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菌核病怎么预防?用什么药防治?

2020-04-24

预防措施

一要控制好空气湿度。注意保证大棚有足够的通风时间和通风量,以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增加空气湿度。因为大棚茄子菌核病的病菌孢子形成及菌丝生长的最佳空气湿度在95%左右,降低空气湿度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二要合理控制棚内温度。在大棚茄子菌核病发病严重时,通风排湿是非常必要的,但要掌握一个度。不可使棚内温度过低,否则昼夜温差过小,影响茄子正常的花芽分化,产品品质会下降,如茄子长得硬、色泽暗淡等。

如果棚内温度长时间在20℃-25℃,正是病菌孢子发育的最适温度,此时用药,病菌反而更难治愈。要想提高治疗效果,可控制棚内温度在30℃-40℃,2小时后再放风,再结合喷药会增强治疗效果。

防治方法

怎么预防菌核病,从茎基部或侧枝开始,初期病斑呈淡褐色水浸状,稍凹陷,逐渐变灰白色,湿度大时可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皮层腐烂在茎表面及髓部形成黑色菌核,最终植株枯死。建议加强管理、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通风排湿减少病害传播。全棚用菌核净或50%异菌脲,50%腐霉利,50%啶菌恶唑等加多菌灵或百菌清进行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次。

延伸阅读

韭菜疫病怎么防治,用什么药效果好?


韭菜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近几年,大棚韭菜疫病有蔓延趋势。韭菜疫病发病迅速,传播快,严重时会使全田毁灭,给菜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那么,韭菜疫病该如何防治,用什么药效果好呢?一起来看看吧。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增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免疫能力。小水勤浇,浇水后注意通风,避免棚内湿度过大。当残病叶片干枯落在地上时,要拾净。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用药液40~50千克,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上述药液蘸韭菜根,然后栽植,防病效果好。

浅谈南方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青枯病是茄子常见的病害,其症状表现为叶片萎焉,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茄子植株死亡,严重的影响茄子的质量和产量。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茄子的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茄子青枯病刚刚发生时,茄子的叶片颜色会变淡,叶片出现萎焉,有的茄子会全部发生,也有只在个别的枝条上出现萎焉现象,但是最终都会蔓延到整株茄子秧上,最终导致植株死亡,极大地降低了茄子的产量。植株受到严重病害后,叶片会逐渐枯萎、脱落,根茎内部会呈现褐色,经过时间的推移,该病会蔓延至枝条上。然后,枝条会逐渐变得中空且溃烂,若在高湿度情况下,对 茎进行挤压,会出现白色的黏液。

通过对青枯病发生特点的分析,了解到青枯病发病的条件、程度和危害性,加强病害的预防与治理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茄子青枯病的防治,应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不同领域着手,运用更有效、更持久 的方式进行病害治理,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保护环境,运用绿色、环保的方式进行青枯病的防治,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前提,能够大大提高茄子产量。

1 农业防治

茄子青枯病的防治工作以农业防治为主,这样可以提高茄子的质量,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应注重茄苗的培育,利用无病床土或营养钵进行育苗,可增强茄苗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以 至于不容易被青枯病所侵袭。其次,选择嫁接的方式进行栽培。嫁接能够防止病害的发生,同时也能提高产量与质量,是预防青枯病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经验分析,轮作的时间越长,其防治效果就会越显著。最后,应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注重施肥 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要施入足量的基肥,使用腐熟的有机肥,为茄苗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在进行茄秧灌溉时,大都会采用滴灌的方式,运用此灌溉方式能有效避免病菌渗透进土壤内部,影响茄秧的健康生长。

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茄子青枯病防治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化学防治应从种子开始,先将种子利用 30mg/kg 的新植霉素,将种子浸泡 30min,然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后进行催芽播种。当出现青枯病时, 初期会运用浓度为77% 可杀得倍溶液、的络氨铜水剂 300 倍溶液,保证每株的施药量为 300450ml,每隔 6h/ 次,此操作要持续 4 次左右。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茄子青枯病的另一个重要防治方法。可以选择微生物农药康地雷得溶液,在茄苗定植期间进行灌溉。与此同时,也可选用生物有机肥进行培育,相较于传统的青枯病处理方式具有明显的效果,针对此项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及实验效果可知生物有机肥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低,可实现对青枯病的长期防治。

