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杂4号油菜

2020-07-14

品种名称青杂4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青种合字第0207号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青杂4号油菜品种,代号为25。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于2003年以025A(不育系)为母本,238R(恢复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青杂4号油菜品种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色、无刺毛。抽苔前生长习性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绿色、叶脉白色,长柄叶,叶缘锯齿,腊粉少。苔茎叶披针形,无叶柄,叶基半抱茎,苔茎绿色。有效分枝部位19.884.9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5.13O.67个,二次分枝数5.750.99个。主花序长65.154.73厘米,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株高145.385.5厘米。花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形状侧叠、平展。雄蕊色泽黄、雌蕊色泽淡黄。成熟角果黄绿色、斜生,角果长6.450.98厘米,果喙长1.310.21厘米,籽粒节较明显。角果密度086009个/厘米。种子黑褐色、圆球形,种皮光滑。单株有效角果数156.561.23个,单株产量8.121.24克,每果粒数24.690.68个,千粒重3.450.25克,经济系数0.31。春性、早熟。生育期1063天,全生育期1363天。

产量表现

大面积种植亩产180~230公斤,高水肥条件下种植亩产230~280公斤。

品质分析

青杂4号油菜品种籽粒含油量45.15%,芥酸0.73%,硫代葡萄糖甙30.6微摩尔/克。

抗性

耐旱性、耐寒性、抗倒伏性中等,轻感菌核病,抗根肿病。

栽培技术要点

播前亩施纯氮4.6公斤,五氧化二磷2.67公斤作底肥。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初,条播,亩播量0.75~1公斤,播深3~4厘米,行距15~20厘米,亩保苗5~6万株,成株数4.8~5.8万株。出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及时间苗、定苗,定苗和除草时追施纯氮4.6公斤,角果期要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海拔3000米以下,年均温1℃以上的高位山旱地种植。

精选阅读

中油杂4号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杂4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鄂审油003-2002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不育系96A、保持系96B、恢复系93275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杂交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深绿,苗期生长势强,有柄叶较大较长,多裂叶。株型紧凑,分枝角度小,适于密植。区域试验中单株有效角果数371.0个,每角粒数16.8粒,千粒重3.37克。

产量表现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8.52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2.97%。其中:20002001年度亩产189.44公斤,比中油821增产15.23%;20012002年度亩产147.60公斤,比中油821增产10.21%,两年均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20012002年度在黄冈、荆州等地试种,比中油821增产。

品质分析

20002002年度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品质测定含油量38.58%,芥酸含量0.38%,饼粕硫甙含量22.05mol/g,品质达到双低优质油菜标准。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24.22%,病指11.24;病毒病发病率7.05%,病指3.56;抗(耐)菌核病能力比中油821差,抗(耐)病毒病能力比中油821强。全生育期214.4天,比中油821短0.8天。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直播9月下旬播种。

2. 合理密植。移栽每亩1万株左右,直播每亩 1.3万株左右。

3. 合理施肥。每亩施复合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硼砂1.5公斤作底肥。追肥以尿素为好,一般苗、苔肥各追8公斤/亩左右。必施硼肥,在抽苔期每亩喷施0.2%的硼砂溶液50公斤。

4. 注意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蚜虫、菜青虫,初花期后一周内,每亩用40%菌核净200克兑水50公斤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6-5

贵杂4号油菜


品种名称贵杂4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2005

选育单位贵州大学油料研究所、贵州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以不育系贵油201A作母本和恢复系贵7-5作父本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二系杂交组合。全生育期210天左右,属中熟双低油菜。株高190厘米左右,有效分枝高度8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10个左右,单株有效角375个左右,每角粒数18粒左右,千粒重4克左右。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48.18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0.66%;2000200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28.97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8.15%。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42%,硫苷含量10.3微摩尔/克,含油率39.2%。

