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黄葵

2020-08-27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咖啡黄葵,拼音:kāfēihuángkuí

拉丁学名:Abelmoschusesculentus(Linn.)Moench

别称:黄秋葵、秋葵、越南芝麻、羊角豆、糊麻、补肾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锦葵目,亚目:

科:锦葵科,亚科:

族:木槿族,属:秋葵属

主要产地

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云南和广东等省

形态特征

咖啡黄葵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圆柱形,疏生散刺。叶掌状,裂片阔至狭,托叶线形,被疏硬毛。花单生于叶腋间,花梗疏被糙硬毛,小苞片钟形;花萼钟形,密被星状短绒毛;花黄色,内面基部紫色,蒴果筒状尖塔形,种子球形,具毛脉纹。花期5-9月。

生长习性

咖啡黄葵喜温暖、怕严寒,耐热力强。耐旱、耐湿,但不耐涝。要求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较宜。

药用价值

咖啡黄葵根:止咳。树皮:通经。用于月经不调。种子:催乳。用于乳汁不足。全株:清热解毒,润燥滑肠。

营养价值

咖啡黄葵叶、芽、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盐。种子含有较多的钾、钙、铁、锌、锰等元素;能提取油脂和蛋白质;具有特殊的香味,可榨油,又可作为咖啡的添加剂或代用品;种子含油约15-20%,油脂合少量棉籽酚,微有毒,经高温处理后可食用或供工业用。

咖啡黄葵图片

扩展阅读

天葵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天葵,拼音:tiānkuí

拉丁学名:

别称:两色三七草、当归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秋海棠科,亚科:

族:,属:

主要产地

江西、海南、香港、广东、湖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

天葵图片

落葵薯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落葵薯,拼音:luòkuíshǔ

拉丁学名:Anrederacordifolia(Tenore)Steenis

别称:马德拉藤、藤三七、藤七、心叶落葵薯、洋落葵、藤子三七、川七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央种子目,亚目:

科:落葵科,亚科:

族:,属:落葵薯属

形态特征

落葵薯缠绕藤本,长可达数米。根状茎粗壮。叶具短柄,叶片卵形至近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心形,稍肉质,腋生小块茎(珠芽)。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纤细,下垂,宽椭圆形至近圆形;花被片白色,渐变黑,开花时张开,卵形、长圆形至椭圆形,顶端钝圆,雄蕊白色,花丝顶端在芽中反折,开花时伸出花外;花柱白色,果实、种子未见。花期6-10月。

生长习性

落葵薯喜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通常生长在沟谷边、河岸上、荒地或灌丛中。

药用价值

落葵薯的珠芽、叶及根供药用,有滋补、壮腰膝、消肿散瘀的功效;叶拔疮毒。

落葵薯图片

细枝落葵薯


植物名称细枝落葵薯

学名Anredera baselloides

所 属 科落葵科

所 属 属落葵薯属

分布原产于美洲热带。我国东部和南部有栽培。北京见有栽培。

描述
草质藤本植物。茎多枝,具块根。单叶,互生,具柄,长约5~9毫米,无托叶。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8~5.5厘米,宽1.5~4.5厘米。花小,具柄,长约2~3.5毫米;组成腋生或顶生的总状花序,长达25厘米。花两性,黄白色,具2小苞片。萼片5深裂,无花被。雄蕊5,着生在花萼管的基部。子房上位,卵球形。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组成,柱头3深裂。果为卵球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用途块根可食。

青梗落葵


品种名称青梗落葵

分类 绿叶菜类-落葵
学名Basella rubra Linn.

品种来源原产东印度,通过东南亚传入我国。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缠绕蔓生,蔓长3~5米。茎圆,肉质绿色。叶互生,阔卵圆形,先端稍尖,较小,长16厘米,宽14厘米。叶柄长3厘米。叶肉厚,绿色或深绿色,有光泽,全缘。花小,腋生,穗状花序白色或浅紫色。开花后花被增大,着生众多的果实。果初期绿色,老熟后呈紫红色,卵圆形,内着生1粒紫黑色种子。茎叶柔嫩,品质好。耐热,耐湿,耐瘠薄。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2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市播种期2~6月,适播期3~5月,苗期35天左右,株行距40厘米见方。每穴留苗2~3株。勤施稀薄肥水,定植35~40天、苗高40厘米时开始采摘嫩叶食用,收获期5~10月。

适宜地区
北京及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黄笋瓜


品种名称黄笋瓜

分类 瓜类-南瓜
选育单位 地方品种
品种来源黄笋瓜是山东省鄄城县的传统农家品种,在全县范围内皆有种植,除鄄城外迄今未发现该类品种。2000年开始,对混杂退化严重的黄皮笋瓜进行提纯复壮,其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性状整齐且稳定、商品性好的特点。

