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菜黑斑病的防治

2020-07-17

1 症状

病斑主要产生于叶片上,为直径29mm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有的有同心轮纹,周围有黄色晕圈 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局部枯死 胡湿时病斑上产生黑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易穿孔。

2 发病规律

此病为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真菌所致.病菌生长最适馒17℃,主要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种子表面越冬。病菌可侵染油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病菌在土面上可存活一年。

据谒查,大理地区通常910月种植大头菜,此时温度有 于病害,如遏上时晴时雨气候或低凹、田间积水的田块,发病就重。种植时管理不善也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防治措施

(I)选用抗病品种。
(2)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1年以上轮作。
(3)大头藁生长的前、中期注意松土锄草,增加土馒,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强抗病性。
(4)用种子重量0.4% 的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5)发病初期喷洒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刺6110 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柏%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渡,隔7~10天喷l欢.连续防治23次。

编辑推荐

儿菜-西瓜-大头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蔬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儿菜一西瓜一大头菜是遵义县新舟镇农民经济效益较好的栽培模式之一,一般儿菜产量 3000kg/667m,单价0.4frog,产值1200元/667m2:西瓜产量3500kg/667m,单价0.7元/kg,产值2450 元/667m2;大头菜产量4000kg/667m'(连叶子整株称重),单价0.24元/kg,产值960元/667mz,共计年产值4610元/667m2。现将搭配方式及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搭配方式及季节安排

儿菜于上一年10月中旬播种育苗,12月份移栽,株行距50cmx60cm,栽种密度2000株,667m2左右,3月底采收上市;西瓜4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上、中旬移栽,株行距0.5mx2m,定植密度500 株/667mz左右,8月份收获;大头菜8月底育苗,9 月底移栽,株行距(20.25)cm~(55-60)em,移栽密度 5000株/667m2左右,l1月中旬采收,订单收购。

2栽培技术
2.1儿菜栽培技术
2.1.1产地环境选择

选择排灌良好、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并且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

2.1.2品种选择

选择产量高,抗病毒病,不易抽苔,不易空心,品质柔嫩,形状整齐的品种。如:精品大儿菜、川农 1号儿菜、四川抱儿菜等。

2.1.3适时播种

采用撒播育苗移栽,10月中旬播种。

2.1.4培育壮苗

选择3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苗床。床土要求lmz施用腐熟的土杂肥4.56.0kg,过磷酸钙 2.53.0kg,钾肥1.52.0kg,生石灰lmz床土用3.0 - - 4.0kg或托布津或多菌灵、敌克松3g兑水施足底水,另加腐熟人畜粪水3-4kg,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苗床按1.5m 开厢,沟宽25.30cm,沟深12.15cm。选阴天或晴天下午播种,lmz苗床播种子0.6.0.7g,播后用遮阴网或稻草覆盖。3d左右子叶长出后及时揭去覆盖物,在幼苗具1片、3片真叶时分别间苗1 次,去掉弱苗、病苗、劣苗和杂草,第1次匀苗后保持苗距3cm,第2次保持苗距7cm 左右。第2次间苗后,施1次稀薄的腐熟人粪尿,在干旱时施肥可以水带肥结合抗旱,多次低浓度进行。

2.1.5整地开厢

栽培田块深耕晒垡耙碎。1.5m带沟开厢,沟宽 30cm,畦高15cm 左右。667m施腐熟人畜类 1000-15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20-30kg,钾肥 10-20kg。

2.1.6定植

苗期40d左右,以5.6片真叶定植为宜。定植前1d苗床要洒水,使床土充分湿润,以便带土移栽不伤根,提高成活率。起苗后,如果主根过长,可去掉末端,保留710cm。定植株行距为50cmx6Ocm,密度为2000株/667m2左右。应在土壤干湿适度时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定植后务必浇足定根水。

2.1.7田问管理

(1)中耕除草:中耕除草能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养分分解,并能消灭杂草,减轻病虫害,一般在第2次追肥时植株封行前进行中耕除草。

(2)追肥:儿菜的追肥原则是前期轻、中期重、后期轻并看苗追肥,这样有利于提高产量并降低空心率。一般追肥34次,第1次在定植成活后,667m 施稀人畜粪或稀沼液1000kg加2kg尿素,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第2次在定植后35d左右重施开盘肥, 667m2用人畜粪或沼液2000kg加3kg尿素,过磷酸钙20和氯化钾20kg,促进茎叶生长;第3次在定植后5565d,儿菜迅速膨大的初期,667m 用人畜粪或沼液2500kg加5kg尿素,以后视植株情况,可在定植后90d左右再追施人畜粪或沼液2000kg/667m ,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及时防治病虫害:危害儿菜的病虫害有: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蚜虫、菜螟、跳甲等,必须及时防治。

2.1.8采收上市
2.2西瓜栽培技术
2.2.1土壤选择
选择5年未种过瓜类作物,能排能灌的肥沃土壤或沙壤土。
2.2.2苗床准备

播种前一周准备好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处lm开厢,厢长不超过7m。用5年未种过瓜类作物的肥沃园土2份与1份腐熟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lkg/m3混合制成营养土,湿度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宜,装入营养钵(袋),整齐摆放入苗床,并用立枯灵或多菌灵与细土拌匀,均匀洒施在土面,然后用塑料薄膜闷盖3d后揭膜,气味散尽后播种。

2.2.3播种育苗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西瓜品种如:大尼508、景丰宝、庆发8号等,4月中下旬选择冷尾暖头播种,用两开一冷50-55℃的温水浸种10mm,不断搅拌,冷却后再浸种6h,然后用10%磷酸三钠消毒 30min,随后用饱和石灰水搓洗35min,最后清水冲洗3次,捞起种子用干毛巾撮干或晾干。

破壳催芽:用指甲刀或嘴轻轻嗑开种子,注意不伤及种胚,然后用消毒过的湿毛巾包裹种子(每100g 左右一包),放入电热毯或压紧的嫩草堆中(28 32℃,最高不超过35℃)24h左右,80%的种子已发芽胚根5mm左右可播种,未发牙的种子选出继续催芽。

播种:播前检查营养土湿度,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淋透一次,用小木棒在营养钵中央插一小孔,然后将胚根朝下插入孔中,种壳平放在土面上,随后立即覆盖lcm厚的干细土,完毕盖好薄膜,四周压紧。

苗床管理:出苗前不揭膜,2-3d后开始出苗,出苗后早晨及时去壳摘帽,动作要轻,不伤及子叶。根据天气情况白天中午揭膜调节棚内温湿度。晚上盖好膜,苗龄20d左右逐渐全部揭膜炼苗5-7d。

2.2.4定植

整地作畦:采用深沟高畦栽培,畦面呈龟背形,厢沟深0.3m左右,边沟深0.5m左右,腰沟深0.4m 左右,三沟配套,能排能灌。

重施基肥:一般667m 用腐熟人畜肥 1500-2000kg加西瓜专用肥30kg加尿素10kg加复合肥10kg加硫酸钾5kg,盖土后于雨后初晴覆盖地膜。注意移栽时幼苗根部不能接触肥料。

定植密度:按株行距O.5m~(22.5)m,667m2栽500株左右。

2.2.5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西瓜倒蔓前追施23次提苗肥,用腐熟人畜粪尿加0.5%的复合肥或0.1%的尿素淋施;主蔓长至0.7m时预施座瓜肥,667m 施复合肥25 加硫酸钾10kg或腐熟人粪尿1000kg,在距瓜根部 0.25m处挖穴施入覆土;开花前57d控制肥水,特别控制氮肥供给,防止瓜苗徒长;当植株80%以上座瓜且瓜有拳头大时施膨瓜肥,667m2施腐熟枯饼50 加腐熟人畜粪尿1500kg,或复合肥50kg加硫酸钾 10kg;后每隔7d叶面喷施一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当瓜长至1.52.5kg左右时,每35d浇水1次;西瓜成熟前5~7d停肥停水。

