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丰8号黄瓜

2020-06-12

品种名称甘丰8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关 键 词 甘丰3号、黄瓜、杂交种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
品种来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黄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丰产、较耐低温和寡日照,在夜温8~13℃下能正常生长。高抗枯萎病,抗细菌性角斑病等。第一雌花着生在2~3节,瓜码密:果实长33厘米,果面深绿色、棱刺明显、瘤大、刺密,单果质量230克。一般667平方米产量8 3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早播、培育壮苗,苗期注意防徒长。合理密植,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400~3600株。施足基肥、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整枝落蔓,去除病叶、黄叶,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病虫害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适宜地区 适合各地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适宜在各地日光温室冬春、早春栽培和塑料大棚早春栽培品种名称甘丰8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
品种来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黄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丰产、较耐低温和寡日照,在夜温8~13℃下能正常生长。高抗枯萎病,抗细菌性角斑病等。第一雌花着生在2~3节,瓜码密:果实长33厘米,果面深绿色、棱刺明显、瘤大、刺密,单果质量230克。一般667平方米产量8 3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早播、培育壮苗,苗期注意防徒长。合理密植,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400~3600株。施足基肥、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整枝落蔓,去除病叶、黄叶,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病虫害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适宜地区 适合各地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适宜在各地日光温室冬春、早春栽培和塑料大棚早春栽培

延伸阅读

中农8号黄瓜


品种名称中农8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90006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农8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2个优质、抗病自交系211、273配制而成的优质、多抗、丰产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220厘米以上,主侧蔓结瓜,第一雌花始于主蔓4~7节,每隔3~5叶节出现1雌花。果实长棒形,果皮深绿色,有光泽,无花纹,瘤小,刺密,白刺,无棱,果长35~40厘米,横径3.0~3.5厘米,单果质量150~200克,瓜把短,质脆、味甜,品质佳,干物质含量4.55%,鲜物质VC含量10.7mg/100g,可溶性糖含量2.44%,商品性极好。667平方米产量5000千克以上。除鲜食外,也是加工腌渍优良品种。

产量表现:1992年北京市品种对比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3845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22.8%;1993年北京市品种对比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4897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30.2%;1993年山西省品种对比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4726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11.0%;1994年北京市品种对比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5033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15.5%;1994年山西省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5033kg,比对照津研4号增产15.5%;1994年北京市生产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5425kg,比对照品种津研4号增产23.5%。

抗性: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 北京地区春露地3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5月下旬至6月初始收;秋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直播,9月上中旬始收。

2. 合理密植中农8号分枝较多,不宜密植,每亩栽3500株左右,宽窄行栽培。

3. 重施底肥施充足的优质农家肥作底肥,一般每亩施有机农家肥5~10立方米,复合肥50千克左右。

4. 及时追肥 中农8号瓜条生长发育速度快,采收期要及时追肥,一般隔3天左右追肥一次,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注意粪稀水与化肥配合施用。

5. 适时采收 进入采收期后一般隔一天采收一次,盛收期可每天采收一次。不及时采收,瓜条大,易影响商品性。

6. 植株调整 植株长满架后应及时打顶,促使早发侧枝,侧枝留二叶一瓜摘心,以集中养分,促进瓜条发育。

7. 促生雌花夏秋栽培时苗期需施用100~150毫克/千克乙烯利1~2次,可促进雌花发育提高产量,特别是前期产量。

8. 防治虫害 春季遇干旱气候或秋季栽培时要及时打氧化乐果,防治蚜虫、螨类为害。

注意事项:

1. 该种子系一代杂种,不能再留种使用。

2. 夏秋季播种一定要在苗期施用乙烯利处理。

适宜地区
在我国南北方,春秋两季均可种植,特别适宜南方春秋露地栽培,北方春露地及秋棚延后栽培。

春甘1号


品种名称春甘1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早熟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定植后50天左右收获。开展度48厘米48厘米,外叶数12片,叶球紧实,圆球形,叶质嫩脆,品质优良,冬性强,耐未熟先期抽薹,单球重1.0~1.2公斤。

