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2020-08-25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黄瓜,拼音:huángguā

拉丁学名:CucumissativusL.

别称:胡瓜、刺瓜、王瓜、勤瓜、青瓜、唐瓜、吊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南瓜族,属:黄瓜属

形态特征

黄瓜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须细。叶柄稍粗糙,有糙硬毛;叶片宽卵状心形,膜质,裂片三角形,有齿。雌雄同株。雄花:常数朵在叶腋簇生;花梗纤细,被微柔毛;花冠黄白色,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熟时黄绿色,表面粗糙。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两端近急尖。花果期夏季。

生长习性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

药用价值

黄瓜味甘,甜、性凉、苦、无毒,入脾、胃、大肠;具有除热,利水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火烫伤。还有减肥功效。

黄瓜图片

扩展阅读

秋香黄瓜


品种名称秋香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育成的鲜食型小黄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中强,叶片大,叶色绿,侧枝少。雌性系,雌花单生,间或有2~3朵簇生,以主蔓结瓜为主,连续结瓜能力强,果实发育速度快。果实绿色,果面光滑、无棱、无瘤刺,商品果长14~15厘米、横径2.8厘米左右。果形美观,果肉质地脆甜,风味浓厚,品质佳。抗霜霉病、白粉病等,耐寒性强,耐寡日照和高湿环境条件。光温室越冬栽培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0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各地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地反季节生产。播种育苗苗龄35天,日光温室栽培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200~3500株,塑料大棚栽培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4000~4500株。定植后不宜蹲苗,开始留瓜节位为基部第三叶节,以后可每节连续结瓜。注意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保护地栽培。

新秀黄瓜


品种名称新秀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1997年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外观品质极佳,果实长棒形,长约30厘米,横径3~3.5厘米,深绿色,皮平、无棱、瘤小、刺密,无黄色纵条纹,单瓜质量200克左右,瓜腔小,瓜把短,瓜条顺直,商品性状好。清香,无苦涩味,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抗病能力强,高抗黄瓜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及炭疽病等。

栽培技术要点:适于露地春季早熟及秋延后栽培品种。郑州地区,保护地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苗龄30~35天。露地直播覆土厚度1.5~2厘米。定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200株左右。当瓜秧开始结瓜时10节以下的分枝要及时去掉。中上部出现的分枝,每一分枝1条瓜,瓜上留1~2片叶摘心。

适宜地区适宜各地小拱棚及露地栽培。

伊人黄瓜


品种名称伊人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育成的鲜食型小黄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植株生长势强,叶色绿,基部易形成侧枝。雌性系,雌花单生,间有2~3朵簇生。以主蔓结瓜为主,连续结瓜能力强、化瓜很少,果实发育快。果实绿色,果面光滑,无棱、瘤、刺,商品果长16~17厘米、横径3.0厘米。果形短棒状,瓜把不明显,外形美观。果肉脆甜、质地松软,风味浓厚、清香,品质佳。

产量表现:日光温室越冬栽培667平方米产量10000千克左右。

抗性:耐寡日照和高湿环境,耐热性稍差,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各地日光温室越冬栽培、冬春早熟栽培及塑料大棚春提前栽培等。播种育苗苗龄30~35天,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200~3500株。定植后适度蹲苗,自基部第三叶节开始结瓜,根瓜坐住后加强肥水管理。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宜全国各地冬春季保护地栽培。

风采黄瓜


品种名称风采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育成的鲜食型小黄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茎叶生长茂盛,叶色绿。雌性系,雌花2~3朵簇生。以主蔓结瓜为主,连续结瓜能力强,果实发育快。果实绿色,果面光滑,无棱、瘤、刺,商品性状好。商品果长15~16厘米、横径2.8厘米左右,短棒状。果肉脆甜,质地细腻,风味浓厚,品质佳。