抗性

试验中未发生较大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育苗移栽以9月中旬播种,苗龄35天左右,直播10初播种为宜。大田种植密度为移栽每亩0.75万株左右,直播0.85万株左右,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硼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贵州省甘蓝型油菜适宜区域种植。

备注
原代号:贵杂98-3

湘杂油4号油菜


品种名称湘杂油4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XS058-2002

选育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湘5A036R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杂交组合,全生育期为210~230天。幼苗直立,根系发达,冬前长势旺盛,叶片数多,冬后发育稳健,叶色深绿,株高1.7米,一次有效分枝8~10个,单株角果数400个左右,每角粒数18~20粒,千粒重为4.1克。

产量表现

在19982001年度湖南省杂交油菜区试中,湘杂油4号平均亩产149.93公斤,比对照湘油13号增产3.9%。

品质分析

含油量为38.76%,芥酸含量0.31%,饼粕中硫苷含量26.46微摩尔/克,达到国家双低标准。

抗性

成熟期茎秆坚硬,抗倒抗病。

栽培技术要点

适期早播早栽,湘西、湘北9月上旬播种,湘中9月中旬播种,湘南9月中下旬播种。叶龄6~7片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稻田每亩种8000~10000株,棉田种6000~8000株,宜采用宽窄行移栽。科学施肥,底肥、苗肥、腊肥比例以6︰2︰2为宜,总纯氮量8~12公斤,注意磷钾肥配合使用。底肥中要求加施硼肥1~2公斤。根据田间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除草、中耕、抗旱排渍及病虫害防治。连片种植,防止串花、混杂,导致品质变劣。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省种植推广。

备注
原代号:9701

白杂1号油菜


品种名称白杂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3003

选育单位陕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不育系58A恢复系143C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系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70天左右,苗期苗相匍匐,叶色深绿,叶面密被刺毛,深裂叶,生长势较强。返青后生长较快,开花较晚,但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成熟时株高120~150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10~12个,角粒数18~20粒,全株角数300~350个,千粒重2.6~3.0克。

产量表现

四年旱塬区试平均亩产120公斤。

品质分析

芥酸45.63%,含油量42.4%,对照秦油4号芥酸45.76%,含油量42.0%。

抗性

经陕西省植物保护所鉴定,白杂1号的发病株率为12.07%,病情指数为4.42,对照秦油4号病毒发病株率为16.97%,病情指数为6.39,白杂1号比对照分别低4.9%和2.51%。表现为耐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施肥:一般田块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或亩施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也可施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若播种时墒情较好,可用2.0公斤的尿素作种肥。

2. 播期:渭北塬区延安以南、洛南以北在8月20~25日,洛川以南在8月25~30日,同时要依据土壤墒情可抢墒播种。

3. 播种方式:用犁通沟溜籽,明沟浅播覆土,也可采用谷物施肥沟播机播种,每亩播量0.25~0.5公斤,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播前可用辛硫磷拌种。

4. 留苗密度:旱肥地一般亩留苗1.2万~1.4万株,旱薄地亩留苗1.4万~1.6万株。行距40厘米,株距12~17厘米。

5. 田间管理:油菜出苗后要及时用4.5%甲敌粉每亩1.5~2.0公斤撒施,防治油菜的黄曲跳甲等害虫。油菜4叶期时一次定苗清行,并及时的松土解夹,保证全苗,同时用甲敌粉每亩1.5~2.0公斤喷撒,防治黑缝叶甲等害虫;11月下旬油菜越冬前培土冬苫,并根据苗情结合培土每亩施用尿素3~5.0公斤。油菜返青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4.5%甲敌粉每亩1.5~2.0公斤喷撒,或用40%的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茎象甲。初花期和灌浆期要加强对蚜虫的重点防治。成熟时适时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在陕西省渭北塬区,海拔1000~1300米的地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湘杂4号茄子