产量表现

亩产3500~4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于1月上、中旬播种,2月下旬分苗,3月下旬定植,每亩3500~4000株。

2. 苗期要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春化的条件而发生未熟抽薹。

3. 定植后小蹲苗2次,以控制植株生长过旺,开始包心时注意追肥。

适宜地区
适宜北方春季种植。

紫甘2号甘蓝


品种名称紫甘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以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D13为母本,以自交系ZGX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紫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从定植到收获70天左右。叶球紧实,深紫色,圆球形,不易裂球,耐贮运,球高15cm,横径15cm,中心柱长6.5cm,单球质量1.5~2.0kg。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m2产量5000kg左右,适宜春秋两季栽培。

品质分析

花青素含量547.6 mgkg-1(FW)。

抗性

耐热,较对照紫云抗TuMV和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春秋两季栽培。

沪甘2号甘蓝


品种名称沪甘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审(认)蔬菜2003第031号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品种来源不育系CM96782自交系941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9厘米左右,开展度55厘米左右,外叶深蓝色,叶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叶球近圆形,球叶淡蓝色,球高14.1厘米,球横径15.5厘米,中心柱长5.5厘米,结球性好,叶球紧实、致密,中心柱高于球高的1/2,球叶叶脉细,品质佳。抗逆性强,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抗病性,适合夏季及秋季栽培,平均单球重为0.85~1.3公斤,定植后生长至采收需要60~65天。

产量表现

作早秋栽培平均亩产为2 956.0公斤,对照夏光和夏月的平均亩产分别为2508.7公斤和2825.0公斤,亩产量平均比夏光增产17.9%以上,比夏月(日本品种)增产4.7%以上。

抗性

抗病性较强,苗期黑腐病、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1.0、13.6,而对照夏光、夏月的黑腐病和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另为24.7、13.1和32.8、26.7,抗病性与对照夏月、夏光均有显著的差异。

栽培技术要点

作夏甘蓝栽培6月至7月上旬可播种,作秋甘蓝栽培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20天左右移苗,苗龄30~35天,穴盘育苗25~30天可定植。每亩密度3500~4000株,夏季生产可适当密些。保持充足的肥水条件,生长期间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国内进行甘蓝夏季、早秋生产的省市和地区。

宁甘1号甘蓝


品种名称宁甘1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宁审菜2003001

选育单位 宁夏西吉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1989年从当地农家结球甘蓝品种中发现变异单株,采用单株选择法,于1995年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75天左右。种子圆形,深褐色,千粒重3.5~3.7克。株高40厘米左右,株幅110厘米左右,外叶数12片左右,绿色,耐脱落;球高26.5厘米左右,球径45厘米左右,叶球紧实,单株重10~15公斤,净菜重8~12公斤,净菜率75%~78%,属大平头甘蓝。外茎短,不萌发侧芽,不抽薹,不裂球,球内无花芽,叶片紧实,无大的空隙,品质优。抗寒,抗涝,抗病性强。

产量表现

2002年宁夏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072.3公斤/亩,较对照晚丰增产24.6%;2003年续试平均产量11726.2公斤/亩,较对照晚丰增产22.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899.3公斤/亩,比对照晚丰增产23.45%。2003年宁夏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036.3公斤/亩,比对照晚丰增产25.9%。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茬:应选择禾谷类作物茬口为好。

2. 育苗:3月下旬或4月初播种育苗,苗龄45天左右,5月中旬移栽定植。

3. 整地定植:垄高30厘米,垄宽50厘米,垄距40厘米,选用幅宽60厘米地膜或微膜覆盖。定植株距70厘米,定植苗1050株/亩。

4. 施肥:基施优质农家肥l万公斤/亩、磷酸二铵20公斤/亩、尿素20公斤/亩,结球始期追磷酸二铵20公斤/亩、尿素30公斤/亩,结球期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4次。

5. 灌水:及时灌足定植水,半月左右封苗口同时灌水,结球期间灌水见干见湿,一般10天左右灌一次水,收获前10天左右停止灌水。

6. 防治虫害:生长期及时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宁夏山区川水地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