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湘研一号大棚育苗及栽培

2020-05-25

名称辣椒湘研一号大棚育苗及栽培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茄果类-辣椒
适宜品种
湘研一号

栽培技术
1.育苗

湘研一号的抗寒力强,幼苗在2℃不受冻害。为了提早育苗,于1月12日浸种催芽,15日播种。为培育壮苗,床土应用沙质腐植土,过筛的细炉灰渣,腐熟的马粪和大粪各占1/4,一起搅拌均匀。播前装盘耙平,打透底水,每1平方米播种量土5~20克,盖土厚度约0.5厘米,盖土后不用再浇水。为了保持育苗盘里的温湿度,可用地膜覆盖育苗盘,温度保持28℃左右,6天后可以出全苗。为了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当长出两片真叶时,晚上室内温度可慢慢短时间的降低至5~8。巳白天逐渐升温到25℃。随着幼苗长大,变温时间可日渐延长和增加次数,并适当的通风透光,控制浇水。经变温锻炼的秧苗,抗寒能力显著增强,移栽成活率高,并能提早开花结果。

2.定植

幼苗4~6叶期,要及时往温室营养钵移栽。营养钵可用大棚的废旧塑料制成,高8厘米,口径宽6厘米。营养土的配制同苗床土。移栽前浇透水,起苗时不伤根,多带土,一钵双株。移栽应选无风晴天,栽后一次浇透水,温室白天应保持25℃晚上15℃/开始为了保持温度和便于管理,可把营养钵集中摆放在一起,扣上两层棚或生火炉加温,利于缓苗。但随着气温回升,要严防高温高湿,防止徒长。定植前十多天,要逐步加大通风透光和变温锻炼,少浇水,多蹲苗,促使根系生长和幼苗健壮。带花和幼果定植。

3.定植后管理

为了提高棚内土温和棚温,定植前一个月把棚扣好,使结冻层的土壤化透,以利于翻土、施肥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翻地时结合施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及时追肥,提高中后期产量:生产中后期,即采收第四次果以后,由于养分供应不足,容易出现脱肥现象,果实明显变小,新悄生长缓慢,花蕾及开花数减少,严重影响产量。因此,这时应该结合灌溉进行追肥,即每采收一次,每667平方米追腐熟人粪尿2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

病虫害防治
喷施辣椒植保素,7月中旬,由于雨水集中,气温升高,易引起细菌性病害,导致落叶落花落果。这时期,特别在灌溉后要放大风,以降低棚内的温湿度。要及时用药,每667平方米叶面喷施辣椒植保素(湖南蔬菜研究所研制)3包,对水45千克,每隔10~15天喷一次,既能防病又能保花保果。

扩展阅读

春研一号(春丰一号)辣椒


品种名称春研一号(春丰一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赣审椒2004004

选育单位 宜春市春丰种子中心
品种来源13198971杂交选配的杂交辣椒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该品种苗期长势中,株高65.1厘米,开展度57.4厘米,始花节位11~13节,分枝力中,叶色绿,果呈细羊角形,长尖椒,果长18.0厘米,果横径1.7厘米,果肉厚0.18厘米,单果重14.1克,果面光滑,稍弯曲,青果色绿,红果色红或红黄,味辣,抗病抗逆性强。该品种青果鲜辣,红椒味强辣,口感风味好,适宜鲜食、加工或作干椒;果实质地紧,耐贮运;整个生育期结果多,采收期长。

产量表现

2003年平均每亩总产量1846.5公斤,比对照赣丰5号减产18.7%。

抗性

田间病死株率9.2%,低于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1. 保护地栽培在上年10月播种,次年2~3月份定植于大棚或地膜加弓棚内。

2. 单株定植,株行距40厘米45厘米,亩栽3000株左右。

3.露地栽培在2~4月均可播种,清明后定植,定植后,主干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

