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拟盘多毛孢叶斑病

2020-05-16

病害中文名: 荔枝拟盘多毛孢叶斑病
病害英文名: Litchi brown blotch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疏毛拟盘多毛孢
病原学名: Pestalotiopsis pauciseta (Speg.) Stey.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腔孢纲黑盘孢目,拟盘多毛孢属,疏毛拟盘多毛孢
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盘生在叶两面,散生,半球形黑色,大小100~120(m);产孢细胞圆筒形,顶端环痕式产孢;分生孢子近长椭圆形,大小18~245~8(m),5个细胞,4个真隔膜,隔膜处不溢缩或略溢缩,中间3个细胞有色,其中上两个细胞褐色,下面1个细胞榄褐色。顶细胞和基细胞无色,基细胞圆锥形,末端具细柄,柄长4~5(m),顶细胞上生3根纤毛,长20~30(m)。
侵染部位: 叶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较小病斑,直径2~3(mm),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落叶上越冬,翌春气温升至15℃,湿度适宜时,菌丝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从伤口侵入,25℃条件下,潜育期7天,生产期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无明显越冬期,常连续扩展为害。湿度高、土壤黏重、排水不良、遭受冻害、或湿气滞留易发病。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采果后或入冬时清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翌年菌源。(2)苗木移栽或引进的苗木,要摘除病叶,必要时出圃前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高锺酸钾1000倍液消毒。(3)发病重的地区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较小病斑,直径2~3(mm),灰白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病原 Pestalotiopsis pauciseta (Speg.) Stey. 称疏毛拟盘多毛泡,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生在叶两面,散生,半球形黑色,大小100~120(m);产孢细胞圆筒形,顶端环痕式产孢;分生孢子近长椭圆形,大小18~245~8(m),5个细胞,4个真隔膜,隔膜处不溢缩或略溢缩,中间3个细胞有色,其中上两个细胞褐色,下面1个细胞榄褐色。顶细胞和基细胞无色,基细胞圆锥形,末端具细柄,柄长4~5(m),顶细胞上生3根纤毛,长20~30(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落叶上越冬,翌春气温升至15℃,湿度适宜时,菌丝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从伤口侵入,25℃条件下,潜育期7天,生产期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无明显越冬期,常连续扩展为害。湿度高、土壤黏重、排水不良、遭受冻害、或湿气滞留易发病。防治方法 (1)采果后或入冬时清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翌年菌源。(2)苗木移栽或引进的苗木,要摘除病叶,必要时出圃前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高锺酸钾1000倍液消毒。(3)发病重的地区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