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芋

2020-08-25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阳芋,拼音:yángyù

拉丁学名:SolanumtuberosumL.

别称:洋芋、土豆、荷兰薯、山药蛋、山药豆、地蛋、马铃薯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亚目:

科:茄科,亚科:

族:茄族,属:茄属

形态特征

阳芋草本,高可达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地下茎块状,扁圆形或长圆形,叶为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小叶常大小相间,小叶6-8对,卵形至长圆形,叶片最大可长6厘米,宽达3.2厘米,伞房花序顶生,花白色或蓝紫色;萼钟形,裂片披针形,花柱柱头头状。浆果圆球状,花期夏季。

生长习性

阳芋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药用价值

阳芋甘,平。补气,健脾,消炎。治腮腺炎,烫伤。发芽的阳芋含有丰富的龙葵碱,使用可能引起中毒。

阳芋图片

小编推荐

青芋1号洋姜


品种名称青芋1号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青海威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从青海地方品种中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菊芋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品种。生育期1928天,全生育期20911天。植株高295.010.8厘米,茎直立、绿色,上有刺毛,紫色针点,基部多分枝,下部叶对生,上部呈螺旋状排列,叶长卵圆形,叶面粗糙,叶面及叶背均有茸毛,叶边缘有锯齿,中下部最大叶,叶长20.41厘米,宽13.60.7厘米,叶柄长7.11.6厘米。头状花序,花盘直径2~3cm,周围有2~3层披针形苞叶,外部绿色,内为白色,边缘黄色舌状花,结实率极低。块茎呈不规则瘤形或棒状,块茎表皮紫红色,肉白色,致密度紧,芽眼外突,块茎较集中,大小不一,块茎休眠期150天。单株块茎平均21.63.7个,单株产量平均961120克,单个块茎平均重446克。

产量表现

在青海省水地种植亩产2000~3000公斤;青海省山旱地种植亩产1500~2000公斤。

品质分析

块茎粗蛋白2.62%,可溶性糖16.27%,粗纤维1.35%,粗脂肪1.52%。

抗性

抗旱性、抗寒性强,耐瘠薄、耐盐碱。抗菌核病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喜疏松、肥沃的沙壤土。

2. 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秋深翻。

3. 每亩施有机肥3~4立方米,纯磷12公斤,纯钾6.7公斤,基肥用量占总用肥量的90%,苗期至现蕾期追施纯氮3公斤。

4. 播前选大于30克,无病、无伤的块茎作种,整芋播种,或切块播种。

5. 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或10月上中旬。每亩播量70~80公斤。

6. 起垄种植,一般株距4010厘米,行距7010厘米,每亩密度为1700~2400株。

7. 苗齐后除草松土,松土层达5厘米以上。防止伤根伤苗,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及时灌水、施肥,现蕾前叶面施肥2~3次。

8. 10月上旬田间植株茎叶于枯九成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块茎。

9. 挖出的块茎放在通风透光处1~2天后,于背荫处埋藏,埋藏沟规格为宽1.0~1.5米,深1米,1层块茎1层土,随放随埋,直至与地面相平。

适宜地区
适宜于青海省水地及低、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武芋1号芋头


品种名称武芋1号

分类 薯芋类-芋头
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 Schott

选育单位 武汉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武汉市蔬菜研究所选育。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多子芋,早中熟品种。适宜半千半湿土壤。叶柄绿色,株高100~130厘米,叶片长55厘米、宽44厘米。子芋长卵形,较整齐。芋肉白色,肉质粉,风味佳,单株产芋约1.5千克。露地34月播种,8月中旬即可收获,9月中旬完全成熟,收获可持续至翌年4月。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500~3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于4月上中旬播种,栽植密度2000~2500株/亩。

