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味荔枝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2020-05-16

定植后的管理
1. 重施花前肥

清明前后,以复合肥为主,配合有机肥施1次花前肥,按挂果量计算,每50千克果施复合肥2~3千克(氮15-磷15-钾15)。先开环沟,每株施水肥50千克。再施化肥,回土覆盖。

2. 花期放蜂及高温天气喷水洗蜜

成年树放蜂15~30群/公顷,可满足果树授粉的需要。桂味荔枝花蜜分泌多,遇连续高温,柱头花蜜浓度高,会影响花粉萌发,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对树冠喷清水洗去花蜜。

3. 增施有机质肥

采用猪-沼-果等比较有效的经营形式,其优点是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又能保证有足够的优质有机质肥施入。施好采果肥。从采果前20天开始至采果后,分多次增施有机质肥,做到弱树多施,壮树少施,尽量使树势均匀一致,抽梢整齐。化肥在采果后7天内施下,以尿素为主。配合少量复合肥,按预计挂果量计算,每50千克果,施尿素1~2千克,加复合肥1千克(氮15-磷15-钾15)。

4. 果穗下第二叶采果

常规在葫芦节采果,采后发梢条数多,短而纤弱,不利于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必须进行人工定梢。采用果下第二叶采果后,抽梢的条数少,比较粗壮,特别是对于枝条纤细的桂味品种,效果明显。

5. 修剪

采果后不要马上修剪,等到枝梢芽眼饱满后再修剪,可减少营养损失,加速树势恢复。桂味枝条比较松散,枝条少,一般采取轻度回缩修剪。剪去病枝、弱枝、过密枝、下垂枝,修剪不要过重,有灌溉条件的修剪后淋水促进抽梢。

6. 培养适时晚秋梢结果母枝

对大多数的壮年树,栽培上以末次梢在10月中旬抽出为目标主攻2次晚秋梢:第1次在8月中旬、第2次在10月中旬抽出。幼年结果树,生长势强盛,抽梢早、成熟快,采果后如果在7月下旬能抽出第1次梢,以攻3次梢为放梢目标:加强肥水管理,争取在8月下旬、10月中下旬再抽2次梢,上年度挂果多。老、弱树采后恢复慢,第1次梢叶数少,梢短而纤弱,坐果差。如果第1次梢能够在9月上旬前抽出,可再促1次10月中旬至下旬的晚秋梢。

7. 冬季翻犁

如果末次梢在10月中旬适时抽出,就可以不施控梢药。在末次梢基本转绿后,遇暖冬多湿天气雨后及时犁翻断根,可抑制冬梢发生及促进花芽分化。

8. 冬梢短截

最佳时间是11月下旬。方法:叶片已展开并初步转绿不用短截:新叶已展开或基部有叶上部无叶,叶片呈红色者,留基部二叶短截:对刚刚抽出或新梢无叶者,留基部2~3厘米短截。短截后用0.2%磷酸二氢钾液根外追肥3~4次,每7~10天喷施1次。

9. 环剥促花

小寒前后,对末次梢已充分老熟的植株,在枝条顶芽萌动以后进行环剥促花:在主干基部用环剥刀螺旋环剥1~1.5圈,剥口宽0.2~0.3厘米,螺距5厘米。环剥在枝条顶芽萌动以后进行。同时,要做到早萌动,早环剥;迟萌动,迟环剥;早环剥,剥重:迟环剥,剥轻。干旱轻剥或不剥或改用电工刀环割,环剥后抽穗期若遇长期干旱,应设法淋水。

病虫害防治
1. 桂味荔枝是以防治蒂蛀虫和炭疽病及霜霉病为主,主要技术措施:

(1)花穗抽出前喷1次石硫合剂,杀菌并防治毛毡病;

(2)雨后及时喷药防炭疽病及霜霉病,幼果期可用托布津,果实现红前后用甲酸铜。

(3)防治蒂蛀虫一般用药3~4次,在小果勾头时喷药1~2次,成熟前20~22天,10~12天各喷1次。第1次用90%敌百虫800倍+氯氰菊酯1000倍或辛氰乳油;第2次可用敌百虫+18%杀虫双600倍;以后可选用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等。要选用无公害农药,达到无公害产品的要求。

2. 对炭疽病发病比较严重的果园,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防治,其主要措施:

(1)收获后清园。清除带病枯枝残叶,用70%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减少越冬菌源。

(2)抽穗期出花蕾前喷洒1次石硫合剂或现蕾后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喷雾。

(3)幼果期喷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6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兼治霜霉病。

(4)挂果期,雨后及时喷甲酸铜600倍兼治霜霉病。

备注《农技服务》2013年01期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