众所周知,在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大,种植的作物病害和虫害发生的时间及防治方法都不一样,而青枯病作为常见的病害之一,给茄子生长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各位种植户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哟,以上是小编针对南方地区 整体的茄子青枯病的防治方法,赶紧看看哟。

菜用番木瓜疮痂病


病害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疮痂病

病害英文名: Papaya Cladosporium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番木瓜枝孢
病原学名: Cladosporium caricinum C. F. Zhang et P. K. Chi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枝孢属,番木瓜枝孢
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暗褐色有分隔,顶端或中间膨大成结节状,大小39~1833~5(m)。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具密生的细刺,多无隔,个别1~2个隔膜,串生,近无色至浅橄榄褐色,大小4~16.22.5~5(m)。该菌在PSA培养基上25℃培养7天,菌落直径3.9cm,平铺,粉质,灰绿色至暗绿色,边缘白色,背面墨绿色。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

侵染部位: 叶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沿叶脉两侧现不规则形白斑,后转成黄白色,圆形至椭圆形,加厚以后呈疮痂状,大小1.7~3.3mm。发生多时,叶片有皱缩。湿度大时,病斑上着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染病也产生类似的症状。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该菌属弱寄生菌,多数是第二寄生菌或腐生菌,常出现在衰老的叶上,植株生长后期扩展较快。番木瓜生产中初始菌源数量和温湿度条件常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湿气滞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种植穗中红-48、台农2号、台农6号、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3) 生长季节注意通风透光,严防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65%甲硫?霉威(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连续防治2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沿叶脉两侧现不规则形白斑,后转成黄白色,圆形至椭圆形,加厚以后呈疮痂状,大小1.7~3.3mm。发生多时,叶片有皱缩。湿度大时,病斑上着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染病也产生类似的症状。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均有发生。病原 Cladosporium caricinum C. F. Zhang et P. K. Chi,称番木瓜枝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暗褐色,有分隔,顶端或中间膨大成结节状,大小39~1833~5m。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具密生的细刺,多无隔,个别1~2个隔膜,串生,近无色至浅橄榄褐色,大小4~16.22.5~5m。该菌在PSA培养基上25℃培养7天,菌落直径3.9cm,平铺,粉质,灰绿色至暗绿色,边缘白色,背面墨绿色。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该菌属弱寄生菌,多数是第二寄生菌或腐生菌,常出现在衰老的叶上,植株生长后期扩展较快。番木瓜生产中初始菌源数量和温湿度条件常是该病发生的决定因素。湿气滞留持续时间长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种植穗中红-48、台农2号、台农6号、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3) 生长季节注意通风透光,严防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65%甲硫?霉威(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连续防治2次。

菜用番木瓜白粉病


病害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白粉病
病害英文名: Papaya powdery mildew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顶孢属
病原学名: Acrosporium caricae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顶孢属
病原介绍: 无闭囊壳。许多白粉菌在其生活史中不常产生或不产生闭囊壳,使鉴定工作难于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提出可以分生孢子特征作为鉴定依据。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
侵染部位: 叶、枝、果实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初在病部生白色粉状物,散生,后布满病部,致叶片呈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幼果染病,现白粉状轮斑,受害部位呈浅黄色,生长受到抑制。
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在旱季,苗期多有发生,广东、海南2~3月时有发生。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注意通风透光,避免过度密植。(2)1~3月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 2000 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4000倍液或12.5% 腈菌唑乳油 2000 倍液、62.25% 腈菌唑?代森锰锌 (仙生)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番木瓜对多硫悬浮剂敏感,盛夏高温强光照时,不宜施用。(3) 北方冬暖式大棚栽培时,要注意选择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印度的红妃在山东表现良好。北方8月下旬至9月中旬定植在大棚内,易发生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上述杀菌剂。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枝及幼果。初在病部生白色粉状物,散生,后布满病部,致叶片呈现淡绿色或黄色斑点。幼果染病,现白粉状轮斑,受害部位呈浅黄色,生长受到抑制。病原 Acrosporium caricae,属白粉菌科顶孢属真菌。无闭囊壳。许多白粉菌在其生活史中不常产生或不产生闭囊壳,使鉴定工作难于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有专家提出可以分生孢子特征作为鉴定依据。无性态为 Oidium caricae-papayae Yen。菌丝体表生,生在叶两面,匍匐状弯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向基型2~7个串生,表面多数光滑,无色,大小28~5310~17.5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发生在旱季,苗期多有发生,广东、海南2~3月时有发生。无公害防治法 (1 )注意通风透光,避免过度密植。(2)1~3月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 2000 倍液,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40%福星乳油4000倍液或12.5% 腈菌唑乳油 2000 倍液、62.25% 腈菌唑?代森锰锌 (仙生)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番木瓜对多硫悬浮剂敏感,盛夏高温强光照时,不宜施用。(3) 北方冬暖式大棚栽培时,要注意选择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印度的红妃在山东表现良好。北方8月下旬至9月中旬定植在大棚内,易发生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上述杀菌剂。

