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2020-08-10

品种名称荆芥

分类 绿叶菜类-荆芥
学名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品种来源原产地中国。

品种描述
英文名

Fineleaf Schizonepeta

别名

假苏、姜芥等。

科属

唇形科(Labiatae)荆芥属。

植物学特征

根系发达。株高45~60厘米,茎横断面四棱形,绿色或紫色,分枝力强。叶对生,卵圆形,绿色或紫色。全株被稀疏茸毛。势伞花序集生呈穗状,着生于枝顶,花微红白色。果实为坚果,卵形至椭圆形,棕褐色,种子千粒重2克左右。

营养价值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其野生种为多年生草本,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的绿叶香辛蔬菜,安徽阜阳、鄂西北、河南洛阳等地有栽培。野生分布于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贵州、云南和四川等地。

食疗与保健
荆芥可除湿痹去邪,主治心虚忘事、背脊疼痛、出虚汗、伤寒头痛、头晕目眩,有益力添精、通利血脉、消食下气、醒酒、助脾骨、利五脏等功效。其花穗人药有解热发汗、祛风、利咽之功效,可消除咽喉肿痛、火眼等病症。

生物学特性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和湿润气候条件,生长最适宜温度20~25℃,但较耐热,也较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耐旱,但不耐渍涝,因此仍以疏松肥沃、保水排水较好的沙质壤土种植为好。

类型与品种

按荆芥茎叶的颜色,可分为紫荆芥和绿荆芥两种类型。常用品种有紫荆芥和大叶荆芥。

栽培技术要点

1. 可在春季断霜前后或秋季89月直播露地,以条播为好,也可育苗移栽.

2. 种植行距20~40厘米,株距10~25厘米,每亩用种量1.5~2千克。

3. 一般播后40~50天即可陆续采收长约10厘米的幼梢上市。

营养与食用

荆芥以幼嫩茎叶食。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芳香性挥发油,有特殊的芳香,并具有去腥膻、增进食欲、除湿痹、消食下气、醒酒、助脾胃等保健功效。可生食,多作凉拌或调味配料或面码,也可熟食。

适宜地区 湖北、湖南、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河北、北京等地均有少量栽培。

精选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