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酸腐病

2020-05-16

病害中文名: 番荔枝酸腐病
病害英文名: Custard apple sour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白地霉荔枝酸腐病菌
病原学名: 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ex Pers. 、Dipodascus geotrichum (E. Butler L. J. Petersen) (Arx)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白地霉属,白地霉荔枝酸腐病菌
病原介绍: 该菌在PDA上菌丛展生,乳白色,似酵母状,菌丝体分枝,多隔膜,无色,最后在隔膜处断裂而形成串生的节孢子,初短圆形,两端平截,后迅速成熟,呈矩圆形至近椭圆形,无色,大小4~132.4~4.5(m)。分生孢子杆状,椭圆形至长圆柱形,孢子单生或串生。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番荔枝
寄主英文名: sugar apple

侵染部位: 果实
症状图:




病害症状: 果壳较硬,果实由绿色变成黑褐色,水渍状,果肉腐烂化作酸臭汁液溢出,表面密生一层白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果、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落在成熟果实上吸水萌发,从伤口侵入,病菌在果内吸取养分并分泌酶分解果肉的薄壁细胞,造成果肉腐烂、酸腐。在田间凡成熟果实受荔枝蝽等蛀果害虫为害严重或采果时出现伤口,常引发该病。此外贮运过程中病、健果接触也可使该病扩展。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冬季注意清园,减少菌源。(2)果实成熟阶段,注意防治荔枝蝽象等蛀果害虫。采收时千方百计减少伤口。(3)采收、运输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果实和果蒂。(4)采果后荔枝果实用25%使百克(咪鲜胺)乳油或双胍盐500~700倍液或75%的抑霉唑700倍液+0.02%的2,4-D浸果,防治酸腐病效果较好。(5)荔枝贮存过程中使用25%使百克乳油500~800倍液对荔枝果皮颜色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保鲜期3天左右。(6)喷洒高脂膜150倍液保鲜荔枝好果率69.5%。

总体描述: 症状 果壳较硬,果实由绿色变成黑褐色,水渍状,果肉腐烂化作酸臭汁液溢出,表面密生一层白色霉状物。病原 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ex Pers. 称白地霉荔枝酸腐病菌,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Dipodascus geotrichum (E. Butler L. J. Petersen) Arx 属子囊菌门真菌。该菌在PDA上菌丛展生,乳白色,似酵母状,菌丝体分枝,多隔膜,最后在隔膜处断裂而形成串生的节孢子,初短圆形,两端平截,后迅速成熟,呈矩圆形至近椭圆形,无色,大小4~132.4~4.5(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果、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落在成熟果实上吸水萌发,从伤口侵入,病菌在果内吸取养分并分泌酶分解果肉的薄壁细胞,造成果肉腐烂、酸腐。在田间凡成熟果实受荔枝蝽等蛀果害虫为害严重或采果时出现伤口,常引发该病。此外贮运过程中病、健果接触也可使该病扩展。 防治方法 (1)冬季注意清园,减少菌源。(2)果实成熟阶段,注意防治荔枝蝽象等蛀果害虫。采收时千方百计减少伤口。(3)采收、运输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果实和果蒂。(4)采果后荔枝果实用25%使百克(咪鲜胺)乳油或双胍盐500~700倍液或75%的抑霉唑700倍液+0.02%的2,4-D浸果,防治酸腐病效果较好。(5)荔枝贮存过程中使用25%使百克乳油500~800倍液对荔枝果皮颜色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保鲜期3天左右。(6)喷洒高脂膜150倍液保鲜荔枝好果率69.5%。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