品种描述
植物学性状:黄笋瓜按植物学分类应属葫芦科南瓜属中的印度南瓜,又称玉瓜。其叶片肥大,叶色深绿,似南瓜叶,节间较短;主侧蔓均能结瓜,茎和瓜柄均为黄色;瓜椭圆形,皮蛋黄色,上有银白色条纹11条,瓜长20cm,横径10cm。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0天左右。主蔓5~6节开始出现雌花,雄花一般在8节左右出现,不影响雌花坐瓜。从种植到第1次采收嫩瓜需65天左右,以后平均每2天收1次嫩瓜,每株可收嫩瓜10个以上。嫩瓜单果重0.6~0.75kg,老熟瓜单果重1.5kg左右。种子乳白色,千粒重约60g。抗病性强,一般不发病。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深翻地25~30cm,施足底肥.每667m2施入优质圈肥5000kg,三元复合肥50~75kg,2月下旬营养钵育苗。育苗前温水浸种4~8小时后催芽,3d后种子刚露芽时播种。3月底定植在塑料大棚内,行距1.8m,株距0.5m,667m2定植700株以上,然后覆地膜。若搭架栽培,密度1000株以上。笋瓜较耐旱,浇水应掌握见干湿。主蔓结瓜为主,7片叶以下侧蔓全部打掉。前期可进行人工授粉,结瓜后期可视长势留1~2个侧蔓结的瓜,667m2产量3000kg以上。

黄狼南瓜


品种名称黄狼南瓜

分类 瓜类-南瓜
品种来源上海市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又称小闸南瓜,植株生长势强,匍匐生长,主蔓长4米左右,分枝中等。叶五角浅裂,心脏形,叶缘浅锯齿形,叶面有白斑,深绿色,茎、叶有茸毛,茎蔓空心。主、侧蔓均能结瓜,主蔓第12~14节上着生第1朵雌花,花单生。老瓜、嫩瓜均可供食用,瓜长圆筒形,下部略粗,向一侧略弯曲,长30~35厘米。瓜的表面较光滑,有细小瘤纹,瓜脐较小,老熟瓜橙红色,有白粉,无棱,稍有皱纹,单瓜重1.5~2.5公斤。籽乳白色,长扁圆形。嫩瓜含水分较多,贮藏性较差,肉质粗糙,味微甜。品质较差,但老瓜品质好。晚熟,定植至始收90天左右。

产量表现:亩产3000公斤左右。

抗性:较抗白粉病。

栽培技术要点:深沟高畦,爬地栽培为主,施足基肥,第一瓜坐稳后重施追肥。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坐瓜率,有利早熟丰产,栽培株行距参考值80厘米250厘米。每亩种植350~400株。

适宜地区 适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黄玛瑙甜椒


品种名称黄玛瑙

分类 茄果类-甜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 (syn. C. annuum L. ) var. grossum Bailey.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彩色甜椒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水晶系列彩色甜椒。植株生长旺盛、整齐,株高可达200厘米以上。果型大,方灯笼形,横径8~10厘米,果肉厚,单株结果20个以上,单果重150~200克,果皮光滑,颜色鲜艳,生理成熟时由绿色转为黄色,口感甜脆,适宜生食做沙拉等。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5000~6000千克/亩。

抗性

耐低温弱光,较抗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育苗移栽,栽植密度1800~2400株/亩,采用小高畦地膜覆盖,最好设置滴灌设施。

2. 务必疏掉门椒,坚持整枝打杈,切忌放任生长。

3. 高温季节覆盖遮阳网,降温防雨,低温季节注意防寒保温。

4. 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多次追施氮、磷、钾肥料。

5. 开花坐果期在低温或高温季节用适宜浓度的保花保果剂沈农2号喷花,并加强对疫病的预防。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种植,最适宜在保护地进行长季节栽培。

平凉黄荚菜豆


品种名称平凉黄荚菜豆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平凉市柳湖等地的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高220厘米,主茎52节,幼苗茎基部淡黄色。叶色绿,叶片阔卵形,较大。始荚节位第五节,分枝性强,单株分枝28个,分枝平均长37厘米。花白色,平均每花序结荚3.2个。嫩荚金黄色,长18厘米,平均单荚重34克,每荚有种子4~5粒。种子肾形,种皮褐色,千粒重330克。早熟,全生育期120天左右。适应性强,优质,肉质脆嫩,炒、蒸、凉拌色泽不变。

