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白菜6号(郑白4号)

2020-05-28

品种名称豫白菜6号(郑白4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90001

选育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代杂种,亲本为anl58和石43两个自交不亲和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熟一代杂交种。株高42cm左右,株幅84cm左右,外叶浅绿色,叶面少毛,最大叶长约50cm,叶宽约43cm,叶片阔倒卵圆形,叶帮白色,宽而薄且短。中球叠抱,球顶平,叶球黄白色,球高28cm左右,球径26cm左右,球形指数1.1,属矮桩叠抱型,叶球倒三角形。单球净重4.7~5.6kg,净菜率76.17%,软叶率70.68%。种子褐、黄两色各占一半,圆形、饱满,千粒重2.15g。耐霜冻性差。

产量表现:1992年河南省品种区试,亩产净菜8392kg,比对照品种豫白菜1号(CK1)增产21%,比丰抗70(CK2)增产15.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3年河南省品种区试,亩产净菜8640kg,比对照品种豫白菜1号(CK1)增产15%,比丰抗70(CK2)增产11.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3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亩产净菜9210kg,比对照品种豫白菜1号增产18.79%,199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亩产净菜7176kg,比对照品种豫白菜1号增产11.35%。 一般净菜产量为7000~7800千克/亩。

品质分析:品质佳,含可溶性固形物2.5%、总糖2.5%、蛋白质1.27%、维生素C13.29毫克/100克鲜样、粗纤维0.5%,食用风味好。

抗病性: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黑斑病,软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前亩撒施优质农家肥2000kg,垄下施复合肥25kg,高垄直播,亩用种量100g。

2. 前期三水齐苗,五水定棵,中后期地面见干见湿;浇水时,亩追施尿素10~20kg或人粪尿500~1000kg,分前、中、后期追肥。管理以促为主,一促到底。

3. 注意防治虫害。

制种技术要点:

1. 母株人工授粉繁殖原原种,子株留种繁殖原种,花期喷1%-2%的盐水溶液,亩网棚放养两箱蜜蜂,可提高结实率。

2. 杂交种以小株越冬或春播方式繁种,双亲比例1∶1,种子混收。

适宜地区
适应性广,适宜我国华中、华南、西北等地栽培。

扩展阅读

郑白5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郑白5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豫白菜8号。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利用自交不亲和系育成的早熟杂交一代白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丰产,生育期55~60天,早熟性好,包球速度快,且不宜裂球,株高38.4厘米,开展度72.4厘米,外叶10片,浅绿,叶面少毛,叶帮白色,叶球矮,桩叠抱,球高24.5厘米,球径20.3厘米,单株净菜重2.4公斤,净菜率67.4%。亩产净菜4500公斤左右。品质优良,口感好,生、熟食风味佳,叶多帮少,软叶率高。

抗性:该抗病性强,对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有较强的抗性,并抗黑斑病,品种较耐低温,抗早期抽薹。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适宜播种期为7月20日至8月25日,高垄直播,行株距为57厘米50厘米,种植密度每667平方米2300株,667平方米用种量100克,垄下施复合肥25千克,高垄直播。早熟品种,播种期早,注意多浇水,以利降温出苗,三水齐苗、五水定植,中后期地面见干见湿,浇水冲施尿素10千克或人粪尿500千克,莲座期及结球中期各一次,管理以促为主,一促到底。注意防治虫害,如夜蛾、小菜蛾、菜螟、蚜虫等。前期5~7天打一次药。也可作为春白菜种植。

适宜地区 适于河南、河北、甘肃、陕西、山东等地。

豫新4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4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韩国合抱品种的二环系与国内叠抱品种二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晚熟,生育期75天。外叶深绿色,叶上举,叶球合抱、炮弹形,球形指数1.3,单球重5~7千克,商品性好,风味品质上等。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结合了国外品种的优质性与国内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耐寒性强,收获期长。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8000~10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淮河以南地区可越冬栽培。于日平均气温26℃时播种,用种量100克/亩,定苗株、行距各60厘米,留苗量约1800株/亩。河南省8月中旬高垄直播,可延迟到1月(春节前)收获,如推迟7~10天播种,年前使叶球长到70%~80%,则可延迟到2月(春节后)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秋季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豫番茄6号


