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瓜

2020-08-25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蛇瓜,拼音:shéguā

拉丁学名:TrichosanthesanguinaL.

别称:蛇王瓜、蛇豆、蛇丝瓜、大豆角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南瓜族,属:栝楼属

形态特征

蛇瓜一年生攀援藤本;茎纤细,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长硬毛。叶片膜质,圆形或肾状圆形,长8-16厘米,宽12-18厘米,3-7浅裂至中裂,有时深裂,裂片极多变,通常倒卵形,两侧不对称,先端圆钝或阔三角形,具短尖头,边缘具疏离细齿,叶基弯缺深心形,深约3厘米,上面绿色,被短柔毛及散生长柔毛状长硬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主脉5-7条,直达齿尖,细脉网状;叶柄长3.5-8厘米,具纵条纹,密被短柔毛及疏被柔毛状长硬毛。卷须2-3歧,具纵条纹,被短柔毛。花雌雄同株。雄花组成总状花序,常有1单生雌花并生,花序梗长10-18厘米,疏被短柔毛及长硬毛,顶端具8-10花,花梗细,长5-12毫米,密被短柔毛;苞片钻状披针形,长3(-5)毫米;花萼筒近圆筒形,长2.5-3厘米,顶端略扩大,径4-5毫米,密被短柔毛及疏被长柔毛状硬毛,裂片狭三角形,长约2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反折;花冠白色,裂片卵状长圆形,长7-8毫米,宽约3毫米,具3脉,流苏与花冠裂片近等长;花药柱卵球形,长约3毫米,花丝纤细,长约2毫米;退化雌蕊具3枚纤细分离的花柱。雌花单生,花梗长不及1厘米,密被长柔毛;花萼及花冠同雄花;子房棒状,长2.5-3厘米,径约3毫米,密被极短柔毛及长柔毛状硬毛。果实长圆柱形,长1-2米,径3-4厘米,通常扭曲,幼时绿色,具苍白色条纹,成熟时橙黄色,具种子10余枚。种子长圆形,藏于鲜红色的果瓤内,长11-17毫米,宽8-10毫米,灰褐色,种脐端变狭,另端圆形或略截形,边缘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均具皱纹。花果期夏末及秋季。

生长习性

蛇瓜喜温、耐湿热,肉质根,根系发达,在15~40℃的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5℃,各种类型土壤均可栽培。蛇瓜的全生育期约180~200天。蔓性草本,生长势旺盛。

药用价值

蛇瓜性凉,入肺、胃、大肠经,能清热化痰,润肺滑肠。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肉质松软,清暑解热,利尿降压。

蛇瓜图片

精选阅读

观赏和食用蛇瓜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名称观赏和食用蛇瓜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瓜类-蛇瓜
适宜品种
蛇瓜也称蛇丝瓜、蛇豆、蛇王瓜等,品种依皮色分为灰白色系、绿色系、青黑色系,本院种植的品种初为灰白色,渐渐变老为浅红色,到老时变成橙红色。瓜条细长,瓜身圆筒形或弯曲,瓜先端及基部渐细瘦,形似蛇,故称蛇瓜,是葫芦科栝楼属中的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在西非、美洲热带地区等地也有栽培,中国只有零星栽培。由于其瓜形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普教育基地观光的主栽品种之一。蛇瓜以食用嫩果实为主,嫩叶和嫩茎也可食用,嫩蛇瓜可切片素炒,也可与肉炒或作汤,瓜去皮后有轻微特殊臭味,肉无臭味,煮熟后臭味消失,清香可口,别具风味。蛇瓜性凉,能清热化痰,润肺滑肠,利尿降压,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蛇瓜鲜有病虫害,可成为无公害蔬菜,且蛇瓜耐高温,可在夏季生长,作夏秋季度淡蔬菜,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蛇瓜茎蔓纤细,长可达5~8米,茎横切面呈五角形,植株分枝能力强,叶片绿色,掌状深裂,裂口较圆,叶面有细茸毛,同株雌雄异花,花瓣白色,5裂或6裂,雌花花托肥大,花单性,雄花多为总状花序,蕾期为青绿色,将开时浅黄绿色,雄花发生早于雌花,一般雌花于主蔓12节位左右开始着生,以后主蔓、侧蔓均能连续着生雌花,但侧蔓结的瓜瓜条小,畸形瓜多。果实长筒形,两端尖细,尾端常弯曲,横径4~6厘米,长40~160厘米,嫩果有细长茸毛、瓜皮灰白色,上有多条绿色条纹,肉白色松软,有淡腥味,单瓜质量300~600克,成熟果皮为橙红色。种子为土褐色,表面粗糙,千粒质量200~250克。蛇瓜喜温、耐湿热,根系发达、侧根多,易生不定根,在15~40℃的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0~35℃。各种类型的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沙质壤土为最佳。生育期180~200天。

