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草莓无土悬挂式立体栽培新技术

2020-04-18

主要品种
1. 章姬

从日本引入。大植株,果柄特长,一般20厘米左右。果实长圆锥形,较美,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38克,最大115克。果肉细腻,香味浓,含糖量14%~17%,品质好。是现有日本品种中品质最好的,耐运性中等,适合在城市周边发展。

2. 丰香

早熟,大果型品种。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重16克。果面较平整,鲜红色,有光泽,果肉细腻多汁,香味浓郁,甜酸可口,品质极佳。果实硬度中等,较耐运输。休眠很浅,5℃以下50~100小时即通过休眠,适合促成栽培。植株生长势强。匍匐茎抽生能力强。

3. 鬼怒甘

引自日本,鲜食品种。长势较强,株态直立。叶片长椭圆形,浓绿色,新叶窄,叶缘有扭曲状,果柄较长,花蕾量中等。果实圆锥形,一级序果与二级序果形状差异小,种子黄绿色,均匀分布内陷果面,花萼翻卷。果面橙红色。有光泽,果肉淡红色,中间空心小或无。含糖量比丰香高,口味香甜,芳香味中等,近似丰香。休眠期浅,花芽分化早,比丰香喜肥水,抗病性中等,较耐高温和低温。

4. 图得拉

西班牙品种。植株直立,繁殖力中等。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33克。植株抗逆性较强,抗病,丰产。是目前休眠期最短、保护地栽培成熟最早品种。温室栽培可陆续产生四五次花序,形成多次产果。

环境要求
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较耐寒,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采用温室栽培虽可实现反季供应,但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空间,产量和效益很难提高,严重阻碍草莓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立体栽培可有效地利用温室空间及热能:无土栽培可壮苗壮秧,病虫害发生轻,减轻农药污染与残留,缩短生长周期,改善果品品质,节省肥水、农药、劳力,解决温室草莓连作障碍。两者相结合,采用温室无土悬挂式立体栽培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常规温室栽培草莓,平均亩产3000千克左右,产值1.8~2.0万元;最高产6000千克,产值4万元左右。20092010年,我们在黄土岭镇进行温室无土悬挂式立体栽培,栽培品种丰香,面积1亩产量l-2万千克。产值近6万元,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苗木选择与定植
1. 装袋与挂袋

栽培袋由厚0.15毫米的乙烯膜做成。直径15厘米长1.0~2.5米。袋的长度依在温室内悬挂的部位而定,一般比悬挂位置高度短30厘米。袋内装入配制好的基质两端用绳扎住。悬挂于同一个拉杆上的袋长度要相同。袋内的基质可就地取材。只要持水性、透气性好即可采用,由蛭石、珠岩、锯末、树皮、泥炭等混合制成。我们选用的基质为泥炭40%、蛭石30%、珍珠岩30%。不能使用已栽培过草莓的基质,否则易发生病虫害。基质配好即可装袋,边装边稍用力压实。袋下端与回液支管相连,用绳扎住,上端也要用绳扎住。栽培袋外套尼龙绳网兜。兜上端绑缚1个铁环,用来悬挂。然后,将袋按长度分别悬挂在拉杆吊钩上。相应的输液支管插入栽培袋的上端。

2. 定植

最好用无土繁育的草莓苗。如果受条件所限,也可用常规经脱毒技术繁育的无毒苗。苗木要求矮壮,具四五片叶,茎粗1~1.5厘米,根系发达,有20条以上粗度1毫米以上的新根,单株重25~30克,无病虫害与机械损伤。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栽培袋上开孔栽植草莓苗,株距20厘米左右。可成行交错密植,也可以均匀无行密植。定植的深度要求深不埋心、浅不露根。苗木定植时要求弓背向下,这样未来花序的抽生方向全部在草莓的下方,优点是花果通风好,果实见光充足,有利于疏花、摘果,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草莓缓苗后进入花芽分化期。即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应控制供液,防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