菜用番木瓜环斑病毒病


病害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环斑病毒病
病害英文名: Papaya ring spot virus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
病原学名: Papaya ring-spot virus South china,RRSV
分类地位: 马铃薯Y病毒科,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
病原介绍: 病毒粒体 线状 , 略弯曲 , 大小 600~800 12(nm)。 致死温度 53~60℃ 10 分钟 , 体外保毒期 8~24 小时 , 稀释限点 1000 倍 , 潜育期 14~21 天 。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菜用番木瓜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初发病时,新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顶叶变小,严重花叶或皱缩黄化,见彩版。病树上部的叶柄、嫩茎及青果上产生大量水渍状条纹、环纹、环斑或同心圈斑,冬春期间病树叶片大多脱落,只顶端部有黄色、质脆或皱缩的小叶。果实染病产生水渍状环纹、圈斑或同心轮纹斑。4~6月及10~11月发病最多。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均有发生。
发病规律: 病毒由汁液摩擦传染,桃蚜、棉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毒,我国还可由橘二叉蚜、橘蚜、杏溢管蚜传播。广东每年10月中旬后,桃蚜迁入进行传播,翌年3月中旬陆续羽化迁飞,迁飞的带毒蚜虫常是新栽番木瓜初侵染源。3月底至4月进入迁飞高峰,5月迁飞完。病株内病毒5天运转到全株。病树显症前6天,由介体传播,田间当有翅蚜迁入高峰后10~30天,出现发病高峰。
病害分类: 病毒
防治办法: (1)选用台农5号、台农6号、穗中红-48、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提倡采用防虫网,防止传毒蚜虫进入棚室,这是防治番木瓜病毒病的关键。此外,采用秋季塑料棚育苗、春季定植、施足基肥、重施追肥、及时砍除病树、冬春季加强治蚜等办法也可有效防治。天气干旱管理粗放,介体蚜虫发生量大利其流行,应加大防蚜力度。每年3月以后喷 10% 吡虫啉(一遍净)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半月防治1次,共喷药4次,做到治蚜与砍除病树相结合,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才能取得好的防效。(3)发病初期喷洒2%宁南霉素 (菌克毒克) 水剂50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液、24%混脂酸?铜水剂(毒消) 600倍液,对病毒病防效高于70%。此外,还可试用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7.5%克毒灵水剂、3.95% 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均有效。(4)北方冬暖大棚栽植番木瓜时,亦应注意防朗。北方种植菜用番木瓜,只有把病毒病防住了,才能获得成功。

