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冠白1号羽衣甘蓝

2020-08-10

品种名称京冠白1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矮性种。叶数多且排列紧密,内叶奶白色,着色面积大,呈色早,外叶蓝绿色,叶缘卷曲,褶皱细致。株型丰满,株高约12~15厘米。耐冻,赏食兼用。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露地及设施栽培。

编辑推荐

冬冠1号甘蓝


品种名称冬冠1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冬冠1号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以自交系K233-2356HWC1821相互杂交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冬冠1号株高约45厘米,开展度约55厘米,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球圆形或扁圆形,生长期115天,定植到收获约需68~70天。单球重2.0~2.5千克,品质风味佳,抗冻性强,能耐-19℃的冷冻低温,在纬度40以南、1月份最低温度不低于-20%的地区冬季完全越冬,抗抽薹,中心柱高3.6~4.8厘米,紧实度为69%。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冬冠1号在华北地区进行秋播的时间为6月底至7月上旬,收获期一般在小雪前后;露地越冬栽培播期为7月下旬,12月至3月上旬陆续收获上市。

2. 培育壮苗: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苗床,并进行消毒。每667平方米播种量50~75克,苗床面积按3~4克/平方米。播后随即覆土1厘米,需搭凉棚或遮阳网遮荫、防雨。3天齐苗后,下午揭掉草苫或遮阳网炼苗。二叶一心时分苗,苗距10厘米左右见方。苗期注意防治病虫害、浇水和排水。苗龄40~45天,具6~8片真叶时及早定植。

3. 整地、施肥、作畦:定植田施优质圈肥,每667平方米施3000~5000千克。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75~100千克,耕翻、整平、起垄,垄高10~12厘米,垄距60厘米。

4. 适时定植,合理密植: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每667平方米种植密度3200~3400株为宜。

5. 田间管理:定植后浇水,缓苗后可结合浇水冲施尿素,每667平方米施10千克,定植35~40天,在莲座末期或结球初期,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铵,每667平方米施25~40千克。结球期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在元旦后收获,上冻前应浇越冬水,越冬期间浇防冻水。春节前后没有收完的,立春后浇足返青水。

6. 控制叶球大小:如果在元旦至春节收获,越冬应控制叶球大小。一般7~8成熟的叶球既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又能够安全越冬。越冬前叶球成熟过早的甘蓝,可能会受冻害而影响了商品价值。上冻之前如果结球的成熟度达不到7~8成,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量。控制叶球大小的关键技术措施是适期播种、适时定植及适当的肥水管理。

7. 病虫害防治:越冬甘蓝生育期基本无病害,生育前期可能有菜青虫、甘蓝夜蛾等害虫的危害,可用10%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或5%抑太保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

8. 适期收获:秋播时华北地区应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完毕。露地越冬栽培时,没有严格的收获期,可从12月至3月中旬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陆续采收上市。注意,在1月份前后收获的甘蓝,如果甘蓝还处在冰冻状态,收获后要放在室内缓慢解冻,以免叶球出现水渍状。为防止后期抽薹和裂球,最好在3月10日前收获完毕。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宜黄淮海流域及北方广大地区秋季栽培;也可以秋季播种越冬栽培,无须加任何覆盖;也适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作为耐低温、抗抽薹品种种植。在华北大部分地区露地越冬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7月25日前后,收获期一般在12月至3月初。

京冠红2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冠红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矮性种。叶数多且排列紧密,内叶桃红色,着色面积大,外叶蓝绿色,叶缘卷曲,褶皱细致。株型丰满,株高约9~11厘米。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兼具观赏及食用保健价值。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色彩艳丽。耐冻,赏食兼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京莲白2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莲白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种。叶数较多且排列紧密,内叶白色,外叶蓝绿色,心叶微粉,叶圆略具波浪,株型丰满,株高约12~15厘米。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兼具观赏及食用保健价值。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耐冻。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京羽白2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羽白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种。叶羽状全裂,裂叶较细,内叶白色,心叶微粉,外叶绿色。株型丰满,株高约15~25厘米。长势强健。抗冻性较强,赏食兼用。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羽衣甘蓝


中 文 名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var.acephara DC.f.tricolor Hort.