品种名称湘杂4号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配的茄子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从定植到始收50日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5厘米,开展度89厘米。叶色浓绿,叶面有紫晕。茎秆与叶脉浅紫色。门茄着生在第九至第十一节上。多数为单花。果实细长条形,果皮紫红色,有光泽;果长27.7厘米,果粗4.3厘米,单果重150~190克。果肉绿白色,品质好。可作春秋两季栽培,尤以秋季栽培更能表现优质高产。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3000千克以上。

抗性

较抗青枯病,抗绵疫病能力强,耐热。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沙地区3月上旬播种,4月中旬定植,参考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

2.宜选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栽培,干旱时期注意及时灌水。

3.其他栽培管理可参照当地的栽培习惯及经验进行。

适宜地区
适于湖南省及相似生态型地区种植。

杂选1号油菜


品种名称杂选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赣审油2002001

选育单位贵州省种子总站(李厚英)

品种来源双低核不育两用系156A-3(156A45B)/92-6(207209)杂交选配的杂交油菜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全生育期186.5天,比中油821迟熟1天。株高179.9厘米,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株型紧凑。分枝高度71.1厘米,一次分枝6.1个,全株有效角果数246.3个,每角粒数22.6粒,千粒重4.0克。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试,2000年平均亩产131.3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16%,极显著;2001年平均亩产120.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5.9%。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52%,硫代葡萄糖甙含量99.2mol/g,含油量41.7%。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17.2%,病指7.0,对照中油821菌核病发病率8.5%,病指3.3。

栽培技术要点

选好苗床,适时早播,培育壮苗促早发,适时移栽,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施硼肥。做好排渍防涝。

适宜地区
赣北地区种植。

甘南4号油菜


品种名称甘南4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甘审油2003002

选育单位甘南州农科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形扫帚形。株高108厘米。分枝高度47厘米。花黄色。单株角果数72.3个,角粒数21.3粒,种子褐色,椭圆形。千粒重3.08克。

产量表现

在甘南州区试中,平均亩产119.48公斤,比对照青油241增产19.41%。

品质分析

籽粒含油率44.08%,芥酸18.65%,硫甙46.69umoL/g。春性,生育期105天。

抗性

抗寒性强,较抗倒伏。

适宜地区
适宜甘南州海拔2600~3200米地区种植。

核杂10号油菜


品种名称核杂10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9年

审(鉴)定情况200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9第001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甘蓝型显性核不育三系双低杂交品种,其亲本组合为HY15CA(HY15AB4224)HF05。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236天左右,株高160cm左右,单株分枝数7.2个,单株有效角果400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26克,含油率43.55%。

产量表现

二年市区试平均亩产199.2kg,比对照沪油15增产9.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185.7kg,比对照沪油15增10.2%。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73%,硫苷含量22.39mmol/g,双低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该品种宜在9月底播种,在3叶期喷洒150ppm的多效唑,防止生长过旺。

2. 适时移栽,适当稀植。适宜的秧龄为40天左右,不宜过长,11月上、中旬抢晴适时移栽,密度8000株/亩为宜。

3. 科学施肥。腊肥要早而较重,抽苔后不宜多施肥,特别是氮肥。

4. 防病治虫。苗期做好蚜虫、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治工作。在盛花期做好菌核病防治工作,喷药防病1~2次。

适宜地区
上海及周边地区。

中油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苏审油200401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育成、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

品种来源8908A(陕2A转育)8908B(中双2号选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甘蓝型、双低、半冬性、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天数238天左右。苗期生长稳健,越冬半直立,株高168.2厘米,中生分枝,一次分枝8.9个,二次分枝5.4个,单株角果401.51个,每角20.8粒,千粒重3.28克。

产量表现

2000200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20002001年度平均亩产192.68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12%(不显著);20012002年度平均亩146.94公斤,比对照增产2.61%(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69.81公斤,比对照增产1.84%。20025003年参加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5.71公斤,比宁杂1号增产2.4%。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88%,硫甙含量29.19微摩尔/克饼粉,含油率39.29%。

