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泡椒1号

2020-05-21

品种名称川农泡椒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01

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1983年从美国引进的墨西哥辣椒材料,进行驯化、分离,采用母系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19841996年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品种。四川春播,播种至始收135天。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70cm左右,开展度70cm,第1分枝节位第10节,分枝处的茎粗为1.0~1.5cm。茎秆绿色带紫,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花药微紫色。果实钝圆锥形,果顶微凹,幼果绿色,成熟果鲜红色,果实表面具浅褐色的条状或环状轮纹。果实纵径6.2厘米、横径2.8厘米,果形指数为2.2;果肉厚0.48~0.61厘米,三心室;果实脐部果肉微甜,辣味主要集中在胎座和果肩部分。果实内种子数为60~120粒,种子千粒重6.95g。单株结果数30~40个,多者可达50个以上。平均单果质量18.5克。 川农泡椒一号是肉厚、味辣,耐泡,泡一年以上不起皮,果肉硬,味浓,色泽鲜艳,适于加工原料基地大面积生产,也可作为辣椒酱原料。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kg左右。

品质分析

含糖7.59%,酸0.685%,Vc124.4毫克/100克。

抗性

耐病毒病、疫病,中抗青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川农泡椒1号为中晚熟品种,多作泡椒用,生产中不追求早熟,四川大部分地区可在2~3月初采用温床或冷床育苗,4月定植到大田。

2.定植前深翻土地,做高畦。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有机液肥1000~1500千克、磷肥50~75千克、钾肥10~15千克作基肥。采用单株定植,每667平方米定植密度2000~3000株。

3.植株生长前期可根据植株生长势追1~2次提苗肥,大量坐果后需追施2~3次壮果肥。

4.病害主要有疫病、病毒病和灰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螨虫等,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注意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辣椒种植地区种植。

延伸阅读

山东农1号节瓜


品种名称山东农1号

分类 瓜类-节瓜
审(认)定年份1995年

审(认)定情况199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利用R89-3-7-5强雌系为母本,894-35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带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植株蔓生,主蔓长220~250厘米,生长势和分枝力中等,叶形掌状,雌雄同株异花。主蔓5~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5节着生1雌花。有些植株连续结瓜,采收嫩果时,一般单株结瓜4~7个,单株产量约2.0千克。嫩果短圆形,表皮少斑点、被茸毛、绿色,长15~20厘米,横径5~7厘米,果肉厚0.5厘米左右。老熟果灰绿色,被轻蜡粉,长30~40厘米,横径15~20厘米,果肉厚1.5~2.0厘米,单果重2.0~3.0千克,每果有种子300~500粒,种子淡黄白色。

北方春季栽培定植后50~60天收嫩果,90天收老熟果。老熟果耐贮藏,品质优,可延迟供应到11月中旬。嫩果产量3000~3500千克/亩,老熟果产量7500~10000千克/亩。

抗性:不耐涝,抗霜霉病,耐疫病,较耐寒。

栽培技术要点:

1. 山东地区3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20日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35厘米。抽蔓前不浇水,多中耕。抽蔓期结合浇水施磷酸二铵复合肥15千克/亩,第一瓜长至10~15厘米长时再浇1次水,以后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二瓜出现时施尿素30千克/亩。生长期内少施速效氮肥。

2. 无支架栽培时仿照西瓜栽培方法。果重0.5~1.0千克时用瓜叶或其他材料覆盖,以防日灼病。支架栽培与早熟冬瓜支架栽培法相似。

3. 以收嫩果为主者,结果前期摘除全部侧蔓,待主蔓第一瓜坐住后保留两个侧蔓,每侧蔓结1瓜后摘心。一般开花后7~10天,果重0.25~0.5千克时即可采收。以收老熟果为主者,可摘除全部侧蔓,使主蔓坐2~3瓜,待果实皮色有光泽、无茸毛,生理完熟后采收。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应性较强,种植范围广。适宜华北地区早春保护地、春季露地及越夏栽培,也可在华南地区春、夏、秋季栽培。

川科1号黄瓜


品种名称川科1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05

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中蔬所育成的中农2号杂交种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春季栽培,属中偏早熟型品种;主蔓粗壮硬实,平均28节以上;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主蔓结瓜为主,主蔓第一雌花平均着生节位3.5;瓜形棒状,瓜条直,瓜色深绿,有光泽,刺瘤中等,白刺,平均瓜长37.9厘米,平均横径3.67厘米,平均单瓜重316克;瓜肉厚,白色,口感质脆,微甜,耐贮运;对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有较强抗病能力。