2.栽培要点

(1)栽培方式

按搭架方式可分为篱架栽培或平棚栽培,按栽培方式可分为大棚温室栽培或露地栽培。

(2)适时育苗

蛇瓜的适应性比较强,在15℃以上温度即可顺利出苗,超过30℃仍生长良好,所以育苗时间根据栽培方式自由掌握。大棚+地膜+小拱棚可在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露地栽培可用小拱棚+地膜于3月中下旬进行育苗。蛇瓜种皮较厚且硬,一般播前晒种1~2天后,用55℃的热水烫种3分钟,烫种时要不断搅拌,当水温冷却至30%时,捞出种子放入30%左右的清水中浸泡1~2天,期间要擦洗去种皮上的黏液,到种子充分膨胀后捞出,用湿的纱布包裹保湿,放在30℃条件下催芽,当有80%的种子出芽后即可播种。育苗可采用营养钵、穴盘或营养土块育苗。营养土由3年以上没有种过葫芦科作物的园土或水稻土5份、草炭2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份混匀制成,如无草炭可用废菇料或肥沃园土。装钵后浇透水,每钵平放l粒已萌芽的种子,盖细土1厘米厚。苗床一般安排在大棚内,并在苗床上覆盖地膜保湿保温,出苗前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5~30℃,出苗后揭去地膜。如为露地育苗,要视气温情况加盖小拱棚;如为大棚早熟栽培,前期气温低,可覆盖小拱棚并加盖无纺布保温。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5~20℃以培育壮苗。当幼苗3叶1心时可定植,定植前7~10天应适当降低温度进行炼苗,苗龄一般为30~45天。

(3)整地定植

蛇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栽培农作物的土壤均可栽培。如进行连片种植,应选择近3年没有种植过葫芦科作物的田块。为使蛇瓜生长良好,获得高产稳产,定植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千克,钙镁磷肥30千克,NPK三元复合肥30~50千克作基肥,肥料施后翻耕,整细、耙平,作畦宽2米(连沟)。作篱架栽培,每畦种2行,株距80~100厘米,每667平方米定植600~900株;作平棚架栽培,每畦种1行,株距70~100厘米,每667平方米种400株左右。一般在幼苗3叶1心时定植,每穴1株,定植后要及时浇定根水,并且要根据当时气温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温护苗措施。

(4)田间管理

①幼苗期管理 蛇瓜喜温喜光,苗期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养分,其适宜生长温度是13~28℃,在早春连续阴雨低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容易出现叶色发黄、茎秆纤细、幼苗徒长等症状,所以,缓苗后,要适当控制浇水,宁干勿湿,防止烂秧死苗。苗期白天适宜温度为20~28℃,夜间13~18℃,提高温度可缩短苗龄。白天生长温度适宜,适当降低夜间温度,有利于幼苗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促使雌花形成。定植时挑选壮苗,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