产量表现:日光温室越冬栽培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0000千克左右。

抗性: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耐寡日照和高湿环境条件,耐寒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日光温室越冬栽培及塑料大棚春提前栽培等。日光温室栽培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200~3500株,塑料大棚栽培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4000~4500株。定植后不宜蹲苗,开始留瓜节位为基部第三叶节,之后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日光温室越冬栽培及塑料大棚春提前栽培等。

优秀黄瓜


品种名称优秀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1999年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从播种到采收约70天,采收期70~90天。叶深绿色,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着生在3~4节。果实长棒形,长30~35厘米左右,单瓜质量200~250克。瓜把较短,瓜腔小,瓜皮深绿色,瘤显著,密生白刺,果肉绿白色、脆甜无苦涩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4%,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平均667平方米产量6000千克左右。

抗性: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应从定植起前推40天左右。幼苗以长至三叶一心时定植为宜。播种前期苗床底水一定要充足,尽量使苗期不再补水,定植前5~7天进行适度低温炼苗。阴天注意防止沤根和立枯、猝倒等病害的发生,以利培育壮苗。大棚栽培定植时间以棚内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12~13℃以上,外界气温不低于5℃时为宜。根瓜应及时采收,以免引起赘秧。同时,因其以主蔓结果为主,分枝又少,故一般不必摘心打杈。本品种可以适度密植,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800株为宜。在霜霉病多发季节应注意防病,中后期还应注意防治蚜虫和红蜘蛛等。

适宜地区
适宜长江以北大棚、小拱棚及春季露地栽培

碧玉黄瓜


品种名称碧玉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审(认)蔬菜2003第053号

选育单位 上海农业科技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993/H995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光皮型黄瓜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节间8~10厘米,有侧蔓,主蔓结瓜为主。瓜长18~20厘米,单瓜重150~200克。瓜条直,果肉厚,种子腔小,无刺,网状棱不明显,瓜色碧绿,果肉绿白色,口味清香脆嫩。纯雌系,秋季栽培偶有雄花,对白粉病的较强的抗耐性。

产量表现

大棚竹架栽培一般亩产4000~4500公斤,温室吊绳栽培亩产5000~8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在全覆盖的保护地条件下栽培,避免风吹雨淋。

2. 春栽1月下旬及以后播种为宜,苗龄20~25天。3~5月份播种苗龄10~20天。

3. 秋栽8月上旬至9月下旬播种,子叶平展时定植为宜。

4. 定植前施足基肥,亩施优质有机肥2500公斤,复合化肥50~100公斤,追肥3~5次,每次用尿素10~15公斤。勤浇水,但忌大水漫灌。

5. 一般亩栽2000~2200株,株距40厘米。单干整枝,要抹去侧枝及4~6节以下的雌花,植株长到棚架顶部及时摘心打顶,促生回头瓜,但顶部可保留1~2个侧枝。

6. 注意防治霜霉病,秋栽还应注意防治蚜虫、潜叶蝇、瓜绢螟等;秋栽在苗期到生长中期用病毒A喷雾2~3次,以防病毒病,发现病毒病株应及时拔除。

7. 注意防治猝倒病。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郊区种植及春秋季大棚栽培及温室吊绳无限生长栽培。

翠绿黄瓜


品种名称翠绿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翠绿黄瓜是青岛市农科所以96481-1-自混-1混为母本、8273-1-12-10-6混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抗病、高产的华南型黄瓜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侧蔓较少,以主蔓结瓜为主。果实短圆筒形,皮绿色,瓜条顺直,整齐度好,表面光滑无棱沟,刺瘤褐色,小且稀少;果长20~23厘米,横径约3厘米;单果质量130~150克;瓜把长2.6厘米,小于果长的1/7。肉厚占横径的比例在60%左右,果肉浅绿色,口感脆甜清香,品质优良。商品性高。坐果能力强,一般节节有瓜,产量高,稳定在667平方米7000千克以上。耐低温、弱光。