品种名称豫番茄6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豫番茄6号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是从浙江品种矮粉T中选出的具有薯叶、黄化、粉果3个隐性性状的47号株系,父本是从(多毛番茄强丰)混合花粉后代经多代自交分离筛选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87-4-3株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有限生长型,早熟,株高约60厘米,节间短,株型紧凑,6节着生第一序花,花序间隔1~2节,2~3序花封顶。粉果,单株花量大,自然坐果率高,丰产稳产。果实近圆形,幼果具绿肩,单果重约160克。果实色泽鲜艳,光滑均匀,品质及商品性状好,风味较好。畸形果、裂果率低。

产量表现

历年试验平均产量7000千克/亩,丰产田块达10000千克/亩以上。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2%,维生素C含量19.6毫克/100克鲜样。

抗性

综合抗病性强,高抗TMV(烟草花叶病毒),中抗CMV(黄瓜花叶病毒),兼抗早、晚疫病,耐叶霉病,耐低温。

栽培技术要点

1.郑州地区春季中棚栽培,于11月中旬播种育苗,翌年2月中旬定植,单干整枝,栽植密度5000株/亩。春季露地栽培,1月底至2月初播种育苗,4月中旬定植,栽植密度4000~4500株/亩。

2.春季栽培苗龄60~65天,秋季栽培苗龄35天左右,均在二叶一心期前分苗。春季低温条件下育苗,应注意加强分苗后苗床管理,以减少畸、裂果现象发生;秋季育苗应注意苗床遮阴防暴雨,避免高温干旱发生病毒病,并注意害虫的防治。

3.开花结果期使用10~20ppm的2.4D沾花,或用30~40ppm的番茄灵喷花,并注意疏花疏果。秋季育苗期高温多雨,防苗徒长,可在分苗前和分苗成活后,使用比久(B9)200倍液,或100~150ppm的PP333溶液,或用1000ppm矮壮素溶液喷洒植株,抑制徒长,促进结果。结果期用50公斤水、加1~1.55克赤霉素(920),或用400~600倍的5406细胞分裂素溶液喷洒植株,每10天一次,喷2~3次,可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果实膨大,提早成熟,能提高产量20%左右。

4.该品种丰产潜力好,果实膨大快,成熟集中,定植整地底肥应施足优质农家肥,每亩8方左右,并增施磷酸二铵每亩30~40公斤。果实膨大期追施化肥。

5.注意病虫害防治:注意对早、晚疫病及病毒病的防治,保护地应注意灰霉病、叶霉病的防治。可定期喷打扑海因、瑞毒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或速可灵防治。对棉铃虫、蚜虫、白粉虱等,可喷打敌敌畏、敌杀死、三氯杀螨醇等农药进行防治。

适宜地区
适应性较强,适宜春、秋季露地及保护地栽培,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潍白6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潍白6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2002年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审(认)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6号

