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油18油菜

2020-07-13

品种名称沪油18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6年

审(鉴)定情况2006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6)003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宁油10沪油15后系统选育,于2002年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239天左右。幼苗生长半直立,叶色深绿,叶面平展,叶缘有波状缺刻,叶面披蜡粉。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主花序较长,角果粗而长,种子黑褐色。株高153厘米左右,有效分枝位38厘米,一次分枝8个以上,二次分枝3个以上,单株有效角果数345个左右,每角粒数19粒,千粒重4.13克,籽粒较大。

产量表现

在2004、2005年市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155.9公斤,较对照汇油50增产19.0%,达极显著水平,较对照沪油15增产4.1%;在2005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53.4公斤,较对照汇油50增产19.1%,较对照沪油15增产7.4%。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87%,硫甙葡萄糖苷11.67mol/g,含油率42.4%,含油率较高。茎杆坚硬,抗倒性较强。

抗性

抗冻性较沪油15强;菌核病发病比汇油50重,与沪油15相仿;病毒病发病比汇油50轻,比沪油15重。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播种期9/20~9/25,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6,三片真叶喷施多效唑150mg/kg,有利秧苗矮壮,秧龄40~45天。

2. 合理密植:10月下旬11月上旬移栽,密度每亩8000株左右,根据地力情况可适当增减。在移栽前将排水沟开好,抢晴天移栽,以利根系生长。

3. 科学运筹肥料:施足基肥,增施鳞钾肥和硼肥,早施苗肥和腊肥,春肥腊施,巧施花粒肥,肥料的70%在年前施用。

4. 加强虫、病的防治:生长期注意虫害,尤其是蚜虫,应及时防治,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在花期需防治菌核病。

5. 适时收获、丰产丰收:该品种抗倒性强,果壳较厚,耐落粒,可等大部分角果充分黄熟后收获,更利籽粒的增重,提高产量。

适宜地区
上海市及周边地区。

延伸阅读

沪油15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15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0年

审(鉴)定情况200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品审(2000)第001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23010鉴7)(AB448汇油5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238天左右,该品种采用品种(系)间的杂交,在农艺产量性状、抗病性能和双低品质性状获得重大突破。含油率为42.43%,比普通油菜品种高3%~4%。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为160千克,比普通油菜品种增产10%以上,每亩新增产值40元以上。2001年夏收已累计推广29.89万公顷,获社会经济效益1.79亿元,秋播推广面积达53.33余万公顷。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为0.38%,硫苷含量每克为19.01微摩尔,双低性状低而稳定达国际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

沪油15前期生长量较小,必须通过肥水调运以促冬壮早发。重施基肥或追根肥,早施苗肥和腊肥,严格控制薹肥,巧施花角肥。冬前和冬后用肥比为3:1。沪油15落粒性特别好,当充分成熟时,角果会自然爆裂,适宜收获期是当全田80%左右角果呈现淡黄色,主轴大部分角果籽粒呈现黑褐色时进行收获。

适宜地区
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715

蓉油18油菜


品种名称蓉油18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11008

选育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蓉A0068蓉C297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18.9厘米,单株有效角果612.3个,每果14.3粒,千粒重3.56克。主序不实果率6.6%。花期未发生倒伏。全生育日数221天,比对照德油6号晚熟1天。

产量表现

2009、2010两年省区试16点次试验,增产点11个,平均亩产174.74公斤,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85%,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4.79%。。 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该组合6点试验5点增产,平均亩产170.35公斤,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4.79%。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0.08%,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0.38?mol/g饼,含油率44.14%。

抗性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耐)菌核病能力与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育苗移栽宜在9月15日前后播种、直播9月下旬10月上旬为宜。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500株左右。直播密度10000~12000株。

3. 施肥:参照当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管理。

4. 适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四川省平、丘地区。

沪油17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17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5第008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中双4号892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1. 生育期。全生育期238天左右,2月中旬抽薹,3月中旬初花,4月中旬终花,5月23日左右成熟。

2. 形态特征。幼苗生长半直立,叶色深绿,叶面平展,叶缘有波状缺刻,叶面披蜡粉。薹茎绿色,花瓣鲜黄色,椭圆形,平展,开花时侧选。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主花序较长,角果粗大,种子黑褐色。