整枝压蔓:采用三蔓或双蔓整枝。当蔓长至0.4m 后开始压蔓,西瓜座稳后,摘尖打顶,使养分集中于瓜果。

翻瓜垫瓜:当西瓜碗口大时开始用麦秆或稻草等物垫瓜,座瓜15d左右开始翻瓜,使瓜颜色一致,内部糖分均匀。

病虫防治:苗期主要防治猝倒病,生长期病害有炭疽病、枯萎病等,虫害有蠕虫、黄守瓜等。猝倒病可用64%的杀毒矾粉剂500倍液、枯萎病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炭疽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旌;蚜虫可用40%乐果800--1000倍液,防治黄守瓜要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2-3大头菜的栽培技术
2.3.1品种选择

选用四川地马桩大头菜或新一代圆大头菜等。

2.3.2播种适期

采用撒播育苗移栽,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之间播种。

2.3-3合理密植

株距20--25cm,行距55.60era,667m2载5000株。

2.3.4肥水管理

大头菜移栽定植后,需立即浇活棵肥。在大头菜生长发育期间,要勤施薄旌优质有机肥和氮磷钾肥。一般每l520d旖一次,连旖35次,每次用三元复合肥5-10kg/667m ,配旌沼液或薄人粪尿带水旌肥。在地下根迅速膨大期,旌磷酸二氢钾3 5kg/667m~;并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均匀供应,切忌时多时少,土壤开裂。

2.3.5病虫防治

幼苗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和生产期霜霉病,防治蚜虫,可用叶面喷旌1.2次2500倍蚜虱净;霜霉病可用 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苋菜黑斑病


病害中文名: 苋菜黑斑病
病害英文名: Edible amaranth black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苋黑斑链格孢
病原学名: Alternaria amaranthi (Pk.) Venkat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苋黑斑链格孢
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 2~7 根成束 , 褐色 , 顶端色浅 , 有隔膜 2~6 个。分生孢子倒棒形 , 褐色 , 嘴喙略长 , 色浅或近无色 , 孢身有横隔膜 3~9 个 , 纵隔膜 0~5 个 , 隔膜处稍溢缩 , 嘴喙由孢身渐细 , 有横隔膜 0~2 个。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苋菜

侵染部位: 叶
病害症状: 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 , 后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 大小 5~10 mm,浅褐色至灰褐色 , 有时可见不明显轮纹 , 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出浅黑色霉层。 病情严重时 , 病斑融合成片 , 造成叶片干枯。
发病规律: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 , 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 形成初侵染 , 经 2~3 天潜育后现出病斑 ,3~ 4 天产出分生孢子 , 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当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 , 基部叶片开始衰老 , 病菌在番茄田上空得以积累 , 这时遇有持续 5 天均温 21 ℃左右 , 降雨 2.2~46mm, 相对湿度大于 70% 的时数大于 49 小时 , 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因此 , 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 , 雨日的多少 , 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 , 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番茄早疫病的扩展。此外 , 该菌属兼性腐生菌 , 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茄后 , 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保护地重点抓生态防治。由于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 , 白天 20~25 ℃ , 夜间 12~15 ℃ , 相对湿度高达 80% 以上 , 易结露 , 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 , 尤其是定植初期 , 闷棚时间不宜过长 , 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 做到水、火、风有机配合 , 减缓该病发生蔓延。 (2) 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撒 5% 百菌清粉尘剂 , 每 667m2 1 次 1kg, 隔 9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3~4 次。 (3) 施用 45% 百菌清烟剂或 10% 腐霉利烟剂 , 每 667 ㎡ 1 次 200~250g。(4) 按配方施肥要求 , 充分施足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或腐熟有机肥 , 适时追肥 , 提高寄主抗病力。 (5) 发病前或进入雨季后开始喷洒 3% 多氧清水剂 600~900 则倍液或 86.2% 氧化亚铜 ( 铜大师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70% 丙森锌 ( 安泰生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65% 十烷二胍 ( 多果定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0% 百菌清?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上述保护剂对早疫病防效高低的关键 , 在于用药的迟早。凡掌握在发病前看不见病斑即开始喷药预防的 , 防效 70% 以上 ; 发病后用药虽有一定抑制作用 , 但不理想。因此 , 强调在发病前开始防治 , 压低前期菌源 , 把病情控制在经济为害指标以下。 (6) 种植耐病品种 , 可因地制宜选用。 (7) 大面积轮作。应与非苋科蔬菜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8) 合理密植。以 667㎡ 定植 4000 株为宜 , 前期产量虽低 , 但中期产量高 , 小果少 , 发病轻。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 , 后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 大小 5~10 mm,浅褐色至灰褐色 , 有时可见不明显轮纹 , 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出浅黑色霉层。 病情严重时 , 病斑融合成片 , 造成叶片干枯。病原 Alternaria amaranthi (Pk.) Venkat , 称苋黑斑链格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 2~7 根成束 , 褐色 , 顶端色浅 , 有隔膜 2~6 个。分生孢子倒棒形 , 褐色 , 嘴喙略长 , 色浅或近无色 , 孢身有横隔膜 3~9 个 , 纵隔膜 0~5 个 , 隔膜处稍缝缩 , 嘴喙由孢身渐细 , 有横隔膜 0~2 个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 , 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 形成初侵染 , 经 2~3 天潜育后现出病斑 ,3~ 4 天产出分生孢子 , 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当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 , 基部叶片开始衰老 , 病菌在番茄田上空得以积累 , 这时遇有持续 5 天均温 21 ℃左右 , 降雨 2.2~46mm, 相对湿度大于 70% 的时数大于 49 小时 , 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因此 , 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 , 雨日的多少 , 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 , 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番茄早疫病的扩展。此外 , 该菌属兼性腐生菌 , 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茄后 , 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保护地重点抓生态防治。由于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 , 白天 20~25 ℃ , 夜间 12~15 ℃ , 相对湿度高达 80% 以上 , 易结露 , 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 , 尤其是定植初期 , 闷棚时间不宜过长 , 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 做到水、火、风有机配合 , 减缓该病发生蔓延。 (2) 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撒 5% 百菌清粉尘剂 , 每 667m2 1 次 1kg, 隔 9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3~4 次。 (3) 施用 45% 百菌清烟剂或 10% 腐霉利烟剂 , 每 667 ㎡ 1 次 200~250g。(4) 按配方施肥要求 , 充分施足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或腐熟有机肥 , 适时追肥 , 提高寄主抗病力。 (5) 发病前或进入雨季后开始喷洒 3% 多氧清水剂 600~900 则倍液或 86.2% 氧化亚铜 ( 铜大师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70% 丙森锌 ( 安泰生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65% 十烷二胍 ( 多果定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0% 百菌清?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上述保护剂对早疫病防效高低的关键 , 在于用药的迟早。凡掌握在发病前看不见病斑即开始喷药预防的 , 防效 70% 以上 ; 发病后用药虽有一定抑制作用 , 但不理想。因此 , 强调在发病前开始防治 , 压低前期菌源 , 把病情控制在经济为害指标以下。 (6) 种植耐病品种 , 可因地制宜选用。 (7) 大面积轮作。应与非苋科蔬菜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8) 合理密植。以 667㎡ 定植 4000 株为宜 , 前期产量虽低 , 但中期产量高 , 小果少 , 发病轻。