②肥水管理 蛇瓜在适宜温度下生长速度快,整个生育期间对肥料需求量较大,定植缓苗后应追肥1次,可用3%~5%复合肥水溶液浇根,促发新根。在抽蔓至开雌花前,根据植株长势情况,可酌情浇施3%尿素水溶液,使植株生长健壮。第1个瓜坐住后要追施复合肥,每667平方米用25~30千克,对水稀释后浇根,以后每采摘2~3次追1次肥,追肥可用稀粪水、腐熟的饼肥或复合肥,看长势情况,适当增减用肥量。配合叶面喷施0.4%~0.5%磷酸二氢钾液。如生长期间出现脱肥现象,则会出现瓜条畸形茸,瓜长不大,影响产量和效益。

蛇瓜株型大,根系发达,耐旱力较强,但在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过于干旱缺水会造成结瓜少,瓜小,畸形瓜多,因此坐瓜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炎热的夏季,应严防植株早衰,一般结合追肥每周浇水1次,防止土壤干旱。

③中耕锄草 及时中耕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搭架前在行间进行1次深中耕,清除杂草,疏通排灌沟。搭架后视土壤及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中耕除草,中耕后要培土,以免根群外露。

④搭棚 蛇瓜抽蔓后要及时搭棚。连栋大棚栽培一般采用篱架栽培,方法是在大栅肩高处按棚方向拉上铁丝,再在铁丝上放下塑料绳,使蔓顺绳缠绕向上生长,其特点是可以密植、产量高。普通栽培一般采用2米高的平棚栽培,其特点是瓜垂直,果形好,观赏性好。零星种植以平棚为好。植株到中后期,挂果量增加,要及时加固棚架。

⑤引蔓整枝 当瓜蔓长超过30厘米时,要及时绑蔓。蛇瓜连续坐果能力强,主侧蔓都能结瓜,但一般主蔓结瓜瓜条大,畸形瓜少,而侧蔓结瓜瓜条小,畸形瓜多,因此,上架前应进行整蔓,摘除侧蔓,只留主蔓。篱架栽培密度高,更应摘除侧蔓。主蔓不能摘心,上架后,侧蔓可根据生长势留1~2个瓜后,再于瓜前留3~4片叶后摘心。盛果期间,若蔓叶茂密,影响通风透光,造成落花落果,须摘除过密的老叶和黄叶、细弱的侧枝、畸形瓜、病瓜,以减少病虫害,延缓植株衰老。整蔓、理果、摘心要在晴天露水干时进行。在留足授粉雄花的前提下,摘除植株基部节位着生的雄花穗、上部雌花节位着生的雄花穗以减少养分损耗,促进雌花生长。早熟栽培,还须人工辅助授粉。

(5)适时采收

从开花到长成商品瓜,随着气温不同,生长时间差异很大。早春气温低,适时采收需要20~25天,到6-7月气温达到30℃以上,只需10~12天即可采收。瓜条采收标准为老嫩适中,一般当花冠枯萎、瓜条不再伸长时即可采摘,这样既不影响品质,又利于提高产量。

病虫害防治
蛇瓜的病虫害发生较少。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霜霉病可用50%甲霜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施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施防治,隔7~10天喷1次,共2~3次。发现枯萎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并浇石灰水防止病害扩散。虫害主要为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

瓠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瓠瓜,拼音:hùguā

拉丁学名:Lagenariasicerariavar.hispida.

别称:瓠子、扁蒲、葫芦、夜开花、乌瓠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堇菜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葫芦亚科

族:冬瓜族,属:葫芦属

形态特征

瓠瓜根系发达,茎为蔓性,长可达3~4米,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呈心脏形,上面有茸毛。雌雄异花同株。有时也产生两性花,但所结的果实常为畸形果,无食用价值。花白色,多在夜间以及阳光微弱的傍晚或清晨开放,故有别名“夜开花”。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则多生在主蔓的上部。侧蔓从第1~2节起就可着生雌花,故以侧蔓结果为主。瓠果,开花后10~20天即可采收,其幼嫩的果皮及胎座柔嫩多汁,可食用;老熟后果皮硬化,胎座组织也干枯,不可食。观赏葫芦或称小葫芦。果实长仅10厘米左右,有一细腰或一长果颈。5个变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22,可相互杂交。

生长习性

瓠瓜为喜温植物。生长适温20~25℃。栽培时一般先育苗、然后定植到露地。不耐涝、旱,在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