科属十字花科芸薹属


地理分布主要产于温带和寒带。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二年生草本。茎生叶大头羽状分裂,顶裂片近圆形,侧裂片1~2对,宽卵形,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有黄白、黄绿、粉红、紫红等色彩,叶脉及叶柄浅紫色。总状花序。花淡黄色。花萼4片,花冠4瓣,十字形,辐射对称。两性花,雄蕊6枚,外轮2枚短,内轮4枚长,成四强雄蕊。角果。花期4~5月。第一年只进行营养生长,第二年才抽薹开花、结果。

栽培技术要点:温室栽培。种子繁殖。栽培用土以肥沃并含有腐殖质的沙壤土为好。定植前要施足基肥。定植时,根系要带宿土。定植株距一般为30~40厘米。盆栽时,培养土中要有一定量的腐熟有机肥。生长过程中少浇水,生长后期适当追施磷、钾肥,忌施氮肥,以促发棵着色。施肥浇水时不要浇淋到花心上。主要病害有软腐病。常见害虫有棉铃虫和菜粉蝶等。

食用:也可作为叶菜类食用,烹炒或凉拌均可。

综合利用:作为观赏花卉,主要赏其各种颜色和各种形状的叶片。

冬春18号羽衣甘蓝


品种名称冬春18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冬春18号羽衣甘蓝是率先在国内创立了人工自然鉴定筛选技术,通过耐冻性、晚抽苔等育种集成,利用国外引入的杂种一代品种,采用有性杂交、基因重组、分离和系统选育方法创造新种质A-C-2-2-0505-3和10B-0524-4杂交配制而成的杂种一代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板叶,株高13cm左右,开展度27cm27cm,心叶幅15cm15cm,外部(层)叶片墨绿和紫红色,内部(层)心叶深红色。叶片生长排列紧密,半包心,株型紧凑,观赏性优异,冬春季节室外摆放观赏甚为壮观。该新品种是现有羽衣甘蓝品种中表现最耐冻,最晚抽苔的品种,观赏期可延迟到4月上中寻。

栽培技术要点

1.泉市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北方地区应适当提早,每平方米播种密度在500株左右,采用保护设,培育壮苗。

2. 苗龄12~20天,具2~4片真叶时不需分苗直接盆钵定植。

3. 羽衣甘蓝应注意适当多施P、K肥,不可偏施N肥。

4. 注重防治立枯病和菜青虫等病虫害。田间杂草在播种前或定植前可使用除草剂如草甘膦或氟乐灵等喷雾处理防治。

适宜地区 适合京津一带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冬季、早春室外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

冬春10号羽衣甘蓝


品种名称冬春10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冬春10号羽衣甘蓝新品种是创造新种质③B0503-5和⑧A-C-2-2-0505-2杂交配制而成的羽衣甘蓝杂种一代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板叶,株高13.5cm左右,开展度25cm25cm,心叶幅17cm17cm,外部(层)叶片绿色或深绿色,内部(层)心叶外层f黄)白内层粉红色。叶片生长排列紧密,包心,株型紧凑,观赏性优异,冬春季节室外摆放观赏甚为壮观。该新品种是现有羽衣甘蓝品种中表现最耐冻、最晚抽苔的品种之一,观赏期可延迟到4月上中旬,长达3个半月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北方地区应适当提早,每平方米播种密度在500株左右,采用保护设,培育壮苗。

2. 苗龄12~20天,具2~4片真叶时不需分苗直接盆钵定植。

3.羽衣甘蓝应注意适当多施P、K肥,不可偏施N肥。

4.注重防治立枯病和菜青虫等病虫害。

5.田间杂草在播种前或定植前可使用除草剂如草甘膦或氟乐灵等喷雾处理防治。

适宜地区 是适合黄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冬季、早春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

冠华1号节瓜


品种名称冠华1号

分类 瓜类-节瓜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自交系132-10作母本,早熟、丰产、侧枝结果力强的E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杂种一代新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侧蔓多。第一雌花节位春季栽培9~12节。果实圆柱形,长16~18厘米,横径6~8厘米,肉厚1.3厘米,单果重485克。果实皮色深绿,有光泽,少星点,无棱沟。早中熟,播种至初收春季栽培80~90天,秋季栽培45~50天,可延续采收35~50天。肉质致密,味清甜,品质优,适合市销及远销港澳。