辣根黑斑病


病害中文名: 辣根黑斑病
病害英文名: Horseradish black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芸薹链格孢
病原学名: 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芸薹链格孢
病原介绍: 菌丝褐色至灰褐色 , 分生孢子梗长 14~74(m), 分生孢子浅黑褐色 , 单生或 2~3 个串生 , 体长 90~114(m), 具喙 , 喙长 45~65(m), 生横隔 10~11 个 , 纵隔 0~6 个 , 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 , 很少形成厚垣孢子。可产生毒素。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辣根
侵染部位: 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叶片染病 : 初在叶片上现近圆形褪绿斑点 , 后扩展至 4~8mm 圆形或近圆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 , 四周具较宽的黄色晕圈 , 后期有的病斑中央穿孔。湿度大时 , 病斑表面现黑灰色霉层。发病重的病斑融合成大的斑块 , 造成半叶或整叶干枯而死。叶柄染病 : 产生梭形暗褐色凹陷斑 , 亦有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种子也常带菌。翌年春天病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 , 发病后病部又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 该菌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产生芽管 , 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 经 5~7 天潜育即可出现症状。气温 20~24 ℃ , 相对湿度高于 80% 或连续阴雨持续时间长 , 易流行成灾。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从无病株上采种 , 播种前种子用 0.3% 的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或 75% 百菌清拌种 , 进行种子消毒。 (2) 施足有机肥 , 适当增施磷钾肥 , 提高抗病能力。 (3) 发病初期喷洒 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 ( 达科宁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为害叶片和叶柄。叶片染病 : 初在叶片上现近圆形褪绿斑点 , 后扩展至 4~8mm 圆形或近圆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 , 四周具较宽的黄色晕圈 , 后期有的病斑中央穿孔。湿度大时 , 病斑表面现黑灰色霉层。发病重的病斑融合成大的斑块 , 造成半叶或整叶干枯而死。叶柄染病 : 产生梭形暗褐色凹陷斑 , 亦有黑色霉层。病原 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Sacc.,称芸薹链格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或单生,绿褐色,不分枝。分生孢子近长圆形 , 具喙。孢身自喙渐粗 , 底部钝圆 , 单生 , 褐色至绿褐色 , 有横隔膜 3~10 个 , 纵隔膜 1~2 个。除为害辣根外 , 还可侵染白菜、油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种子也常带菌。翌年春天病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 , 发病后病部又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 该菌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产生芽管 , 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 经 5~7 天潜育即可出现症状。气温 20~24 ℃ , 相对湿度高于 80% 或连续阴雨持续时间长 , 易流行成灾。无公害防治法 (1) 从无病株上采种 , 播种前种子用 0.3% 的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或 75% 百菌清拌种 , 进行种子消毒。 (2) 施足有机肥 , 适当增施磷钾肥 , 提高抗病能力。 (3) 发病初期喷洒 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 ( 达科宁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圆葱 西瓜 大头菜高效栽培技术


圆葱 西瓜 大头菜一年三作三收,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一般每 1/15公顷(1亩)产圆葱45oo。千克,西瓜 4000千克,大头菜45oo千克, 效益达 5000-6000元。

合理安排茬口

9月中旬育圆葱苗,l1月中旬施肥整地,种植圆葱,翌年6月上旬收获。:4月上旬育西瓜苗,5月上旬在圆葱田埂上套种西瓜.7月下旬收获。7月中旬育大头菜苗,8月中旬移栽,l1月上旬收获。

选用优良品种

圆葱最好选用泉州中甲高黄、欧凯黄等黄皮品种,也可选用半高桩品种。西瓜可选用优质、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如景丰宝2号、庆农5号、百丰2号等.大头菜应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如柘城大头菜等。

栽培技术要点

圆葱 播种期在9月10日前后,一般66.7平方米苗床撒播400~500克种子.可栽2/15~3/15(2~3亩)公顷大田。11月上旬,每1/15公顷(1亩)施腐熟的有机肥 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loo千克,深翻土地后做成宽2米的平畦,畦埂宽0.4~0.5 米。l1月中旬定植,每1/15公顷定植2、5 万株左右。浇水后,每1/15公顷用施田补 150200毫升,加水3O千克喷雾除草,然后覆膜越冬。年后3月上旬放苗。根据圆葱长势和土壤墒情,确定浇头遍水的时间,一般年份应在4月中旬浇头遍水: 圆葱年后应追2次肥,第一次结合浇头遍水进行,每1/15公顷施尿素20千克:第二次在叶片生长将要结束时,每1/15公顷冲施三元冲施肥l5~20千克。进入鳞茎膨大期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7~8 天停止浇水。

西瓜 4月上旬,在小拱棚内采用营养钵育苗,苗期根据苗床湿度适当浇水,白天温度保持在22~ 25℃,夜间保持在l2~15℃ ,定植前-5~7天,加大通风蚤进行炼苗。4月下旬侮1/15 公顷畦埂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30-50千克,然后深飘整畦。5 月上旬移栽,移栽前,公顷畦埂用50%敌草胺粉剂 50~80克,加水15千克喷雾,防除杂草。然后覆盖地膜,打孔移栽,栽后浇缓苗水。西瓜采用三蔓整枝法整枝,在主蔓上对第二或第三雌花进行人工授粉,以第三雌花结果最好。当瓜长到鸡蛋大小时肥水齐攻,每1/15公顷追三元肥 20千克,一般7月下旬即可收获。西瓜苗期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美洲斑潜蝇、炭疽病等,可用毒死蜱和炭特灵进行防治。中后期有红蜘蛛、白粉病等,可用齐螨素和多抗灵进行防治。

大头菜的主要病虫害有甜菜夜蛾、菜青虫、黑腐病等,可根据田问发生情况,用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

桂东南地区大头菜高产栽培技术


大头莱,又称大头芥,别名蔓菁、圆根、盘菜等。大头菜每100g鲜重含水分87---95g、糖类3.8~6.4g、粗蛋白0.4~ 2.1g、纤维素0.8~2.0g、维生素C19.2~63.3mg,肉质根柔嫩、致密,常作加工用蔬菜,盐腌晒干作咸菜。大头菜生长喜冷凉气候,可在两广地区双季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或冬季至春汛洪水到来前的低洼河滩地种植。

广西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地处桂东南,为典型红壤河谷地带,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19.5度,降雨量1 590mm,全年无霜期352d,具有优越的蔬菜栽培环境,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经过多次栽培试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大头菜利用季节性菜地优质栽培模式,于2010年10月~2011年3月开展推广应用,推广面积31.5hrn2,年产量达1210t,产品均达到市场准人标准。

1 品种及育苗
1.1 品种

宜选用适应性广、抗病、耐热、耐湿、叶片厚、纤维少、肉质脆嫩、商品率高等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如温岭大头菜、济南疙瘩菜、板叶大头菜等。

I.2 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确定: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定植在河滩地以8 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宜;移栽到水稻田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宜。

1.3 培育壮苗
1.3.1 营养杯育苗

大头菜栽培一般采用先营养杯育苗,后移栽的方式。先配好营养土,用60~70 未种过蔬菜的田土加30 ~ 40腐熟农家肥打碎成粉状,再加入0.1 多菌灵拌匀装杯,装好营养杯后淋透水,第2天即可播种,每杯2~3粒种,播种后盖1层0.5cm厚细土,用稻草覆盖保持湿润和防雨水冲刷;出苗后及时揭去覆盖物,再用遮阳网遮盖防烈日和暴雨。出苗后2片真叶展开时,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喷雾,在4叶期再喷1次,防止苗期病害,视苗情施 1~2次稀薄腐熟沼液或0.5 尿素液。

I.3.2 苗床育苗

育苗时,先精细做好苗床,选择肥沃、富含有机质、管理方便、前茬不是蔬菜的地块、耕翻敲碎土块,曝晒7~10d后,整理成畦宽80~100 cm,畦高10~20 cm。苗床播种量250~ 400g/667m2,可供1.0~1.2hrn2大田移植。播后盖稻草或遮阳网,出苗后揭除。出苗后10d左右间苗1次,苗距6~8 cm,追施1次稀腐熟沼液。为防秧苗蚜虫和病毒病,从苗期第1叶起,每隔7~10d喷洒一遍净1500倍液1次。育苗期间苗床土壤经常保持湿润,防止过干,以免影响根的生长。

2 移 栽
2.1 大田及时整地。施足基肥

晚稻收获后或在低洼滩涂地,选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块,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667 m2,均匀施入,及时犁耕30 cm,翻晒5~7d;起高畦,畦宽1~1.2m 畦高20~30crn,在畦上开种植沟。化肥用量为:过磷酸钙30,氯化钾15kg或三元复合肥50kg,可在种植穴附近开沟施入,并盖土。

2.2 适龄定植。合理密植

当苗龄在18~35d,幼苗长4~6叶期为移栽适期,一般每畦栽3行,株距30~40 crn,植3000~4000株/667 m2为宜,移植前1~2d喷50%多菌灵600倍液,带药下田,减少缓苗期的病害缺株。起苗前,苗床要浇足水,带土移栽,选阴天或在晴天傍晚进行移栽,栽植时注意使秧苗的直根直埋于穴中,先放入一些细泥,将苗稍向上提,使根伸直,以免影响根的伸长,肥大,覆土然后稍压实,栽后淋足定根水。推广高穴种植,以种植后种植穴略高于畦面2~3 cm,淋定根水后,土壤下沉平或略高于畦面为好。