2. 播前施入腐熟农家肥2500千克/亩,复合肥30~50千克/亩。

3. 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忌干旱。

4. 等芋头开始膨大时应及时培土并除去新萌发的芽。

5. 注意防治芋疫病和斜纹夜蛾危害。

适宜地区
全国大部分水源丰富的地区均可栽培。

武芋2号芋头


品种名称武芋2号

分类 薯芋类-芋头
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 Schott

选育单位 武汉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多子芋,早中熟品种。适宜半干半湿土壤。叶柄紫黑色,叶片绿色,株高110~160厘米,叶片长55厘米、宽39厘米。子芋卵圆形,整齐。芋肉白色,肉质粉,风味佳,单株产芋约2千克。露地34月播种,8月中旬即可收获,9月中旬完全成熟, 收获可持续至翌年4月。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3000~4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于4月上中旬播种,栽植密度2000~2500株/亩。

2. 播前施入腐熟农家肥2500千克/亩,复合肥30~50千克/亩。

3. 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忌干旱。

4. 等芋头开始膨大时应及时培土并除去新萌发的芽。

5. 注意防治芋疫病和斜纹夜蛾危害。

适宜地区 全国大部分水源丰富的地区均可栽培。

青芋2号洋姜


品种名称青芋2号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审(认)定年份2005年

审(认)定情况2005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青海省威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采用筛选提纯的方法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晚熟品种,生育期186~192天,全生育期210.00~225天。株高268.609.42厘米,幼苗直立,绿色,上有刺毛,紫色针点。基部分支多,叶长卵圆形,叶面粗糙;叶面及叶背均有茸毛,叶边缘有锯齿,中下部叶最大,叶长22.602.51厘米,宽13.641.45厘米,叶柄长7.831.12厘米。头状花序,花盘直径1.700.26厘米,周围有2~3层披针形苞,外部绿色,内为白色,边缘黄色舌状花。块茎呈不规则瘤形,表皮浅红色,肉白色,致密度紧,芽眼外突,块茎长8.631.35厘米,宽3.970.68厘米;单株块茎数26.708.71个,单株产量1243.00268克,单块茎重110.6341.27克。

产量表现

水地种植亩产约2800~3300公斤。

品质分析

块茎粗蛋白1.62%,可溶性糖12.72%,粗纤维5.00%,粗脂肪1.29%。

抗性

抗旱、耐寒性中等,耐盐碱、耐瘠薄;中抗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前亩施农家肥3~4立方米作底肥,全生育期亩施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氧化钾10公斤。

2. 播种期10月中下旬,亩播种量70~80公斤,亩保苗0.28万株。

3. 苗齐后除草松土。

4. 开花期及时灌水,生育期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

适宜地区
适宜青海省川水地区种植。

秦芋32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秦芋32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2011年

审(认)定情况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薯2011003

选育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秦芋30号89-1(高原3号文胜4号)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秦芋32号马铃薯属中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85天左右。株高60厘米左右,植株直立,生长势中等,分枝少,茎叶绿色,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天然结实性差。匍匐茎中等长,块茎圆扁型,表皮光滑、淡黄色,肉黄色,芽眼较浅。区试单株主茎数3.7个、结薯6.6个,平均单薯重72.3克,商品薯率78.4%。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加中晚熟西南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块茎亩产1599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5.8%。

2010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1443公斤,比对照米拉增产12.5%。

品质分析

块茎淀粉含量11.8%,干物质含量18.5%,还原糖含量0.29%,粗蛋白含量2.10%,维生素C含量14.2毫克/100克鲜薯。

抗性

经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植株中抗马铃薯X病毒病和Y病毒病,抗晚疫病。区试田间调查感晚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西南山区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丘陵区可在12月下旬至元月中旬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

3. 选择排水便利地块种植,播前催芽,施足基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

4. 生育期间注意防治蚜虫、晚疫病等病虫害,及时除草、中耕和培土。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北宜昌,陕西南部,云南大理、昭通,贵州毕节,四川中南部作为中晚熟鲜食品种种植。

