004年度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品质测定粗脂肪含量41.70%,芥酸含量2.71%,饼粕硫苷含量25.61mol/g,品质达到双低油菜标准。

抗性

菌核病发病株率14.26%,病指7.07;病毒病发病株率1.55%,病指0.96;对菌核病和病毒病的抗(耐)病能力与中双6号相当。出苗至成熟213.9天,比中双6号长0.3天。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用质量合格的种子。

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龄30~35天移栽,亩栽0.9万株;直播9月下旬播种,亩定苗1.2~1.5万株。

3. 科学施肥。底肥氮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氮、磷、钾配合施肥。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70公斤,苗肥、苔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5公斤和10公斤。注意底肥必施硼肥,亩施硼砂0.5~1公斤,并在苔期喷施0.2%的硼砂溶液。

4. 注意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好蚜虫、菜青虫和菌核病,初花期后一周内,每亩用100克灰核宁兑水50公斤喷施,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希望98

中油杂16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杂16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11010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36AP801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叶片形状裂叶型,叶缘锯齿状,叶片浅绿色,无腊粉,叶片长度中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褐黑色。全生育期218天。株高172.4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6.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9.9个,每角粒数18.5粒,千粒重3.98克。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3.4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2.4%;平均亩产油量78.1千克,比对照增产9.5%。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85.5千克,比对照增产1.0%;平均亩产油量84.55千克,比对照增产4.9%。两年平均亩产174.5千克,比对照减产0.6%,两年平均亩产油量81.46千克,比对照增产7.3%。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8.1千克,比对照增产0.7%。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20.73微摩尔/克,含油量46.69%。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6.82%,病指5.0,病毒病发病率1.16%,病指0.95,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抗,抗倒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上中旬移栽;直播9月下旬到10月初播种。

2. 中等肥力水平下,育苗移栽每亩密度10000~12000株,肥力水平较高地块,每亩密度8000~10000株;直播可适当密植。

3. 重施底肥,亩施复合肥50千克;追施苗肥,于5~8片真叶时亩施尿素15千克左右;必施硼肥,底施每亩施硼砂1~1.5千克,苔期喷施0.2%硼砂溶液。

4. 重病区注意防治菌核病,初花期后一周,每亩100克菌核净兑水50千克喷施。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黄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黄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3002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不育系陕2A恢复系垦C1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半冬性,全生育期250天左右,与秦油二号相当,耐寒、耐旱、耐渍,茎杆粗壮抗倒伏。子叶肾脏形,幼茎心叶微紫色,深裂叶,顶裂叶大圆,苗期叶色深绿,苗相半直立,叶缘钝齿状,叶片较厚。苔茎微紫。开花集中,灌桨快,长势强,整齐度好,适应性广。花瓣大而侧叠,分枝均生,角果长中粗,角密粒多,角果直生微紫色。在每亩1.0万株密度下,株高167.9厘米左右,有效分枝部位70.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77个左右,角粒数26.0粒,千粒重3.3克,商品菜籽为土黄色,黄籽外显率100%。据幼芽的酯酶同工酶谱电泳分析测定结果,黄杂二号具有陕2A和垦C1黄的互补酶带,即既有陕2A迁移率为0.70的棕红色特异霉带,也具有垦C1黄0.47、0.51、0.54的三条棕红色特异酶带,并以此与雄性不育系陕2A和恢复系C1黄相区别。

产量表现

与对照秦油二号产量相当

品质分析

含油量42.73%左右,芥酸含量46.6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22.96微摩尔/克。

抗性

较耐菌核病,轻感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当旬平均气温下降到19~18℃或冬前>0℃有效积温达900℃时的始期为直播适期;长江流域育苗移栽,育苗可比当地播适期适当提前一周下种。

2. 播量:直播每亩0.3公斤,育苗移栽每亩床地播0.5公斤,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