产量表现

亩产5000~6000公斤,丰产性好,比对照增产12%~13%。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栽培四川盆地内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定植;四川盆地秋季栽培7月下旬搭遮阴棚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

2. 栽培密度3000~3500株/亩;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第一雌花坐瓜后重施一次追肥,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勤施追肥。

3. 根据墒情进行小水多次浇灌。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病害重点预防霜霉病和病毒病;虫害重点防治潜叶蝇、黄守瓜。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盆地地区推广使用

铁椒1号


品种名称铁椒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辽审菜[1999]92号

选育单位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三道筋农家尖椒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从播种到商品椒上市110天左右。植株长势较强、枝叶深绿,生长健壮,株型紧凑,株高50~60厘米,株幅35~45厘米。8~10节着生第一花,果实长灯笼形,果长8~10厘米,果间宽7~8厘米,果肉厚0.4厘米左右,单果重100~150克,果面光滑,果色绿而有光泽,质脆、味浓、麻辣,外观美、风味佳、商品性好。产量高,连续座果性好,适于温室、大、中、小棚及地膜覆盖栽培。

产量表现

生产试验中最高亩产5037.3公斤。

抗性

抗逆性及抗寒力强,耐热,抗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早春地膜覆盖栽培苗龄70~75天;保护地中:秋冬茬苗龄45~50天,冬春茬苗龄70~80天,早春茬100天左右。要求70~80%现蕾。

2.每亩温室栽3500穴(双株)左右,地膜覆盖每亩4000穴(双株)左右。

3.因铁椒1号采收期长,必须增施有机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以上,复合肥30公斤;进入盛果期加强追肥、灌水。

4.定植后在管理上要以保苗促生长为中心,使植株尽早封垄,防止高温期阳光直射地面,连雨天要及时排水;要及时除草和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辽宁省各地种植。

锦农绿1号黄瓜


品种名称锦农绿1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锦州农科院
品种来源于1999年配制的杂交组合H40807G5191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锦农绿1号为密刺型品种,植株长势强,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第2~3节。瓜长棍棒状,长35cm,横径3cm;瓜皮深绿色,有光泽,密生白刺;果肉浅绿色,清香脆甜,商品性佳。抗黄瓜花叶病毒病,中抗细菌性角斑病,感霜霉病。单瓜质量200g左右,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

产量表现:20002002年经过三年3个世代的品种比较试验,总产量均超过对照锦早三号10%以上。通过抗病性比较试验,抗病毒病,白粉病性均好于对照。20012002年开始进行生产示范,在锦州太和区、内蒙古通辽、吉林伊通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与其他品种相比,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栽培技术要点:辽宁地区春季大棚栽培,3月中旬育苗,苗龄30天;日光温室栽培,2月上旬育苗,苗龄35天。采用嫁接、高畦或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每667m2保苗3500~4000株;施足底肥,勤浇水、追肥。及时采收商品瓜。注意防治霜霉病。

适宜地区 适宜日光温室及春、秋大棚栽培。

京椒7号(京椒1号)辣椒


品种名称京椒7号(京椒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以93-2-1-7-4-6-3为母本、93-6-5-3-10-8-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羊角椒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一代杂种。植株开展度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生长势较强。株高80厘米左右,开展度75厘米左右,始花节位8~9节。果实为羊角形,果面光滑,嫩果淡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可作红椒上市,果长21~23厘米,果宽3.0~3.5厘米,肉厚0.38厘米,平均单果质量65克左右。商品性好,肉厚腔小,耐运输。辣味适中,品质佳,连续结果性强,可作春露地及麦茬恋秋栽培,也可以作保护地长季节栽培。

产量表现

亩产25000~5000千克。

抗性

20012002年进行区域试验时田间调查发病情况,京椒1号TMV、CMV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2.4%,未发生死秧,对照(保加利亚尖椒-2)TMV、CMV的发病率分别为1.8%和4.6%,死秧率为2.3%~2.4%,京椒1号对TMV、CMV及死秧明显优于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1.北京地区保护地栽培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3月上旬定植于日光温室,3月下旬定植于大棚,露地栽培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各地区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情况灵活掌握。