产量表现:每666.7平方米产鲜荚1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在平凉地区春秋两季均能播种。但主要是春播,一般在4月上中旬。夏播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中旬。

2. 土壤选择与整地做畦。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好的微酸性及中性土壤栽培为好。春播应在冬菜收获后及时深翻灌水冻土,春季解冻后,结台耙耕每667m2施入厩肥5000kg。做畦方式,一般以平畦为主,畦宽2m,每畦播4行,每畦搭人字形架2列。

3. 播种方式及播种量露地栽培选用粒大饱满色泽光亮的种子点播,每穴播2~3粒种子。保护地栽培可进行浸种催芽,也可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穴距30cm,行距50cm。

4. 田间管理复叶出现时定苗,每穴留2株。在抽蔓、搭架前各追1次肥,每次用充分腐熟的稀人粪屎约1000kg/667m2。以后在开花结荚盛期结合灌水每次灌稀人粪尿约2000kg/667m2。另外,结合防虫在开花结荚盛期叶面喷施2%的过磷酸钙浸出液及0.5%的尿素溶液1~2次,以提高产量。平凉黄荚菜豆抗病性强,在一般情况下,不喷农药也不会造成减产。在菜豆生产区,唯独豆野螟为害严重,可用80%敌敌畏800倍液或50%杀螟乳油1500倍液防治。

5. 注意及时采收。

马铃薯黄矮病毒


病虫害名称马铃薯黄矮病毒

科学分类 病毒:细胞核弹状病毒属、弹状病毒科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一类)

分布地区加拿大、美国

危害性状1917年夏在美国首次发现马铃薯黄矮病毒病。1922年发表研究该病害的第一篇文章。1927年美国密执安州马铃薯黄矮病导致的产量损失为15%-20%,甚至可达75%-90%。 1929年美国密执安州有8个县的32块马铃薯田发病,1931年则扩展到19个县的134块田。1938年有报道说在与美国毗邻的加拿大南部安大略省也发生了马铃薯黄矮病。 马铃薯黄矮病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加拿大的马铃薯上流行,近40年没有PYDV发生在马铃薯上的报道,但1986-1988年PYDV在美国明尼苏达的花烟草、万寿菊、百日苗、紫茉莉和白三叶草上自然发生。迄今为止,世界上仅在美国(佛罗里达、印第安那、缅因、马萨诸塞、纽约、新泽西、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明尼苏达、加利福尼亚,可能还包括蒙大拿,南达科他州和怀俄明)和加拿大(阿尔伯达、安大略、魁北克和不列颠哥伦比亚)有发生PYDV的报道CYDV则仅发现于美国新泽西州. 马铃薯病株矮缩、黄化。茎的生长点早期坏死。植株上部的茎常开裂,由开裂处可看到茎节的髓部及皮层有锈色斑点,有时节间的髓部及皮层也出现锈斑。病株节间缩短,可产生丛枝现象。幼叶通常卷曲,但有时也皱缩,块茎小而少,块茎与茎部的距离很近,有时块茎也开裂。块茎的髓部及韧皮部有锈色、褐色的斑点或变色部分,维管束很少变色。收获后不久由块茎,其中部和芽端这种变色斑表现的特别明显,但茎球在田间一般不被侵染。

生物特性病毒核酸为单链RNA,分子量约为8300000。病毒粒体含有20%以上的类脂,有4-5种结构蛋白。病毒抗原性较强。黄花烟汁液中的马铃薯黄矮病毒在23-27摄氏度可保持侵染性2.5-12h,稀释限点0.001,致死温度为50摄氏度。

传染途径马铃薯种薯、介体、嫁接均可传毒。主要靠叶蝉传播。叶蝉在传毒能力上有严格的专化性, Aceratagallia sanguinolenta传SYDV的能力较强,Agallia quadripunctata较弱,Agallia constricta完全不能传;病毒在介体内可增殖。传毒叶蝉从吸毒到传播需6-10天,病毒在虫体内可以存活50天之久,若虫、雌、雄成虫均能传毒。病毒还能在成虫体内越冬。在马铃薯植株间难以通过机械接触传毒。 带毒牛眼雏菊(Chrysanthemun leucanthemum var. pinnatifidum)是田间马铃薯感染病毒的主要来源。三叶草是介体较喜欢的寄主,但较少感染。有调查表明:PYDV病害的发生主要局限于有粉红三叶草种植的地区。 高温和干旱与PYDV田间大发生有密切的联系。高温有利于病害在马铃薯上扩展,但低温有所抑制。病害在25℃时严重,而15℃时无症。PYDV在田间的扩展是呈梯度的,距毒源近病株多,距毒源远则病株少。