4. 在翻耕整土时,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2000公斤,磷肥100公斤,定植15~20天后,结合中耕除草,亩追肥纯氮46公斤、磷24公斤、钾36公斤。

5. 采果1~2次后,看气候、土地苗情再追肥。上半年以排水为主,7月份后,视旱情补充水份。

6. 在秧苗期,预防猝倒和立枯病,可采用苗菌敌700倍左右喷雾。在生长期间,注意预防虫害的发生。

适宜地区
适宜江西省各地种植。

西粉一号番茄大棚育苗及栽培管理


名称西粉一号番茄大棚育苗及栽培管理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西粉一号

栽培技术
1.育苗

采用温差育苗法,2月中旬播种育苗,先用55℃温水烫种10分钟,缓慢冷却至30℃后泡种8小时,中间搓洗2~3次,除去种皮上的绒毛并随时用清水投洗,之后拌细砂在泥盆保温催芽,有85%以上出芽时降温至20℃左右蹲芽,一天后在苗床播种。出苗前床面覆地膜,温度保持25~28℃,出苗近80%时揭去地膜,温度降至20~23℃。2天后提温,白天23~26℃,夜间15~17℃。两片真叶期分苗,将苗移入报纸糊制的直径7厘米,高8厘米的纸制营养袋内,白天室温25~28℃,夜间17~19℃。缓苗后降温,白天22℃。夜间15~17℃。两天后,白天保持20~25℃,夜间15~17℃。定植前一周炼苗,加大通风量,白天室温降至18~20℃,夜间13~15℃。

水分管理:分苗时浇一次透水,3~4叶期出现缺水现象时补一次水,6叶期补一次水,晴天上午浇水,浇后放风。为使苗生长整齐,苗坨倒换位置1次。幼苗4叶期到定植前交替喷洒丰收素和磷酸二氢钾各2次,定植时苗大部分出现小花蕾。在2月中旬选择晴好无风的天气扣棚膜烤地,土壤化通后翻耕晒土,随之开沟施肥,沟施猪圈粪5000千克,合垅后继续烤地增温。

2.定植

清明节时10厘米深土温达10℃后定植棚内。栽苗方法:按株距30厘米刨埯,每埯施磷酸二铵5克左右,摆正苗坨后浇足水。务使土坨湿透,渗透后覆土封埯。667平方米棚施磷酸二铵20千克左右。定植3600株。定植后除闭棚保温外,棚内周围挂一圈塑料薄膜裙子,夜间在棚外四周围上草苫。苗上又覆盖一层薄膜。缓苗后根据气候变化和温度回升情况,灵活掌握。

3.定植后管理

番茄植株进入正常生长后,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6~28℃,超过28℃以上时开两侧风道通风降温,傍晚棚温降至20℃以下时闭上风口,夜间棚温保持10℃以上,初期夜温较低,多层覆盖不撤,以后酌情逐层撤,当夜间气温超过15℃时昼夜通风。进入6月份后,白天还要放底风。在湿度管理上,根据本地土壤沙性大的具体情况,在缓苗后至开花前浇一次中水。在整个生育期土壤保持见干见湿程度,除雨天外,晴天和阴天都开风口排湿和通风,以减轻病害。在第一、二穗果大部分长到核桃大小时,分别追一次速效肥,两次共追硝酸铵60千克。每次结合浇一次满沟水。为调节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功能,开花后间隔15天喷丰收素两次,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两次。西粉一号一般出现2~3个花序后自行封顶,并生出枝杈(侧枝),每条侧枝都能开花结果,为保秧壮棵和果实早采收,采取了以留主干果为主的办法。主干上有3个花序的,去掉全部侧柱,主干只有2个花序的,在中部侧枝上保留一个花序打顶,其余侧枝打去,使每株保3穗果,在每穗果的果实直径在一分硬币大小时进行疏果,每穗留4~5个比较周正的先期果,摘去畸形果和小果,每个植株留果数为12~15个。由于整枝和疏果,植株长势不衰,而且果实个头比较整齐,采收二次后即出现产量高峰期。