3 田间管理
3.1 施肥管理
3.I.I 基肥

大田要求施腐熟农家肥3000kg/667 m2,在翻地时全田均匀撒施,然后耕翻;化肥用量为45 复合肥50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0kg,氯化钾15 kg,视情况可添加草木灰50 kg,在种植穴附近开沟施入,并盖土。

3.1.2 追肥

第1次追肥在定植后5~7d,施尿素4kg/667m2,溶解在灌溉水中,过10d后再追施1次。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大头菜肉质根进入旺盛生长期,追1次重肥,用腐熟沼渣 1 500 kg/667 m2或尿素15 、三元复合肥(NI5%PI5% K15%)20 ,施肥前先中耕松土,在行间开沟深施,后盖土。干旱天气施肥时结合浇1次水,促进肥料溶解,以利于根系吸收。

3.2 水分管理

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大头菜生长盛期需水量大,尤其肉质根形成期不能缺水,后期缺水影响品质。收获前7d 停止浇水。若天气干旱时应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应在下午进行。

3.3 及时中耕、除草、培土

缓苗后浅耕一次,以促根系生长,封行前中耕2~3次,防止土壤板结,适当培土,生长期间清沟培土1~2次,以免根部外露变绿,粗老,影响品质。注意防除杂草。

4 病虫害防治

大头菜,主要发生病害有软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等,虫害有蚜虫、黄(曲)条跳甲、菜青虫。

4.1 软腐病

注意控制田间水分,避免大水漫灌;注意农事操作,减少机械伤口。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2 000倍液淋根或用可杀得500倍液喷雾。

4.2 霜霉病

一般在初秋天气转冷时开始发生,发病初期用雷多米尔或甲霜灵1 500倍液防治,用药时喷施在叶片正反两面,特别是叶片背面。

4.3 蚜虫

可挂银色塑料膜驱蚜或用涂有机油的黄板诱杀,也可用 10 大功臣3000倍液或10吡蚜酮2000倍液防治。

4.4 小菜蛾

可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虫感病致死。或用灭幼脲700倍液或25 快杀灵2000倍液或24 万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5 黄曲条跳甲(俗名狗虱虫)

可用安绿宝1 500倍液或用BT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辛硫磷50 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幼虫。

4.6 菜青虫

防治该虫最佳时期应掌握在低龄幼虫期用药。较好药剂有:5%锐劲特2 500倍液、抑太保1 500倍液、阿维虫清 1 500倍液。

5 采收

进人次年2月间可陆续采收,采收标准以植株基部的叶已枯黄,根头部由绿转黄色,叶腋间发生侧芽10~12 cm,小叶卷缩变黄。经霜后大头菜品质提高,但过迟采收,硬心大,肉质根纤维发达,加工品质下降。选择晴天,挖出块根,削顶去部分老叶、病叶;晾干外部水分,去掉附土,叶子编成辫子,挂起风干。

6 粗加工(以下适用于农户少量加工)

新鲜块根(肉质根)有强烈的芥辣味并稍带苦味,常进行粗加工后分批择机出售。

6.1 洗净切片

采收后的大头菜去须根去黄叶,晒1~2d,用水洗净,然后用刀对肉质根切片,其厚度为5~10m m,深度为离大头菜根颈部1 cm左右为宜。

6.2 上缸腌制

切片后的大头菜即可上缸腌制,腌制时每50kg大头菜用盐4~4.5 kg,一层大头菜一层食盐。大头菜上缸腌制的 1~2d,每天翻缸2次,以防大头菜发热变质,以后每天翻缸1 次,腌制7d,大头菜基本上成熟可进甏存放。

6.3 进甏(一种肚子大口小的陶器)存放

已腌制成熟的大头菜,其叶子应绕在大头的根颈上,然后逐个逐个的放入甏中,每放一层大头菜撒少许已腌制的红辣椒(腌制辣椒时每5kg辣椒放1 kg盐加100g八角),每个大头菜在甏中要紧密排列,尽量不留空间,盛满后挤紧倒置1 d,让水份淋干,再用泥土封住甏口,封甏泥与大头菜间不留空间,以免大头菜与甏壁相离(以免混入过多的空气)而变质。值得注意的是封甏口的泥块必须要用腌制大头的渍水进行捏软,不可用清水来捏泥土,存放环境要注意通风阴凉避光,保质期约1a。

贵州旱地“蜜本南瓜—大头菜”高效栽培模式


名称贵州旱地蜜本南瓜大头菜高效栽培模式

分类 蔬菜
资料来源苏小俊. 瓜类蔬菜无公害高效栽培重点、难点与实例[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栽培技术
1.适宜区域及茬口安排

(1)适宜区域:海拔700-1 200米的区域。

(2)茬口安排

①蜜本南瓜:3月上旬-4月上旬育苗,4月中旬-5月上旬定植,8月中旬-9月下旬采收。

②大头菜:8月下旬-9月中旬育苗,9月下旬-11月中旬定植,12月中旬-3月中旬采收。

2.主要栽培技术

(1)蜜本南瓜栽培技术

①品种选择:选择金韩牌、白沙牌蜜本南瓜。

②育苗: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将种子用50-55℃的水浸种10-15分钟后置于25-28℃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时注意将种子平放在营养钵或营养块中,上盖2厘米厚的细土,播种后的厢面覆盖地膜保湿,上搭小拱棚保温,待1/3的种子出苗后即揭去地膜,以后注意揭盖小拱棚膜调节温湿度。蜜本南瓜苗期的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使用方法用洒水壶浇淋苗床。

③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的地块。深翻27-30厘米,炕晒15天;按2-2.2米带沟开厢,厢高15-20厘米,厢宽1.7-2米;在厢面上顺厢一侧按株距70厘米做成瓜墩,每个瓜墩施复合肥1.1千克,钾肥0.05千克,农家肥4-5千克。

④定植:待幼苗长至1叶1心时即可将苗定植在瓜墩中央,定植的幼苗苗龄应不大于3叶1心,定植时应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带土移栽,定植后一定要浇定根水。

⑤田间管理

A.肥水管理:在植株定植成活后,每667平方米可用清粪水或复合肥5千克对水1 000千克施1次提苗肥;在植株开花前结合中耕除草追1-2次肥,每次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30千克。

B.植株调整:在蜜本南瓜生长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办法是:当主蔓长至7-8片叶时摘心,并选留2条健壮的侧蔓结瓜;当侧蔓结1-2个瓜时,将侧蔓留3-4片叶摘心。另外,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还应每隔40厘米进行1次压蔓,以促进不定根的生长。

C.主要病虫害防治:蜜本南瓜整个生长周期的病虫害较少,定植后应注意防治地老虎、蚜虫。可选药剂有敌白虫、地虫杀尽、吡虫啉等;生长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喷雾。

⑥采收:当瓜果皮硬化、颜色老黄时即可采收。

(2)大头菜栽培技术

①品种选择:可选用本地大头菜、大花叶、小花叶、成都萝卜叶等。

②育苗: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的肉质根叉根少,形状整齐,产量高。但育苗移栽的苗期管理方便,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故多行育苗移栽,育苗方法同蜜本南瓜。苗期应注意防治跳甲。

③整地:将土块深耕细翻,打碎耙平。每667平方米施经堆制腐熟的有机肥3 000-3 500千克,草木灰5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翻耕入土后,2米带沟开厢,沟宽30-40厘米,厢宽1.6-1.7米。

④定植:出苗后20天左右,幼苗有3-5片真叶,苗龄不超过45天时按株行距25-30厘米30-33厘米定植。幼苗栽种过晚,缓苗慢、弱苗多影响产量,栽植时不能栽得太深。且直根栽入土中一定要直,这样才能获得整齐的肉质根,定植时要浇足定根水。

⑤田间管理

A.肥水管理:为了提高产量,大头菜宜早追肥。大头菜对肥料的要求以氮肥为最多,因此幼苗定植成活后应进行中耕锄草和第1次追肥,可用腐熟粪水对水、或每667平方米用尿素5千克对水浇施;到生长中后期可增施磷钾肥,每667平方米每次可施复合肥10千克。大雨后注意排水培土。