药用价值

性味
果实:甘、淡,平。
种子:甘,平。
果壳:甘、苦,平。
茎、叶、花、须:甘,平。
功能
果实:利水,消肿,通淋,散结。
种子: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果壳:利水,消肿。
茎、叶、花、须:解毒,散结。

瓠瓜图片

匏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匏瓜,拼音:páoguā

拉丁学名: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depressa(Ser.)Hara

别称:匏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老熟后可剖制成器具。为本属植物葫芦的变种。由于成熟的匏瓜果实对半剖开后可以做水瓢使用,所以很多地区专门种植匏瓜做水瓢,也叫它“瓢葫芦”。匏瓜是棚架式种植的蔬菜,既可食用,又可遮阳纳凉、美化庭院,是农村家庭的最爱。而且匏瓜富含矿物质钙、磷、铁,对骨骼、牙齿的发育,很有助益。

生长习性

匏瓜是棚架式种植的蔬菜,既可食用,又可遮阳纳凉、美化庭院,是农村家庭的最爱

药用价值

匏瓜果味甘甜、性凉,入肺、脾、肾经,具清热、利尿、解暑、除烦、止渴等功效。 

匏瓜图片

香炉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香炉瓜,拼音:xiānglúguā

拉丁学名:CucurtbitamaximaDuch.

别称:鼎足瓜、金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原始花被亚纲

族:,属:南瓜属

形态特征

香炉瓜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该瓜叶为全缘叶,有软毛,茎横切面圆形,花圆筒形,花冠黄色,果面桔红色,脐部灰白色,果肉橙黄色,瓜形上圆下方,中间有带痕,下部有2~5个小包凸起,瓜皮颜色上红下白,很象庙里的香炉,故而得名。种子长1.6~2.2厘米,最低发芽温度15℃,适宜温度25~30℃;生长适宜温度25~30℃,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发育,生育期110天左右。耐贮运。

生长习性

香炉瓜大棚和露地均可栽培,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终霜早晚而定。

药用价值

香炉瓜可炒食、红烧,对糖尿病和肾炎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的特种蔬菜。

香炉瓜图片

臭瓜


植物名称臭瓜

学名Cucurbita foetidissima

异名 水牛瓜
所 属 科葫芦科

所 属 属南瓜属

分布 原产于墨西哥及美国南部。生干燥地。1976年引入我国,现正在试种中。

描述 多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粗糙,被硬毛,卷须分枝。根大,胡萝卜状。单叶,互生,卵状三角形,厚而成肉质,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长10~30厘米,通常3~5裂,边缘具细牙齿,上面粗糙,下面被灰白色毛。花单生,雌雄同株,黄色,钟状,长和直径约5~10厘米;花梗长2~5厘米。瓠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径5~8厘米,光滑,橙绿黄色,果肉纤维质并具苦味。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用途 种子可榨油。

飞碟瓜


品种名称飞碟瓜

分类 瓜类-西葫芦
品种来源原产地北美洲南部。

品种描述
学名:Cucurbita pepo var.patisson Duch.

英文名称:summer Squash

别名:飞碟西葫芦、碟瓜等。

科属:葫芦科(Cucubitaceae)南瓜属。

染色体数:2n=2x=40

植物学特征:茎矮生或蔓生,表面具刺。叶掌状,叶缘浅裂至深裂,叶面有或无白斑。花大、黄色,雌雄同株异花。果实为瓠果,扁圆形,腹背隆起呈碟边,形状酷似飞碟,果面绿色、白色或黄色。种子扁平,浅黄色,边缘厚,千粒重65~85克。

生物学特性:为一年生矮生或蔓性草本植物。喜温暖气候条件,发芽最适宜温度25~30℃,生长适宜温度18~32℃,果实发育最适宜温度25~27℃。属短日照作物,要求充足的光照。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但为获得高产,仍以较疏松肥沃、pH值6.5~7.5的沙质壤土或壤土种植为好。