总体描述: 症状 是番木瓜最重要的毁灭性病害。初发病时,新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顶叶变小,严重花叶或皱缩黄化,见彩版。病树上部的叶柄、嫩茎及青果上产生大量水渍状条纹、环纹、环斑或同心圈斑,冬春期间病树叶片大多脱落,只顶端部有黄色、质脆或皱缩的小叶。果实染病产生水渍状环纹、圈斑或同心轮纹斑。4~6月及10~11月发病最多。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均有发生。病原 Papaya ring-spot virus South China(PRSV),称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线状,略弯曲,大小600~80012nm。致死温度53~60℃10分钟,体外保毒期48小时,稀释限点10-3,潜育期14~21天。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由汁液摩擦传染,桃蚜、棉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毒,我国还可由橘二叉蚜、橘蚜、杏溢管蚜传播。广东每年10月中旬后,桃蚜迁入进行传播,翌年3月中旬陆续羽化迁飞,迁飞的带毒蚜虫常是新栽番木瓜初侵染源。3月底至4月进入迁飞高峰,5月迁飞完。病株内病毒5天运转到全株。病树显症前6天,由介体传播,田间当有翅蚜迁入高峰后10~30天,出现发病高峰。无公害防治法 (1)选用台农5号、台农6号、穗中红-48、红妃、红肉等优良品种。(2)提倡采用防虫网,防止传毒蚜虫进入棚室,这是防治番木瓜病毒病的关键。此外,采用秋季塑料棚育苗、春季定植、施足基肥、重施追肥、及时砍除病树、冬春季加强治蚜等办法也可有效防治。天气干旱管理粗放,介体蚜虫发生量大利其流行,应加大防蚜力度。每年3月以后喷 10% 吡虫啉(一遍净)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半月防治1次,共喷药4次,做到治蚜与砍除病树相结合,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才能取得好的防效。(3)发病初期喷洒2%宁南霉素 (菌克毒克) 水剂50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液、24%混脂酸?铜水剂(毒消) 600倍液,对病毒病防效高于70%。此外,还可试用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7.5%克毒灵水剂、3.95% 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均有效。(4)北方冬暖大棚栽植番木瓜时,亦应注意防朗。北方种植菜用番木瓜,只有把病毒病防住了,才能获得成功。

韭菜、洋葱葱须鳞蛾打什么药好?


葱须鳞蛾又名葱菜蛾、韭菜蛾,属于菜蛾科害虫,是葱、韭菜、洋葱等百合科蔬菜上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心叶变黄,降低产量和质量。发生在韭菜地,有的农民认为是根蛆为害。根蛆的成虫为双翅目,幼虫为无足形,颜色为白色,而葱须鳞蛾幼虫为多足形,初为淡黄色,后为绿色,主要区别在于葱须鳞蛾幼虫并不侵入根部。

为害特点

该虫以幼虫蛀食叶片绿色组织,形成不规则放射状白色虫道,还可蛀入葱蒜鳞茎,引起腐烂。被害植株表现叶片枯黄、萎蔫,甚至成片死亡,剥开茎叶可见初龄幼虫为淡黄色,老熟为绿色,最大体长约8毫米。随幼虫的长大,取食量逐步增加,并向叶基部转移为害,常把绿色的虫粪留在叶基部的分叉处。

发生规律

该虫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在北方一年可发生5-6代,以成虫或蛹在寄主或杂草下越冬。成虫羽化需要补充营养,卵散产于叶片上,幼虫孵化后向叶基部转移为害,将叶片咬成纵沟,有时仅残留表皮。幼虫还可向茎部蛀食,但不侵入根部。这也是与根蛆的区别。幼虫为害的叶茎部常留下绿色虫粪,老熟后爬出茎秆至叶片中部吐丝作茧化蛹。

茄子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茄子,拼音:qiézǐ

拉丁学名:

别称:落苏、昆仑瓜、矮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茄科,亚科:

族:,属:

主要产地

河北等省

形态特征

茄子根系发达,育苗移栽后主要根系分布在30厘米以内,株高0.6米~l.0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呈丫形分枝。叶单生、卵回或长椭圆形。花紫色或白色,单生或序生,着生于节间。花序间隔4~5叶,雌雄同花,自花授粉,天然杂交率6%~7%。浆果形状有长、圆、椭圆等。果皮有紫色、白色、绿色或绿紫丝状相间条纹。茄子果实与萼筒交接处呈白色或绿色称茄眼。茄眼为果实夜间伸长部分,茄眼宽表明生长快,果肉嫩。果皮颜色与茎叶颜色相关。茎、叶、花紫色,果皮紫色或黑紫色,茎、叶绿色,花白色,果皮绿色或白色。种子呈肾形,黄褐色,有光泽。千粒重4克~6克,发芽年限3~4年。

药用价值

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清热凉血,消肿解毒。主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疮疡等病症。

营养价值

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
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
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鱼香茄子
原料:
长茄子2个约500克、葱25克、蒜15克(约3瓣)、姜10克、泡红辣椒25克、盐1/4茶匙(1克)、白糖1汤匙(15ml)、醋1茶匙(5ml)、酱油半茶匙(2.5ml)、肉汤(或者水)4汤匙(60ml)、淀粉1茶匙(5ml)、食用油2汤匙(30ml)
做法:
1、茄子洗净去蒂,切成长条形或者滚刀块。
2、锅中不放油,将茄子条放入锅中用中火翻炒,炒到茄子变软,盛出待用。
3、葱、姜、蒜切末,泡红辣椒切末。
4、将盐、白糖、醋、酱油、肉汤、淀粉调匀兑成芡汁待用。
5、锅烧热放入油,放入泡红辣椒末炒香,炒出红油。
6、放入葱末、蒜末、姜末一起炒,炒出香味。
7、放入茄子条炒匀。
8、倒入芡汁炒匀即可。

