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莲白2号甘蓝

2020-08-03

品种名称京莲白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种。叶数较多且排列紧密,内叶白色,外叶蓝绿色,心叶微粉,叶圆略具波浪,株型丰满,株高约12~15厘米。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兼具观赏及食用保健价值。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耐冻。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小编推荐

京莲粉2号


品种名称京莲粉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种。圆叶,内叶渐次粉红,色彩典雅,排列精致,外叶蓝绿色。耐冻,赏食兼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京冠红2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冠红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矮性种。叶数多且排列紧密,内叶桃红色,着色面积大,外叶蓝绿色,叶缘卷曲,褶皱细致。株型丰满,株高约9~11厘米。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兼具观赏及食用保健价值。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色彩艳丽。耐冻,赏食兼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京冠白1号羽衣甘蓝


品种名称京冠白1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矮性种。叶数多且排列紧密,内叶奶白色,着色面积大,呈色早,外叶蓝绿色,叶缘卷曲,褶皱细致。株型丰满,株高约12~15厘米。耐冻,赏食兼用。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露地及设施栽培。

鄂莲2号


品种名称鄂莲2号

分类 水生菜类-莲藕
学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审(认)定年份1993

审(认)定情况199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叶柄长180厘米,叶面多皱褶,白花藕。入泥深30厘米,主藕5~6节,长120厘米,横径7厘米,呈圆筒形,横断面近圆形。表皮白色,子藕3-4枝,多向一边着生。单枝重4~5千克,皮色白。入泥深30厘米左右,采收容易。清炒煨煮皆宜,易粉,汤色白,味甜。中晚熟,8月下旬可始收,10月收老熟藕。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000~2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4月上旬播种。栽植密度收青荷藕的每亩600个芽头,收老熟藕的为每亩300~400个芽头。

2. 播前施足基肥,播后灌浅水,至6月中旬水加深至20厘米。第一次追肥在出现2~3片立叶时进行,同时注意除草;第二次追肥在封行前进行。

3. 7月上是旬即可收获,收后可栽晚稻;若用薄膜覆盖,5月底至6月初采收,可收大留小分次收获,9月中旬再收老熟藕。

适宜地区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

京博2号甜椒


品种名称京博2号

分类 茄果类-甜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 (syn. C. annuum L. ) var. grossum Bailey.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新育成的中熟甜椒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甜椒F1,果实方灯笼形,果实绿色,果面光滑,果型11厘米10厘米,单果重160~240克,商品性好,耐贮运,座果率高。

产量表现

一股亩产3000~4000千克左右。

适宜地区
适于北方早春保护地、露地及南菜北运基地栽培。

京旋2号辣椒


品种名称京旋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最新育成的中早熟辣椒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辣椒F1,果实为粗羊角形,果柄下褶皱重,果色绿,果实纵径22~25厘米,横径3.0~4.0厘米,单果重70克。辣味适中,皮薄品质极佳,连续结果性强。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4000千克。

抗性

抗病毒病,耐疫病。

适宜地区
适宜西北及西南等地区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京甜2号甜椒


品种名称京甜2号

分类 茄果类-甜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 (syn. C. annuum L. ) var. grossum Bailey.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新育成中熟甜椒F1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生长健壮,始花节位11~12片叶,果实长方灯笼形,3~4心室,果色较深绿色,果面光滑,品质佳,耐贮运。果型129厘米,肉厚0.54厘米,单果重160~200克,连续座果能力强,整个生长季果形保持良好。适于北方保护地、露地和南菜北运基地种植。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3000~5000公斤。

抗性

耐热、耐湿抗病毒病、青枯病,耐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华北地区保护地栽培于12月中旬至1月上旬播种,3月初至3月下旬定植,露地于1月下至2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小高畦栽培,平均行株距50~6035~40厘米,亩栽3000~4000株。

2.华南地区露地栽培于8月上旬至10月中旬播种,9月上旬至11月中旬定植,高畦栽培,亩栽3000~4000株。

3.其它地区种植,应按当地气候条件适时播种栽培。

4.本品种为一代杂交种,不可再留种。

适宜地区 适宜北方保护地、露地和南菜北运基地种植。

京冠红3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冠红3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矮性种。叶片排列有致,内叶红色,外叶蓝绿色,叶缘卷曲褶皱,株型佳,色彩鲜艳。抗冻性较强,赏食兼用。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美化试才,成片移种景观效果极佳。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