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8901”毛豆

2020-08-10

品种名称菜用大豆8901

分类 豆荚类-毛豆(菜用大豆)
品种来源从日本引进的鲜食大豆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植株矮、结荚密,是目前春播菜用大豆品种中植株较矮的一个。株高18~23厘米,最低结荚部位大约4厘米,分枝数2~3个,主茎与分枝结荚密,结荚部位豆荚成簇,易采摘。单株有效荚25~32个,3粒荚比例高达30%。豆荚比台292稍小,百荚鲜重260克。嫩荚翠绿色,荚皮薄,荚形微弯,外观美。豆肉饱满,豆脐淡色,易煮酥且无豆腥味。

产量表现:8901产量高,每666.7平方米产鲜荚700千克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菜用大豆的价格受市场调控变幅较大。上市早则效益好,上市迟则效益差。菜用大豆可用大小棚覆农膜或地膜覆盖的形式提早播种。我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但还有春寒,大小棚内播种可在2月中下旬进行,播后要注意棚内保温、保温,在晴朗的白天打开棚门通风逢光,晚上要关好棚门。4月底可掀掉农膜,棚内大豆一般在5月中旬即可上市。地膜覆盖也可提早播期且能降低成本,用地膜覆盖士表可在3月中下旬播种,不仅可以提早大豆采摘期,也有利于大豆前期生长,提高单产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但要避免春雨暴袭影响出苗率。8901籽粒较大,出苗缓慢,播种时要做到演播、匀播,种子以秋繁种为佳。

2. 合理密植。菜豆8901为有限结荚习性,茎杆粗壮,植株矮,不倒伏适宜密植。生产上可采用宽行窄株种植,每穴播种3粒、定苗2株。亩株数依土壤肥力而定,高肥田块,亩密度为2.5万株,中等肥力田块为30万抹,低下肥力田块为35万株,亩播种量为6.5~8.5公斤。

3. 科学管理。该品种较耐肥,要施足基肥,增施苗肥,追施花肥有条件的地区可用草木灰盖豆种作基肥或每亩施2500公斤腐熟的栏肥作基肥,也可亩施钙镁磷肥作基肥8901播后30多天就可开花,苗肥的增施相当关键,增施苗肥可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大豆的子叶期每亩施10公斤的尿素可促进植株早生早发。在初花前7天或初花期叶面喷施氮肥有利于保花保荚和延长植株开花期。8901植择偏矮,很容易造成豆、草争空间的现象。大豆播种覆土后应喷施乙草胺封杀地面杂草,初花前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既防除地面杂草也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8901的主要生育期温度较低,病虫害发生较少,主要是注意蚜虫和霜霉病的防治,大豆蚜虫可用氧化乐果1000倍倍喷治,霜霉病可用百菌清进行防治。

4. 适时收获。鲜食大豆的采摘期应报据市场需求和豆肉饱满程度而定。蔬菜因上市时间不同而价格波动较大,我区鲜豆荚最贵时达8元/公斤,采摘旺季仅2元/公斤。鲜豆价格较高时,豆肉达八分饱满即可上市,上市早不仅效益好也有利于后作,豆价平稳后待豆肉饱满再采摘,但要在鲜荚由翠绿转为淡绿之前就上市,否则会影响鲜豆的鲜味。在我区春大豆成熟时正逢梅雨季节,8901不能夏季留种,春毛豆必须及时以鲜豆形式上市,不宜以老豆形式收获。

小编推荐

大头菜-雪菜-大豆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


海盐大头菜品种独特,在7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虽然经过多次品种改良,却一直保持着原有当地种的特色, 200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头菜一雪菜一大豆一年三茬栽培模式,在海盐县已种植多年,并获得了高产高效。随着大头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该模式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应用。仅海盐县红益大头菜专业合作社已推广了该模式 200 hm。以上。据测算,2012年该种栽培模式农产品产量为 148 695 kg/hm2,产值271 755元/hm2,纯收入达到了238 395 元/l1m2。该模式对发展海盐县大头菜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推广意义,现将该茬口模式及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该模式为一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大头菜于8月2225日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 ,11月中旬收获,产量约75t/hm 。春雪菜于10月初播种,11月中旬移栽,密度为7.5万株/hm ,翌年3月底至4月初收获,产量为6 t/hm 左右。大豆于4月初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 ,7月上中旬收获,产量为 9 t/hm 以上