防疫方法1.鉴别寄主反应 (1)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嫁接、叶蝉可以将PYDV传到马铃薯上。针刺法接种平均接种成功率为13.7%。而最简单的方法是汁液摩擦接种。做汁液摩擦接种时应注意: ①暗处理。在接种前把植株置黑暗处一定时间可提高接种效率、若接种前连续光照7h以上则接不上;②温度为27℃或稍高最适;③在接种汁液中加入从0.01M盐酸半胱氨酸可使接种效率提高2倍。④植株中部叶片比上端的嫩叶及下部的老叶更易接种。⑤接种前去除顶尖利于发病。 (2)黄花烟(Nicotiana rustica)黄花烟是研究PYDV的最好寄主,易于摩擦接种。接种前暗处理18-24h可提高接种效率2-4倍,接种后温度保持27℃或稍高对发病较适宜,接种前病汁液中加入0.01-0.04M盐酸半胱氨酸可延长病毒存活期并利于接种。生长旺盛的植株易于接种,展开的嫩叶及其下部的老叶用于病斑计数较好。去除生长点和不接种叶片有利于病斑的形成和发展。健康的黄花烟汁液和高浓度的蔗糖可供增加在黄化烟接种PYDV产生的病斑数,蔗糖浓度为50-660g/L可成比例地增加病斑。摩擦接种时在缓冲液中加蔗糖比不加多产生7倍的病斑。摩擦接种适当的黄花烟叶片1周左右接种时出现局部不规则的黄色原发病斑,以后幼叶黄化和斑驳,有时茎上有淡绿色或黄色线条纹,慢性症状则轻微。植株呈系统性症状较为缓慢。 (3)深红三叶草(Trifolium incarnatum):可经介体接种或用针刺法接种。用SYDV接种幼嫩叶出现系统明脉,最后植株死亡;用CYDV接种,老叶上先出现系统症状,再的现褐色锈斑和线纹,SYDV无此症状,植株虽受CYDV的急性感染,但通常能存活。 2.介体细胞单层培养。取产后7天的卵,将幼胚胎移植,常将许多胚组织片放在少量培养基上,置培养皿内在室温(24 摄氏度)孵育,24-18h后新细胞出现并逐渐形成一细胞层,吞噬原始培养细胞,这种培养物可通过每周更换培养基而存活几个月。 无机盐可先配成两种溶液:①除碳酸氢钠以外的盐溶液(为最终浓度的5倍),用滤器灭菌;②碳酸氢钠溶液(为最终浓度的10倍),用高压灭菌。葡萄糖液(0.04g/ml)、水解乳白蛋白(3.25g/ml)和Yeastolate(0.059/ml)用滤器灭菌。眼牛血清量56C加热 30min,用前加入。抗生素可在最后定溶为100ml时加入,最终溶液的酸碱度为pH 7.0,无需调整。培养基中胎牛血清的浓度降为20%和10%培养效果不变。 3.血清学反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可检测感马铃薯黄矮病毒的烟草叶片中的病毒蛋白。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可检测是否感染PYDV,中和反应检测马铃薯黄矮病毒,其灵敏度较环状沉淀反应高100倍。

渝黄3号油菜


品种名称渝黄3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5年

审(鉴)定情况200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渝审油2005001

选育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SH1093P12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组合为甘蓝型化学杀雄两系杂交种,性状稳定,苗期长势强,生长健壮,各生育阶段生长整齐,性状一致,全生育期215~220天,与中油821相当,杂种优势明显,株高190~20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10个,单株着果数360~437个,每果20粒左右。

产量表现

该组合2002年在重庆市油菜新品种区试中,6个点平均亩产130.09公斤,居第2位。比对照中油821增产7.45%,达显著水平;2003年区试中5个点平均亩产140.00公斤,比CK中油821增产14.94%,达极显著水平,居第3位。2004年重庆市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5个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138.6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36%。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验结果:含油量38.48%,芥酸含量0.10%。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期:适宜播期为9月1025日,苗龄30~35天。播种密度:肥力较好的田块每亩0.5~0.6万株,肥力较差的田块每亩0.7~1.0万株。施肥管理:施肥水平中等,整个生育期亩施纯氮12.00公斤,配施磷钾肥。宜早施提苗肥,重施开盘肥,并中耕培土,重视施用硼肥。