B.主要病虫害防治:大头菜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黑斑病、白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跳甲、蚜虫、菜青虫等。跳甲可用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48%乐斯本乳油防治;菜青虫用50%辛硫磷乳油防治;蚜虫用40%乐果乳油、辟蚜雾可湿性粉剂防治;霜霉病、黑斑病、白斑病用25%瑞毒霉、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等防治。

⑥采收:基叶枯黄,地下茎充分膨大,根头部由绿色转为黄色时及时采收。采收过晚会抽苔影响品质,不符合加工要求。

大头菜-雪菜-大豆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


海盐大头菜品种独特,在7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虽然经过多次品种改良,却一直保持着原有当地种的特色, 200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头菜一雪菜一大豆一年三茬栽培模式,在海盐县已种植多年,并获得了高产高效。随着大头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该模式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应用。仅海盐县红益大头菜专业合作社已推广了该模式 200 hm。以上。据测算,2012年该种栽培模式农产品产量为 148 695 kg/hm2,产值271 755元/hm2,纯收入达到了238 395 元/l1m2。该模式对发展海盐县大头菜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推广意义,现将该茬口模式及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该模式为一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大头菜于8月2225日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 ,11月中旬收获,产量约75t/hm 。春雪菜于10月初播种,11月中旬移栽,密度为7.5万株/hm ,翌年3月底至4月初收获,产量为6 t/hm 左右。大豆于4月初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 ,7月上中旬收获,产量为 9 t/hm 以上

2 大头菜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

选择经过提纯的海盐当地种大头菜。肉质根近圆形,中间木质化低,耐肥、耐热性强,抗干旱,整齐度好,不易抽薹。 8月2225日播种为宜,9月5日前必须播完。田块准备:前作收获后深翻30 cm,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37.5 t/hm2 及复合肥600 kg/hm2,并做成畦宽连沟1.8 m,沟宽25 cm。每畦播种4条,槽深5 cm,适当稀播,播种量为3 750 g/hm 。播种方法为条播。播种后覆细土0.5~1.0 cm厚,以盖严种子为度。

2.2 苗期管理

出苗前应保持田间湿润,播后7 d开始间苗,间苗2次,第1次在2叶1心,第2次在3叶1心,采用去弱留强的方法,留苗数22.5万株/hmz,每次间苗后施1次稀薄的腐熟人粪尿。

2.3 大田管理

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在定苗后710 d,施腐熟人粪尿7.5~10.5 t]hm2,尿素45 kg m。;第2次在第1次施肥后20 d 左右,此时大头菜的肉质根开始迅速膨大,施尿素225 kg/hm2,以促进叶丛生长,为肉质根的膨大、大头菜的丰产打下基础。在大头菜的肉质根膨大期,如遇连续干旱天气要灌跑马水抗旱,以促进肉质根膨大。

2.4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推广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防治病虫害。大头菜容易得霜霉病,因此在除虫的同时加入 64%杀毒矾、杜邦克露、安克锰锌等农药防病2~3次。在病毒病的防治上,适期播种,适时间苗,并及时治蚜,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以增强抗性。在蚜虫的防治上,从苗期第1片真叶起,每710 d用吡虫啉类农药治蚜虫,遇秋旱则适当增加防治措施。

3 春雪菜栽培技术
3.1 播种育苗

一是苗床地选择和苗床整地。苗床要高标准平整,做到沟深、畦平、泥碎。同时要施足基肥。施过磷酸钙375 kg/hm2、碳铵450 kg/hm 、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 t/hm2。二是适期播种嘲。选择嘉兴当地品种,即嘉学四月蕻。播种期为10月初,播种量3 kg/hm2。三是苗期管理。出苗后l~2片真叶第1次间苗。在3~4叶时第2次间苗,苗距35 cm。5~6片真叶最后定苗,密度在7.5万株/hm2左右。

3.2 适时移栽

移栽的适期在l1月20日左右(即大头菜收获完毕)。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大田施用过磷酸钙450 kg/hm%碳酸氢铵 525 kg/hm +腐熟土杂肥37.5 t/hm2作底肥。行距40 cm,株距33 cm,移栽密度为7.5万株/l1m2。

3.3 大田管理

栽后5~7 d,提苗肥施尿素75 kg/hm2。对水22.5 t浇施。栽后20d大田追肥,每次施尿素75 kg/hm2对水15,022.5t 浇施。开春后2次追肥,第1次2月中旬,第2次在3月中旬,每次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 。

3.4 病虫害防治

雪菜病毒病一般可用20%吗呱乙酸铜500倍液喷施。苗期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和蚜虫。防治夜蛾类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5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 10%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一般每7 d喷药1次,整个苗期要防治2~3次。

3.5 适时采收

适时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一般为3月底至4月初,蕻与叶相平时采收为宜。

4 大豆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

品种选择鲜食兼加工型,如浙农6号、台湾75。播种前进行选种晒种,于播种前34d,选粒大饱满的种子,剔除小粒、秕粒和有病斑、虫斑、破伤的种子,晾晒1~2 d,有利于提高发芽势,促进出苗整齐而健壮。一般在4月初播种,早播既有利于延长鲜食大豆的营养生产期,增加营养生产量,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又有利于鲜荚提早上市. 在播种前清除田间杂草,在播种前7d结合整地施入复合肥600kg/hm ,做成宽80~100 cm,高20~25 cm的畦。按株距25 cm、行距40 cm播种,每穴3粒,密度为22.5万株/llm2。播种时穴底要干,种粒分散,覆土不易过深,以盖细土2~ 3 cm为宜。当幼苗子叶顶土后进行1次中耕松土。

4.2 田间管理

合理追肥,一般进行3次追肥,第1次追肥于初花期施复合肥225 k m ;第2次追肥于开花结荚期进行,施尿素 120 ks/hmz,以确保毛豆的荚充实饱满;第3次追肥于鼓粒期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0.3%尿素2次,提高结荚数,促进籽粒膨大。

科学进行水分管理,大豆耐涝性差,在多雨季节及时排水,前期不易浇水。坐荚后增大浇水量,地干即浇水,促进果荚生长,否则易引起落花落荚,增加秕粒和秕荚,降低产量.

适期摘心,以防徒长,在开花初期,将植株顶端摘去1~ 2 cm即可有效抑制徒长。或用5%烯效唑25~40 mg/kg防徒长,防倒伏,起到提早成熟、增加产量的效果。

4.3 病虫害防治

春大豆的病害较少。虫害主要是蚜虫、潜叶蝇、豆荚螟。蚜虫用17.5%哒螨吡虫啉1 50o倍液防治。

4.4 适时采收

在豆粒饱满、豆荚仍为绿色时采收,在傍晚或早晨时采收品质最佳。

大头菜病虫害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大头菜又名头菜,为十字花科根用菜,多因加工腌制成咸大头菜和辣大头菜或小吃咸菜而名扬国内外。大头菜秋种冬收,易储运加工,且种植适应性强,在南方地区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头菜作为特色产业在贺州钟山县有较大种植面积,年种植面积280 hn12,种植规模有发展蓬大的趋势。大头菜在钟山县已有10多年的种植历史,历年来都是农户散种的自给生产模式,随着产业效益的提升,现生产模式为公司 +基地+农户 ,基地主要分布在钟山县清塘镇、英家镇、同古镇一带。2010-2012年,笔者对这些基地进行技术跟踪和服务,开展病虫害发生分析、系统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工作,探索出适合贺州推广应用的绿色防控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l 大头菜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
1.1 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主要有软腐病、白斑病、黑斑病等。其中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为软腐病,发生普遍的有黑斑病和白斑病。据调查,软腐病发生的田块发生程度严重的为3(4)级,发病率高达 30%,影响产量损失在25%~35%。个别田块,由于地势低、土壤粘性重,遇低温多雨季节,发病率高达42%,严重影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产业发展。