2 大头菜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

选择经过提纯的海盐当地种大头菜。肉质根近圆形,中间木质化低,耐肥、耐热性强,抗干旱,整齐度好,不易抽薹。 8月2225日播种为宜,9月5日前必须播完。田块准备:前作收获后深翻30 cm,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37.5 t/hm2 及复合肥600 kg/hm2,并做成畦宽连沟1.8 m,沟宽25 cm。每畦播种4条,槽深5 cm,适当稀播,播种量为3 750 g/hm 。播种方法为条播。播种后覆细土0.5~1.0 cm厚,以盖严种子为度。

2.2 苗期管理

出苗前应保持田间湿润,播后7 d开始间苗,间苗2次,第1次在2叶1心,第2次在3叶1心,采用去弱留强的方法,留苗数22.5万株/hmz,每次间苗后施1次稀薄的腐熟人粪尿。

2.3 大田管理

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在定苗后710 d,施腐熟人粪尿7.5~10.5 t]hm2,尿素45 kg m。;第2次在第1次施肥后20 d 左右,此时大头菜的肉质根开始迅速膨大,施尿素225 kg/hm2,以促进叶丛生长,为肉质根的膨大、大头菜的丰产打下基础。在大头菜的肉质根膨大期,如遇连续干旱天气要灌跑马水抗旱,以促进肉质根膨大。

2.4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推广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科学防治病虫害。大头菜容易得霜霉病,因此在除虫的同时加入 64%杀毒矾、杜邦克露、安克锰锌等农药防病2~3次。在病毒病的防治上,适期播种,适时间苗,并及时治蚜,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以增强抗性。在蚜虫的防治上,从苗期第1片真叶起,每710 d用吡虫啉类农药治蚜虫,遇秋旱则适当增加防治措施。

3 春雪菜栽培技术
3.1 播种育苗

一是苗床地选择和苗床整地。苗床要高标准平整,做到沟深、畦平、泥碎。同时要施足基肥。施过磷酸钙375 kg/hm2、碳铵450 kg/hm 、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 t/hm2。二是适期播种嘲。选择嘉兴当地品种,即嘉学四月蕻。播种期为10月初,播种量3 kg/hm2。三是苗期管理。出苗后l~2片真叶第1次间苗。在3~4叶时第2次间苗,苗距35 cm。5~6片真叶最后定苗,密度在7.5万株/hm2左右。

3.2 适时移栽

移栽的适期在l1月20日左右(即大头菜收获完毕)。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大田施用过磷酸钙450 kg/hm%碳酸氢铵 525 kg/hm +腐熟土杂肥37.5 t/hm2作底肥。行距40 cm,株距33 cm,移栽密度为7.5万株/l1m2。

3.3 大田管理

栽后5~7 d,提苗肥施尿素75 kg/hm2。对水22.5 t浇施。栽后20d大田追肥,每次施尿素75 kg/hm2对水15,022.5t 浇施。开春后2次追肥,第1次2月中旬,第2次在3月中旬,每次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 。

3.4 病虫害防治

雪菜病毒病一般可用20%吗呱乙酸铜500倍液喷施。苗期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和蚜虫。防治夜蛾类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5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 10%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一般每7 d喷药1次,整个苗期要防治2~3次。

3.5 适时采收

适时进行采收,采收时间一般为3月底至4月初,蕻与叶相平时采收为宜。

4 大豆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

品种选择鲜食兼加工型,如浙农6号、台湾75。播种前进行选种晒种,于播种前34d,选粒大饱满的种子,剔除小粒、秕粒和有病斑、虫斑、破伤的种子,晾晒1~2 d,有利于提高发芽势,促进出苗整齐而健壮。一般在4月初播种,早播既有利于延长鲜食大豆的营养生产期,增加营养生产量,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又有利于鲜荚提早上市. 在播种前清除田间杂草,在播种前7d结合整地施入复合肥600kg/hm ,做成宽80~100 cm,高20~25 cm的畦。按株距25 cm、行距40 cm播种,每穴3粒,密度为22.5万株/llm2。播种时穴底要干,种粒分散,覆土不易过深,以盖细土2~ 3 cm为宜。当幼苗子叶顶土后进行1次中耕松土。