适宜地区
适宜在我市种植。

黄杂2号油菜


品种名称黄杂2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陕审油2003002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不育系陕2A恢复系垦C1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半冬性,全生育期250天左右,与秦油二号相当,耐寒、耐旱、耐渍,茎杆粗壮抗倒伏。子叶肾脏形,幼茎心叶微紫色,深裂叶,顶裂叶大圆,苗期叶色深绿,苗相半直立,叶缘钝齿状,叶片较厚。苔茎微紫。开花集中,灌桨快,长势强,整齐度好,适应性广。花瓣大而侧叠,分枝均生,角果长中粗,角密粒多,角果直生微紫色。在每亩1.0万株密度下,株高167.9厘米左右,有效分枝部位70.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77个左右,角粒数26.0粒,千粒重3.3克,商品菜籽为土黄色,黄籽外显率100%。据幼芽的酯酶同工酶谱电泳分析测定结果,黄杂二号具有陕2A和垦C1黄的互补酶带,即既有陕2A迁移率为0.70的棕红色特异霉带,也具有垦C1黄0.47、0.51、0.54的三条棕红色特异酶带,并以此与雄性不育系陕2A和恢复系C1黄相区别。

产量表现

与对照秦油二号产量相当

品质分析

含油量42.73%左右,芥酸含量46.6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22.96微摩尔/克。

抗性

较耐菌核病,轻感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当旬平均气温下降到19~18℃或冬前>0℃有效积温达900℃时的始期为直播适期;长江流域育苗移栽,育苗可比当地播适期适当提前一周下种。

2. 播量:直播每亩0.3公斤,育苗移栽每亩床地播0.5公斤,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

3. 密度:水肥地每亩留苗0.8~1.0万株,旱肥地和晚播田每亩留苗1.0~1.2万株。

4.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亩产200~250公斤油菜籽,一般需亩施纯氮10~14公斤,磷肥用量可按氮量的一半施用;缺钾地区要适当补施钾肥;硼肥可亩施硼砂0.5~0.75公斤或将100克高效速溶硼肥在蕾苔期两次喷施。

5. 黄淮流域要做好防冻保苗,长江流域要做好排涝防渍。

6. 注意防治病虫害。

7. 该品种属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只能利用杂种一代,二代不能作种用。

适宜地区
适宜陕西省关中、陕南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郑黄4号黄瓜


品种名称郑黄4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高产抗病。果实棍棒状,白刺、刺瘤中等。果实长约35厘米,深绿色,商品性好,品质脆甜,单果质量200克以上。

产量表现

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5500千克以上。

抗性

抗病、抗逆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小拱棚栽培于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春露地于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三叶一心时移栽。夏季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秋季于7月中下旬采用干子直播。

2. 栽植行距60厘米、株距25~27厘米。667平方米产量4000~5000千克。

3. 施足底肥,加强肥水管理。7节以下的侧枝全部摘掉,侧枝雌花以上留2叶摘心,根瓜宜及早采收。

4. 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春季小拱棚和春、夏、秋季露地栽培。

黄星2号甜椒


品种名称黄星2号

分类 茄果类-甜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 (syn. C. annuum L. ) var. grossum Bailey.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选项配的一代甜椒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甜椒F1杂交种,生长健壮,始花节位10~11片叶,持续座果能力强。果实方灯笼形,果实成熟时由绿转黄,果面光滑,含糖量高,耐贮运。果长10厘米,横径9厘米,果肉厚0.54厘米。单果重160~270克,低温耐受性强。

抗性

抗病毒病和青枯病,耐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技术要点

1.北京地区保护地栽培于12月中旬至1月上旬播种,3月初至3月下旬定植;露地栽培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

2.河北省麦茬栽培可于5月初播种。

3.采用小高垄栽培或宽窄行栽培,平均行距50~55厘米。

4.穴距33厘米,每穴2株;或穴距27厘米,每穴1株。

适宜地区
适于北方保护地和南菜北运基地种植。

郑黄2号黄瓜


品种名称郑黄2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1990年

审(认)定情况199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早熟。植株生长健壮,株高200~250厘米,茎粗0.7厘米,叶片深绿色,春季平均第四节着生第一雌花,以主蔓结瓜为主。果实长40~45厘米,横径3.5厘米,单果质量300克以上,果皮绿色,刺白色,刺瘤小而稀,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0 000千克以上,高产可达13 000千克。

抗性:抗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露地栽培一般于3月下旬浸种催芽,小拱棚内播种育苗。苗龄30天,于4月中下旬定植。夏季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秋季于7月中下旬采用干子直播。

2. 高垄栽培,一垄双行,便于操作、管理。春季露地宜覆盖地膜,行距60厘米、株距25~27厘米。

3. 施足底肥,整地前施腐熟有机肥。做垄时条施复合肥。

4. 适时中耕松土、除草、绑蔓、去底部侧枝。及时浇水、追肥,注意小水勤浇。及时采收。

5. 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华北地区春、夏、秋季露地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