1.1.1 软腐病主要危害根、茎和叶片。根部感病常始于根尖,初期呈褐色水渍状软腐,逐渐向上蔓延,使心部软腐溃烂成团;后期叶片或叶柄染病,亦呈水渍状软腐。病、健部界限分明,常有褐色汁液渗出,肉质根腐烂、发臭。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由细菌侵染致病。病菌在病株残体、堆肥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传播,主要通过机械伤口、昆虫咬伤等侵入。在植株其他病害发生严重,生长衰弱,愈伤能力弱时发生严重。在低温条件下,多雨光照不良等气候因素下,病害易流行。此外,连作、平畦栽培、管理粗放、伤口多时发生严重。

1.1.2 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发病,多先从外叶或下叶开始发生,叶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10 mm,褐色至暗褐色,同心轮纹不明显,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汇合,致叶片局部枯死,后期病斑易穿孔。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寄主上,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引起田间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潜育期3~5 d,再侵染频繁。病菌生长温度范围15~3O℃ ,最适温度17oc。80% 以上相对湿度,雨水多时发病重。

1.1.3 白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前期散生许多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近圆形病斑,病斑后期呈白色、易破裂穿孔,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淡灰色霉状物。一般外层叶先发生,向上蔓延。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表越冬,也可在种子或种株上越冬,病菌随风、雨传播。在温度偏低、昼夜温差大、田间结露多、多雾、多雨的天气易发病。此外,连作、地势低洼、浇水过多、播种过早等因素也会造成病害流行。不同的品种抗病性亦有一定差异。

1_2 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1.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清除病残体,深翻晒土,轮作换茬,与十字花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增施磷肥等;实行轮作换茬;因地制宜,适时掌握播期,不宜过早,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法。

1.2.2 生物制剂防治 软腐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用30%恶霉灵800倍或农用链霉素4 000倍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 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黑斑病发病初期,喷洒32% 唑酮乙蒜素800倍液或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OO倍液,或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隔8~10 d喷1次,连喷2~3次;白斑病发病初期,可用80%戊唑醇1 000倍液或15%嗪胺灵300倍液, 50%霉锈净500倍液,40% 多硫600倍液,40% 混杀硫600 倍液,50% 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选择上述药剂之一,或交替应用,每10 d喷1次,连喷2~3次。个别田块如有病毒病发生的,兼用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 大头菜主要虫害发生与防治
2.1 主要虫害发生情况

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3龄幼虫食量加大。黄曲条跳甲又称狗虱虫、狗虱仔,成虫咬食叶片,幼虫危害根部,是大头菜较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还有地下害虫蝼蛄、地老虎等。

2.2 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2.1 杀虫灯诱杀技术 主要诱杀鳞翅目类害虫。杀虫灯集光、波、色、味4种方式于一体,利用害虫趋光、趋波、趋色、趋味的特性,引诱成虫扑灯,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在大头菜基地安装杀虫灯,有效诱杀斜纹夜蛾、地老虎、菜青虫成虫等。据统计, 降低60% 左右的田间落卵量,压低田间幼虫虫口基数和密度。技术应用指标2 4 hm /台。

2.2.2 性诱剂诱捕技术根据蛾类成虫体外分泌激素具有相互吸引的原理,诱捕成虫,干扰成虫交配产卵。性诱技术利用高新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制成诱芯,结合诱捕器(水盆或粘胶板)配套使用,达到防治农业害虫的目的,同时监测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在大头菜作物上应用性诱剂技术,斜纹夜蛾田间虫口可减少50%、落卵量减少60%,小菜蛾田间虫口可减少40%、落卵量减少50% 技术指标:斜纹夜蛾 0.51.0个/667m2。小菜蛾8.0 10个1667m 。 2.2.3控鼠毒饵站捕鼠技术新型竹筒毒饵站灭鼠技术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环保、持久5大特点。竹筒毒饵站安放时用粗铁丝固定,将固定竹筒的铁丝插入地下,地面与竹筒应留3 am左右的距离,以免雨水灌人竹筒。技术应用指标2个/667 m 。

2.3 生物制剂防治技术

地下害虫可撒施10%毒死蜱颗粒剂,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幼虫、黄曲条跳甲、蚜虫等虫害可选用苦参碱、病毒体、BT菌、醚菊酯等生物农药防治。采收前7 d停止施药。

再生高梁冬闲地大头菜延迟密植栽培模式


2009年,四川省提出了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目标,宜宾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酿酒高粱基地,2012年高粱种植规模比2009年增加3.5倍,随着高粱收购价持续上涨,农民种植高粱的收入不断增加,高粱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杂交高粱4月上旬移栽,7月中旬收获头季高粱,再生高粱10下旬收完,到次年4月上旬重新栽高粱,中间大约有150多天时间土壤处于空闲状态。因此,如何利用好土壤冬闲时段,种植适宜的经济作物,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一个新的课题。

通过我市翠屏区、宜宾县等地三年实践,成功摸索出再生高粱冬闲地大头菜延迟密植栽培新模式。试验表明,利用高粱冬闲地开展大头菜延迟栽培,大头菜产量每667m2 达到1 500 kg,按照本地企业订单收购价计算,每667m2销售收入可达2200元以上。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可谓一举两得。高粱冬闲地大头菜延迟密植栽培模式主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做好茬口衔接

前后茬作物茬口衔接时间要适当提前。杂交高粱原则上必须在10月25日前收完(建议高粱播种期适当提前),延迟栽培大头菜必须在l1月5日前移栽下地。因为随时间推移,温度降低,对大头菜营养生长不利,也不利于产品的形成。

2、选择适宜品种

2.1小叶大头菜:宜宾地方品种,比较适合延迟栽培。株高28~33 em,开展度39~44 cm , 叶丛较小,经济产量高,耐肥、耐寒,肉质根质地致密,含水量低,芥辣味浓,品质好。肉质根产量每667平方米2000~2500 。生长期约120~130天。

2.2油菜叶:云南昆明地方品种.叶大,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缘有锯齿状缺刻,叶上生有细刺。耐寒性和冬性都较强,抽薹迟,播期长。肉质根圆锥形,单个重约600~ 800g, 含水量低,加工品质好。从定植到采收约150天左右。

2.3其它如:缺叶大头菜、鸡啄叶、小花叶和荷包菜等也可根据当地的习惯和气候进行选择。

3、培育壮苗
3.1播期

一般宜宾大头菜最佳播期在8月底至9 月中旬,延迟栽培播种期推迟到9月底。大头菜生长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幼苗生长适温为20~26℃ ,叶片生长适温为15'E左右,茎部膨大的气温要求在16℃以下,平均气温在1.318℃最为适宜。

3.2苗床准备

苗床地以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背风向阳、能排能灌、病虫害较少的田块为佳。 667 IIl2施腐熟粪水2000kg、过磷酸钙40~ 50kg、适量草木灰作底肥,翻耕耙细,厢面 1.1m宽,厢沟深20era,浇足底水备用。

3.3播种

每667m。大田需苗床66.7m'-,用种量25 30g。用少量干净河沙与催过芽的种子混匀,均匀撒在苗床上,再用多菌灵或辛硫磷800 倍液喷洒1次消毒,盖上薄层细土或用稻草覆盖。

3.4苗床管理

遇上大雨天应用小棚膜遮盖防雨水冲刷。幼苗出土后用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液喷洒1次防猝倒病。出真叶后按苗距4em见方间苗,拔掉病苗、弱苗,做到苗齐苗壮。间苗后,667m 用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尿素5kg、草木灰300kg追肥,以后视秧苗长势追肥1~2次。

3.5 防治病虫害

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病毒病,可用甲基托布津、病毒A等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叶甲、猿叶虫等,可选用功夫、吡虫啉、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4、及时定植

由于茬口衔接推迟和加工企业订单收购标准限制,利用高粱冬闲地种植大头菜的基本原则:一是必须采取密植栽培,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收益。每667 栽60008000 株较为适宜;二是要施足底肥。一般667 rn施 2500kg腐熟农家肥、50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20kg尿素。均匀撒施后翻耕、耙平,按4m规格开厢,挖好围沟(沟深30cm);三是及时移栽。当苗龄达到35天左右,幼苗有 45片真叶为定植的适宜时期。

