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根腐病

2020-05-16

病害中文名: 番荔枝根腐病
病害英文名: Sugar apple root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细小帚梗柱孢
病原学名: Cylindrocladiella tenuis C. F. Zhang. et P. K. Chi.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菌纲丛梗孢目,帚梗柱孢属,细小帚梗柱孢
病原介绍: PDA25℃培养7天,菌落直径3.8cm,气生菌丝白色至灰色,菌落褐色,边缘有约2cm的环带,不产生不育附属丝。分生孢子梗无色,有分隔,单生,近轮枝状,大小180~3563.5~6(m)。梗与青霉菌相似:一级分枝0~1隔,14~353~6(m)。二级分枝10~312~2.5(m),三级分枝11~192~3(m)。瓶梗圆筒状,无色,不分隔,8.5~221.6~3.0(m)。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0~1个隔膜,两端钝圆,大小11.5~202~3(m)。
病原中文名: 樟疫霉
病原学名: 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樟疫霉
病原介绍: 在CA培养基上菌落绵絮状。孢囊梗直接来源于茵丝,不分枝或合轴分枝,宽2~3(m)。孢子囊卵形,大小30~7724~52(m),无乳突。游动孢子从孢子囊顶部孔口直接释放出或由泡囊释出。游动孢子肾形,大小l0~1710~14(m),鞭毛长17~27(m)。休止孢子球形。厚垣孢子球形或近球形。藏卵器球形。雄器矩形或柱形,单胞或双胞,大小11~206~21(m)。卵孢子球形,浅黄色,大小19~50(m),满器或不满器。生长适温24~28℃。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番荔枝
寄主英文名: sugar apple

侵染部位: 根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受害苗木根断续变为褐色,地上部叶片凋萎,树干基部树皮下出现白色菌丝,严重时苗木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借土壤水流传播,经根部伤口侵染。一年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排水不良的果园,盛夏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选择排水良好的园地,加强管理培养健壮的根系。(2)据澳大利亚介绍用南美番荔枝作砧木有抗根腐病的作用。(3)棒疫霉为主的根腐病喷洒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1%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视病情防治1~2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受害苗术根断续变为褐色,地上部叶片凋萎,树干基部树皮下出现白色菌丝,严重时苗木死亡。病原 有两种 Cylindrocladiella tenuis C. F. Zhang. et P. K. Chi. 称细小帚梗柱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和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称棒疫霉,属卵菌。前者PDA25℃培养7天,菌落直径3.8cm,气生菌丝白色至灰色,菌落褐色,边缘有约2cm的环带,不产生不育附属丝。分生袍子梗无色,有分隔,单生,近轮枝状,大小180~3563.5~6(m)。梗与青霉菌相似:一级分枝0~1隔,14~353~6(m)。二级分枝10~312~2.5(m),三级分枝11~192~3(m)。瓶梗圆筒状,无色,不分隔,8.5~221.6~3.0(m)。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0~1个隔膜,两端钝圆,大小11.5~202~3(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借土壤水流传播,经根部伤口侵染。一年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排水不良的果园,盛夏高温季节发病严重。防治方法 (1)选择排水良好的园地,加强管理培养健壮的根系。(2)据澳大利亚介绍用南美番荔枝作砧木有抗根腐病的作用。(3)棒疫霉为主的根腐病喷洒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1%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视病情防治1~2次。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