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草莓大棚栽培

2020-04-18

名称比利时草莓大棚栽培

果树分类 浆果类-草莓
设施类型 塑料大棚
主要品种
比利时草莓

环境要求
根据草莓植株矮小、根系分布浅、不耐热,较耐寒以及果实成熟集中等特性,应选择交通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地下水位较低,有排灌条件的平地或缓坡地栽植。

苗木选择与定植
苗木的选择

选择壮苗,精心起运。必须选用具有4~6片叶,茎节短而粗;而且是早春单株培养的新茎苗或新根较多的铺匐茎苗。随起随运随栽,起苗前要控制肥水,适当晾苗,促其健壮。若需外运,要把秧苗整理好,摘去部分老叶,留下7~10cm长叶柄,每50~100株一捆,冼净,用报纸包好,装纸箱中,不要压得太紧,运到后尽快栽植。

定植

1.草莓移栽

最好在其接近花芽分化结束时进行,即立秋前后,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移栽过早会降低成活率,过晚不易成花,且霜冻早会死苗。采用一年一栽制,栽苗后只收一年果。及时对抽生的葡匐茎进行摘除。植株可适当密植。而多年一栽制,连续收2~3年果后,植株易衰老,产量极剧下降。

2.整地、做畦、覆膜

整地前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3m3、磷肥75kg、尿素15kg、深翻约20cm。浅耙打碎泥块。平整做畦、畦面宽100~150cm。灌水后覆盖地膜,闷15天。

3.栽植密度及方法

每畦4行,株行距为20cm25cm。做到浅栽不露根,浇水不淤心。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的修剪及植株管理

在栽植前将秧苗上的部分老残叶和黑色老根剪除.以减少叶面积,降低植株的水分蒸腾,并可促使抽生新根。

定植后的设施内温,湿,光,气的环境控制与调节

1.防寒越冬

土壤结冻前,在植株上覆盖稻草、树叶等防寒物,厚约10cm,然后向覆盖物上泼水,使之结冻,防止被风吹散。另外,也可在夜冻、昼化时灌足底水,过3~4天后将地膜覆盖在草莓植株上,四周用土压严,上面再盖4~5cm防寒物。翌年3月下旬,土壤化冻后扣大棚,搂去防寒物,于畦上用地膜支小弓棚。加上原来畦上地膜,三层膜。有利于提高地温,可早上市7~10天。

2.温度管理

扣棚后的温度管理是大棚栽培草莓成败的关键,应注意掌握三个重要时期:

(1)植株生长期,即扣棚至开花前白天保持25~30℃,夜间12~15℃为宜。温度过高时要及时放风。

(2)果实膨大期。草莓开花结果后,白天温度要保持20~25℃,夜间不低于8~12℃。

(3)果实采收期。白天温度保持18~22℃,夜间不低于8℃即可。

定植后的土肥管理

1.栽苗后田间管理

草莓对水分要求较高,栽苗后立即浇透生根水,以后根据墒情每隔5~7天浇一次,其水温应略高于土温,以便提高地温。缓苗后及时查田补苗,以保苗齐苗壮。

2.肥水管理

合理追肥能使草莓植株健壮,开花坐果多,果实大,产量高。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按照草莓生长发育的需肥关键时期:植株速长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果期、果实膨大期进行追肥。每次每667m2追复合肥10~15kg,也可喷洒0.2%的磷酸二氢钾等。草莓浇水,除花芽分化期需适当控水外,每次追肥后都要浇水1~2次,每次浇水不宜过大,防止湿度大病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大棚草莓常发生的病害有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病毒病等。主要害虫是蚜虫。灰霉病、褐斑病多发生在心叶和果实上,可用多菌灵500~6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防治。白粉病多在高温下发生,除加强通风换气降温外,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病毒病主要是蚜虫传播。可用快灵30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600~800倍病毒A防治效果极佳。

采收及采后管理
采收

果实的采收及下茬苗准备:草莓果实变红,有七八成熟时,就可采收上市,九成熟运输易烂。前期一般隔日采收,盛果期天天采收,收获期可达1个多月。待果实采收完毕时,将草莓植株挖出,选留优质健壮植株,带土块栽入育苗地,加强管理、繁殖健苗,以备下茬再栽生产。

贮藏

1.坛罐贮藏

把刚采摘下来的草莓轻轻地故入坛罐之类的容器中,用塑料薄膜封口,置于通风阴凉的空屋中,或埋于房后背阴凉爽的地方。此法可贮10天左右。

2.冷藏

选中等大小、色泽亮红。表皮光亮、肉质细嫩、无中空、果形完整无损的草莓,用塑料食品盒或其他非硬质容器包装,每盒500克。草莓包装后藏于温度为-0.5~1℃、相对湿度为85%~90%的冰箱中,可贮7~10天。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