抗性

抗病性中等(菌核病发病率24.2%、病指14.7,病毒病发病率30.8%、病指23.5),抗倒性中等,恢复度为90%。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播期在9月中旬,每亩播量0.5公斤,10月下旬移栽,苗龄控制在35天以内,达到壮苗移栽,每亩密度1万株左右。直播种植适宜播种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播量0.3公斤,每亩留苗1.1万~1.2万株。

2. 肥料运筹原则为前控、中重、后促,前期防止菜苗旺长,确保壮苗越冬,中期早施重施抽薹肥,一生总氮量为15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4︰0.5,并搭施适量硼肥。

3. 移栽前用油菜专用除草剂作土表处理,可基本控制整个油菜生长季的杂草生长,苗期和移栽后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重点抓好菌核病和蚜虫的防治。

适宜地区
适于江苏省淮河以南油菜区种植。

中油杂11号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杂1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鄂审油2004003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不育系6098A与恢复系R6配组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植株较高,生长势较强,分枝部位40~50厘米。苗期半直立,叶色深暗绿,顶裂叶片中等大,侧裂叶4对以上,叶缘有小齿,呈波状。花期较集中,黄花,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区域试验中单株有效角果数309.6个,每角粒数19.8粒,千粒重3.72克。

产量表现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0.2公斤,比对照中双6号增产11.34%。其中,20022003年度亩产175.7公斤,比中双6号增产11.81%;20032004年度亩产204.6公斤,比中双6号增产10.93%,两年均增产极显著。

品质分析

20022004年度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品质测定粗脂肪含量41.70%,芥酸含量2.71%,饼粕硫苷含量25.61mol/g,品质达到双低油菜标准。

抗性

菌核病发病株率14.26%,病指7.07;病毒病发病株率1.55%,病指0.96;对菌核病和病毒病的抗(耐)病能力与中双6号相当。出苗至成熟213.9天,比中双6号长0.3天。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用质量合格的种子。

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龄30~35天移栽,亩栽0.9万株;直播9月下旬播种,亩定苗1.2~1.5万株。

3. 科学施肥。底肥氮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氮、磷、钾配合施肥。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70公斤,苗肥、苔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5公斤和10公斤。注意底肥必施硼肥,亩施硼砂0.5~1公斤,并在苔期喷施0.2%的硼砂溶液。

4. 注意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好蚜虫、菜青虫和菌核病,初花期后一周内,每亩用100克灰核宁兑水50公斤喷施,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希望98

杂双7号油菜


品种名称杂双7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豫审油2011005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436A9814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生育期为230天左右。幼茎绿色,叶深绿色,有腊粉,叶片中等大小,琴状裂叶,黄色花,种子褐色。株高157.6厘米 ,分枝部位47.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6个,结角密度1.13个/厘米,单株有效角果309.6个,角粒数24.4个,千粒重3.85克,单株产量15.7克,不育株率0.77%。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河南省油菜品种区试,7点汇总,5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191.1千克,比对照品种杂98009增产3.75%,达显著水平。

20092010年续试,8点汇总,5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174.6千克,比对照品种杂98009增产8.9%,达极显著水平。

20102011年度参加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164.0千克,比对照品种杂98009增产16.01%。

品质分析

2009、2010、2011三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平均芥酸含量0.27%,硫苷含量23.08米ol/克,含油量44.29%。

抗性

20092010年度区域试验平均冻害指数为39.68%;菌核病病害率6.65%,病指平均为3.73%,属抗(耐)病类型;没有发生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合理密植:高肥力田块每亩1万株,中等肥力地块1.2~1.5万株,旱薄地或晚播田1.5~2万株。