产量表现:产量高,华南地区春季栽培产量2000~4000千克/亩,夏秋季栽培产量1200千克/亩。

抗性:耐热、耐湿、耐病,苗期较耐低温和高温。

栽培技术要点:广州地区春季栽培适播期为13月,秋季栽培为78月。种植前施足基肥,栽植密度1800~2000株/亩。在第一个瓜坐住后,及时重施追肥。注意按各地消费习惯或收购标准及时采收,采收期间每隔5~7天追肥1次。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

京冠白菜


品种名称京冠

分类 白菜类-白菜(小白菜、油菜)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不结球白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生长期40~45天。株型较直立,束腰性好,植株生长势较旺,株高18厘米,开展度35厘米。叶色浅绿,叶面平,叶柄宽、高约5.7厘米,浅绿色,单株重约0.24千克。抗病,较耐热,品质好,耐抽薹性中等。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在20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北京地区秋季栽培。栽培时应注意水肥管理,在保护地栽培效果更佳。注意病虫害防治。

注意事项

该种子不可再留种。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京甜1号甜椒


品种名称京甜1号

分类 茄果类-甜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 (syn. C. annuum L. ) var. grossum Bailey.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中早熟F1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从定植到始收约35天,红椒始收68天。生长健壮,始花节位9~10片叶,果实长圆锥形(炮椒),嫩果翠绿色,成熟时红果漂亮,果表光滑,果肉厚腔小。糖和椒红素含量高,商品性好。果型13~165.8~6.1厘米,单果重90~140克,持续座果能力强,整个生长季果形保持较好。耐贮运,适于脱水加工。

产量表现

亩产3000~4500公斤。

抗性

耐热、耐湿,抗病毒病和青枯病、中抗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华南和西南地区栽培,8月上至10月下旬播种,9月上至11月下旬定植。

2.行株距50~6035~40,高畦栽培,亩栽3000~4000株。

3.重施有机肥,追施磷钾肥,注意钙肥施用,果实膨大期避免发生缺钙现象,钙肥对果实品质和着色有一定作用。

4.本品种为一代杂交种,不可再留种。

适宜地区
适于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北运基地种植。

京椒7号(京椒1号)辣椒


品种名称京椒7号(京椒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以93-2-1-7-4-6-3为母本、93-6-5-3-10-8-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羊角椒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一代杂种。植株开展度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生长势较强。株高80厘米左右,开展度75厘米左右,始花节位8~9节。果实为羊角形,果面光滑,嫩果淡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可作红椒上市,果长21~23厘米,果宽3.0~3.5厘米,肉厚0.38厘米,平均单果质量65克左右。商品性好,肉厚腔小,耐运输。辣味适中,品质佳,连续结果性强,可作春露地及麦茬恋秋栽培,也可以作保护地长季节栽培。

产量表现

亩产25000~5000千克。

抗性

20012002年进行区域试验时田间调查发病情况,京椒1号TMV、CMV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2.4%,未发生死秧,对照(保加利亚尖椒-2)TMV、CMV的发病率分别为1.8%和4.6%,死秧率为2.3%~2.4%,京椒1号对TMV、CMV及死秧明显优于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1.北京地区保护地栽培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3月上旬定植于日光温室,3月下旬定植于大棚,露地栽培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各地区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情况灵活掌握。

2.苗床准备。苗床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水源条件好,前茬没种过辣椒、茄子、西红柿的地块。整地时要施用杀虫剂防止地下害虫。苗床长10~15米,宽1.0~1.2米,便于操作管理。

3.浸种。将种子放在55℃温水中不断搅拌至30℃停止,浸泡8~12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