辣椒炒茄子
原料:
嫩茄子400克、鸡蛋1个,湿淀粉100克,色拉油750克、碘盐10克,味精5克,胡椒粉5克,椒盐8克br>做法:
1、茄子去蒂洗净去皮,切滚刀块,用盐腌10分钟,挤出水份,加胡椒粉,味精。
2、把鸡蛋打入茄块内,加湿淀粉抓均匀。
3、勺内放油烧六七成热,茄块逐块放入勺内炸呈金黄色捞出,待油增温后,再炸一遍,捞出沥油,装盘,放椒盐即好。

茄子图片

越冬茬茄子早衰怎么办


越冬茬茄子一般在8月份定植,到来年的6月份结束,生长期10个月。为了提高茄子产量,多数菜农的做法是多留果。那么,多留果真的能高产吗?不见得。菜农经常遇到的情况是,第一年茄子长势很好,产量也高,转过年来,茄子分茬明显,茄子坐住一茬果,果子还没长大,茄子植株上的叶片就从下往上黄化干枯。拔出一株这样的茄子,我们可以看到,茄子的根系没有病害,但数量少,毛细根的数量尤其少。这是茄子的早衰。茄子早衰是由茄子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吸收功能减弱引起的,如果在茄子的生长后期水肥再供应不足,茄子早衰会更严重。

一、茄子早衰的原因

1.越冬茬茄子的苗子是在高温、高湿的67月份育的,茄子苗容易徒长,徒长的茄子苗的根部一般生长不良,吸收能力弱。

2.在苗期,一定不要使用过多的化肥,尤其是氮肥;也不要大量使用生长调节剂,否则茄子苗徒长严重,茄子苗的根部发育不良,吸收能力弱。

3.要想茄子长得好,我们应该创造适合茄子根系深扎的环境。不要施用过多化肥。很多菜农种植温室茄子的做法却是,没定植前,先施基肥,基肥里有复合肥100150kg;在温室茄子的生长过程中再追肥。一年累计施用化肥300kg以上。然后还没做好蹲苗,茄子的根系不下扎,根系会生长不良,吸收能力弱。

4.要想茄子长得好,我们应该创造适合茄子根系深扎的环境。土壤要深翻。现在菜农用旋耕犁翻地的多了,但它有一个不好处,就是翻地深度只有10厘米左右。有的菜农人工翻地,翻地深度也只有20厘米左右。长期这样翻地,茄子的根系就长在离地面10厘米左右的位置,不再深扎。化肥用多了,茄子吸收不了,化肥留在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板结严重。茄子生长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根系不可能发育良好。

5.菜农在温室种植茄子用的整枝方法是双杆整枝,双杆整枝的优点是,茄子的种植密度大,早期产量高;双杆整枝的缺点是,整枝量大,大大削弱了茎叶的生长量。俗话说得好,根靠叶养,叶靠根长!采用双杆整枝,到了茄子的生长后期,随着茄子植株越长越高,整枝量越来越大,茄子植株地上部的叶片已经养不了太多的根,茄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随着生长高度的增加,水肥的运输距离越来越远,到生长后期运输不畅,也会影响茄子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6.温室茄子栽培中,覆盖地膜的好处很多,如保持土壤中的水肥、提高地温、减少温室中空气湿度等。但是覆盖地膜对于茄子的生长有一项特别不好的地方。覆盖地膜后,近地表的土壤环境十分优越,再加上施用化肥过多、土壤板结严重、3050cm 深的土壤不疏通等因素,茄子根系不往土壤深层生长发育。过浅的根系在浅层土壤中大量的吸收肥料元素,到了茄子的生长后期,浅层的土壤中缺乏肥料元素,特别是缺少微量元素,茄子生长后期的生长和产量会受抑制。

二、防止茄子早衰的措施

1.在苗期,防止秧苗徒长,可采用的办法,一是遮荫降温,给茄子苗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二是施用有机肥,不用氮肥。