5、加强田间管理

在定植缓苗后进行追肥。栽后3天左右用少量的腐熟人畜粪水追返青肥;栽后l5~ 30天,茎基部开始膨大时,667m 用1000kg 粪水、5kg尿素对水2500kg在晴天时浇现头肥;栽后45天左右,瘤茎酒杯大小时,667 m。施2000kg人畜粪作攻头肥,使瘤茎充分膨大,避免早抽薹;整个生育期要进行12次的中耕除草,在中耕时,用手扯掉窝边的杂草,不要弄伤植株。

6、适时采收销售

宜宾大头菜加工企业执行的订单收购标准:2003oo~A-为一级;310400 为二级;410500~个斤为三级;单个规格150g 以下和510g以上为等外品,公司不予收购。因此当大头菜瘤茎充分膨大,平均个头重量达到200400g时,及时采收销售。

雪菜病毒病及其防治


 雪菜又名雪里蕻Crispi folia foliosa Bailey , 为芥莱的一种分蘖芥品种。慈溪市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有种植, 经过精加工, 制成咸菜或风干成 霉干菜 , 畅销全国各地, 深受消费者欢迎。

由于长期种植和近年复种指数提高(秋、冬两季种植), 及优质感病品种的引进推广, 病毒病逐年加重, 轻则损失20 %~ 40 %, 重则全田绝收, 成了雪菜生产的主要障碍。探索关键性防治技术措施, 旨在控制该病危害, 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经试验、示范, 取得了显著结果。现将该病病原物、传播途径、关键性技术报道如下。

1  病原物

在杭州湾镇选取上海鸡冠雪菜、吴江雪菜两个品种的病毒病样株, 经浙江大学病毒中心实验室检测, 把2 个样株叶片研磨出组织汁液, 用铜网沾取后经2 %磷钨酸(pH6.7)染色, 经JEM -1200EX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32 000 ~ 52 000 倍视野下观察到大量线型病毒粒子, 确认为芜菁花叶病毒(TuMv)。

2  传播途径和有翅蚜消长规律

芜菁花叶病毒经萝卜蚜、桃蚜刺吸病株传播。1998 年8 ~ 12 月, 设置黄盆3 个逐日系统观测有翅蚜消长规律, 8 月下旬有翅蚜开始上升, 9 月上旬出现第1 次转移峰, 9 月8 日单盆平均35.5 头;11 月中旬出现第2 次最大转移峰, 11 月15 日单盆222 头。这2 次转移峰正值秋播、冬播雪菜苗期, 与病毒病主要感染期相吻合。防治(避)有翅蚜是预防雪菜病毒病的关键时期。

3  预防雪菜病毒病的关键技术

试验区设(1)32 目白色聚乙烯防虫网;(2)32 目蓝色聚乙烯防虫网;(3)25 目银光聚乙烯防虫网; (4)常规育苗, 即苗床用10 %吡虫啉1 500 倍液防治蚜虫, 用5 %抑太保乳油1 000 倍液+20 %杀灭菊酯 3 500 倍液防治小菜蛾、猿叶甲、黄曲条跳甲, 间隔7 d 1 次;(5)空白对照。品种为上海鸡冠雪菜。

苗床面积14.1 m2 , 网纱宽幅2.4 m , 小拱棚高度 0.7 m ,(1)~ (5)处理苗床育苗3 次重复, 移栽入大田同样3 次重复, 面积为15.4 m2 。大田期施肥防病、治虫管理条件一致。示范区4 种处理不设重复。(1)、 (2)处理苗床面积81.4 m2 , 移栽入大田814 m2 , (3)、 (4)处理苗床面积8.1 m2 , 移栽入大田81 m2 。

4  考查方法和结果

试验区移栽当天每小区随机拔取秧苗20 株, 考查虫害株率和软腐病株发病率。移栽入大田后第 15 天考查病毒病株发病率;收割当天每小区随机考查50 株雪菜病毒病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并考查每小区的实收产量。示范区采收当天每处理随机取样50 株, 考查病毒病株发病率和软腐病株发病率, 并称重, 按实际种植密度计算产量。

5  结果
5.1  试验区考查结果

苗床秧苗虫害株率(1)~ (5)处理分别为 1.67 %、1.67 %、0 、96.67 %、100 %。与对照比, (1)~ (4)处理防虫效果为98.33 %、98.22 %、 100 %、3.33 %。移栽后第15 天考查病毒病株发率, (1)~ (5)处理分别为14.7 %、18 %、14.7 %、 26.7 %、32.7 %, 与对照比较防效分别为55.1 %、 44.9 %、55.1 %、18.4 %;(1)~ (3)覆膜与常规处理比较, 防效分别为45 %、32.5 %、45 %。采收当天考查病毒病株发病率(1)~ (5)处理分别为11.3 %、 16.3 %、20.7 %、27.3 %、42.4 %, 覆膜与对照比防效分别为73.3 %、61.1 %、51.2 %、35.6 %;与常规处理比较防效分别为58.6 %、39.6 %、24.2 %。

每小区实收折算产量, (1)~ (5)分别为 3 321.75 、3 055.10 、3 212.70 、2 659.65 、2 182.90 kg/667 m 2 。比对照分别增产1 138.85 、872.2 、 1 029.8 、476.75 kg , 增产率为52.17 %、39.96 %、 47.18 %、21.84 %。当时市场价格为0.28 元/kg , (1)~ (4)比对照分别增收318.88 、244.22 、356.72 、 133.49 元/667 m 2 , 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菜用番木瓜疮痂病


病害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疮痂病

病害英文名: Papaya Cladosporium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番木瓜枝孢
病原学名: Cladosporium caricinum C. F. Zhang et P. K. Chi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枝孢属,番木瓜枝孢
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暗褐色有分隔,顶端或中间膨大成结节状,大小39~1833~5(m)。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具密生的细刺,多无隔,个别1~2个隔膜,串生,近无色至浅橄榄褐色,大小4~16.22.5~5(m)。该菌在PSA培养基上25℃培养7天,菌落直径3.9cm,平铺,粉质,灰绿色至暗绿色,边缘白色,背面墨绿色。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

侵染部位: 叶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沿叶脉两侧现不规则形白斑,后转成黄白色,圆形至椭圆形,加厚以后呈疮痂状,大小1.7~3.3mm。发生多时,叶片有皱缩。湿度大时,病斑上着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染病也产生类似的症状。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该菌属弱寄生菌,多数是第二寄生菌或腐生菌,常出现在衰老的叶上,植株生长后期扩展较快。番木瓜生产中初始菌源数量和温湿度条件常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湿气滞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种植穗中红-48、台农2号、台农6号、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3) 生长季节注意通风透光,严防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65%甲硫?霉威(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连续防治2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沿叶脉两侧现不规则形白斑,后转成黄白色,圆形至椭圆形,加厚以后呈疮痂状,大小1.7~3.3mm。发生多时,叶片有皱缩。湿度大时,病斑上着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染病也产生类似的症状。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均有发生。病原 Cladosporium caricinum C. F. Zhang et P. K. Chi,称番木瓜枝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暗褐色,有分隔,顶端或中间膨大成结节状,大小39~1833~5m。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具密生的细刺,多无隔,个别1~2个隔膜,串生,近无色至浅橄榄褐色,大小4~16.22.5~5m。该菌在PSA培养基上25℃培养7天,菌落直径3.9cm,平铺,粉质,灰绿色至暗绿色,边缘白色,背面墨绿色。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该菌属弱寄生菌,多数是第二寄生菌或腐生菌,常出现在衰老的叶上,植株生长后期扩展较快。番木瓜生产中初始菌源数量和温湿度条件常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湿气滞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种植穗中红-48、台农2号、台农6号、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3) 生长季节注意通风透光,严防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65%甲硫?霉威(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连续防治2次。