2.苗床准备。苗床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水源条件好,前茬没种过辣椒、茄子、西红柿的地块。整地时要施用杀虫剂防止地下害虫。苗床长10~15米,宽1.0~1.2米,便于操作管理。

3.浸种。将种子放在55℃温水中不断搅拌至30℃停止,浸泡8~12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

4.播种。播种前先把苗床浇湿,称为浇底水。此次浇水量较多,要使7~10厘米内的土层都湿润,床土的含水量以达饱和含量的90%左右为好。但底水不能太多,因为土壤里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会造成空气缺乏,对发芽和出苗都不利,待水已渗入土中,土表稍干,耙平土面,上铺4~5厘米厚培养土,喷湿就可播种。播后覆盖0.6厘米厚的松土再适当喷水,然后在苗床上搭小拱架覆盖农膜,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5.苗床管理。为了促进出苗,出苗前苗床要维持较高的温湿度,前3天温度白天控制在28~30℃,夜间22~25℃。然后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20~22℃,苗出齐后,为防止徒长,白天控制在25℃,夜间18℃。直到3片真叶展平时,结合炼苗逐渐降低温度。幼苗经过适当的低温锻炼,可以增强抗寒性和抗病性。幼苗的土壤湿度宜偏小,当幼苗2片真叶时,如土壤干旱可用喷壶喷水,浇水的时间一般在晴天的上午,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幼苗1~2片真叶时要疏苗,去弱留壮,拔除杂草,防止拥挤互相遮荫,造成猝倒及高脚苗。

6.适期定植。北京地区及河北大棚3月下旬定植,露地栽培于4月下旬定植。采用小高畦,地膜覆盖,畦距1.2米,平均行距60厘米,穴距30~35厘米,每穴1株。每667平方米定植2800~3200株,以延长生长期和供应期。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500~4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施肥要均匀。

7.缓苗至开花期管理。及时浇定植水,不要大水漫灌,为促进缓苗4~5天浇足缓苗水,进行中耕,疏松土壤,促进植株根系的发育。缓苗至开花期应促控结合,蹲苗不应过长,在门椒开花前,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铵20千克或腐熟大粪200~400千克,然后浇水,促使茎叶生长。门椒开花后严格控制浇水,防止落花落果。门椒及对椒坐住后,每667平方米追施过磷酸钙10~20千克、复合肥l0~20千克、钾肥10~20千克,施肥后立即浇水。

8.结果期管理。结果期既要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又要适度控制,门椒应及时采收,以防止赘秧。每采收3次追施有机肥一次,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施,保持土壤湿润。结果后期加强肥水管理,可出现第二次结果盛期,增加后期产量。此时要肥水齐攻,防止植株早衰,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10千克、钾肥13~25千克。

9.及时防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等,应及早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疫病多发阶段,每7~10天喷1次药,可选用可杀得、植物链霉素或杀毒矾等。主要虫害有棉铃虫、烟青虫等,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或10.8%凯撒乳油10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等进行防治。轮换使用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平时要勤查细看,要在虫少且小时防治。天气干燥时要注意防治红蜘蛛、蚜虫等。

适宜地区 适于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保护地、露地种植。

湘干椒1号(湘椒3号)


品种名称湘干椒1号(湘椒3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258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利用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干椒材料的多代自变系95-1为母本,湖南地方干椒品种的优良自交系8001为父本育成的干椒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晚熟干椒一代杂种,从定植到采收红撤约70天,采收期90~120天.株高65厘米,开展度8O厘米,叶色深绿,第1花节位l3~ 15节。果实羊角形,果长16厘米,果实横径1.3厘米,果肉厚0.13厘米,果形较直,果面光滑,生物成熟果鲜红色。平均鲜单果重11g,干单果重2g。耐热、耐旱、抗病。果皮较薄,辛辣味浓,有特殊香气,干后呈半透明状,品质上等.

产量表现

每667m2产干椒350 kg左右。

品质分析

据湖南省蔬菜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测定,果实Vc含量1640毫克/千克(鲜样),全糖含量3.8%,辣椒素含量0.28%,干物质含量19.1%。

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技术与一般干椒生产相同。

适宜地区 适于湖南省种植干椒生产区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