秋季番茄的栽培管理:

(1)剪老秧留新枝,水肥齐攻:7月上旬已到了采收后期,由于植株个体生长发育不一致,这时有的潜伏芽开始抽枝,一棵秧有的长出一条枝,有的两条。两条枝的打一留一,一条枝的保留,但有的植株还没有发出新枝,为使新植株基本保持生长一致,先期发出的枝4~5片叶时打尖。7月中旬采收结束,立即把老秧剪掉,抽枝的剪口在枝条着生部位上部3厘米处,设抽枝的留10~15厘米憋杈。之后把老秧和地面杂物全部清理干净,重新插架。对一些发不出新枝的,附近株上可留2个侧枝,作为借枝补空,一条侧技斜着缚绑在空缺的支架上。剪秧之后第三天垅沟中耕松土,接着灌一次足水,8月初顺沟灌腐熟大粪稀1500千克。

(2)前期降温、后期保温:新枝萌发和生长前期,正值炎夏高温季节,除雨天外,进行昼夜大放风,把棚膜从底部卷起1米高固定,雨天放下来。8月末之后气候渐渐转凉,要根据温度的变化灵活掌握放风量和放风时间。9月中下旬之后逐渐减少放风时间,10月上旬中午棚温超过30℃时打开风口,降至26℃时闭风,棚温在30℃以下就不放风。

(3)灵活绑架,因株留果:对因潜伏芽抽枝先后不一而出现新株高矮不齐的情况,采取灵活绑架办法。高株弯秧矮绑或与邻株交又斜绑在对方支架上,尽可能让植株高度保持一致,以利全期植株生育接近平衡。新株留果与春季基本相同,由于有空株,故用借枝补空来弥补。补空株的双干上各留两穗果,每穗留4~5个果,先期抽枝的强壮植株也留4穗果。

(4)其他管理:①果实膨大期追肥灌水:在第二穗果开始膨大时追施硝酸铵并结合灌水,以后土壤缺水时及时灌水2次。叶面追肥二次(喷施宝)。②及时防治病害,用药同春季。③喷防落素防治落花落果。

4.收获

前期采收红果上市,后期果园受气温低影响,成熟缓慢,把开始转红的果摘下来,用塑料薄膜包好放在温暖处催红。到10月中旬全部采收完。

病虫害防治
采取了加强放风降温排湿措施,进入结果期也是病害发生时期,晴好天气加大通风量,阴天也坚持放风,为防止漏雨染病,把棚膜破损处进行了修补。当个别植株出现病状时,及时药防,使用的农药有: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杀毒矾和植病灵,并采用两种药剂交替喷洒的方法,有效地防治了早疫病、叶霉病和病毒病的危害。为防止落花落果,花期连续喷施30毫克/千克防落素(用手携式喷雾器对着开放的花朵喷)。

湘椒16号(湘研19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16号(湘研19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259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004为母本,821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母本9004是从伏地尖与祁阳牛角椒杂交后代中分离选育出的优良材料,父本8217是从长沙地方品种常德牛角椒中用单株选育法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的优良自交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从定植到采收48天左右,前期果实从开花到采收约22天。植株较矮,株高48cm,开展度58cm,分枝多,节间密,叶色深绿。第一花着生节位10~12节。果实长牛角形,纵径16.8cm,横径3.2m,肉厚0.29cm,2或3心室,果肩微凸,果顶钝尖;果长光滑无皱,果直,商品成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重33g,果皮中等厚,空腔小,适于贮运,肉软质脆,味辣;风味好,品质佳,座果率高,果实生长快,早期产量高且稳定,较耐寒、耐热。

栽培技术要点

1.北运基地可在8~9月播种,采用遮阳网覆盖育苗,长江流域春播在10月至12月底,温室或温床育苗,667平方米用种量50~80g,2~3片真叶时假植一次,10~12片叶时定植于大田。

