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甘1号甘蓝

2020-08-10

品种名称宁甘1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宁审菜2003001

选育单位 宁夏西吉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1989年从当地农家结球甘蓝品种中发现变异单株,采用单株选择法,于1995年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75天左右。种子圆形,深褐色,千粒重3.5~3.7克。株高40厘米左右,株幅110厘米左右,外叶数12片左右,绿色,耐脱落;球高26.5厘米左右,球径45厘米左右,叶球紧实,单株重10~15公斤,净菜重8~12公斤,净菜率75%~78%,属大平头甘蓝。外茎短,不萌发侧芽,不抽薹,不裂球,球内无花芽,叶片紧实,无大的空隙,品质优。抗寒,抗涝,抗病性强。

产量表现

2002年宁夏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072.3公斤/亩,较对照晚丰增产24.6%;2003年续试平均产量11726.2公斤/亩,较对照晚丰增产22.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899.3公斤/亩,比对照晚丰增产23.45%。2003年宁夏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036.3公斤/亩,比对照晚丰增产25.9%。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茬:应选择禾谷类作物茬口为好。

2. 育苗:3月下旬或4月初播种育苗,苗龄45天左右,5月中旬移栽定植。

3. 整地定植:垄高30厘米,垄宽50厘米,垄距40厘米,选用幅宽60厘米地膜或微膜覆盖。定植株距70厘米,定植苗1050株/亩。

4. 施肥:基施优质农家肥l万公斤/亩、磷酸二铵20公斤/亩、尿素20公斤/亩,结球始期追磷酸二铵20公斤/亩、尿素30公斤/亩,结球期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4次。

5. 灌水:及时灌足定植水,半月左右封苗口同时灌水,结球期间灌水见干见湿,一般10天左右灌一次水,收获前10天左右停止灌水。

6. 防治虫害:生长期及时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宁夏山区川水地种植。

延伸阅读

紫甘2号甘蓝


品种名称紫甘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以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D13为母本,以自交系ZGX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紫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从定植到收获70天左右。叶球紧实,深紫色,圆球形,不易裂球,耐贮运,球高15cm,横径15cm,中心柱长6.5cm,单球质量1.5~2.0kg。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m2产量5000kg左右,适宜春秋两季栽培。

品质分析

花青素含量547.6 mgkg-1(FW)。

抗性

耐热,较对照紫云抗TuMV和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春秋两季栽培。

中甘12号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用0.2-12-2和79-156-1两个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极早熟,从定植到商品成熟45天左右。植株开展度40~45厘米,外叶13~16片,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球紧实,近圆形,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单球重0.7公斤。

产量表现

亩产可达3000~35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不可过早,华北地区一般于1月中下旬在改良阳畦或温室育苗,2月下旬分苗。苗床应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幼苗通过春化的条件而发生未熟抽薹。

2.定植时间亦不可过早,一般在3月底4月初定植露地,每亩约5000~5500株。

3.定植时幼苗以6~7片叶为宜。采取两次5~7天左右的小蹲苗,以控制苗子在前期生长过旺。

适宜地区 主要适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露地种植。

沪甘2号甘蓝


品种名称沪甘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审(认)蔬菜2003第031号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品种来源不育系CM96782自交系941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9厘米左右,开展度55厘米左右,外叶深蓝色,叶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叶球近圆形,球叶淡蓝色,球高14.1厘米,球横径15.5厘米,中心柱长5.5厘米,结球性好,叶球紧实、致密,中心柱高于球高的1/2,球叶叶脉细,品质佳。抗逆性强,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抗病性,适合夏季及秋季栽培,平均单球重为0.85~1.3公斤,定植后生长至采收需要60~65天。

产量表现

作早秋栽培平均亩产为2 956.0公斤,对照夏光和夏月的平均亩产分别为2508.7公斤和2825.0公斤,亩产量平均比夏光增产17.9%以上,比夏月(日本品种)增产4.7%以上。

抗性

抗病性较强,苗期黑腐病、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1.0、13.6,而对照夏光、夏月的黑腐病和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另为24.7、13.1和32.8、26.7,抗病性与对照夏月、夏光均有显著的差异。

栽培技术要点

作夏甘蓝栽培6月至7月上旬可播种,作秋甘蓝栽培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20天左右移苗,苗龄30~35天,穴盘育苗25~30天可定植。每亩密度3500~4000株,夏季生产可适当密些。保持充足的肥水条件,生长期间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国内进行甘蓝夏季、早秋生产的省市和地区。

春甘2号甘蓝


品种名称春甘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7年

审(认)定情况2007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国品鉴菜2007010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CMS0295019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春甘2号甘蓝属早熟春甘蓝品种,从定植到收获50天左右。株型半开展,开展度45厘米44.6厘米,外叶数较少,约13片,绿色,叶面蜡粉少,叶缘有轻波纹,无缺刻。叶球色绿、紧实、圆球形,球高14.3厘米,宽14.1厘米,中心柱长5.3厘米,球重1.0千克左右,质地脆嫩,不易裂球,冬性较强,不易未熟先期抽薹。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全国春甘蓝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604.9千克,比对照中甘11号增产8.0%;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196.0千克,比对照增产1.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900.5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88.5千克,比对照增产14.5%。