4.2 田间管理

合理追肥,一般进行3次追肥,第1次追肥于初花期施复合肥225 k m ;第2次追肥于开花结荚期进行,施尿素 120 ks/hmz,以确保毛豆的荚充实饱满;第3次追肥于鼓粒期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0.3%尿素2次,提高结荚数,促进籽粒膨大。

科学进行水分管理,大豆耐涝性差,在多雨季节及时排水,前期不易浇水。坐荚后增大浇水量,地干即浇水,促进果荚生长,否则易引起落花落荚,增加秕粒和秕荚,降低产量.

适期摘心,以防徒长,在开花初期,将植株顶端摘去1~ 2 cm即可有效抑制徒长。或用5%烯效唑25~40 mg/kg防徒长,防倒伏,起到提早成熟、增加产量的效果。

4.3 病虫害防治

春大豆的病害较少。虫害主要是蚜虫、潜叶蝇、豆荚螟。蚜虫用17.5%哒螨吡虫啉1 50o倍液防治。

4.4 适时采收

在豆粒饱满、豆荚仍为绿色时采收,在傍晚或早晨时采收品质最佳。

菜用番木瓜疮痂病


病害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疮痂病

病害英文名: Papaya Cladosporium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番木瓜枝孢
病原学名: Cladosporium caricinum C. F. Zhang et P. K. Chi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枝孢属,番木瓜枝孢
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暗褐色有分隔,顶端或中间膨大成结节状,大小39~1833~5(m)。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具密生的细刺,多无隔,个别1~2个隔膜,串生,近无色至浅橄榄褐色,大小4~16.22.5~5(m)。该菌在PSA培养基上25℃培养7天,菌落直径3.9cm,平铺,粉质,灰绿色至暗绿色,边缘白色,背面墨绿色。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

侵染部位: 叶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沿叶脉两侧现不规则形白斑,后转成黄白色,圆形至椭圆形,加厚以后呈疮痂状,大小1.7~3.3mm。发生多时,叶片有皱缩。湿度大时,病斑上着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染病也产生类似的症状。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该菌属弱寄生菌,多数是第二寄生菌或腐生菌,常出现在衰老的叶上,植株生长后期扩展较快。番木瓜生产中初始菌源数量和温湿度条件常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湿气滞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种植穗中红-48、台农2号、台农6号、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3) 生长季节注意通风透光,严防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65%甲硫?霉威(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连续防治2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沿叶脉两侧现不规则形白斑,后转成黄白色,圆形至椭圆形,加厚以后呈疮痂状,大小1.7~3.3mm。发生多时,叶片有皱缩。湿度大时,病斑上着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染病也产生类似的症状。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均有发生。病原 Cladosporium caricinum C. F. Zhang et P. K. Chi,称番木瓜枝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暗褐色,有分隔,顶端或中间膨大成结节状,大小39~1833~5m。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具密生的细刺,多无隔,个别1~2个隔膜,串生,近无色至浅橄榄褐色,大小4~16.22.5~5m。该菌在PSA培养基上25℃培养7天,菌落直径3.9cm,平铺,粉质,灰绿色至暗绿色,边缘白色,背面墨绿色。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该菌属弱寄生菌,多数是第二寄生菌或腐生菌,常出现在衰老的叶上,植株生长后期扩展较快。番木瓜生产中初始菌源数量和温湿度条件常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湿气滞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种植穗中红-48、台农2号、台农6号、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3) 生长季节注意通风透光,严防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65%甲硫?霉威(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连续防治2次。