选育单位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潍白六号大白菜是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相结合,通过多代选择自交系和自交不亲和系,于1996年育成的中早熟大白菜一代杂交种(亲本:东北之三早/BC43A)。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形紧凑,叶色深绿,白帮,植株高36cm,开展度45cm50cm,外叶6~7片,叶柄平展,叶面多皱,最大外叶长41.6cm,宽30.5cm,叶形指数1.36。球叶数55片,合抱,叶球炮弹形呈石榴嘴状,球高32cm,球茎22cm,球形指数1.45,球叶乳黄色,粗纤维少,生食口感好,熟食易烂,风味佳,品质优。结球紧实,平均单株重3.52kg,净菜率73.8%,球内短缩茎长2.8cm,横截面4.2cm,主根粗3.6cm。全生育期65~70天,播种至莲座期30~35天,结球初期至成熟期30~35天,充心快,上市早,整个生育期要求有效积温1320~1450℃,日照425小时。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了黑龙江省秋季大白菜区域试验,对照佳白二号,两年平均净菜亩产量为4173.3kg,比对照增产30.34%,2001年进入生产试验平均净菜亩产量为4799.6kg,比对照增产26.08%,达到审定标准。20012002年参加了山东省秋季早熟组大白菜区域试验,对照鲁白14号,两年平均净菜亩产量为4275.2kg,比对照增产28.2%,2002年进入生产试验平均净菜亩产量为4224.6kg,比对照增产42.4%,达到审定标准。

品质分析

经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测试,球叶的干物质含量为4.6%,可溶性糖1.90%,蛋白质含量1.0%,维生素C20.8mg/100g,粗纤维0.42%。达到了优质大白菜标准。

抗性

该品种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软腐病,耐寒抗抽薹。

栽培技术要点

1. 严格掌握播种期:在山东大部分地区春季露地适宜的直播期为3月底,沿海地区应延迟到4月初,阳畦或大棚育苗时间在2月底到3月初。黑龙江、吉林等东北地区可根据山东的栽培时间适当推迟30天,不能过早。否则,因累积低温时间的加长,会使大白菜通过春化阶段或不完全春化阶段造成抽薹。

2.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为避免先期抽薹,提高地温和提早收获期,无论是育苗移栽,还是直播,均要采用地膜覆盖。用宽90cm、厚0.04mm的地膜盖2行,起小高垄,垄高10cm,盖膜时要拉紧压实,以防大风揭膜和防止水分的蒸发。

3. 合理密植、精细栽培:该品种植株为上冲型,宜适当密植。以每亩栽培2800~3000株为宜。直播的在畦面内按株距40~45cm开穴播种,每穴播种6~8粒,覆土2cm然后在畦面上扣好地膜。幼苗出土后,开孔放苗,并用土把周围封严压实,防止损坏幼苗。育苗移栽的苗龄6~8片叶时即可带土移栽,定植后同样扣好地膜,并用细土封严定植孔。

4. 肥水管理:在肥水管理上应以促为主,要多施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4000~5000kg,尿素25kg,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5kg。莲座期因有地膜覆盖,既能保墒又能提高地温,一般不浇水。进入结球期后,结合追肥浇一次大水,并每亩地追尿素10kg,以后据天气和土壤墒情,每隔7~10天浇一次水,采收前一周停止浇水。

5. 防治病虫害:春季栽培大白菜病虫害较多,常发生的病害:前期有病毒病、霜霉病,后期软腐病、叶斑病,和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等。对于病害主要采取轮作,避免使用未腐熟的鸡粪等土杂肥。对于虫害,蚜虫发生用一遍净2000倍液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用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

6. 适时采收:春季大白菜采收期正值初夏温度逐步上升的季节,若不及时收获,软腐病会严重发生,同时会由生长阶段向生殖阶段转化,造成抽薹而降低品质。此时,也正进入蔬菜淡季,及时采收上市,其价格高,经济效益可观。

作早秋大白菜栽培,该品种生长期短,结球早、充心快,抗病性强。在山东省7月中、下旬播种,国庆节前后上市,结球好,价格高;8月份正常播种期播种,表现抗病性强,产量高,比一般中晚熟大白菜提前10~15天上市。作为倒茬晚的地块种植该品种,只要在9月上旬前播种,保证能正常结球成熟。在黑龙江省7月上中旬平均气温24℃为适宜播种期,在霜冻来的早的年份,其他品种结球包不好心的情况下,该品种仍能结球包心良好。田间管理同当地一般品种,要求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搭配,肥水齐攻,一促到底。