4.播种。播种前先把苗床浇湿,称为浇底水。此次浇水量较多,要使7~10厘米内的土层都湿润,床土的含水量以达饱和含量的90%左右为好。但底水不能太多,因为土壤里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会造成空气缺乏,对发芽和出苗都不利,待水已渗入土中,土表稍干,耙平土面,上铺4~5厘米厚培养土,喷湿就可播种。播后覆盖0.6厘米厚的松土再适当喷水,然后在苗床上搭小拱架覆盖农膜,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5.苗床管理。为了促进出苗,出苗前苗床要维持较高的温湿度,前3天温度白天控制在28~30℃,夜间22~25℃。然后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20~22℃,苗出齐后,为防止徒长,白天控制在25℃,夜间18℃。直到3片真叶展平时,结合炼苗逐渐降低温度。幼苗经过适当的低温锻炼,可以增强抗寒性和抗病性。幼苗的土壤湿度宜偏小,当幼苗2片真叶时,如土壤干旱可用喷壶喷水,浇水的时间一般在晴天的上午,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幼苗1~2片真叶时要疏苗,去弱留壮,拔除杂草,防止拥挤互相遮荫,造成猝倒及高脚苗。

6.适期定植。北京地区及河北大棚3月下旬定植,露地栽培于4月下旬定植。采用小高畦,地膜覆盖,畦距1.2米,平均行距60厘米,穴距30~35厘米,每穴1株。每667平方米定植2800~3200株,以延长生长期和供应期。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500~4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施肥要均匀。

7.缓苗至开花期管理。及时浇定植水,不要大水漫灌,为促进缓苗4~5天浇足缓苗水,进行中耕,疏松土壤,促进植株根系的发育。缓苗至开花期应促控结合,蹲苗不应过长,在门椒开花前,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铵20千克或腐熟大粪200~400千克,然后浇水,促使茎叶生长。门椒开花后严格控制浇水,防止落花落果。门椒及对椒坐住后,每667平方米追施过磷酸钙10~20千克、复合肥l0~20千克、钾肥10~20千克,施肥后立即浇水。

8.结果期管理。结果期既要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又要适度控制,门椒应及时采收,以防止赘秧。每采收3次追施有机肥一次,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施,保持土壤湿润。结果后期加强肥水管理,可出现第二次结果盛期,增加后期产量。此时要肥水齐攻,防止植株早衰,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10千克、钾肥13~25千克。

9.及时防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等,应及早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疫病多发阶段,每7~10天喷1次药,可选用可杀得、植物链霉素或杀毒矾等。主要虫害有棉铃虫、烟青虫等,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或10.8%凯撒乳油10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等进行防治。轮换使用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平时要勤查细看,要在虫少且小时防治。天气干燥时要注意防治红蜘蛛、蚜虫等。

适宜地区 适于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保护地、露地种植。

早冠甘蓝


品种名称早冠

分类 甘蓝类-球茎甘蓝(苤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var.caulorapa DC.

选育单位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早熟苤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品种,生育期80天左右,育苗期35天左右,定植后45天左右可收获。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32~40厘米,开展度65~72厘米,球茎高7厘米左右,球茎横径18厘米左右,单球重0.8千克左右。球茎扁圆,浅绿色,表面光滑,叶片少,叶痕浅,株型紧凑,适宜密植,其商品性状及食用品质优良,产量及抗病性、早熟性优于对照天津青苤蓝。

产量表现

每亩产量可达2700~3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早冠苤蓝在华北地区可用于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2. 保护地栽培可采用温室或阳畦育苗,温室育苗的适宜播期为12月下旬,阳畦育苗的适宜播期为1月中旬。苗龄一般为40天左右,即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3. 一般温室栽培于2月中旬定植,塑料大棚栽培于3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于2月下旬播种育苗,4月中旬定植。

4. 各地应根据当地及当年的气候条件变化适当调节播种育苗时期及定植时期,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定植。

5. 每亩栽苗5000~5500株。

6. 定植前每亩施腐熟厩肥3000~4000千克及氮磷钾复合肥或过磷酸钙25千克。

7. 定植时应适量浇水,避免大水漫灌,以保持地温促进缓苗。生长前期不宜过早追肥浇水,以免造成地温下降或植株徒长,球茎膨大中期和后期结合浇水每亩分别追施尿素10千克,以满足苤蓝对肥水条件的要求。

8. 遇连阴雨天气应注意防治霜霉病等病害。

适宜地区
适宜天津市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