豆瓣菜褐斑病


病害中文名: 豆瓣菜褐斑病
病害英文名: Watercress brown leaf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水田芥尾孢
病原学名: Cercospora nasturtii Pass.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水田芥尾孢
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 , 丝状 , 淡褐色 , 大小 20~100 4~6.5 m。分生孢子细棒状或鼠尾状 , 直或稍弯 , 具数个横隔 , 无色 , 大小 20~80 3~5 m。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豆瓣菜
侵染部位: 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叶片病斑圆形或椭圆形 , 直径 3~5mm, 褐色 , 具明显或不明显轮纹。严重时叶斑密布 , 致叶片干枯。
发病规律: 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 染和再侵染 , 借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在我国南方 , 不存在越冬而只存在越夏问题。越夏场所多为遗落田间的病残体 , 或旱地留种株上。种植季节天气温暖多湿或偏施过施氮肥利于发病。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2) 重病区及早喷洒 40% 多菌灵?硫磺悬浮剂600 倍液或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病斑圆形或椭圆形 , 直径 3~5mm, 褐色 , 具明显或不明显轮纹。严重时叶斑密布 , 致叶片干枯。病原 Cercospora nasturtii Pass., 称水田芥尾孢 ,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 , 丝状 , 淡褐色 , 大小 20~100 4~6.5 m。分生孢子细棒状或鼠尾状 , 直或稍弯 , 具数个横隔 , 无色 , 大小 20~80 3~5 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 染和再侵染 , 借气流或雨水溅射传播。在我国南方 , 不存在越冬而只存在越夏问题。越夏场所多为遗落田间的病残体 , 或旱地留种株上。种植季节天气温暖多湿或偏施过施氮肥利于发病。

菜用番木瓜环斑病毒病


病害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环斑病毒病
病害英文名: Papaya ring spot virus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
病原学名: Papaya ring-spot virus South china,RRSV
分类地位: 马铃薯Y病毒科,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
病原介绍: 病毒粒体 线状 , 略弯曲 , 大小 600~800 12(nm)。 致死温度 53~60℃ 10 分钟 , 体外保毒期 8~24 小时 , 稀释限点 1000 倍 , 潜育期 14~21 天 。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初发病时,新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顶叶变小,严重花叶或皱缩黄化,见彩版。病树上部的叶柄、嫩茎及青果上产生大量水渍状条纹、环纹、环斑或同心圈斑,冬春期间病树叶片大多脱落,只顶端部有黄色、质脆或皱缩的小叶。果实染病产生水渍状环纹、圈斑或同心轮纹斑。4~6月及10~11月发病最多。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均有发生。
发病规律: 病毒由汁液摩擦传染,桃蚜、棉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毒,我国还可由橘二叉蚜、橘蚜、杏溢管蚜传播。广东每年10月中旬后,桃蚜迁入进行传播,翌年3月中旬陆续羽化迁飞,迁飞的带毒蚜虫常是新栽番木瓜初侵染源。3月底至4月进入迁飞高峰,5月迁飞完。病株内病毒5天运转到全株。病树显症前6天,由介体传播,田间当有翅蚜迁入高峰后10~30天,出现发病高峰。
病害分类: 病毒
防治办法: (1)选用台农5号、台农6号、穗中红-48、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提倡采用防虫网,防止传毒蚜虫进入棚室,这是防治番木瓜病毒病的关键。此外,采用秋季塑料棚育苗、春季定植、施足基肥、重施追肥、及时砍除病树、冬春季加强治蚜等办法也可有效防治。天气干旱管理粗放,介体蚜虫发生量大利其流行,应加大防蚜力度。每年3月以后喷 10% 吡虫啉(一遍净)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半月防治1次,共喷药4次,做到治蚜与砍除病树相结合,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才能取得好的防效。(3)发病初期喷洒2%宁南霉素 (菌克毒克) 水剂50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液、24%混脂酸?铜水剂(毒消) 600倍液,对病毒病防效高于70%。此外,还可试用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7.5%克毒灵水剂、3.95% 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均有效。(4)北方冬暖大棚栽植番木瓜时,亦应注意防朗。北方种植菜用番木瓜,只有把病毒病防住了,才能获得成功。

总体描述: 症状 是番木瓜最重要的毁灭性病害。初发病时,新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顶叶变小,严重花叶或皱缩黄化,见彩版。病树上部的叶柄、嫩茎及青果上产生大量水渍状条纹、环纹、环斑或同心圈斑,冬春期间病树叶片大多脱落,只顶端部有黄色、质脆或皱缩的小叶。果实染病产生水渍状环纹、圈斑或同心轮纹斑。4~6月及10~11月发病最多。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均有发生。病原 Papaya ring-spot virus South China(PRSV),称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线状,略弯曲,大小600~80012nm。致死温度53~60℃10分钟,体外保毒期48小时,稀释限点10-3,潜育期14~21天。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由汁液摩擦传染,桃蚜、棉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毒,我国还可由橘二叉蚜、橘蚜、杏溢管蚜传播。广东每年10月中旬后,桃蚜迁入进行传播,翌年3月中旬陆续羽化迁飞,迁飞的带毒蚜虫常是新栽番木瓜初侵染源。3月底至4月进入迁飞高峰,5月迁飞完。病株内病毒5天运转到全株。病树显症前6天,由介体传播,田间当有翅蚜迁入高峰后10~30天,出现发病高峰。无公害防治法 (1)选用台农5号、台农6号、穗中红-48、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提倡采用防虫网,防止传毒蚜虫进入棚室,这是防治番木瓜病毒病的关键。此外,采用秋季塑料棚育苗、春季定植、施足基肥、重施追肥、及时砍除病树、冬春季加强治蚜等办法也可有效防治。天气干旱管理粗放,介体蚜虫发生量大利其流行,应加大防蚜力度。每年3月以后喷 10% 吡虫啉(一遍净)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半月防治1次,共喷药4次,做到治蚜与砍除病树相结合,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才能取得好的防效。(3)发病初期喷洒2%宁南霉素 (菌克毒克) 水剂50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液、24%混脂酸?铜水剂(毒消) 600倍液,对病毒病防效高于70%。此外,还可试用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7.5%克毒灵水剂、3.95% 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均有效。(4)北方冬暖大棚栽植番木瓜时,亦应注意防朗。北方种植菜用番木瓜,只有把病毒病防住了,才能获得成功。

菜用番木瓜白粉病


病害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白粉病
病害英文名: Papaya powdery mildew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顶孢属
病原学名: Acrosporium caricae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顶孢属
病原介绍: 无闭囊壳。许多白粉菌在其生活史中不常产生或不产生闭囊壳,使鉴定工作难于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提出可以分生孢子特征作为鉴定依据。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
侵染部位: 叶、枝、果实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初在病部生白色粉状物,散生,后布满病部,致叶片呈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幼果染病,现白粉状轮斑,受害部位呈浅黄色,生长受到抑制。
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在旱季,苗期多有发生,广东、海南2~3月时有发生。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注意通风透光,避免过度密植。(2)1~3月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 2000 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4000倍液或12.5% 腈菌唑乳油 2000 倍液、62.25% 腈菌唑?代森锰锌 (仙生)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番木瓜对多硫悬浮剂敏感,盛夏高温强光照时,不宜施用。(3) 北方冬暖式大棚栽培时,要注意选择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印度的红妃在山东表现良好。北方8月下旬至9月中旬定植在大棚内,易发生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上述杀菌剂。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枝及幼果。初在病部生白色粉状物,散生,后布满病部,致叶片呈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幼果染病,现白粉状轮斑,受害部位呈浅黄色,生长受到抑制。病原 Acrosporium caricae,属白粉菌科顶孢属真菌。无闭囊壳。许多白粉菌在其生活史中不常产生或不产生闭囊壳,使鉴定工作难于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提出可以分生孢子特征作为鉴定依据。无性态为 Oidium caricae-papayae Yen。菌丝体表生,生在叶两面,匍匐状弯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向基型2~7个串生,表面多数光滑,无色,大小28~5310~17.5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发生在旱季,苗期多有发生,广东、海南2~3月时有发生。无公害防治法 (1 )注意通风透光,避免过度密植。(2)1~3月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 2000 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4000倍液或12.5% 腈菌唑乳油 2000 倍液、62.25% 腈菌唑?代森锰锌 (仙生)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番木瓜对多硫悬浮剂敏感,盛夏高温强光照时,不宜施用。(3) 北方冬暖式大棚栽培时,要注意选择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印度的红妃在山东表现良好。北方8月下旬至9月中旬定植在大棚内,易发生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上述杀菌剂。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