适宜地区
该品种在黑龙江、吉林省即可作为7月份秋大白菜种植,也可作为春季品种栽培,一般是4月上旬温室或大棚育苗,5月上旬定植;在山东春季是3月底4月初露地直播,5月底或6月初收获;或在7月份作秋季早熟大白菜品种种植。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等省均可作为反季节大白菜代替进口品种种植。

龙白4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龙白4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黑审菜2002010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从播种出苗到莲座叶期植株成半直立生长,莲座叶后成连心状生长直到叶球包实。植株高30厘米,株幅60厘米,幼苗期生长较慢,叶色深绿,泡褶中等,外叶较少,球叶片60片左右。结球快,矮桩牛心形,净菜率75%以上。外叶较直立,叶色深,抗病性强,耐热性好,结球快,从播种到收获生育日数60~65天,早熟矮桩结球类型品种。

产量表现

一般每亩产量6479.2公斤。

品质分析

粗纤维少,帮薄,味甜,细嫩,品质好,开锅熟,适于凉拌生食、熟食及腌渍等。

抗性

抗霜霉病、病毒病和软腐病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春种4月18~20日播种育苗,5月20日定植,6月25日收获。秋种7月中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7月下旬播种,10月上旬收获。适于垄种,株行距60厘米35厘米,适合密植,亩保苗3000株左右。春种宜选择肥力好,浇水便利的地块。秋种对地力要求不严格,一般肥力地块均可结球,亩产4500公斤,肥水充足亩产可达6000公斤。一般三铲两耥,及时防虫,如地力薄,应及时施肥、浇水。春种必须育苗移栽,其育苗应在温室中进行,室温应在12℃以上。露地定植温度也应在12℃以上。

适宜地区 适宜黑龙江省各地种植。

郑黄4号黄瓜


品种名称郑黄4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高产抗病。果实棍棒状,白刺、刺瘤中等。果实长约35厘米,深绿色,商品性好,品质脆甜,单果质量200克以上。

产量表现

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5500千克以上。

抗性

抗病、抗逆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小拱棚栽培于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春露地于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三叶一心时移栽。夏季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秋季于7月中下旬采用干子直播。

2. 栽植行距60厘米、株距25~27厘米。667平方米产量4000~5000千克。

3. 施足底肥,加强肥水管理。7节以下的侧枝全部摘掉,侧枝雌花以上留2叶摘心,根瓜宜及早采收。

4. 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春季小拱棚和春、夏、秋季露地栽培。

豫白菜11号


品种名称豫白菜11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生物技术育成的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别名豫早2号,生育期55~60天。外叶绿色,叶球白色、矮桩、叠抱,包球紧实,单球重2~3千克。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较抗抽薹。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3500~5000千克/亩以。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栽培。于平均气温13℃时播种,湖南等地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直播,覆盖地膜,用种量100克/亩,保护地栽培可适当提前。定苗株、行距各50厘米,留苗约2700株/亩。采用以促为主的管理措施,确保高产和提早上市。

2. 早秋栽培。于日平均气温26℃时播种,河南等地7月底至8月下旬高垄直播。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春季或秋季早熟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地。

豫白菜9号


品种名称豫白菜9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开封市蔬菜研究所用230和ZAD两个自交不亲和系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85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3.4厘米,开展度74.5厘米,叶色绿,叶柄白色。叶球呈倒圆锥形,纵径27.8厘米,横径24.1厘米,球叶叠抱,柔叶率59.5%,叶球重4千克左右,净菜率75.5%。品质上乘,风味佳。抗逆性强,耐贮性好。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在65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整地时施入优质有机肥3000~4000千克/亩。在河南中部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1317日。高垄直播,垄高10厘米,垄底宽45厘米,垄间距80厘米。垂直垄向按株距47~50厘米开长10厘米、深1厘米的浅沟,把种子均匀播在沟内。采取这种短条播可节省用种,用种量可降到50克。播后8~10天,若处于无雨且高温天气,要连续浇3次水以降低地温,防止高温灼根,诱发病毒的发生。9月上中旬定苗,栽植密度约1600~1700株/亩。定苗后追尿素10千克/亩。9月底进入包球期,进行1次大追肥,包球期不能缺水,要经常保持垄面湿润。11月中旬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秋大白菜生长的地区均可栽培。