菜用番木瓜疫病


病害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疫病
病害英文名: Papaya Phytophthora fruit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棕榈疫霉
病原学名: 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 Butler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棕榈疫霉
病原介绍: 孢囊梗合轴分枝或不规则分枝,粗1.5~4(m)。孢子囊球形至椭圆形,乳突明显,高4~6(m),基部圆形,大小27~5116~46(m)。孢子囊内产生18~51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脏形,大小10~138~12(m),侧生双鞭毛,鞭毛长16~29(m),休止孢子球形,厚垣孢子球形,顶生或间生,大小20~37(m)。藏卵器球形,大小21~35(m)。雄器近球形,单胞,少数双胞,围生,大9~218~20(m)。卵孢子球形,平滑,大小18~29(m),满器或不满器。生长适温24~28℃,最低16℃,最高30℃。
病原中文名: 烟草疫霉
病原学名: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P. 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 (Dast.) Wa-terh.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烟草疫霉
病原介绍: 在CA培养基上菌落棉絮状、繁茂。菌丝简单,粗2~6m。孢囊梗分枝或不分枝,粗2~3.5m。孢子囊球形,顶生或侧生,大小33~6123~47(m),具乳突1~2个,不脱落。游动孢子从孔口直接释出或经泡囊放出,大小9~147~12(m),鞭毛长6~30m。休止孢子、厚垣孢子球形,藏卵器球形,直径16~34(m)。雄器近球形,围生,大小8~169~16(m)。卵孢子球形,无色至浅黄色,直径14~28m,满器或不满器。生长适温24~28℃,最低9~10℃,最高37℃。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

侵染部位: 果实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尚未成熟的绿色果实,染病果实初在蒂部或果柄之端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褐斑,迅速扩大至整个果实。湿度大时产生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孢囊梗及孢子囊,菌丝紧贴果皮生长,不易剥下,终致果实大半被菌丝体覆盖,染病果常落地而腐败。苗期染病也可引起幼苗猝倒。
发病规律: 台湾本病主要发生在雨季,连续阴雨有利于该病流行,非洲大蜗牛爬到木瓜上,也可传播疫病。在广东、广西、海南,个别年份、个别品种在结果后多雨天气下发生,5月多雨或营养钵淋水过多,可引起幼苗猝倒。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选用抗病品种。(2)搞好番木瓜园排灌系统,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发病前喷洒 1% 的 96% 硫酸铜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预防。(4)发病初期喷洒 70%锰锌?乙铝 (萄菌净、双星疫宝)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50% 锰锌?霜脲 (霜疫力克、霜霉疫清)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60%氟吗?锰锌(灭克)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69%锰锌?烯酰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70% 丙森锌 (安泰生)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尚未成熟的绿色果实,染病果实初在蒂部或果柄之端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褐斑,迅速扩大至整个果实。湿度大时产生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孢囊梗及孢子囊,菌丝紧贴果皮生长,不易剥下,终致果实大半被菌丝体覆盖,染病果常落地而腐败。苗期染病也可引起幼苗猝倒。病原 有两种。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 Butler,称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称烟草疫霉,异名P. 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 (Dast.)Waterh.,均属卵菌。棕榈疫霉在V8汁培养基上菌丛白色,平均直径35m。孢囊梗简单合轴分枝,粗3.3m。孢子囊倒梨形或卵形,平均长54m、宽36m,长宽比1.5。孢子囊单乳突,多数明显,具短柄,长3.3m。休止孢子球形,异宗配合。藏卵器球形,直径25m。卵孢子球形,大多满器,直径22m。雄器单细胞,围生,高12m、宽12.4m。除为害番木瓜外,还为害韭菜、芋、蝴蝶兰、冬青卫茅、凤梨等。烟草疫霉参见韭菜疫病,该菌有时也可引发苗期猝倒。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台湾本病主要发生在雨季,连续阴雨有利于该病流行,非洲大蜗牛爬到木瓜上,也可传播疫病。在广东、广西、海南,个别年份、个别品种在结果后多雨天气下发生,5月多雨或营养钵淋水过多,可引起幼苗猝倒。无公害防治法参见 (1)选用抗病品种。(2)搞好番木瓜园排灌系统,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发病前喷洒 1% 的 96% 硫酸铜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预防。(4)发病初期喷洒 70%锰锌?乙铝 (萄菌净、双星疫宝)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50% 锰锌?霜脲 (霜疫力克、霜霉疫清)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60%氟吗?锰锌(灭克)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69%锰锌?烯酰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70% 丙森锌 (安泰生)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春雪菜- 青毛豆- 秋雪菜高效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春雪菜- 青毛豆- 秋雪菜 模式为一年三熟制复式栽培模式, 雪菜和青毛豆市场销售量大, 经济效益好, 春雪菜产量4 1 0 0 - 4 3 0 0 k g / 6 6 7 m 2;秋雪菜产量 4200-4400kg/667m2;青毛豆产量650-750 kg/667m2。年产值可达5000元/667m2以上。