2.宜选择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忌连作。

3.行距50cm,株距40cm。

4.施足基肥,667平方米施猪粪5000kg,饼肥150kg,磷、钾肥各100kg,定植后至开花前追肥2次,以10%的猪粪水为好,第一批果坐稳后,可在植株行间开沟穴施复合肥,667平方米用量10kg,每次采收后均施肥一次,以稀猪粪水加钾肥或复合肥为宜,不宜偏追氮肥。

5.由于该种早熟,座果率高,故应及时采摘,防止早衰。

适宜地区
适宜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冬季作北运菜栽培。

湘椒11号(湘研9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11号(湘研9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6年

审(认)定情况199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59016907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从定植到采收46天左右,前期果实开花到采收约25天。株型紧凑,株高44cm左右,开展度51cm57cm,叶卵圆形、绿色,先端渐尖,第1l~13节着生第一朵花,果实长牛角形,纵径14cm,横径2.4cm,肉厚0.24cm,2~3心室,商品成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单果重25g,最大单果重40g。果皮较薄、肉细软,辣味浓。

产量表现

大田生产一般亩产2500Kg左右。

品质分析

Vc含量140.mg/100g鲜重,全糖含量3.1%,辣椒素为0.39%,干物质含量14.4%。

抗性

耐热性中等,较抗疫病、炭疽病,对病毒病、疮痂病抗性中等。

栽培技术要点

1.11月至12月份播种,温室育苗,3月份假植一次,4月上中旬定植,亩栽3500~4000株。

2.忌连作,苗期防治猝倒病、灰霉病、立枯病,成株期防治疮痂病、病毒病、蚜虫和烟青虫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省各地以及相同生态区种植。

湘椒2号(湘研3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2号(湘研3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2年

审(认)定情况199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8214为母本,8501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为微辣型中熟一代杂种。株高55cm左右,植株开展度65cm左右。株型紧凑、分枝多、节间短。叶为单生、互生、卵圆形,先端渐尖,叶绿色,长约9cm,宽4cm,第一花着生节位11~14节。果实牛角形,长16cm左右,横径4.5cm左右,肉厚0.4cm左右,2~3个心室。果肩平,果顶钝尖或微凹入。果面光亮,商品成熟果为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为鲜红色,平均单果重55g,最大单果重100g,果皮较簿、果肉厚、质脆、微辣、风味浓,品质上等,以鲜食为主。

品质分析

每100g鲜重含VC15Omg左右,可溶性糖含量约3.5%,辣椒素含量0.10%左右,干物质含量约10%。

栽培技术要点

1.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播种。长沙地区一般在12月份播种,温室或温床育苗,每666.7m2播种量为50~80g,2~3月份假植一次,4月定植,从定植到采收55天左右,前期果从开花到采收约25天。

2.本品种耐湿、耐热力强,耐寒力一般,不耐早,宜在远郊江河沿岸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地区作丰产栽培。

3.忌连作,每666.7m2栽2000~3000株,一般株距50cm、行距60cm。

4.本品种产量高,栽培地块应旌足基肥,666.7m2施猪粪5000kg,饼肥l00kg,磷、钾肥各50kg,定植后至开花前追2次稀猪粪水,第一批果坐稳后及每次采收后均需施追肥,采收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长沙地区处暑后可行漫灌。

5.苗期注意猝倒病、立枯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成株期注意病毒病、疮痴病、炭疽病、疫病和白绢病的防治。定植时还应注意防治地老虎,苗期和成株期防蚜虫的危害。开花结果期防治螨类、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危害。

适宜地区
宜在江河沿岸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地区作丰产栽培。

湘椒27号(湘研25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27号(湘研25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XS0062002

