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青12号早菜心

2020-07-25

品种名称油青12号早菜心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于1997年育成的菜心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长势旺,株高28厘米,开展度29厘米。有基叶5~6片,叶片长卵形,长19.3厘米、宽8厘米,油绿色,叶柄较短,长5.3厘米;有薹叶5~6片,狭卵形。菜薹节疏条匀,油绿色有光泽,条状适中,主薹高22~24厘米,横径1.4~1.6厘米,重约30克。早熟,从播种至初收18~30天,可延续采收6~7天,抽薹整齐,采收期集中,以收主薹为主。薹质脆嫩,纤维少,品质优,适宜市销和出口,丰产性能较好,齐口花(菜薹高至叶的先端)、净菜率高。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800~1 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华南地区适播期为510月,最适播期为810月,宜直播。用种量400~500克/亩,播后用遮阳网覆盖以利于出苗、齐苗和全苗,出苗后应及时揭网。施足基肥,生长期间及时追肥。追肥早期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中后期配合增施磷、钾肥,注意淋水和加强对炭疽病、软腐病和黄曲条跳甲、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地区
华南地区均可栽培。

延伸阅读

美青1号菜心


品种名称美青1号菜心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菜心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高28~32厘米,叶片卵圆形,长约16厘米、宽约8厘米,叶柄短,薹粗,横径约1.5厘米,菜薹长为18~20厘米。茎叶油绿色,有光泽,味道靖甜。耐热、耐湿,品质好,抗逆性强。极早熟,播种至初收约28天。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1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广东地区适播期为410月,以直播为主。用种量为300~500克/亩。播种前要施足基肥,播种后用腐熟有机质薄盖畦面,以保湿、防暴雨冲刷。宜选择富含有机质、较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前作为瓜、豆类等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土地种植。畦宽(含沟)150厘米左右、高20~30厘米,栽植行距15厘米、株距12厘米,畦面呈龟背形,四周要挖深沟排水。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应及时间苗,长出3~4片真叶时定苗。施肥以基肥为主,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追肥,以后根据生长情况每隔3~5天施肥1次;现蕾、开始抽薹时,要供给充足肥水,以保证菜薹发育。菜薹长高至叶的先端并进入初花时为适宜采收期,即采收所谓的齐口花。虫害主要有黄曲条跳甲、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等。防治要以预防为主, 炭疽病在高温高湿时易发生,可用叶斑净、施保功、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软腐病可用农用链霉素防治。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蓉油12号油菜


品种名称蓉油1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01

选育单位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蓉油12(原代号杂0111)系用蓉A0464作母本,蓉C2156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油菜中熟双低雄不育三系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组合株高20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10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509.6个,每果15.6粒,千粒重2.94克,商品油菜籽含油率39.24%,种子芥酸含量0.12%,商品菜籽硫苷含量15.69umol/g饼。全生育期222天。

产量表现

在2003年、2004年两年省区试中,该组合17点次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53.0公斤,比双低对照蜀杂6号增产13.07%。在2004年全省四点生产试验中,该组合一致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平均亩产162.44公斤,比对照增产17.28%。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对照蜀杂6号相比,表现为低抗病毒病,低感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能力和抗倒能力强于对照,抗病毒能力和耐寒力与对照相近。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在成都平原育苗移栽适宜9月1015日播种,10月15日前后移栽。

2. 密度:成都平原移栽密度每亩6000株左右。

3. 施肥管理:成都平原中等肥力土壤亩施纯氮12~14公斤,重底早追,底追肥比例1:1,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

4. 病虫防治:苗期和青荚期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平丘区种植。

宝青40天菜心


品种名称宝青40天菜心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菜心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株高26~30厘米,茎短缩,根系浅生,基叶斜举,叶片椭圆形、油绿色、有光泽,叶柄短。花薹较粗、油绿色,薹叶细长,质地柔嫩,清甜爽脆,品质优。耐热、耐湿,抗病力强。早熟,从播种至初收28~30天。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1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广东地区适播期为410月,以直播为主,也可以育苗移栽。用种量为300~500克/亩。播种前要施足基肥,播种后用山草、碎稻草或腐熟有机质薄盖畦面,以保湿、防暴雨冲刷。宜选择富含有机质、较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前作为瓜、豆类等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土地种植。畦宽(含沟)150厘米左右、高20~30厘米,栽植行距15厘米、株距12厘米,畦面呈龟背形,四周要挖深沟排水。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应及时间苗,长出3~4片真叶时定苗。施肥以基肥为主,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追肥,以后根据生长情况每隔3~5天施肥1次;现蕾、开始抽薹时,要供给充足肥水,以保证菜薹发育的需要。幼苗期遇到高温多雨天气,可用遮光率45%凉爽纱在100厘米以上的高处搭棚覆盖,以避免高温和雨水造成的危害。一般只收主薹。菜薹长高至叶的先端并进入初花时为适宜采收期,即采收所谓的齐口花。虫害主要有黄曲条跳甲、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等。防治要以预防为主,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陕油12油菜


品种名称陕油12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9年

审(鉴)定情况200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9007号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咸阳希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024A1521C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杂交种。半冬性,耐冻性较强。苗期叶色淡绿,顶叶圆,裂叶2~3对,冬前出叶10~12片。株高180厘米左右,单株有效分枝数9~10个,有效角果数400个左右,角粒数21~23粒,千粒重3.6克左右。返青后生长迅速,初花期与对照相同,终花期比对照早1~2天,成熟期比对照早1天。

产量表现

陕南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1.5公斤。

品质分析

杂交种种子芥酸含量0.26~0.0%;商品籽硫苷含量36.47~24.22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1.84~43.21%。

抗性

2007年感菌核病;2008年抗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陕南9月5日育苗,10月下旬移栽。密度:每亩8000~10000株左右,单株移栽。施肥: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管理:油菜出苗后用4.5%的甲敌粉或1.5%的1605粉每亩1.5~2.0公斤防治油菜黄曲跳甲。2月下旬~3月上旬,用4.5%甲敌粉或1.5%的1605粉每亩1.5~2.0公斤或用40%的氧化乐甲1000~1500倍液防治油菜茎象甲。灌浆期用吡虫啉防治蚜虫。初花期及初花7~10天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陕西省陕南汉中、安康地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秦研11

扬早豇12豇豆


品种名称扬早豇12

分类 豆荚类-豇豆
选育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1~2个。始花序节位为第四、第五节。花紫色。嫩荚长圆棍形,长60厘米左右,横径0.8~1厘米,浅绿色,纤维少,风味浓,品质佳。单荚重19~30克,荚色为浅绿色,鲜荚平均长55~65厘米,肉质厚而紧密,每荚有种子18~25粒。籽粒红褐色,百粒重11.71克。种子肾形,成熟时紫红色,光滑。早熟,从播种至始收嫩荚约55天。

产量表现:每公顷产量30000千克以上。

抗性:耐热,耐旱,抗病。

栽培技术要点:早春保护地栽培2月底3月初育苗,苗龄30天,3月底4月初定植。直播3月底4月初。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75吨,过磷酸钙375~750千克,草木灰750~1050千克。双行种植,底畦栽培,连畦带垄130~140厘米,垄宽35~4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公顷栽培60000穴。及时追肥防早衰,苗期防地老虎,结荚初期每公顷施30%腐熟稀粪尿1050~1200千克;盛期每公顷施30%~50%腐熟人粪尿1050~1500千克。结合防虫防病喷施0.3%磷酸二氢钾,既防早衰,又可保持荚形美观。

适宜地区
适应性广,适于全国各地春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