3. 农艺性状。株高170厘米左右。有效分枝位50厘米,一次分枝8个,两次分枝3~4个,单株有效角果400角以上,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4克。该品种耐脱粒,特别适应机械收割。

产量表现

2002年上海市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沪油17平均亩产125.4千克,与对照沪油15(126.4千克)减产0.76%,减产不显著。2003年市区试平均亩产100.48千克,比ck1汇油50增产21.1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ck2沪油15减产2.64%,减产不显著。2004年在市生产试验中亩产199.8千克,比ck1沪油15增产3.37%,增产不显著;比ck2汇油50增产22.2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3、2004两年在浙江湖州南浔区,小面积试种均获高产,2003年亩产217.6千克,比沪油15增产8.1%,2004年试种1.16亩,亩产高达302.6千克,比沪油15增产13.2%。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葡萄糖苷20mol/克左右,含油率42%以上。

抗性

茎秆坚硬,抗倒性好,抗冻性较好。耐菌核病比沪油15和汇油50强,对病毒的感染略高于沪油15,比汇油50低。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播种期9月20~25日,秧田与大田比为1∶6,三片真叶喷施多效唑每千克150毫克,有利秧苗矮壮,秧龄40~45天。

2. 合理密植。11月上旬移栽,密度每亩8000株左右,根据地力情况可适当增减。在移栽前将排水沟开好,抢晴天移栽,以利根系生长。

3. 科学运筹肥料。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施苗肥,腊肥,春肥,巧施花粒肥,肥料的75%在年前施用。

4. 加强虫、病的防治。生长期注意虫害的危害,尤其是蚜虫,应及时防治,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在花期需防治菌核病。

5. 适时收获,丰产丰收。抗倒性较强,果壳较厚,不易落粒,可等大部分角果充分黄熟后收获,更利籽粒的增重,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果壳厚,不易脱粒,如人工脱粒,需仔细敲打,减少浪费。

适宜地区
上海地区。

沪油21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21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0年

审(鉴)定情况201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10第003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840048920(♀)][9714971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沪油21幼苗生长半直立,叶色淡绿,叶片大小中等,叶缘有波状缺刻,苔茎绿色,花瓣鲜黄色,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角果长,植株呈纺锤型,种子颜色为黑色;株高155cm左右,籽粒大千粒重4.5g左右。

产量表现

大面积种植产量达到410斤,高产可达600斤。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87%,硫苷含量18.0mol/g左右,含油率47%。

抗性

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沪油16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16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认)2002第028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汇油50父本880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种子芥酸含量为2%以下,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mol/克,种皮颜色褐色;子叶长度中,子叶宽度中;叶片颜色暗绿,裂片有缺刻,裂片数目中等,叶缘波状,叶片长度中等,叶片宽度宽,叶柄长度中等;越冬习性为半直立;花期早,有花瓣,花瓣着生形态为侧叠,花瓣颜色淡黄色,花瓣长度长,花瓣宽度宽,有花粉;株高中等,植株总高度中等;角果着生位置平生,喙的长度中等,角果柄的长度中等。春播试验播种当年花序的形成和花芽未分化,夏播试验播种当年花序的形成和花芽分化中等。沪油16的薹茎绿色,株高1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9个,二次有效分枝4个,单株有效角果400角左右,每角果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8~4克左右,种子颜色为黑色。

产量表现

每亩产量为172.2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9月20~25日播种,11月上旬移栽,秧龄期45天,移栽密度每亩8000株;重施基肥或追根肥,早施苗肥和腊肥,严格控制薹肥,巧施花角肥。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为75%∶25%。移栽后及时清理沟渠,使三沟配套,排水畅通,减少湿害。苗期和越冬期做好蚜虫的防治,初花期和盛花期做好菌核病的防治。沪油16落粒性好,当全田80%左右角果呈现淡黄色,主轴大部分角果中的籽粒呈褐色时为收割最佳时期。

品质分析

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1%,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mol/克,种子含油率41%。

抗性

抗倒伏,较耐菌核病和病毒病(TuMv),年间性状表现一致,品质稳定。

适宜地区
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