2. 加强田间管理:重施底肥,精细整地,足墒下种,适期播种;及时间苗和定苗;及时中耕,剔除杂草,防止板结;浇越冬水,防旱防冻,浇返青水,以利早发。

3. 防治病虫害:播前用毒饵诱杀地下害虫;苗期防治菜青虫、蟋蟀、蝗虫,春季防治蚜虫,控制病毒病发生;苗期用菌核净喷施,防止菌核病发生。

适宜地区
河南省冬油菜区推广种植。

蜀杂10号油菜


品种名称蜀杂10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2年

审(鉴)定情况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2001

选育单位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品种来源以雄性不育系S07-3、恢复系R-197组配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优质杂交油菜。幼苗生长半直立,株高200厘米左右,匀生分枝,分枝部位45厘米左右,一次分枝8~10个,二次分枝10~13个,主序长70~90厘米;单株有效果数500左右,每果15~17粒,千粒重3.17克。

产量表现

四川省区试两年18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71.1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3.40%,2001年四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8.3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3.8%。

品质分析

经统一测试,种子芥酸含量0.20%,商品菜籽硫苷含量46.80摩尔/升(饼),含油率39.42%。

抗性

全生育日数215天,低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耐寒力与蜀杂6号相近,抗倒力较弱。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川西平原9月20日前后播种育苗,川南地区适当推后,注意培育壮苗。

2. 密度:亩植8000株左右,肥水条件好的地区亩植6000株。

3. 施肥量:亩施纯氮14公斤左右,注意增施磷、钾肥和硼肥。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地区种植。

宁杂9号油菜


品种名称宁杂9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苏审油200501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不育系为430A,恢复系为P6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239.5天左右,比对照早2天;叶色淡绿,叶缘呈波状锯齿形,越冬半直立,开春后春发好,长势较强;株高169厘米,分枝点高42.5厘米,主轴长度62.2厘米,一次分枝9.3个,二次分枝7.0个,单株有效角果421.4个,每角20.8粒,千粒重2.81克。

产量表现

2002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度平均亩产191.46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61%。20042005年参加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00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4.19%。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69%,硫甙含量23.05mol/g饼粉,含油率39.66%。

抗性

综合抗性较好(菌核病发病率34.9%、病指22.1,病毒病发病率11.6%、病指6.7,冻害率69.5,冻指23.6,抗倒性中等);恢复度98%,品种一致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播种期,苏北9月15日左右、苏中地区9月20日左右、苏南地区9月25左右为宜。

2. 适期移栽:苏北、苏中适时移栽期10月25日左右、苏南地区10月下旬~11月上旬移栽。每亩密度0.8~1.2万株。

3. 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总施氮量的65%及磷、钾、硼肥作基肥施用)。越冬期施用腊肥占总施氮量的15%,苔期适量施用苔肥。田内开好三沟(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4. 病、虫、草害防治:移栽前在苗床上防治蚜虫、菜青虫一次,于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江苏省油菜区推广种植。

备注
原代号:SQ1

陇油4号油菜


品种名称陇油4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以油菜矛羽早为母本,82C-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白菜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原代好号97Q-1(8673-3-2-3-1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幼苗直立,叶浅裂,叶色兰绿,叶片大而厚,花黄色。株高100厘米左右,分枝部位20.8厘米,一次分枝4.9个,主轴长48.5厘米,主轴结角数36.2个,全株结角数105.2个,角果长5.7厘米。种子黑褐色,千粒重3.2克,单株生产力5.53克。生育期96天左右,属中熟品种。

产量表现

全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32.32公斤,较对照增产13.21%。

品质分析

籽粒含油率39.90%,芥酸4.70%,硫甙39.28umol/g,油酸、亚油酸总量70.05%。

抗性

抗菌核病,抗旱耐寒,抗倒伏,群体整齐一致。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早播,二熟制地区三月初播种,一熟制地区四月上旬播种。

2. 合理施肥,氮比磷以1.4:1为宜。

3. 播前药剂拌种防跳岬等苗期虫害。

4. 适当密植,一般亩保苗10~15万株。

5. 及时灌水追肥。

6. 适时收获,75%角果呈蜡黄色时即可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于甘肃省河西地区、西南部高寒区及中部川水区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