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蜜桃大棚栽培

2020-06-19

名称水蜜桃大棚栽培

果树分类 核果类-桃
设施类型 塑料大棚
主要品种
水蜜桃

苗木选择与定植
(1)间伐:2~3年生的桃树冬季就要开始缩剪或间伐,一般以奇数行和奇数株为永久株行,以偶数行和偶数株为临时株。间伐后的永久栽植株,采用Y形或主干形整枝,保持株距2~3m,行距4~5m;采用自然开心形整形的保持株距3~4m,行距5~6m。

(2)配置授粉树:授粉树与主栽树的配比为1∶2,成行栽植。

(3)用矮化砧木:棚室内最好采用矮化砧木,目前我国用毛樱桃作桃矮化砧,已经成功。

(4)栽植技术:栽前按行距开挖定植沟,宽深各60~80cm,临时株可浅,40cm即可。沟内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每667m2施用4000~5000kg,磷肥30~50kg,需与有机肥一同堆沤,对土壤过于瘠薄之地,还应加施20kg硫酸铵或碳酸氢铵或尿素,并与有机肥充分拌匀。栽植时间南方宜秋栽,北方宜春栽,移栽时间不能迟于6月中旬。具体栽植技术与露地建园相同。

(5)芽苗定植:芽苗定植可以做到一年成形,二年结果,三年667m2产500kg,比常规苗栽植提早一年成形和结果。通常于秋季早栽,同时及时剪砧、除萌、摘心定干,进行薄肥勤施,加速苗木生长。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的修剪及植株管理

1.整形修剪

(1)Y形,又称两大主枝自然开心形。干高20~30cm,选配两个相对伸向行间、长势均衡的主枝,中间开心,主枝分枝角45~50,两主枝间夹角90~100,每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副主枝),第一侧枝距主干30~40cm,约距地60~80cm高,第二侧枝配于第一侧枝对面,距第一侧枝30~60cm,第三侧枝位于第一侧枝同侧,距第二侧枝60cm左右,侧枝均以背斜侧为宜,与树冠中轴夹角60~75。主侧枝上配结果枝组,但主枝背上枝组要严加控制,一要数量少,二要以小型为主,不能有大型枝组。树高控制在2~2.5m,适于株行距2~3m4~5m。

(2)纺锤形,又称自然形、主干形。干高50~60cm,树高2~2.5m,其上均衡分布10~15个结果枝组,呈上小,下大,基部又略小的纺锤状。结果枝组单轴延伸,不分叉,一律拉成90。6-7月份及时拉平结果枝组。适宜株行距2m3m。是棚室栽培桃推广的主要树形。

(3)两主枝集约化草地栽培整形。干高30~50cm,配两个分枝,当分枝生长至60cm,并有4~5个二次枝时进行摘心或短截,促生侧生分枝,树高1.3~2m,侧生分枝形成花芽结果。冬季将一个分枝回缩成短桩,另一个分枝长放不剪,使次年结果。第二年冬更新枝用于结果,长放结果枝短截成短桩更新。但单枝更新只适于早熟桃,而且有时在6月更新后会出现枯死现象。该树形适宜高密度,适宜株行距0.5m1.5~1.8m,我国目前生产上还未采用。

(4)自然开心形。干高30cm,选配3个生长均衡、方向好、角度50左右、错落着生的主枝,主枝间距10~15cm,每主枝选配2~3个侧枝,应选配背斜侧,第一侧枝距干40cm;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30cm,位于第一侧枝相对位置;第三侧枝距第二侧枝45cm,与第一侧枝同侧。适宜株行为4m5m。

2.修剪技术要点

保护地桃的修剪应坚持以夏季修剪为主,冬季修剪为辅的原则,坚持以疏枝、缓放为主,尽量少短截。

(1)夏季修剪

①萌芽后,当新稍生长到5cm左右时应进行抹芽和除萌,去除过多的芽梢和不宜结果的花芽。②当新梢长至20~30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促生二次梢,当二次稍长至20~30cm时进行第二次摘心;生长势强的枝还需进行第三次摘心,促生三、四次稍,以转化成结果枝。幼树则要结合整形要求对骨干枝进行摘心1~2次,充分利用二次枝和三次枝加速成形。③当新稍长至30cm,还未木质化时,要进行扭稍,一般的树可连续进行2次。④果实迅速膨大到成熟期,主要以改善光照和缓和枝条长势为目标,对有碍光照的强旺枝、背上直立枝、密生枝进行疏除或基部3~5个饱满叶芽进行重剪。⑤6-7月份将枝组的轴枝全部拉平,其他树形的树也要区分枝条类型,拉至需要角度。⑥果实采收,揭膜后应控制和疏除徒长枝,清理密生枝、细弱枝、重叠枝,回缩结果枝,加强采后树体管理对保护地桃的栽培十分重要。