栽培技术要点

华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可于1月上中旬温室或改良阳畦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3月下旬定植,定植前深翻土地,施足有机肥,定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5月中下旬收获上市。东北、西北一季作地区2月播种,3月分苗,4月中下旬定植,6~7月收获上市。

适宜地区
建议在北京、河南、山东、辽宁、山西、云南作早熟春甘蓝种植。

甘芸1号菜豆


品种名称甘芸1号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审(认)定年份1991

审(认)定情况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甘芸1号。

选育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品种来源系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76-6-2芸豆品种中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蔓生,有2~3个侧蔓。株高3米左右,开展度33厘米。茎蔓黄绿色,叶近似等腰三角形,叶绿色,叶柄黄绿色。白花,第一花序着生在第三至四节位,每花序结荚2~6个,单株结荚数10~23个,单株豆荚产量0.21千克。嫩荚白绿色,老熟荚转为白色,上着生紫红色条纹。每荚结6~9粒种子,种子呈肾形,种皮光滑有光泽,棕黄色,种脐为白色,上端有两个棕褐色小点。从播种至嫩荚始收期需91天左右。诙品种嫩荚脆嫩,纤维少,肉质厚,风味佳。对肥水要求不太严格;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性强。兼抗炭疽病和锈病。定植密度为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留3~4株。

产量表现:平均667.67平方米产量2400千克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 采用营养钵育苗,于苗龄20~25天,幼苗对生叶平展, 具一叶一心, 苗高8~ 10cm 时进行移栽,可促进早熟丰产。

2. 要选择肥沃沙壤土种植。

3. 种植行距50cm,穴距25cm,每穴3~4株。

4. 由于植槔生长迅速 茎蔓上架快,因此, 苗期耍适当蹲苗,以缩短节距。

5. 因自然株高3m左右, 故应插适当的高架, 以充分利用空间,实行立体生产,促进丰产。

6. 收获盛期,每间隔2~3天采收一次1收获中期要重施N,P,K 复合肥,每666.7m2施40~50kg,以利促进植株返秧, 增加中后期产量。

7. 实行合理轮作倒茬。

适宜地区 可在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北各地栽培

中甘16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6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9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90003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雄性不育系01-20Ms自交系94-11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秋甘蓝,植株开展度平均为53.253.0厘米,叶色绿或浅绿,叶质脆嫩,蜡粉中等,中心柱长4.0~6.0厘米,叶球紧实,近圆形,单球平均重1.44~1.48千克;早熟性好,从定植到收获60~65天。

产量表现

19971998年参加全国秋甘蓝品种区试,1997年平均亩产3449千克,比对照品种夏光减产14.7%;1998年平均亩产2929千克,比对照品种黑丰增产12.2%,比夏光增产6.7%。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62千克,比对照品种黑丰增产21.2%。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在6月底至7月中下旬播种,长江以南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推迟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

2. 育苗过程中要注意遮荫、防雨、降温,并及时防虫。

3. 亩定植密度3000~3200株。

制种技术要点:

1、制种时父母本按1∶3比例定植,花期过后拔除父本植株。

2、不育系及杂交种均需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繁殖。

适宜地区 适宜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部地区作早熟秋甘蓝栽培。

中甘15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5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8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中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植株开展度42~45厘米,外叶14~16片,叶色浅绿,蜡粉较少。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春季从定植到商品成熟55天左右,单球重1.3公斤左右。叶球紧实,圆球形,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

亩产可达4000~45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种植,华北地区一般在1月中下旬到2月初冷床或改良阳畦播种,3月上旬分苗,4月初定植,6月中旬左右收获上市,定植密度每亩4000株左右。

2. 秋季种植,8月中旬左右播种(注意防雨、排涝、降温和防虫),9月下旬在拱棚或日光温室定植,温度降至5℃左右时扣膜,可在元旦、春节上市。

3. 在冷凉地区亦可晚春播种,在8-9月蔬菜淡季供应市场。亩用种量50克左右。

适宜地区
主要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云南等地作春季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冷凉地区亦可晚春播种,78月收获上市。长江中下游及华南等地区可作秋冬季栽培,一般在早秋播种、定植,初冬收获。

中甘17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7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20000003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春、秋季兼用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春甘蓝。植株开展度约45厘米,外叶约12片,叶色绿,叶面蜡粉中等。叶球紧实,近圆形,中心柱长约6厘米,单球重约1.0千克。叶质脆嫩,品质优良,较耐裂球,耐未熟抽薹。早熟性好,从定植到收获需45天左右。

产量表现

34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华北地区春季栽培,1月中旬在温室播种育苗,2月中旬分苗,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定植 露地,栽植密度4500~5000株/亩。播种期不可过早,苗期注意放风降温,防止幼苗生长过旺。