抗性:抗病能力强,抗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青岛地区,大棚春提前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3月中下旬定植。秋延后栽培,如果上茬作物占地不能直播,可于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在露地播种育苗,苗龄20~25天。若条件允许,可于8月中旬干子直播。定植前或直播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同时可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亩。垄栽,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适宜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4000株。病害以防为主,应加强温、湿度管理。

适宜地区
适合各地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

浓妆黄瓜


品种名称浓妆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育成的鲜食型小黄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生长势旺盛,叶片大、深绿色,基部易于形成侧枝。以主蔓结瓜为主,连续结瓜能力强、化瓜少。雌性系,雌花单生或2朵簇生。果实浓绿色,发育速度快。果面光滑,无瘤刺,果长14厘米、横径3厘米左右,短棒状,棱和瓜把不明显,果形美观,商品性状好。风味浓厚,质地松脆,品质佳。

产量表现:日光温室越冬栽培667平方米产量可达10000千克左右。

抗性: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耐寡日照和高湿环境条件,较耐热。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各地日光温室秋冬及冬春栽培、塑料大棚春提前栽培等。播种育苗苗龄30~35天,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200~3500株。定植后适度蹲苗,自基部第三叶节开始结瓜,根瓜坐住后加强肥水管理。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适宜全国各地保护地冬春、秋冬季栽培。

翠龙黄瓜


品种名称翠龙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较旺盛,以主蔓结瓜为主。果实短圆筒形,瓜条顺直,青刺瘤、少而小,表面光滑无棱沟,果长约20厘米、横径3.3厘米左右,单果质量约130克,皮浅绿色,有光泽,果肉嫩绿,风味佳,口感清香、甜脆、无苦味。第一雌花节位在5节左右,雌花节率在70%以上,连续坐瓜能力较强,畸形瓜少。耐低温、弱光。

产量表现:667平方米产量可达7000千克以上。

抗性:抗枯萎病、霜霉病,较抗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

栽培技术要点:青岛地区,春季大棚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3月底4月初定植,苗龄35天。秋延后栽培,8月中旬干子直播。定植前或直播前应施足基肥,做成高15厘米的半高畦,畦宽50~70厘米,畦沟宽50~6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4000株。春季大棚栽培,由于坐瓜节位低,坐瓜多,根瓜宜早摘,以防化瓜。盛瓜期,当嫩瓜达商品成熟时及时采收。田间病害以防为主,可及时喷洒农药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等主要病害。

适宜地区
适合各地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

绿翠黄瓜


品种名称绿翠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审(认)蔬菜2003第054号

选育单位 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来源荷兰引进981/引进987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欧洲型光皮黄瓜杂交一代强雌系杂种,植株长势强,有侧蔓,主蔓结瓜为主。瓜长22~25厘米,单瓜重220~250克。瓜条直,两端同样粗度,棒状,果肉厚,无剌,果皮稍有棱或不明显,瓜色浅绿,口味清香脆嫩,可作为水果型蔬菜,适宜春秋季大棚栽培。对白粉病有较强的抗性。

产量表现

2000年在上海市的川沙、南汇、松江、奉贤、青浦、金山等地种植,一般大棚栽培亩产4000~4500公斤,温室吊绳栽培亩产5000~8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秋两季均采用保护地栽培。

2. 栽培过程中避免风吹雨淋。

3. 春栽1月下旬播种,苗龄25~30天。秋栽8月上旬到9月下旬播种,苗龄15~20天。定植前施足基肥,亩施优质肥2500公斤,复合化肥50~100公斤,追肥3~5次,每次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

4. 勤浇水,但忌大水浇灌。

5. 一般亩栽2000~2200株。

6. 及时抹去侧枝及4~6节以下的雌花,及时摘除畸形瓜,植株长到棚架顶部及时摘心打顶,促生回头瓜,可保留1~2个侧枝。

7. 注意防治霜霉病,秋栽还应注意防治蚜虫、潜叶蝇、瓜绢螟等。

8. 秋栽在苗期到生长中期用病毒A喷雾2~3次,以防病毒病,发现病毒株应及时拔除。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市种植。