3. 密度:水肥地每亩留苗0.8~1.0万株,旱肥地和晚播田每亩留苗1.0~1.2万株。

4.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亩产200~250公斤油菜籽,一般需亩施纯氮10~14公斤,磷肥用量可按氮量的一半施用;缺钾地区要适当补施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或将100克高效速溶硼肥在蕾苔期两次喷施。

5. 黄淮流域要做好防冻保苗,长江流域要做好排涝防渍。

6. 注意防治病虫害。

7. 该品种属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只能利用杂种一代,二代不能作种用。

适宜地区
适宜陕西省关中、陕南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科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科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08

选育单位四川科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以01-16-1A作母本,01-K24作父本,配组育成和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中熟杂交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系株高180~190厘米,一次分枝8~11个,单株有效角果408.4个,每角粒数14.3个,千粒重4.38克,种子含油率36%,全生育期219天。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四川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62.9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20.54%,两年参试点次17点,各点均增产;2004年4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4.2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24.2%。

抗性

植保鉴定,与对照蜀杂6号相比,表现为中抗一高抗病毒病,低抗一低感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强,抗倒力与对照相近,耐寒力不及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川西9月20~25日播种育苗,10月20~25日移栽,亩植密度6000~7000株,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合,亩纯纯氮12~13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硼砂0.5公斤,苗期防治蚜虫和菜青虫,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01杂1

天油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天油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7年

审(鉴)定情况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7009号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武汉武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用不育系195A与恢复系7-23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4天左右,比对照油研10号早0.4天。株高190~200厘米,分枝部位高70~80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9~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50~500个,角粒数19~20粒,千粒重3.5~3.8克。植株子叶肾型,幼茎及心叶微紫色;深裂叶,裂叶发达,叶绿,叶色较深,有腊粉.抗倒伏性较强。

产量表现

在20052006、20062007年度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74.24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14.01%,最低年份比对照平均增产13.47%,两年增产点次占试点总数的75.0%。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57公斤,比对照增产1.75%,增产点占66.67%。

品质分析

2007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20.62mol/克饼、芥酸含量2.5%、含油率44.55%。

抗性

经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抗病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58.0%,病情指数29.8,分别比对照高9.1个百分点和6.6;病毒病发病株率4.3%,比对照低0.3个百分点。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种期,育苗移栽宜在9月1525日,每亩苗床播种0.4公斤~0.5公斤。幼苗6~7叶时移栽,苗龄25~30天,密度每亩7500~8000万株。亩产180公斤水平要求施纯氮14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钾10公斤,硼肥0.5公斤(作底肥)。施足基肥早追苗肥重施腊肥,轻施苔肥(看苗施肥),防渍,防旱,中耕除草2~3次。冬前防治蚜虫和菜青虫,春后注意清沟排水,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贵州省甘蓝型油菜种植区域。

备注
原代号:H23、源油杂2号

沪油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5第009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沪118A浙双75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沪油杂2号为甘蓝型双低杂交组合。形态特征:幼苗深绿色,叶片大小中等,叶缘有波状缺刻,蜡粉较厚,生长习性为半直立。薹茎绿色,花瓣鲜黄色,椭圆形,平展,开花状态侧迭。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角果长度中等,植株呈纺型,种子颜色为黑褐色。农艺性状:在亩栽8000株的情况下,株高157厘米,分枝位55厘米,一次分枝7~8个,二次分枝2~3个,单株结角350角以上,每角粒数18~20粒,千粒重3.8克左右。生育期:属半冬性,在上海地区正常年份3月抽薹,3月下旬初花,4月中旬终花,5月20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238天左右。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度在上海农科院品系比较试验中3次重复,沪油杂2号平均亩产131.5千克,比沪油15增产5.3%,比双低杂交油菜品种皖油14增产34.7%。20022003年度沪油杂2号参加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每亩111.51千克,比常规双高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34.44%。比常规双低对照品种沪油15增产8.04%,增产都达极显著水平。20032004年度沪油杂2号参加上海市油菜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市区试中,沪油杂2号平均亩产183.78千克,比汇油50增产19.5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沪油15减产0.69%,减产不显著;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每亩195.62千克,比常规双高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19.7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常规双低油菜沪油15增产1.21%,增产不显著。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18%,硫苷含量低于21.17mol/克,双低指标优于国标,含油率为40.7%。