选育单位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辣椒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6425(21号牛角椒的变异株经多代自交选育成的株系材料)为母本,8216(湘潭晚椒中经多代单株选择而成)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青皮牛角椒品种。株高56厘米,开展度78厘米78厘米,生长势中等,分枝性中等。株型较分散,节间较长。叶绿色,卵圆形,先端渐尖,叶长8厘米,宽3.5厘米。第一花节位11~13节。果实牛角形,果长23.4厘米,横径3.6厘米,肉厚0.33厘米,单果重46克,果表光亮,商品成熟果浅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种子扁平,卵圆形,金黄色,千粒重7.0克。肉质细软,辣味中等。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在岳阳、常德、邵阳、株洲等地示范,一般亩产3500公斤,比湘研五号增产13.7%。

品质分析

果实维生素C含量151.6毫克/100克鲜重,全糖含量3.4%,辣椒素含量0.1%,干物质含量14.2%。

抗性

抗炭疽病、疮痂病,耐病毒病,耐热耐旱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沙地区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播种,亩用种量50克。

2.2~3月份假植一次,4月上、中旬定植,参考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

3.亩施粪肥5000公斤或饼肥100公斤,磷、钾肥各50公斤。

适宜地区
可在湖南省辣椒种植地区推广。

湘椒21号(湘研13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21号(湘研13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湘品审322号,川审蔬24号

选育单位 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品种来源由母本8215和父本8504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从定植至采收约48天,株高55厘米,开展度5055厘米,株型紧凑,分枝性中等,节间距中等,始花节位12~13节。果实粗牛角形,纵径16.4厘米,横径4.5厘米,肉厚0.4厘米。果肩平,果面光滑,商品成熟果为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单果重65~100克,果实微辣带甜,风味好。果皮较硬,耐贮藏运输。挂果力强,坐果率高,采收期长,长江流域春季栽培采收期可长达130天。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2100~2700千克。

品质分析

果实中含维生素C151.3毫克/100克鲜样,可溶性固形物4.1%、辣椒素0.1%、干物质11%。

抗性

抗疫病,耐病毒病和炭疽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可作早春晚熟丰产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早春栽培12月至翌年2月播种,播种量50克/亩左右,3~4片真叶时分苗1次,8~10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2.秋季栽培一般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个月苗龄即可定植。栽植行距各55厘米、株距45厘米。

3.该品种果实大,施足基肥,早施促苗肥,定植后至开花前追肥2~3次,以保证门椒、对椒坐果,防止徒长。

4.注意清沟排水,防病治虫。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尤其适宜嗜微辣地区或秋延后栽培作主栽品种。

湘椒28号(湘研23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28号(湘研23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XS0072002

选育单位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辣椒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5908(长沙光皮椒与祁阳地方干辣杂交定向选育而成)为母本,9205(国外引进F1甜椒定向选择而来)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前期果从开花至采收约29天.株高45~50厘米,开展度81厘米82厘米,生长势中等,分枝性中等。叶深绿色,长9.7厘米,宽4.6厘米。第一花节位10~12节。果实粗牛角形,2~3心室,果长12.9厘米,横径4.7厘米,肉厚0.37厘米,单果重68克,果面平滑光亮,商品成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种子扁平,卵圆形,金黄色,千粒重7.4克左右。果肉厚,微辣,丰产稳产性好。

产量表现

20002002年在湖南的长沙、衡阳、岳阳、湘潭和安徽的阜阳生产示范试验,一般亩产为3500公斤。

品质分析

果实维生素C含量156毫克/100克鲜重,全糖含量3.8%,辣椒素含量0.12%,干物质含量14%。

抗性

较抗炭疽病和青枯病,耐热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沙地区11月至次年3月播种,3月中旬至5月份均可定植,参考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

2.秋延后栽培一般7月份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中旬定植,亩栽4000~4500株,亩用种量50克。

3.亩施粪肥5000公斤或菜饼肥100公斤,磷、钾肥各50公斤。

4.成株期用20%的病毒A提早预防病毒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南省辣椒种植地区推广。