2. 秋季栽培,7月下旬至8月上旬整高畦、搭棚播种育苗,注意防雨、遮阴。8月中下旬整小高畦定植或垄作,一般栽在垄的阴面半坡,缓苗后追肥,并劈垄正埂,使植株处在垄脊的正中,随即疏通垄沟,以利排灌。栽植密度约4500株/亩,生长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及西南部分地区栽培。

春甘45甘蓝


品种名称春甘45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最新育成的极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从定植到商品成熟约45天。叶片倒卵圆形,叶面蜡粉较少。叶球浅绿色,圆球形、紧实,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抗干烧心病。单球重0.8~1.0公斤。

产量表现

亩产3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一般于1月中下旬在温室或薄膜改良阳畦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苗床应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幼苗通过春化的条件而发生未熟抽薹。

2. 定植时间亦不可过早,一般在3月底4月初定植露地,每亩约4500~5000株。

适宜地区 主要适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云南作春甘蓝种植,华南部分地区亦可秋种冬收。

秦甘50甘蓝


品种名称秦甘50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7年

审(认)定情况2007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国品鉴菜2007011

选育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品种来源BMP01-88-561336YCF51-99-83516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秦甘50甘蓝属早熟春甘蓝品种,从定植到收获50天。株型半直立,株高25.8厘米,开展度39.5厘米40.8厘米,外叶14.5片,倒卵圆形,绿色,叶面蜡粉少,叶缘有轻波纹,无缺刻。叶球圆球形,球深绿色,单球重约0.85千克,叶球紧实,球内颜色浅黄,质地脆甜,品质优良。球纵径13.3厘米,球横径15.1厘米,中心柱长5.8厘米。不易裂球,抗病性强。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全国春甘蓝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463.6g,比对照增产6.2%;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3299.1千克,比对照减产1.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381.4千克,比对照增产2.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55.7千克,比对照增产2.1%。

栽培技术要点

1. 西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可于12月下旬阳畦播种育苗或1月上中旬温室或改良阳畦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3月下旬定植。定植前深翻土地,施足有机肥,定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5月中下旬收获上市。

2. 东北或寒冷地区一年一季栽培应2月播种,3月分苗,4月中下旬定植,6~7月收获上市。

适宜地区
建议在辽宁、云南作早熟春甘蓝种植。

冬冠1号甘蓝


品种名称冬冠1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冬冠1号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以自交系K233-2356HWC1821相互杂交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冬冠1号株高约45厘米,开展度约55厘米,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球圆形或扁圆形,生长期115天,定植到收获约需68~70天。单球重2.0~2.5千克,品质风味佳,抗冻性强,能耐-19℃的冷冻低温,在纬度40以南、1月份最低温度不低于-20%的地区冬季完全越冬,抗抽薹,中心柱高3.6~4.8厘米,紧实度为69%。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冬冠1号在华北地区进行秋播的时间为6月底至7月上旬,收获期一般在小雪前后;露地越冬栽培播期为7月下旬,12月至3月上旬陆续收获上市。

2. 培育壮苗: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苗床,并进行消毒。每667平方米播种量50~75克,苗床面积按3~4克/平方米。播后随即覆土1厘米,需搭凉棚或遮阳网遮荫、防雨。3天齐苗后,下午揭掉草苫或遮阳网炼苗。二叶一心时分苗,苗距10厘米左右见方。苗期注意防治病虫害、浇水和排水。苗龄40~45天,具6~8片真叶时及早定植。

3. 整地、施肥、作畦:定植田施优质圈肥,每667平方米施3000~5000千克。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75~100千克,耕翻、整平、起垄,垄高10~12厘米,垄距60厘米。

4. 适时定植,合理密植: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每667平方米种植密度3200~3400株为宜。

5. 田间管理:定植后浇水,缓苗后可结合浇水冲施尿素,每667平方米施10千克,定植35~40天,在莲座末期或结球初期,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铵,每667平方米施25~40千克。结球期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在元旦后收获,上冻前应浇越冬水,越冬期间浇防冻水。春节前后没有收完的,立春后浇足返青水。

6. 控制叶球大小:如果在元旦至春节收获,越冬应控制叶球大小。一般7~8成熟的叶球既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又能够安全越冬。越冬前叶球成熟过早的甘蓝,可能会受冻害而影响了商品价值。上冻之前如果结球的成熟度达不到7~8成,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量。控制叶球大小的关键技术措施是适期播种、适时定植及适当的肥水管理。

7. 病虫害防治:越冬甘蓝生育期基本无病害,生育前期可能有菜青虫、甘蓝夜蛾等害虫的危害,可用10%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或5%抑太保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

8. 适期收获:秋播时华北地区应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完毕。露地越冬栽培时,没有严格的收获期,可从12月至3月中旬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陆续采收上市。注意,在1月份前后收获的甘蓝,如果甘蓝还处在冰冻状态,收获后要放在室内缓慢解冻,以免叶球出现水渍状。为防止后期抽薹和裂球,最好在3月10日前收获完毕。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宜黄淮海流域及北方广大地区秋季栽培;也可以秋季播种越冬栽培,无须加任何覆盖;也适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作为耐低温、抗抽薹品种种植。在华北大部分地区露地越冬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7月25日前后,收获期一般在12月至3月初。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