抗性

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9月25日左右播种,秧龄4045天,11月上旬移栽。密度每亩8000株左右。重施基肥或追根肥,早施苗肥和腊肥,控制薹高,巧施花角肥。大田每亩施纯氮15千克(合35千克尿素),纯磷6千克(35千克过磷酸钙),纯钾5千克(氯化钾10千克),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为3∶1。做好开沟排水,及花期防病工作。

适宜地区
上海地区。

云芥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云芥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DS015-2002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品种来源S499AS499R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三系杂交油菜品种,杂交组合优势强,全生育期140~199天,平均160天,属中早熟组合,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具有茸毛,叶缘呈锯齿状,株高130~170厘米,分枝部位较低53~66厘米,有效分枝7~22个,平均16个,主花序长36~52厘米,结角果密度12~15爪/1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158.5~523.8个,平均323.2个,每角粒数9.7~14.1粒,平均10.4粒,千粒重2~3克,平均2.4克,单株生产力5.3~13.6克,平均8.3克,种子呈黄色椭圆形,F1代种芥酸含量0.65%、油酸36.98%、亚油酸31.44%,含油量38.39%。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云南省旱地多点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32.6公斤居首位,比云芥杂一号(CK1)平均亩产111.4公斤增产19%。大田生产示范,一般亩产13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

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检验,粗脂肪含量38.39%、棕榈酸5.1323%、硬脂酸2.9893%、油酸36.9759%、亚油酸31.4399%、亚麻酸20.3386%、甘碳烯酸1.5998%、芥酸0.6453%。

抗性

恢复力强,耐旱耐瘠,适应性较广,高产稳产,耐病毒病,抗白锈病,抗倒伏。

栽培技术要点

1. 抓住节令抢墒播种,要求在9月底至10月中旬雨季结束前播种。

2. 施足底肥和磷肥。每亩用尿素15~20公斤作底肥,再用细干粪或土杂肥500公斤拌磷肥30公斤作盖塘肥。

3. 合理密植。打塘点播,每亩播种量0.2~0.5公斤,以墒情而定,塘距25厘米30厘米或25厘米25厘米,每塘留苗2~3株,每亩密度2.5万~3万株。

4. 增施微肥。5叶期每亩用硼砂和硫酸锌各500克对水喷施,防止花而不实。

5. 加强病虫害防治。出苗后及时防治跳甲,花期和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在云南海拔1100~2400米山区、半山区旱地或水浇地种植,最适宜在1400~2300米山区旱地种植。

备注
原代号:S499

中油589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589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0年

审(鉴)定情况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10011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双9号中双2号)100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大,叶色较绿,无蜡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4对,裂叶较深,叶脉较明显,叶缘有小齿,大波状。花瓣黄色、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17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平均株高175厘米,上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5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0克。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5.3kg,比对照中油杂2号(杂交种)减产5.1%;平均亩产油量62.6kg,比对照品种增产1.5%。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2.2kg,比对照品种增产3.6%;平均亩产油量75.9kg,比对照品种增产8.6%。两年平均亩产158.7kg,比对照品种减产0.6%;平均亩产油量69.3kg,比对照品种增产5.2%。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3.2kg,比对照品种增产2.2%。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19.98微摩尔/克,含油量43.58%。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11.05%,病指6.28;病毒病发病率1.36%,病指1.0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宜在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培育大壮苗,严格控制苗龄在30天左右,10月中旬移栽;直播宜在9月下旬或10初播种。

2. 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每亩10000株左右;肥力较高时,每亩9000~10000株;直播每亩19000~26000株。

3. 科学施肥。重施底肥,追施苗肥,移栽成活后,适时追施提苗肥,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5kg左右;腊肥春用,在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0kg,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有施硼,应在苔期喷施浓度0.2%的硼肥。

4. 防治病虫害。油菜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