类型与品种:按果面不同颜色可分为绿色、白色和黄色三种类型。目前生产上所采用品种多由国外引入,国内育成品种有京乐101、京乐102等。

栽培技术要点:适于露地春季栽培,可提前在保护地育苗,苗龄30天左右,晚霜过后定植,行距60~80厘米,株距50~60厘米,每亩用种量约200克。待嫩瓜长到横径7~15厘米时采收,每亩产量2000千克左右,也可进行保护地裁培。

营养与食用:以嫩瓜供食飞碟瓜为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故其营养特点同一般西葫芦,但因其形状奇特,酷似UFO而受消费者青睐。其肉质细腻、清香、鲜美,适于凉拌、炒食或馅食,老瓜可供观赏用。食用飞碟瓜有助于胆汁的分泌,肝脏中糖原(肝糖)的还原,因此,对治疗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肝肾病、调节微循环有益。果实中富含果胶质,可以使胃黏膜、肠道免遭危害或促进溃疡伤口的愈合。种子还含有可作为驱虫剂使用的成份。此外,飞碟瓜还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

适宜地区 欧洲、美国栽培较普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进,近年在大城市郊区和科技园区有零星种植。

长丰白瓜


品种名称长丰白瓜

分类 瓜类-菜瓜
学名Cucumis melo L. var. flexuosus Naud.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菜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蔓生,该品种生势强,耐热,抗性及分枝力较强,叶绿色,果实长棒形,瓜长35~40厘米,瓜条均匀,皮白色,白筋,单瓜重350~400克,夏秋栽培从播种至初收35~45天,可延续采收20~30天。品质优,耐热,产量高。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为1500~2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州地区4~7月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

2. 宜选择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植。

3. 每667平方米用种量为75~100克。单行植,株距15~20cm。

4.在主蔓及子蔓4~5片真叶时打顶,选留3~5个健壮子蔓,子蔓长50~60厘米时再次打顶。

5.施足基肥,定植后注意浇水,在果实开始膨大和膨大后均要进行追肥。

6.注意加强对白粉病、疫病、枯萎病、病毒病及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南方大部分地区种植。

老鼠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老鼠瓜,拼音:lǎoshǔguā

拉丁学名:

别称:金芒果瓜、彩瓜、变色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亚目:

科:葫芦科,亚科:

族:,属:栝楼属

形态特征

老鼠瓜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一带,观赏食用兼得,株结瓜30~50个,单瓜重350~600克,幼瓜白带绿花纹,远看如一只只老鼠,所以称老鼠瓜,由黄、橙、红等色,红色为成熟,剥开外皮,里面是一粒粒红玛瑙般的果实,入口滑嫩清爽,有补血健胃之作用。嫩瓜食用味道好,炒菜或做汤口味清香。

生长习性

老鼠瓜适应性强,对光照要求不严,耐高温,耐干旱,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为宜。

药用价值

味辛,温,无毒。入肺、胃、肾经。宣肺豁痰,温中利气。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膈满闷。

老鼠瓜图片

翡翠凉瓜苦瓜


品种名称翡翠凉瓜

分类 瓜类-苦瓜
选育单位 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
品种来源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选育。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别名苦瓜,茎蔓生,生长势强,侧蔓多,掌状裂叶,黄色花。果实长条形,长36厘米左右,横径6~6.5厘米,单果质量250~400克,果面有多条不规则纵棱,翠绿色有光泽。口感微苦,清爽脆嫩,商品性好,结瓜率高,耐肥、耐旱。

栽培技术要点

1. 多在春夏季栽培,播种育苗时间北方为3月底至4月初,南方可提早到2月,用种量每667平方米750~1000克。

2. 采用小高畦或瓦垄畦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于露地,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

3. 栽培方式有棚架、人字形支架或无支架吊绳等。

4. 生长初期1进行次压蔓,以促发不定根,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根据苗情施肥浇水,结合松土锄掉杂草并向根际附近拢土。

5. 雨后及时排水防涝。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露地均可栽培。无霜期短的东北、西北及内蒙古地区需在保护地播种育苗,日均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移植于露地。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