无公害高产槟榔芋种植方法


名称无公害高产槟榔芋种植方法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薯芋类-芋头
适宜品种
槟榔芋是薯蓣科作物,也叫荔浦芋,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目前的广西荔浦、平乐、恭城和福建的闽南地区为主产区。

栽培技术
槟榔芋667平方米产量可高达3 000千克,普通芋头667平方米一年大小两季的种植效益仅为600~700元,而种植槟榔芋只占大春一季,种植效益就高达5 000元,比较效益非常明显。目前槟榔芋畅销全国,出口东南亚等地,在欧美市场售价高达2 000美元/吨。

1.栽培地选择

选择光照条件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芋不宜连作,一般要求2~3年轮作一次,最好是水旱轮作。

2.精选种芋

选用圆球形、饱满、均匀,单芋质量50克左右的小子芋作种芋,667平方米用种30~35千克。

3.土壤消毒,施足基肥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晒白,碎土后每667平方米均匀撒施石灰50~75千克,腐熟厩肥1 500~2 000千克,或者商品有机肥200千克,深翻耙匀后做畦。

4.整地

深耕20~25厘米,耕细整平,按畦带沟宽1.2米,整成深沟高畦。

5.种植季节

槟榔芋一年种植一季,播种时间一般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为提早上市可采用地膜覆盖,播种期可提前至1月下旬。

6.种植方法

种植株距一般为50~60厘米,单行种植,667平方米植900~1 000株,定植穴开30~40厘米见方,穴深至犁底层,667平方米穴施钙、镁、磷肥100千克后下种(单芋种质量50克左右,过大的在切块后用草木灰蘸切口凉干后下种),并盖薄土后喷洒除草剂,防止杂草生长。

7.田间管理

(1)追肥

槟榔芋生育期长,根系发达,需肥量大,前期生长慢,中期生长快,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勤施追肥,从稀到浓逐次增加,苗期薄肥勤施忌重肥,芋头膨大期浓肥重施促高产,齐苗后667平方米浇施10%腐熟人粪尿1 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隔10~15天施一次。重施芋头膨大肥,分三次施用,第一次在芋株生长5片叶龄后约5月中、下旬施第一次大肥,667平方米50%腐熟人粪尿1 500千克或尿素25千克。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叶龄约7~8片时),667平方米用45%复合肥15千克加尿素20千克挖穴深施,第三次在7月中、下旬(叶龄约9~10片时),667平方米用45%复合肥85千克加硫酸钾15千克,挖穴深施。

(2)水分管理

定植后芋田必须搞好排水工作,严禁穴内积水。7-9月芋苗生长迅速,不能缺水,干旱时要求夜灌日排,做到水进半沟,潮湿上垄,土壤含水量保持85%~90%,收获前15天排干田水以便收获贮藏。

(3)培土

培土是芋头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促进发生不定根,提高抗旱能力,抑制顶芽生长,且利于球茎的发育肥大。全生育期一般培土4次,并逐渐加厚。第一次在齐苗后即4月上、中旬,结合中耕除草施肥进行浅培土,培土宜薄;第二次在芋头开始膨大时(约5片叶龄)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培土,培土厚度约为5厘米左右;第三、四次结合第二、第三次施大肥时进行培土,培土厚度为7~10厘米,最后一次培土后再用稻草覆盖畦面。

8.采收

芋叶变黄,根系枯萎时即可采收,留种的种芋待充分成熟后采收,采收前6~7天在叶柄基部6~9厘米处割去地上部,伤口干燥愈合后采收,可防止贮藏中腐烂。

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槟榔芋全生育期发生病虫害较少,在块根膨大初期可以667平方米用10千克茶枯撒施于植株基部防治地下害虫,对重病株病叶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

①疫病:用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2%克露8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②蚜虫:用10%吡虫啉(大拇指、四季红)可湿性粉剂3 000倍,或3%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

③斜纹夜蛾:可用千胜Bt 150毫升配水25~30千克喷施。也可用0.5%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三令)1 500倍液,或10%虫螨腈(除尽)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