2.施用基肥时,每667㎡用3050kg 复合肥即可。定植后应进行蹲苗,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3.疏通3050cm 深的土壤。方法是,在定植前喷施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每667㎡ 施复合肥200g。土壤疏通了,茄子根系就能深扎。浇水后水分迅速渗到土壤下层,地表面不存水,不会发生涝害; 土壤的蓄水力也会增强,干早时,土壤下层有蓄水,不会发生旱害,减少冬季温室中浇水的次数,避免降低地温和增加空气湿度。

4.转过年来的25 月份,每隔510天根外追施一次钾、硼、钙、镁、铁、锌等肥料元素,浓度为0.3% 左右。通过叶面施肥,解决肥料元素缺乏问题。

5.每隔1020天,我们要喷施一次回生露,促进茄子的光合作用,改善茄子的营养生产状况。

6.在采收时,茄子成熟一批,我们要及时采收一批,不能拖。及时采收对防止茄子早衰效果明显,我们要多加重视。采收一批茄子后,我们要及时补一次肥,也可叶片喷肥。

7.要及时摘掉茄子植株的老叶、枯叶和病叶,这样既能让茄子有更大的生长空间,又能减少养分的浪费,有效预防茄子早衰。

饲用南瓜


饲用南瓜
别名:笋瓜、印度南瓜。
英名:fodder cushaw;学名:Cucurbita maxima Duch.。
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中空,长3m以上,分枝多。叶片肥大,圆形或近心脏形。茎叶粗糙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黄色。瓜即果实,圆形,长圆形或扁圆形,橙、黄、灰、白、绿等色。单瓜重7~25kg。中国从南到北各地均有栽培,为菜饲兼用作物。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遇低温霜冻即死亡,有一定耐旱能力,但生长期需较多水分,对土壤要求不严,瘠薄地仍可种植,但以肥沃的壤土最适宜。春季直播或育苗移栽,行距200cm,株距60~80cm。注意整枝压蔓,人工辅助授粉。到秋季即可陆续采收饲用,霜冻前全部采收贮存,备冬春饲用。适口性好。其营养成分见饲用南瓜的化学成分表。


饲用南瓜的化学成分表(%)

叶用黄麻


品种名称叶用黄麻

分类 绿叶菜类-叶用黄麻
学名Corchorus olitorius olitorius L.

品种来源原产地非洲。

品种描述
英文名

Jews-mallow

别名

埃及锦葵、埃及帝皇菜、莫洛海牙、长蒴黄麻等。

科属

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

植物学特征

茎直立,株高150~170厘米,分枝力强。叶互生,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叶缘具细锯齿,叶面有3条明显的基出叶脉,叶片基部两边各有一条2厘米长的暗红色短须。花小黄色,簇生于叶腋(叶节)一般1~2朵,完全花。果实为蒴果,长圆筒形,褐色,表面有纵向凹沟。种子小,青绿色至灰褐色,每果有种子150~250粒,千粒重1.6~1.8克。

生物学特性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高温、湿润气候条件。种子发茅适宜温度20~25℃,生长适宜温度20~30℃,能耐38℃高温,但不耐寒,16℃以下低温生长将停滞。属短日照作物。宜种植在富含有机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地块,因不耐涝,雨季时应注意及时排涝。

类型与品种

按茎秆的颜色,可将叶用黄麻分为绿色类型与红色类型两类,但植株性状无太大差异。

栽培技术要点

叶用黄麻需在无霜期栽培,多在春季断霜前后进行露地直播,也可提前30天左右在保护地育苗,当露地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定植,行距40~50厘米,株距15~20厘米,种植密度每亩为9000~10000株。株高30厘米时开始陆续采摘15厘米长的幼梢上市,此后每10~15天采收一次,直至秋末。

营养与食用

以嫩茎叶或嫩叶片供食,100克鲜样富含钙397.8毫克、钾561.8毫克、磷102.9毫克以及维生素C73.2毫克等,可作为补钙的食物来源。可炒食、凉拌、炸食(外裹面糊油炸),也可做汤或作火锅配料涮食。

适宜地区
近年多由泰国、日本等地引进长蒴黄麻新品系作为食用黄麻栽培,我国台湾于20世纪90年代中叶引进,目前已开始商品化生产,内地华北地区已有少量种植。

南北方均可露地栽培,北方地区可以在高温期种植,北方冬季生产比较困难一般温室生产只作提前或延后性栽培。

嫁接黄瓜长出不定根怎么办,怎样预防?