1 茬口安排

春雪菜于10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中旬移栽,翌年3月下旬采收;接茬种青毛豆,4月中旬开始播种,8月上旬开始收获;秋雪菜立秋以后播种,一般在8月上中旬, 9月中旬移栽,11月中旬采收。

2 品种选择

雪菜选用鸡冠细叶品种,青毛豆选用开青一号、青酥2号、青酥6 号、台湾292等品种。

3 栽培要点
3.1 春雪菜

春雪菜于10月上中旬播种, 11月中旬移栽,翌年3月下旬采收。

3.1.1苗床准备:每667m2大田苗床面积为100m2左右,秧大田比为1:6-8。播前浅翻碎土,开沟作畦,大田雪菜苗床施腐熟有机肥200kg/667m2,和床土充分拌匀,用种量100g/667m2。

3 . 1 . 2 适期播栽,培育壮苗:一般于10月中下旬播种,落籽必须均匀,种土紧密。如遇干旱,应先浇透水,待适墒后播种,播后提倡床面覆盖保湿,2叶期间苗定苗, 一般留苗 12-14株/m2,确保壮苗。移栽前一星期每667m2大田苗床施 1 k g尿素,同时用吡虫啉、甲维盐喷雾防治好蚜虫,菜青虫和甜菜夜蛾。移栽时间为11月中旬,叶龄一般5叶左右。

3 . 1 . 3 合理增密, 优化群体: 选择平整田块, 开好排水沟, 施有机肥 400-500kg/667m2,另加2 5 % 复合肥 50kg,耕翻10-15cm 与土壤充分拌匀。拉绳开行,行距35- 40cm,株距23-25cm,密度7500株/667m2,边起苗边移栽,及时浇足醒棵水。栽后及时查苗补缺。

3.1.4科学施肥,综合防虫:追施肥料一般与抗旱相结合,每次抗旱,结合施尿素10-15kg,看苗追施3-4次。雪菜主要虫害有蚜虫、蜗牛、甜菜夜蛾、小菜蛾等,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用药液 30-40kg/667m2;防治蜗牛用6%四聚乙醛 500g/667m2,每隔2m放置3-5g诱杀,或用克蜗净240g/667m2兑水40kg喷雾防治;防治斜纹夜蛾、小菜蛾喷甲维盐、阿维毒、菊脂类与辛硫磷混配剂,或用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 50-80g/667m2兑水30kg叶面喷雾。

3.1.5 适时采收:翌年3月底-4月初,蕻长10-15cm时选晴天采收。削平根茎,覆在畦面上晾晒至叶片自然变软,后剔除老叶、黄叶、病叶、泥块杂质等。

3.2 青毛豆

青毛豆在春雪菜收获后种植,一般在4 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8月上旬开始收获。

3.2.1 精细整地,精选种子:毛豆是深根作物,子叶肥厚,幼苗出土较为困难,要求有疏、厚、松的土层,以利幼苗出土和根系发育。清除前茬秸秆、杂草,施复合肥 10-15kg/667m2作基肥,用旋耕机浅耕后精细平整,做到上无坷垃,下无卧垡,土平地实。精选种子,剔除细粒、瘪粒、破碎粒、虫蛀粒和菟丝子种子。播前晒种2-3天。播种时用高效腐殖酸液肥八八三拌种,一瓶(50g)对水0.6kg拌种子5kg,能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3.2.2精细播种,播后芽前化除:青毛豆播种行距60-67cm,穴距25-30cm,每穴 3粒,盖土3cm左右。播好盖土后用除草剂精都尔55-60ml/667m2对水40-50kg地面喷雾化除杂草。