辣椒大棚育苗及栽培要点


名称辣椒大棚育苗及栽培要点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茄果类-辣椒
适宜品种
皖椒1号,湘研3号,洛椒4号及苏椒5号

栽培技术
1.育苗

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福美双与呋哺丹各10克均匀撒布在苗床5~10厘米深的营养土中,防治苗期病虫害与蚯蚓。适期播种和移苗: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年份7月10日左右出梅雨天,在这以后高温,干旱,暴雨等恶劣天气较多。故应严格掌握在7月下旬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量80克左右。床面用塑料农膜等覆盖物保湿。秋辣椒播种时,气温高发芽快,要经常检查出苗情况,及时揭去农膜以防出现高脚苗。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宜在晴天傍晚或阴天移苗,边移苗边浇定根水注意保持苗床湿润,避免忽干忽湿。在清晨用清水浇苗,以降低温度,避免大水,污水泼浇,保证秧苗适宜生长。播种和移苗后,及时采用小拱棚或搭架覆芦帘或银灰色遮阳网遮荫降温,早晨盖晚上揭,遇雨蘸塑料薄膜,避免暴雨冲砸倒苗或徒长,雨停后及时揭膜。

2.定植

施足基肥:秋辣椒在地面铺设地膜后追肥困难,因而施足基肥尤为重要。基肥应以长效有机肥为主,同时考虑N,P,K三要素的合理配比。最好选择保水、保肥、夜潮土田块种植。前茬早净地、分多次耕耘,结合耕耘分次全层施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猪粪2500~5000千克或饼肥100~200千克,氧化钾8~10千克,复合肥20~30千克,稀人粪尿1500~2000千克。这样辣椒在整个生长期中就不会出现后劲不足,营养不良现象。定植依据壮苗标准,苗龄35天,高17厘米左右,8~10片真叶刚现蕾分杈,叶色深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为害症状等,剔除病苗,杂苗、弱苗,喷杀虫剂与杀菌剂,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下午带药定植。一般竹制或钢管制拱圆型大棚宽4.5~6.0米作两畦。株行距均为35厘米,每667平方米定植约4500株,边栽边浇定植水。浇复水后及时铺设地膜保湿,促进早发秧。

3.定植后管理

此为秋辣椒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要求秋辣椒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坐果。10月下旬至11月控制适宜温度促进辣椒果实的生长,12月保温防冻到元旦春节上市。辣椒定植到大棚以后,生长前期白天气温高于30℃,这时棚膜可起遮光降温作用。有条件的最好在棚膜外覆芦帘或银灰色遮阳网遮荫降温,此时大棚应日夜通风。当白天气温稳定28℃以下时,可揭掉大棚外的芦帘或遮阳网,到了11月中旬,第一次寒流来到之前,大棚内要及时搭好小拱棚,其上覆盖农膜。夜间气温5℃时,小拱棚膜上再覆盖草帘。12月份以后,最低气温降到~2℃以下时。可在小棚上先盖一层草帘,然后盖小棚膜,再在上面覆盖草帘。这样既保温,又可防止小棚膜上的水珠滴到辣椒上产生冻害。采用这套保护设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正常年份,秋辣椒可以安全越冬。但在管理上每天都需见光,一般需在上午9时后揭小拱棚上覆盖物,下午3时盖棚。辣椒对施肥量特别是氮肥的反应很敏感。在浇水多。地温高的情况下,如果定植初期吸收过多的氮,就会出现茎叶生长过旺,引起大量落花落蕾,结果期明显推迟。因此,以复合肥水进行浇灌最宜,定植后10~15天和坐果初期各追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7~10千克。11月中旬以前,棚内应保持湿润,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之需,切忌大水漫灌和忽干忽湿。11月中旬以后,气温很低,以保持土壤和空气湿度偏低为宜,可有效防止病害和冻害发生,减少植株死亡和烂果。植株调整应注意将门椒以下的腋芽全部摘除,生长势弱的植株,第一,二层花蕾也要及时摘掉,以促进檀株营养生长,确保每株都能多结果增加产量。初霜前后(10月下旬)应摘除嫩梢、无效枝条和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果实生长。秋辣椒由于开花期气温尚高,易引起授粉受精不正常或植株生长势过旺,而造成落花落蕾,可用15~20毫克/千克2,4-D或30~50毫克/千克水溶性防落素保花保果。