豫白菜3号


品种名称豫白菜3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3年

审(认)定情况199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育期85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53厘米,开展度86厘米左右,外叶绿色,叶帮绿白;叶球叠抱,球高33.0厘米,横径25.8厘米,球形指数1.28,平均株重6~7千克。净菜率71.2%,品质佳,味甜,适宜生食或熟食。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6800~9800千克/亩。

品质分析:含可溶性固形物3.84%、维生素C19.91毫克/100克鲜样、蛋白质1.37%、粗纤维0.54%。

抗病性: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及黑斑病,耐轻度霜冻。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适宜播种期为8月1220日,11月中上旬上市,株、行距各67厘米,栽植密度15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河北、湖北、甘肃、陕西、湖南、贵州等地栽培。

豫白菜7号(豫园1号)


品种名称豫白菜7号(豫园1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7年

审(认)定情况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用游离小抱子培养产生的两个自交系635和B83配制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育期85天。外叶深绿色,叶球矮桩、叠抱、黄白色,球形指数1.4。单球重6~9千克,丰产潜力大,对肥水要求严格。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8000~12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于日平均气温25℃时播种,河南省8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株距60厘米、行距60~65厘米。属大棵高产类型,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栽植密度1500~1800株/亩。要求高水肥管理,不宜在旱薄地种植。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秋季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等地。

湘茄4号(湘杂6号)茄子


品种名称湘茄4号(湘杂6号)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选育单位 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配的茄子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95厘米,开展度85厘米,叶色浓绿,叶面有紫晕。茎秆与叶脉浅紫色。第1杂花着生于9~11节,多数为单花。果长17~19cm,果粗5.6~6.1cm,果肉白色。果实粗棒形,紫红色,光泽好,单果质量177克,风味中上等,耐热,可作春秋两季栽培,尤以秋季栽培更能表现优质高产。从定植到始收约50天,湖南省各地均可种植。

产量表现

多点试验结果每667平方米总产量2347公斤,前期产量771公斤,

抗性

较抗青枯病,抗绵疫病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秋茄专用品种。长沙地区可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露地播种,6月上旬至7月中旬定植,8月上旬至9月上旬始收,10月下旬罢园。及时防治茶黄螨、红蜘蛛和其他害虫。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省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豫白菜8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白菜8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长期55~60天,植株生长势旺,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平均,株型直立。株高约36厘米,开展度72厘米左右。外叶10片,外叶浅绿,叶面少毛,叶帮白色,叶球矮桩叠抱,球高24.5厘米,横径20.3厘米,球形指数1.21,单株净菜重2.4千克,净菜率67.4%。

产量表现:大田生产一般净菜产量为3900~6700千克/亩。

品质分析:丰产稳产性好,品质嫩,口感好,含可溶性固形物2.22%、粗蛋白质1.09%、维生素C24.1毫克/100克鲜样、粗纤维0.66%。叶帮少,软叶率64.8%。

抗病性: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黑斑病、软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适宜播种期为7月20日至8月25日。播前每667平方米撒施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垄下条施复合肥25千克。定植株行距50厘米57厘米,栽植密度2300株/亩。用种量100克。高垄直播,如育苗移栽需在5片叶前带土定植。因播种期早,苗期要注意多浇水,以利降温出苗。做到三水齐苗,五水定棵,中后期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应适当追肥,每667平方米可随水冲施尿素10千克或人粪尿500千克,莲座期及结球中期各1次,管理以促为主,一促到底。病虫害防治同一般大白菜生产,叶球紧实后即可上市销售。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山东等地作秋季早熟大白菜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