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

2020-03-17

植物名称沙枣

科属 胡颓子科
异名 桂香柳、香柳、银柳
学名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地理分布沙枣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西部。少量的也分布到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大致在北纬34以北地区。天然沙枣林集中在新疆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甘肃疏勒河,内蒙古的额济纳河两岸。内蒙吉境内黄河的一些大三角洲(如李化中滩、大中滩)也有分布。内陆河岸的沙枣林,多呈疏林状态,面积较大,仅额济纳河西河林区就有沙枣林69000多亩。人工沙枣林则广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尤其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卫、内蒙古的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陕西的榆林等地,都有用沙枣营造的大面积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仅甘肃武威地区石羊河林场,十年就营造沙枣林21万亩。近年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区,也在沙荒地和盐碱地引种栽培;沙枣在国外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亚洲西部、苏联和印度。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3~10(15)米。树皮栗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树干常弯曲,枝条稠密,具枝刺,嫩枝、叶、花果均被银白色鳞片及星状毛;叶具柄,披针形,长4~8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银灰绿色,下面银白色。花小,银白色,芳香,通常1~3朵生于小枝叶腋;花萼筒状钟形,顶端通常4裂。果实长圆状椭圆形,直径为1厘米,果肉粉质,果皮早期银白色,后期鳞片脱落,呈黄褐色或红褐色。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沙枣生活力很强,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天然沙枣只分布在降水量低于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与浅的地下水位相关,地下水位低于4米,则生长不良。沙枣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在10℃积温3000℃以上地区生长发育良好,积温低于2500℃时,结实较少。活动积温大于5℃时才开始萌动;10℃以上时,生长进入旺季,16℃以上时进入花期。果实则主要在平均气温20℃以上的盛夏高温期内形成。耐盐碱能力也较强,但随盐分种类不同而异,对硫酸盐土适应性较强,对氯化物则抗性较弱。在硫酸盐土全盐量1.5%以下时可以生长,而在氯化盐土上全盐量超过0.4%时则不适于生长。

沙枣侧根发达,根幅很大,在疏松的土壤中,能生出很多根瘤,其中的固氮根瘤菌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侧枝萌发力强,顶芽长势弱。枝条茂密,常形成稠密株丛。枝条被沙埋后,易生长不定根,有防风固沙作用。

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沙枣3月下旬树液开始流动,4月中旬开始萌芽,5月底至6月初进入花期,花期为3周左右,7月上旬见幼果,8月下旬果实成型,10月份果实成熟,果期100天左右。新疆、宁夏物候期与河西走廊相近,内蒙古中部地区物候期稍迟。

沙枣经群众选育,已有不少优良品种。据记载,主要有:(1)大白沙枣,产于甘肃张掖和新疆南部,果实卵圆型,径达2厘米,皮白,果肉厚而洁白,果甜而无异味,宜鲜食。(2)牛奶头大沙枣产于新疆和田、喀什和甘肃金塔。果长椭圆形,长2~3厘米,肉厚,核细长,味甜而稍带酸,寒露成熟。(3)八卦沙枣,产于甘肃河西一带。果实黄棕色至枣红色,有纵向皱褶痕8条,短卵圆形,长1.4厘米,鲜食味涩,蒸煮后香甜,结实多,产量高。(4)羊奶头沙枣,产于甘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果型瘦小似羊奶头,多棕黄色或红棕色,成熟较早,适应性强,结实稳定。

饲用价值
沙枣做为饲料,在我国西北已有悠久的历史。其叶和果是羊的优质饲料,羊四季均喜食。羊食沙枣果实后不仅增膘肥壮,而能提高母羊发情和公羊配种率,有利繁殖。在西北冬季风暴天气,沙枣林则是羊群避灾保畜的场所。也可饲喂猪及其他牲畜,对猪的育肥增膘,产仔催奶均有良好促进作用。从沙枣营养成分看,其叶和果实均含有牲畜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沙枣除饲用外,还是很好的造林、绿化、薪炭、防风、固沙树种。沙枣粉,还可酿酒、酿醋、制酱油、果酱等,糟粕仍可饲用。沙枣花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含芳香油,可提取香精、香料。树液可提制沙枣胶,为阿拉伯胶的代用品。花、果、枝、叶又可入药治烧伤、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

其他用途
沙枣的多种经济用途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已成为西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从饲用角度看,沙枣在建立人工饲料林上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