大棚黄瓜嫁接长出不定根怎么办,怎样预防?温室大棚黄瓜由于连年种植,枯萎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黄瓜的生长和产量。可用嫁接技术来改善黄瓜的病害,此时黄瓜处于定植后的缓苗阶段,在嫁接口以上的瓜蔓上极易长出不定根,如不及时切除,易导致枯萎病的发生,影响黄瓜产量。

预防的方法,是掌握在黄瓜不定根在入土前进行,用干净刀片从不定根基部切除。通常选择晴暖天气时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对于栽种过深的秧苗,切除根系后,扒去基部土壤,露出嫁接口。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墒,避免伤口感染。对瓜秧倾斜的断根后应将瓜秧吊直。合理浇水,避免大水漫灌,防止地表过湿。

叶用甘薯


品种名称叶用甘薯

分类 薯芋类-叶用甘薯
学名Ipomoea batatas Lam

引种单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品种来源原产地热带美洲。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

品种描述
英文名

Sweet Potato

别名

白薯叶、地瓜叶、番薯叶、红薯叶等。

科属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

植物学特征

直根系,有吸收根和贮藏根(即块根),叶用甘薯不以生产薯块为目标,一般薯块较小。茎多目匐生长或半直立,茎节易着生不定根,发枝力强。叶心脏形或鼻形,绿色、紫红色或黄绿色。芽梢及叶片比薯块用品种脆嫩,较少纤维。聚伞花序,花冠漏斗状,白色、淡红或紫色。蒴果,球形或扁球形,种子硬,淡褐色至深黑色,千粒重20克左右,北方一般不结子。

生物学特性

为多年生草本蔓生植物。喜温暖气候条件,耐热,茎叶生长适温为20~30℃,不耐霜冻。喜充足的光照。较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通气、排水良好、pH值6.0~7.0的沙质壤土种植为好。

类型与品种

按叶色不同将叶用甘薯分成绿色、黄绿色和紫红色三种类型。台湾多采用桃圆2号、台71号等品种,内地可采用由徐州甘薯研究所最近选育的品种。

营养价值
以山东红薯叶为样品,每100克鲜叶及叶柄中含水分85.34克,粗蛋白2.74克,粗纤维1.96克,维生素A5 58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14毫克,维生素B20.35毫克,维生素C86.3毫克,钾503毫克,钠19.6毫克,钙195毫克,镁61.1毫克,磷33.8毫克,铜0.4毫克,铁2.66毫克,锌0.3毫克,锰1.19毫克,锶0.83毫克,烟碱酸0.6毫克。

食疗与保健
甘薯叶性味甘平、无毒。风味有点似同属的蔬菜,但质地较为柔软。食用烹饪前,要把叶柄的外皮撕去,再炒或作汤,或凉拌。均宜配上蒜泥或蒜末以增加香味。

栽培技术要点

1. 叶用甘薯多采用扦插繁殖。

2. 露地需在无霜期内进行栽培,冬春季也可在保护地内生产(北方需适当加温),宜在保护地提前扦插育苗,但温度适宜季节也可直接扦插于大田。

3. 定植行距25厘米,株距20厘米。

4. 经40~45天后便可开始采收,此后每7~15天(春夏季)或20~30天(秋冬季)收获一次。

5. 一般以割取长约15厘米的芽梢品质最佳。

营养与食用

以幼梢或嫩叶片供食。是人体所需维生素B2(0.35毫克/100克鲜样)、维生素A(5580国际单位/100克鲜样)、蛋白质和铁、钙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可凉拌、炒食、做汤或涮食作火锅配菜。

适宜地区
我国南北各地广泛分布。民间早有食用其嫩茎叶的习惯,但多采自薯块生产田,近年台湾已进行菜用甘薯商品化生产,广东、北京等地也开始进行栽培。

雪菜病毒病及其防治


 雪菜又名雪里蕻Crispi folia foliosa Bailey , 为芥莱的一种分蘖芥品种。慈溪市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有种植, 经过精加工, 制成咸菜或风干成 霉干菜 , 畅销全国各地, 深受消费者欢迎。