中农207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207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保护地专用全雌型黄瓜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全雌型。植株主蔓结瓜,果实棒形,长约30厘米,单果质量150~200克。皮色深绿,刺瘤稀密中等,脆嫩,味微甜,品质优良。早熟,从播种到第一次采收60天左右。

产量表现:667平方米产量5000~8000千克。

抗性:抗白粉病、枯萎病、角斑病、黑星病、霜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大棚春季栽培、温室或日光温室春季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但不宜过早。苗龄25~28天。苗期无需蹲苗,要注意防寒保温。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000株左右,及早搭架绑蔓并尽早摘去植株基部4~5节以下未开放的雌花。及时采收,特别是前期瓜要早采勤采。根据肥水条件和植株长势,适当摘去发育不良的幼果。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增加移栽缓苗后的促苗肥和坐果后催果肥的用量,一般每采收1~2次追肥1次。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保护地栽培。

中农208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208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中早熟,从播种到第一次采收约60天,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植株蔓生,生长势旺盛,主蔓结瓜为主。后期肥水充足,管理得当时,也会抽生短侧蔓,也可进行侧蔓结瓜。幼苗健壮,子叶大,呈长椭圆形,绿色。成株浅根系,侧根发达。主蔓上分枝特短,叶掌状,中等大小,全缘,植株第2~3节起每节都有雌花,全雌花,花单生。瓜棒形,长约30厘米,横径3.0~3.5厘米,单瓜重150~200克,把短,瓜把长度与全瓜长比小于1/7,条直,无黄条,皮色深绿均匀,有光泽,白刺,刺瘤较密,肉厚0.6厘米,心腔小,心腔直径与瓜直径比小于1/2,瓜皮较薄,品质脆嫩,味微甜无苦味。种子千粒重25克左右。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 201.7公斤,比对照品种长春密刺增产10.55%;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02.6公斤,比对照品种长春密刺增产14.29%。

抗性

苗期鉴定,高抗角斑病、枯萎病,抗黑星病,耐白粉病和霜霉病。田间抗病性强。植株田间表现较耐低温,生长后期也表现一定的耐热性。


栽培技术要点

1. 黑龙江省春大棚多层覆盖栽培,3月上旬播种育苗,一般苗龄25~30天,不宜过长,4月上旬定植于大棚。

2. 日光温室栽培,2月上中旬加温温室育苗,苗龄30天内,3月上中旬当幼苗两叶一心时定植。适宜春季塑料大棚、加温或不加温日光温室,育苗移栽,大小行,株距28~30厘米,大行行距90~95厘米,小行行距40厘米,每亩可栽培3500株左右。

3. 选择土壤疏松,排灌水良好的地块。深耕前,亩施腐熟厩肥5000公斤以上,作畦前亩施三元复合肥100公斤,腐熟鸡粪100公斤。

4. 定植缓苗后,分期追肥。每次亩施100公斤三元复合肥或膨化鸡粪或亩施化肥25公斤和腐熟人粪尿2 500公斤。移栽后要促进尽早返苗,早搭架绑蔓。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进行适当的植株调整。

5. 及时采收,特别是早期瓜要早采、勤采,盛果期每隔1~2天采1次,以便小瓜的膨大。

适宜地区
适宜黑龙江省早春大棚栽培。

黄瓜—苦瓜套种


为了探讨日光温室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笔者于1994-1996年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黄瓜套作苦瓜的栽培试验,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获得了成功。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黄瓜8210千克,苦瓜1100千克,纯收入2.6万-3万元。目前.这种种植模式在河北省6个县、市已开始推广。

当前对日光温室的利用多放在超时令和反季节的种植上,而在夏季多为休闲期,没有得到周年的充分利用。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休闲期(5月底-10月上旬),提高了温室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了土地、光能、劳动力等资源。而且苦瓜抽蔓前生长缓慢,苗期长,不影响冬季黄瓜的生长,后期也不用再插架,5月份揭掉塑料膜后利用温室供架攀缘生长。苦瓜是耐热作物,病虫害少,生产成本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品种选择

