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灰斑病

2020-07-15

病害名称树莓灰斑病

分布树莓灰斑病是树莓上发生最普遍的叶斑类病害,在各树莓产区均有发生。

寄主树莓。

发病症状
一年至多年生树莓叶片均可被侵染,新叶发病较重,老叶抗病力较强。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褐色小斑,直径约为2-3mm,后逐渐扩大成圆斑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呈浅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有黄色晕圈,最终发展成为白心褐边的斑点,气候条件干燥时中央组织崩溃部易破碎形成穿孔。发病叶片后期病斑较多,会出现2个或多个小病斑汇合成大型病斑的情况,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病原
病菌为蔷薇色尾孢霉Cercospora rosicola Pass.,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暗梗孢科,尾孢霉属真菌。

分生孢子梗呈屈膝状,淡褐色,分生孢子单生,淡蓝色,长条形,分隔,最多分4-5隔,孢身49.6m2.6m,顶端稍膨大,尾部细长。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该病较适宜在温暖湿润和雾日较多的地区发生。而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该病大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该病于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1)彻底消除病残体,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8月及时去除结果枝和进行一年生枝条的整形,同时注意及时除草、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降低病原菌侵染的可能性。

(2)春季使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福美双600倍液,可以预防该病害的发生。发现病株后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隔7天喷1次,喷施2-3次。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