3.2.3及时定苗和补苗: 二片真叶时定苗, 每穴定苗2 株; 定苗0 . 7 - 0 . 8 万株 /667m2,淘汰弱苗、病苗和杂苗,定苗后松土一次。如发现缺苗断垄必须及时补苗,一般可利用间苗时拔出的苗进行补苗,浇足活棵水。

3.2.4适时追肥 :毛豆追肥主要在苗期和开花期。苗期根瘤菌尚未很好发挥作用,为了促进根系生长和提早抽生分枝,需要及时追施氮肥,用人、畜粪肥250kg/667m2或尿素5kg/667m2对水浇施。毛豆开花结荚期是植株吸收氮、磷等元素的高峰期,追肥应在初花期进行,施尿素7.5kg/667m2。并用浓度2-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喷洒叶面,用量 50kg/667m2,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3.2.5搞好化学调控: 毛豆植株容易徒长,并引起倒伏。喷施多效唑有矮化抗倒,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产量的功能。大豆初花期用多效唑20-25g/667m2对水30kg叶面喷雾化控,开花结荚期用多效唑30-35g/667m2 对水30kg叶面喷雾化控。开花结荚期用高效叶面肥八八三100g/667m2兑水40kg叶面喷施2 次,每隔7天喷一次,可减少花、幼荚脱落,加速豆粒膨大,从而增加青豆荚产量。

3.2.6配套沟系,中耕培土:毛豆播种后及时开挖疏浚排水系统,达到三沟配套,排水通畅。结荚和灌浆期遇干旱,一般在下午3-4时植株叶片出现萎焉时应灌溉抗旱,灌溉以喷灌最好,切忌用大水漫灌。搞好中耕培土,中耕不仅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毛豆根的发育和根瘤菌的形成,而且还可以清除杂草。早春播的毛豆在幼苗期中耕可以提高土温,有利于根对磷的吸收。中耕后及时培土可增强毛豆的抗到能力。

3.2.7综合防治病虫害:毛豆病害主要是霜霉病、花叶病毒病等,防治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实行轮作,及时清理病残株以减轻病害;药剂防治要求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或播种前浸种处理。毛豆虫害主要有蚜虫、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蝼蛄等)、蜗牛、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防治蚜虫可选用10 %蚜虱清可湿性粉剂或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 20-30g/667m2;防治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可按实际撒施面积,用3% 立本净颗粒剂2kg/667m2或10%地友颗粒剂 400-500g/667m2,加细土20kg充分拌和,均匀撒于播种沟内,再下种盖土;防治蜗牛可用6%密达颗粒剂或6%除蜗灵2号颗粒剂 400-500g/667m2,于傍晚撒于作物根部;防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可在青毛豆挂牌期用菊酯类农药240ml/667m2兑水50kg喷雾防治。

3.2.8及时采收:豆荚充分长大,豆粒饱满鼓起,豆荚由碧绿转浅绿色。适时采收,豆粒糖分高,吃口香甜,品质佳;采收过迟,豆粒偏硬,糖分低,吃口变差;采收过早,瘪粒多,产量低。

3.3 秋雪菜

秋雪菜于8月10-15日育苗,8月下旬青毛豆收获后清理前茬,用旋耕机浅耕,精细平整施基肥,移栽雪菜。

3.3.1苗床准备:每667m2大田苗床面积为100m2左右,秧大田比为1:6-8。播前浅翻碎土,开沟作畦,大田雪菜苗床施腐熟有机肥200kg/667m2,和床土充分拌匀,用种量 100g/667m2。