定植后的管理
1. 扣棚至现蕾期的管理

(1)扣棚时间与温湿度调控 10月上旬扣棚保温。如果保温过早,室内温度高,不利于草莓花芽分化;保温过晚,植株进入休眠状态。表现矮化,不能正常生长结果。一般温度在5℃以下草莓进入休眠。夜间6~7℃为保温临界温度。

扣棚后7~10天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夜间12~15℃,最低不能低于8℃。保温初期外界温度尚高,暂不加盖草苫。随着温度不断下降,夜间棚膜上应及时放置草苫,加强保温。当夜间室内温度降到8~10℃时,早晚开始揭苫。扣棚后30天左右开始现蕾。现蕾后是由高温管理转向低温管理的关键时期,白天温度25~28℃,夜间10℃。夜温过高,超过13℃,腋花芽退化,雌雄蕊发育受阻。

(2)营养液的供给 扣棚初期,第1腋花芽刚完成分化,第2、第3腋花芽陆续分化。如果此时供液频繁,就会使腋芽形成侧芽或匍匐茎,从而减少腋花芽的数量。因此保温初期应控制供液,适当保持基质干燥,有利于根系发育和花芽分化,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现蕾期植株生长旺盛,室内温度高。水分蒸发量大,需水需肥量大,要增加每天的供液次数。植株是否需供液。不完全取决于袋内基质是否湿润。重要标志看室内早晨植株叶缘是否吐水,即使基质湿润,如果植株不吐水,也应及时供液。

(3)赤霉素的应用 赤霉素在草莓温室栽培中不可缺少,能促进营养生长,提早现蕾开花,在低温时喷施可起到长日照作用。扣棚后新叶长出2~3片、花序刚要露出时是喷赤霉素的适宜时期,效果最好。浓度为5~10毫升/升,每株喷5毫升。喷施剂量应严格掌握,过多则植株旺长,细长,坐果率低,畸形果多;过低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 花期管理

(1)温度的调控与营养液的供给 花期对温度要求较严格,白天23~25℃,夜间8~10℃。花药开裂所需最低温度11.7℃,适宜温度13.8~20.6℃,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开花和授粉受精。

营养液的供给仍以植株叶缘是否吐水作为调整供液频率的依据。

(2)花果管理 疏花疏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一般每个花序有20朵花以上,只保留7~10朵。

花期要辅助授粉。常规用毛笔蘸花粉点授,费时费力效果不佳。最好用蜜蜂授粉。据试验,1个温室放1箱蜜蜂,可提高坐果率15.6%,增产30%~58.1%,畸形果减少80%。放蜂时间从开花前5~6天开始,直到采收期。放蜂后,温室内不能再施农药。蜜蜂喜干燥环境,开花期相对湿度超过80%则影响草莓授粉受精。湿度低还可以预防各种病害发生。但气温高时仍需放风降湿,适宜的湿度应控制在40%左右。放风口要加一层网,防止蜜蜂飞走。

随着坐果,将畸形果、病果、小果疏掉,最终每花序留果5~7个,留果量少则果个大,经济价值高。

3. 果实膨大至成熟期的管理

温室草莓开花后15天进入果实膨大期,到成熟需40天左右,通常12月初成熟采收上市。在果实膨大期高温条件下果实成熟早,但果个小;低温条件下果实成熟晚,但果个较大。夜温低有利于养分积累,促进果实肥大。夜温10℃以上时植株消耗的养分多,果实肥大受影响。从果实着色到收获,温室内白天温度低一点也无妨,保持20~22℃即可,夜间5~8℃,不能低于5℃。

果实膨大初期、顶果采收初期、第1次采收高峰后、腋花序开花坐果期,都应加强营养液的供应,防止植株早衰。使植株保持旺盛的长势,提高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病虫害发生轻微,应以防为主,一般不喷农药。但要做到:

(1)配制栽培基质时,对原料要用30毫克/升敌克松消毒。

(2)及时更换基质。连续使用的基质易发生严重病虫害,草莓的种性也会受到影响。以往用溴甲烷进行基质熏蒸消毒,效果很好,但在消毒过程中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每年都应更换基质。

备注《北方果树》2011年05期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