黄瓜选用新泰密刺作接穗,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育苗。苦瓜选用生长势强、耐热性强、病虫害少的滨城苦瓜、长白苦瓜等品种。

二、育苗

黄瓜在10月中旬播种育苗,采用断根插接的方法。先播种黑籽南瓜,选用存放过一年、籽粒饱满的种子,在55℃温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在30℃温水中浸种8小时,将种子反复搓洗,在25℃条件下催芽。出芽后播种在苗床。黑籽南瓜播种后3-4天播种黄瓜,黄瓜播种后约8-9天当黄瓜苗高3-4厘米子叶展开后即可嫁接。接好后将断过根的南瓜苗插到预先准备好的苗床内,嫁接苗要精心管理。当苗龄在2叶1心时向植株喷1次40%乙烯利水剂,浓度为5000倍,一方面可抑制幼苗徒长;另一方面可促进雌花形成。定植前向植株喷1-2次大豆素,浓度为100毫克/千克,可使黄瓜增产15%左右。嫁接后约22-24天可达到定植苗龄。

苦瓜在11月上旬播种育苗。苦瓜种皮厚而坚硬,发芽困难,播种前必须浸种催芽,用65℃热水烫种15分钟,后置于30℃温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后用纱布包好,放在30-35℃条件下催芽,80%的种子出芽后播种。用营养钵装营养土播种育苗。苦瓜在第1片真叶展开后喷1次浓度为20-40毫克/千克的GA,可加大雌花的比例,降低第1雌花的节位,提高前期产量。

三、施肥整地

定植前每667平方米施圈肥5000千克,饼肥150千克,硝酸二按5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深耕30厘米,将士肥混匀。南北向起垄,采用高垄栽培,垄高15厘米。

四、定植方式

当黄瓜3-4片真叶展开时(约11月下旬)进行定植。黄瓜按大小行栽苗,大行行距80厘米,小行行距50厘米,株距27厘米。每隔4行黄瓜留1苦瓜套作行,行宽1.2米,行中间定植苦瓜。苦瓜在4片真叶时(约1月中下旬)定植,株距40厘米。

五、定植后的管理

1.覆盖地膜

为了提高地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增加光照强度,定植后要覆盖地膜,每相邻的两个小行覆盖在一起。在膜下追肥浇水。

2.张挂镀铝膜反光幕

反光幕可增加温室北侧的地温是冬春茬黄瓜增产的有效措施。

3.温度管理

黄瓜和苦瓜都是喜温作物,室内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间15-1.8℃。为了增加株抗寒能力,可在缓苗后、开花期、幼果期各喷一次1%浓度的植物抗寒剂。

4.水肥管理

黄瓜浇过缓苗水后至根瓜采收初期,约30天时间一般不浇水,以促根控秧为主,土壤绝对含水量20%左右为宜。采瓜初期至整个结瓜盛期,浇水要多,一般10-20天浇一次,前期间隔时间长一些.后期间隔时间短一些。阴天、雨雪天、降温天不要浇水。低温季节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浇水,最好浇温水。苦瓜在甩基前忌浇大水,随着植株长大、气温逐渐升高要逐渐加大浇水量。高温季节在早晨、傍晚浇水。一般每隔一次清水,浇水冲施一次复合肥,每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0-15千克。同时,要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5.人工授粉

黄瓜虽然不经授粉也能结瓜,但经过人工授粉,可显著提高产量。苦瓜在揭塑料膜以前也可人工授粉。授粉在9-13时进行。

6.植株调整

苦瓜的分枝力强。主蔓上雄花的结果率是随着节位上升而降低,产量主要靠第1-4节雌花结果,所以,调整植株摘除侧蔓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主蔓的雌花坐果。整枝方法是首先保持主蔓的生长,主蔓高1-1.5米以下的侧蔓全部去掉,主蔓长到一定高度后,留下2-3个健壮的侧蔓与主蔓一起上架,以后再生出的侧蔓,有瓜者即留蔓,并当节打顶,无瓜者将整蔓从基部剪掉。

