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2020-07-13

病害名称银杏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发病症状
该病发生时有2种症状:①发生在叶缘时,一张叶片多达3~5个病斑,扩展后呈半圆形或扇形,或沿叶缘扩展成1~5毫米宽、10~50毫米长的坏死带;②发生在叶片时,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点,病斑初为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的黑色病斑,直径3~15毫米,病斑边缘呈放射状,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病斑背面可见黑色结状子实体,散生或群生。据调查,银杏幼树、成年大树均有感染,幼龄银杏感染黑斑病率达10%~12%。

病原
链格孢菌(Alternaria kikuchiana Tanaka)

发生规律该病的发生与银杏树的立地条件、栽培管理有关。凡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管理好的林分,树势生长健壮,很少发病;凡地势较低、排水不良、苗木过密的银杏苗圃,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药剂筛选

(1)不同药剂处理后银杏黑斑病病情指数的变化

由表1可知,与对照相比,6种药剂处理对银杏黑斑病均有较大程度的控制作用。自5月25日喷药到9月10日最后1次调查,对照的病情指数达20.25,而6种药剂处理后病情指数为3.34~6.82,其中扑海因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只有3.34。这说明在银杏黑斑病发病期间,连续喷药4次后,病情指数均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效果明显。

(2)不同药剂处理对银杏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6种药剂处理对银杏黑斑病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达66.32%~83.38%,其中扑海因WP 1000倍液和施保功WP 1000倍液处理在7月25日喷药后防治效果分别高达83.62%和81.75%。选用8月10日调查的一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6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其中扑海因和施保功与多菌灵、可杀得的防治效果达0.01显著水平。

2.防治方法

研究表明,银杏黑斑病发病期间,从5月25日起,每间隔1个月连续喷药4次后,病情指数均能得到有效地控制,防治效果达66.32%~83.38%。对于银杏黑斑病的防治,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其次,应以防为主,及时治疗,即重视在银杏生长各个阶段的管理,使银杏生长健壮,增强抗性。一旦病害发生,应及时治疗,控制蔓延。将以抚育管理为主,辅以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贯穿于银杏生产的全过程。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