病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辣椒秋延后栽培主要害虫有蝼蛄、蚜虫、甘蓝夜蛾,茶黄螨等。蝼蛄为害可采用毒饵,90%晶体敌百虫50克溶于0.8千克水中,拌和炒香的麸皮,饼肥或瘪谷1~1.5千克,密封4~5小时。于傍晚撒在苗床边缘或大棚内毒杀,效果很好。烟青虫、甘蓝夜蛾等的防治采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功夫(氯氟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于早晨或傍晚交替喷雾,4~5天喷1次,连续喷3~5次。对茶黄螨应特别注意早期防治,采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成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等于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防治效果较好。病害防治:辣椒秋延后栽培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疫病、灰霉病、疮痴病以及病毒病等。病害防治可用温汤浸种,将种子在室温下浸3~6小时,然后用55℃水浸种10分钟,冷却后备用。病毒病防治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种子可以用10%磷酸三钠浸20~30分钟,洗净后再播种。另外可分别在分苗、定植前及开花期各喷洒1次0.1%~0.3%硫酸锌与铜铵合剂混匀液。疮痂病防治采用农用链霉素液200~300毫克/千克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猝倒病、炭疽病、疫病和灰霉病防治,采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漫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湘椒10号(湘研8号)


品种名称湘椒10号(湘研8号)

分类 茄果类-甜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 (syn. C. annuum L. ) var. grossum Bailey.

审(认)定年份1996年

审(认)定情况199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5905854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晚熟,从定植到采收60天左右,前期果实开花到采收约30天。株高70厘米左右,开展度66厘米73厘米,茎秆粗壮,叶绿色、卵圆形,第13~15节着生第一朵花,果实灯笼形,纵经10cm,横经4.5厘米,果肉厚O.34厘米,2~3心室,商品青果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单果重50g左右。果皮薄、肉质脆,甜中稍带辣味。

产量表现

大田生产一般亩产3000千克左右,最高可达4000千克。

品质分析

Vc含量135.2毫克/100克鲜重,全糖2.02%,辣椒素含量为0.07%,干物质含量9.8%。

抗性

耐热、耐旱,较抗病毒病、炭疽病,抗疮痂病、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2月至次年1月均可播种,温室或温床育苗,3月份假植一次,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亩栽25002800株。

2.及时中耕除草,越夏及时灌水抗旱。

3.及时培土,防止倒伏。

4.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和灰霉病,成株期注意防治病毒病、疫病和白绢病。

5.注意防治地老虎、烟青虫、蚜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省各地以及相同生态区种植。

湘研806辣椒


品种名称湘研806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11年

审(认)定情况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湘审椒2011005

选育单位 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R9814A206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泡椒品种。果实从开花到采收约28天,生长势强,株高75厘米,植株开展度68厘米67厘米,分枝较多,始花节位11~12节,果实粗牛角形,果长16厘米,果宽5.5厘米,果肉厚0.35厘米,单果重130克。青熟果绿色,成熟果实为红色,果肩平,果肉厚,肉质脆,味微辣。植株连续结果能力强,座果率较高,采收期长。

产量表现

2008年2009年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205公斤。

抗性

耐热、较抗炭疽病和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湖南12月至翌年1月播种,采用温室或温床育苗,每亩用种量40~50克。

2.3月份假植一次,露地4月底到5月初定植,参考株行距45厘米50厘米。

3.施足基肥,勤施追肥。

4.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省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