7.病害防治

黄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疫病;苦瓜的病害有斑点病、炭疽病、疫病。

防治方法:霜霉病和疫病用52%百菌清烟剂,每次667平方米用250克熏烟,或用70%滴涕M 6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始液喷雾;炭疽病用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斑点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施。

8.采收

黄瓜的采收期一般从12月底到翌年5月下旬。苦瓜的采收期从3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中旬结束。

北京203黄瓜


品种名称北京203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黄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中等。果实长30~35厘米,果面色深、亮绿,刺瘤明显,心室小,肉浅绿色,瓜把适中。品质好,畸型瓜率低。早熟性好,第一雌花节位4~5节,以后每隔2~3节出现1雌花,以主蔓结瓜为主。

产量表现:春季栽培667平方米产量可达6000千克。适宜春、秋季大棚栽培。

抗性:耐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春季栽培同一般春用黄瓜品种,无特别要求。秋季栽培需在3~4片真叶时喷施150毫克/千克乙烯利1次,以增加雌花比率。

适宜地区 长江以北地区均可栽培。

韭菜—黄瓜套种


 一、温室结构

温室适宜长度60-300米,最短20米,东西向,室内跨度6米。由后墙、山墙、后坡、前坡四大部分构成。

二、茬口安排

分为秋冬茬和冬春茬两茬。秋冬茬为韭菜、芹菜、黄瓜、西红柿;冬春茬为黄瓜、西红柿等。石家庄地区以韭菜黄瓜效益最高,面积最大。配套技术也较为完善。

1.秋冬茬韭菜栽培技术

适宜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品种为汉中韭和791,其耐寒性强,前期生长快,头茬收割产量高。

(1)播种。韭菜育苗采用露地育苗,适宜播种期为4月上旬-下旬,每667平方米播量6-8千克。温室韭菜当年见效益,增加密度,加大播量是增加产量的关健措施之一。播种应选沙壤土,每667平方米施优质粗肥4000-5000千克,磷肥50-30千克,做成1米宽,6-10米长的平畦,播种方法掌握早播,采用干播法;迟播采用催芽后撒种,一般采用条播以利锄草。

(2)播后管理。从播种到出苗保持土壤湿润,每隔2-3天浇一水,及时清除杂草。出苗到苗高15厘米以促为主,每5-6天浇一小水。苗高10厘米和15厘米时追肥两次,每次尿素5-8千克,应先除草后追肥,4月下旬-5月中旬是地蛆发生盛期。要及时发现并除治,苗高15厘米-移栽苗要控制徒长,防止倒伏烂秧。浇水适当减少,并注意排水防涝,一般不追肥。苗龄80-90天,苗高18-22厘米,6片叶即可移栽,移栽地块一般为温室内或备建温室地内。

(3)移栽后管理。移栽后管理重点是养报壮秧,移栽4-5天后浇缓苗水,2-3天后可以缓苗,墒情适宜时及时中耕,促进发根,缓苗后到处暑苗控制浇水,并注意排水防涝,处暑到寒露是旺盛生长期,结合浇水,追氮肥2-3次,每次尿素7-10千克,前期一般5-7天浇一小水,白露后可3-4天浇一小水。该时期为地蛆危害又一高峰期,应注意及时除治。寒露以后,气温转凉,生长减慢,要进行蹲秧,减少浇水,要求土壤见干见湿,不早不浇。一般8-10天一水,停止追肥,立冬后适时浇冻水。韭菜休眠前,应将温室骨架安装好。

(4)韭菜温室管理。①扣膜。扣膜时间应根据韭菜回根期和预计上市时间而定,回根以后及时扣膜,一般在11月中下旬。

②中耕培土。扣膜后5-7天化冻,立即中耕。随着植株生长培土2-3次,每次2厘米以上。

③温度管理。掌握第一茬韭适温白天18-20℃。第二茬22-25℃,夜间均保持8-12℃,不低于5℃,第三茬韭与黄瓜苗共生,温度管理以黄瓜为主,白天25-28℃,夜间13-15℃,不低于10℃。