由于长期种植和近年复种指数提高(秋、冬两季种植), 及优质感病品种的引进推广, 病毒病逐年加重, 轻则损失20 %~ 40 %, 重则全田绝收, 成了雪菜生产的主要障碍。探索关键性防治技术措施, 旨在控制该病危害, 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经试验、示范, 取得了显著结果。现将该病病原物、传播途径、关键性技术报道如下。

1  病原物

在杭州湾镇选取上海鸡冠雪菜、吴江雪菜两个品种的病毒病样株, 经浙江大学病毒中心实验室检测, 把2 个样株叶片研磨出组织汁液, 用铜网沾取后经2 %磷钨酸(pH6.7)染色, 经JEM -1200EX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32 000 ~ 52 000 倍视野下观察到大量线型病毒粒子, 确认为芜菁花叶病毒(TuMv)。

2  传播途径和有翅蚜消长规律

芜菁花叶病毒经萝卜蚜、桃蚜刺吸病株传播。1998 年8 ~ 12 月, 设置黄盆3 个逐日系统观测有翅蚜消长规律, 8 月下旬有翅蚜开始上升, 9 月上旬出现第1 次转移峰, 9 月8 日单盆平均35.5 头;11 月中旬出现第2 次最大转移峰, 11 月15 日单盆222 头。这2 次转移峰正值秋播、冬播雪菜苗期, 与病毒病主要感染期相吻合。防治(避)有翅蚜是预防雪菜病毒病的关键时期。

3  预防雪菜病毒病的关键技术

试验区设(1)32 目白色聚乙烯防虫网;(2)32 目蓝色聚乙烯防虫网;(3)25 目银光聚乙烯防虫网; (4)常规育苗, 即苗床用10 %吡虫啉1 500 倍液防治蚜虫, 用5 %抑太保乳油1 000 倍液+20 %杀灭菊酯 3 500 倍液防治小菜蛾、猿叶甲、黄曲条跳甲, 间隔7 d 1 次;(5)空白对照。品种为上海鸡冠雪菜。

苗床面积14.1 m2 , 网纱宽幅2.4 m , 小拱棚高度 0.7 m ,(1)~ (5)处理苗床育苗3 次重复, 移栽入大田同样3 次重复, 面积为15.4 m2 。大田期施肥防病、治虫管理条件一致。示范区4 种处理不设重复。(1)、 (2)处理苗床面积81.4 m2 , 移栽入大田814 m2 , (3)、 (4)处理苗床面积8.1 m2 , 移栽入大田81 m2 。

4  考查方法和结果

试验区移栽当天每小区随机拔取秧苗20 株, 考查虫害株率和软腐病株发病率。移栽入大田后第 15 天考查病毒病株发病率;收割当天每小区随机考查50 株雪菜病毒病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并考查每小区的实收产量。示范区采收当天每处理随机取样50 株, 考查病毒病株发病率和软腐病株发病率, 并称重, 按实际种植密度计算产量。

5  结果
5.1  试验区考查结果

苗床秧苗虫害株率(1)~ (5)处理分别为 1.67 %、1.67 %、0 、96.67 %、100 %。与对照比, (1)~ (4)处理防虫效果为98.33 %、98.22 %、 100 %、3.33 %。移栽后第15 天考查病毒病株发率, (1)~ (5)处理分别为14.7 %、18 %、14.7 %、 26.7 %、32.7 %, 与对照比较防效分别为55.1 %、 44.9 %、55.1 %、18.4 %;(1)~ (3)覆膜与常规处理比较, 防效分别为45 %、32.5 %、45 %。采收当天考查病毒病株发病率(1)~ (5)处理分别为11.3 %、 16.3 %、20.7 %、27.3 %、42.4 %, 覆膜与对照比防效分别为73.3 %、61.1 %、51.2 %、35.6 %;与常规处理比较防效分别为58.6 %、39.6 %、24.2 %。

每小区实收折算产量, (1)~ (5)分别为 3 321.75 、3 055.10 、3 212.70 、2 659.65 、2 182.90 kg/667 m 2 。比对照分别增产1 138.85 、872.2 、 1 029.8 、476.75 kg , 增产率为52.17 %、39.96 %、 47.18 %、21.84 %。当时市场价格为0.28 元/kg , (1)~ (4)比对照分别增收318.88 、244.22 、356.72 、 133.49 元/667 m 2 , 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