(2)冬季修剪

①按照整形要求剪好骨干枝的延长枝。②棚室桃多采用小冠密植,结果枝组应以中小型为主。其中大枝组间距50~70cm,中枝组间距30cm左右,小枝组插空均衡安排,以互不干扰、适当多留为原则。③结果枝密度,从剪口算起相互间距10~12cm,并错开方向。长果枝剪留5~10个(对)花芽,中果枝剪留4~6个(对)花芽,短果枝剪留2~3个花芽,或者和花束状果枝一起疏弱留强而不短截。各类果枝的剪口芽必须留叶芽或复芽。

(3)其他修剪要点

新栽幼树应以加速整形为重点,同时兼顾早结果。盛果期应重点培养结果枝组,及时处理临时性辅养枝和有害大枝,包括遮光大枝、密生枝、直立枝和过高、过大的枝组。

(4)温度的要求

①桃休眠期:当温度在-23℃以下时,桃易发生冻害,花芽在-2.8℃、幼果在-1.1℃的低温下易发生冻害。北方地区11月中下旬后即扣棚盖草苫,然后通过通风调节温度,使室内保持在7.2℃以下、-2℃以上,直到通过休眠。

②升温到揭除棚膜:桃的枝叶生长适温是18~23℃,从开始升温到萌芽,室内日均温应为5~10℃,或白天在28℃以下,夜温在2℃以上;从萌芽到开花,日均适宜温度10~15℃,最低温6℃以上,最高温度24~28℃;花期适宜日平均温度为12~14℃,最低7℃,最高不超过28℃,或白天20~25℃,夜间不低于5℃;着果到果成熟适宜温度15~24℃,白天低于28℃,夜间保持15℃左右,特别是果实膨大期,要严格避免高温伤害。

定植后的设施内温,湿,光,气的环境控制与调节

1.设施环境

(1)地温

根系生长的适宜地温是18℃,受冻害的温度为-10℃;因高温而停长的温度是26~30℃。北方2月下旬到3月上旬一般露地10cm处地温平均升高4~6℃需要15~20天,保护地在早春扣棚前及早覆上地膜,很快可以使10cm处地温达到4~6℃。

(2)相对湿度

只要土壤田间持水量达20%~40%,桃树就能生长正常。桃怕水淹,生长期淹水1~2天即发生落叶,甚至死亡。桃硬核期水分过多,会使落果加重;6-8月水分过多,枝条徒长,甚至流胶,花芽分化不良;桃果成熟前15天,一般不能浇水,控制水分有利于品质的提高。

保护地内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白天多在60%~80%,夜间常达90%~95%,阴雨天湿度还要高。桃从扣棚到开花前,空气相对湿度应调控在70%~80%;开花期应保持在50%~60%;花后至果实采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以下。

(3)光照

保护地的日照时间:12月和1月最短,约为6~8小时,5-6月最长,约为11~13小时,在大棚内,光照由上向下渐减。据测定:大约棚顶照度为露地的61%,距地150cm的中间照度为露地的34.7%,近地照度仅为露地的24.5%。日光温室一般以中柱为界,最上部近棚膜处,相对光照强度为80%,距地50~150cm为60%,距地20cm处为55%。

(4)空气

二氧化碳:保护地内CO2浓度晴天可以控制在1000~1500L/L,阴天应控制在500~1000L/L。

2.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调控

(1)温度调控

①掌握时间,揭盖草苫等被覆物。如果揭苫之前室温明显高于临界温度,只要日出后就可以适当早揭。

②重视两个温度管理的关键时期,一是花期温度,要求适温是白天20~25℃,夜间不低于5℃。主要措施是:

第一,土壤封冻前在日光温室的南沿和东西墙外侧挖防寒沟,沟深40~70cm,宽30~40cm,其中填充秸秆、杂草、锯末等防冻材料,经踩实后表面撒一层薄土。

第二,保护地地面全部覆盖地膜。

第三,日光温室夜间加盖草苫,塑料大棚将草贴放于棚下四周保温。果实膨大期主要防止高温伤害。要加强白天温度监测,超过25℃时,要及时放风,一般放风时间自上午9时到下午4时。

③适当提早覆盖地膜,促使土温提早升温,既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又可提高保护地早期温度。