3.3.2适期播栽,培育壮苗:一般于8月 10-15日播种,落籽必须均匀,种土紧密。如遇干旱,应先浇透水,待适墒后播种,由于播种时气温较高,要求用遮阳网等床面覆盖保湿,以利出苗,2叶期间苗定苗,留苗 12-14株/m2,确保壮苗。移栽前一星期大田苗床施尿素1kg/667m2,同时用吡虫啉、甲维盐喷雾防治好蚜虫,菜青虫和甜菜夜蛾。移栽时间为9月中旬,叶龄一般5叶左右。

3 . 3 . 3 合理增密, 优化群体: 选择平整田块, 开好排水沟, 施有机肥 4 0 0 - 5 0 0 k g / 6 6 7 m 2, 另加2 5 % 复合肥 50kg/667m2,耕翻10-15cm与土壤充分拌匀。拉绳开行,行距38-40cm,株距24- 26cm,密度7000株/667m2,边起苗边移栽,及时浇足醒棵水。栽后及时查苗补缺。

3.3.4科学施肥,综合防虫:追施肥料一般与抗旱相结合,每次抗旱,结合施尿素 10-15kg/667m2,看苗追施3-4次。雪菜主要虫害有蚜虫、蜗牛、甜菜夜蛾、小菜蛾等,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用药液 30-40kg/667m2;防治蜗牛用6%四聚乙醛 500g/667m2,每隔2m放置3-5g诱杀,或用克蜗净240g/667m2兑水40kg喷雾防治;防治斜纹夜蛾、小菜蛾喷甲维盐、阿维毒、菊脂类与辛硫磷混配剂,或用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 50-80g/667m2兑水30kg叶面喷雾。

3.3.5 适时采收:一般在11月中旬采收,采收时蕻长10~15cm,选晴天采收。削平根茎,覆在畦面上晾晒至叶片自然变软,后剔除老叶、黄叶、病叶、泥块杂质等。

菜用番木瓜白粉病


病害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白粉病
病害英文名: Papaya powdery mildew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顶孢属
病原学名: Acrosporium caricae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顶孢属
病原介绍: 无闭囊壳。许多白粉菌在其生活史中不常产生或不产生闭囊壳,使鉴定工作难于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提出可以分生孢子特征作为鉴定依据。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
侵染部位: 叶、枝、果实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初在病部生白色粉状物,散生,后布满病部,致叶片呈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幼果染病,现白粉状轮斑,受害部位呈浅黄色,生长受到抑制。
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在旱季,苗期多有发生,广东、海南2~3月时有发生。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注意通风透光,避免过度密植。(2)1~3月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 2000 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4000倍液或12.5% 腈菌唑乳油 2000 倍液、62.25% 腈菌唑?代森锰锌 (仙生)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番木瓜对多硫悬浮剂敏感,盛夏高温强光照时,不宜施用。(3) 北方冬暖式大棚栽培时,要注意选择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印度的红妃在山东表现良好。北方8月下旬至9月中旬定植在大棚内,易发生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上述杀菌剂。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枝及幼果。初在病部生白色粉状物,散生,后布满病部,致叶片呈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幼果染病,现白粉状轮斑,受害部位呈浅黄色,生长受到抑制。病原 Acrosporium caricae,属白粉菌科顶孢属真菌。无闭囊壳。许多白粉菌在其生活史中不常产生或不产生闭囊壳,使鉴定工作难于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提出可以分生孢子特征作为鉴定依据。无性态为 Oidium caricae-papayae Yen。菌丝体表生,生在叶两面,匍匐状弯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向基型2~7个串生,表面多数光滑,无色,大小28~5310~17.5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发生在旱季,苗期多有发生,广东、海南2~3月时有发生。无公害防治法 (1 )注意通风透光,避免过度密植。(2)1~3月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 2000 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4000倍液或12.5% 腈菌唑乳油 2000 倍液、62.25% 腈菌唑?代森锰锌 (仙生)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番木瓜对多硫悬浮剂敏感,盛夏高温强光照时,不宜施用。(3) 北方冬暖式大棚栽培时,要注意选择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印度的红妃在山东表现良好。北方8月下旬至9月中旬定植在大棚内,易发生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上述杀菌剂。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