④水肥管理。扣膜前不浇水,每次收割前4-5天浇一水,并追硝铵每667平方米15-20千克。割后新芽长出7-10厘米高时开始浇水。

⑤放风。温度超过28℃及每次收割前4-5天均应放风,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5)收割。扣膜后40-45天割头茬,其后20天收割一次,连割三茬。为争取春节上市可适当控制生长,延迟收割。头茬5-6叶,高25厘米以上时收割,留茬4-5厘米以后每次留茬高出2厘米收割。

(6)病虫害防治。韭菜主要虫害为韭蛆,重点在露地生长期防治。主要病害为灰霉病,除控制湿度可采用多菌灵、速克灵、普海因等药喷雾防治。

2.冬春茬黄瓜栽培技术

(1)采用品种。冬春茬黄瓜以新泰密刺、冀黄瓜二号等为主要品种,该品种结瓜早,瓜节密,前期产量较高,有一定抗病性。

(2)育苗形式。一般在温室内设置小拱棚,铺设地热线育苗。苗龄45-55天,适宜播期12月下旬,每667平方米播量150-175克。单株营养面积8平方米,每667平方米栽培田需用苗床25平方米。

(3)播种。可直接播于纸袋内,也可先播种于蛭石基质上,二片子叶展开后分苗于纸袋内,纸袋8厘米见方。

(4)苗床管理。冬春茬黄瓜育苗正值寒冷冬季,管理以温度管理为中心,要注意避免低温,尤其是低地温的影响,播种后喷一次透水,移坨时补充水分,移植时再浇一次透水,其他时间均不浇水,防止徒长或沤根。播种后应保持白天温度28℃,夜间20-24℃,最低18℃。7-8天后齐苗,保持白天20-24℃,夜间16℃,最低16℃,气地温差不宜过大,一般地温稍高于气温最好。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争取阳光,移栽前7-10天要倒坨一次,适应温室环境。

(5)移栽。黄瓜苗龄45-55天,叶片4-5片时进行移栽,一般在2月下旬定植,定植采用水稳苗,行距1米,株距18-20厘米,韭菜畦背上定植主行,畦间大行距之间定植副行,副行采瓜1-2次,植株约1米左右,互相发生影响时拔除副行,定植要露坨浅栽,应选连续晴天进行。

(6)定植后管理。韭菜收割完后及时清茬,每667平方米增施饼肥25千克,磷肥100千克。定植后为促进缓苗棚内温度适当提高到30℃左右不放风,缓苗后进入正常管理,注童锄划松土,提高地温,根瓜坐住前轻施氮肥,适当蹲苗,根瓜开始膨大,瓜把发黑时结束蹲苗,开始追肥浇水,浇水底在晴天上午进行,结合浇水每10天追一次氮肥,每667平方米硝铵12.5千克,进入4,5月份温度升高并进入结瓜盛期,加大放风量,但不揭棚,直至拉秧,浇水一般3-4天一次,掌握间隔一水追肥一次。

(7)整枝。甩蔓后开始绑蔓和整枝,绑蔓时抑强扶弱,蛇形上升,并使植株龙头等高,方向一致。侧枝如生长过旺要及时打去,一般以主蔓结瓜为主,侧枝留1叶去尖。

(8)采收。适时采收根瓜,即可控制徒长,也能增加产量,应掌握腰瓜坐住后,及时采摘根瓜。

(9)病虫害防治。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白粉病等,除控制湿度外,霜霉病可用乙磷铝、瑞毒霉等药剂喷雾,也可用百菌清烟柱薰蒸,细菌性角斑病可用代森按、DT等。防治白粉病可用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枯萎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有双效灵和多菌灵等。

温室黄瓜虫害主要为温室白粉虱,可用乐果喷雾防治。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