(2)湿度调控

具体措施是:加强通风换气,即使冬季严寒,在棚内湿度过高时,也要在中午前后打开上通风口排湿。另外严格控制浇水,最好是采收前不再浇水。

(3)光照调控

①日光温室和大棚不要建得太高,棚室越高下部光照越弱;塑料大棚南北棚向光照好于东西棚向。

②选择透光性能好的棚膜,经常清除棚膜上的污物。

③地面铺反光地膜,充分利用反射光。

④选用采光性好的树形,如Y形,并通过修剪,在整个生长季节控制徒长枝、背上直立枝、过大过高的枝组和过密枝。

⑤必要时采取人工补光措施,一般当室内辐射总量下降到100W/hm2时,就应补光。

定植后的土肥管理

(1)充分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是保护地桃施肥的基础:充分施用有机肥是改良土壤,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根本途径,同时还能满足桃树对各种营养的需求,有提高保护地CO2气体浓度、促进增产等重要作用。保护地桃基肥应在9月底到10月中旬施入,北方还可相应提早。基肥施用量为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并适当加施部分速效化肥。施肥方法可采取撒施或与沟施相结合,因桃根浅,沟施深度宜50cm左右。

(2)合理调控化肥作追肥是保护地桃栽培的主要特点:补充化肥是保护地桃栽培所必须的,按产量计算,每生产50kg桃,需施纯氮350~400g,纯磷250~300g,纯钾500g,按667m2产2000kg计算,约需尿素35kg,过磷酸钙70kg,硫酸钾40kg。保护地桃追施化肥可作如下安排:

①全年氮肥需用量40%,磷肥的80%,钾肥的40%应与基肥混合施入。

②花前施氮,约占全年用量的30%左右。

③硬核前施钾,约占全年用量的50%~60%,配施的氮、磷肥分别是全年用量的10%~15%和20%左右。

④采后,特别是花芽分化期间应补施氮,占全年用量的10%~15%。

(3)加强根外追肥:一般认为氮可在果实采收前正常喷用,大约每次间隔15~20天。硬核期到果实成熟,应该增加磷、钾肥的喷施。保护地桃枝叶娇嫩,根外追肥必须选用质量好的化肥,以免产生药害。

(4)增施CO2肥,是保护地桃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施用CO2固体肥是在桃树开花前5天左右,在行间开浅沟施,每667m2施40kg,可使棚室CO2浓度达到1000L/L,施后6天见效,高效期40~60天,有效期90天左右。施用CO2液肥应在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两个关键时期,施用浓度为600~1000L/L。而最现实的方法是通过增施大量有机肥来增加棚室内CO2气体浓度。另外配置CO2发生器,也可增加保护地内CO2浓度。

(5)增施钾肥:从吸收量看,钾是氮素的1.6倍,以果实吸收量最大,其次叶片,约占钾总吸收量的91.4%。果实钾的含量为氮的3.2倍。

(6)控制水分:①扣棚前灌一次透水,然后全面覆盖地膜,直到采收不再灌水。②采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③加强排水,特别是南方多雨地区,采用高畦栽植,建立深沟排水系统。

病虫害防治
每隔15~20天喷一次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或35%甲霜灵2000~3000倍液,连喷2次。保护地桃主要虫害是蚜虫。桃果采收揭膜后,要继续防治叶部病虫害,保护好叶片不早落,同时注意防治桃枝干上的病虫害,如流胶病和红颈天牛等。

采收及采后管理
(1)采收:生产上将桃果成熟划分成四个级别,前两个等级为硬熟期,后两个等级为完熟期。各级标准如下。

①七成熟:青熟期结束,桃果充分发育,果面基本平整,无凹凸,果皮开始由青转白或转黄,茸毛较厚。

②八成熟:果面丰满,茸毛减少,绿色减退,呈淡绿色(发白),黄桃已转黄,略青,向阳面少量着色,果肉稍硬。

③九成熟:绿色大部分褪净,黄桃全部转黄,有色品种大部分着色,均匀一致,茸毛减少,果肉有弹性,品种固有风味已表现明显。

④十成熟:茸毛脱落,果肉变软,不溶质桃弹性减弱,硬溶质桃开始发绵,溶质桃柔软多汁,易剥皮。

一般就地销售九成熟采收,远地运输销售宜八成熟采收,硬溶质桃及不溶质桃可适当晚采,而软溶质桃应适当早采。保护地桃因保护地各个部位环境条件存在差异,而导致桃成熟期也不相同,应加以区分,分批采收。

(2)采后管理:早熟保护地桃一般4-5月就已成熟采收。采后管理基本上和露地栽培桃一样,为促进花芽分化,可在花芽分化期适当补肥,包括磷肥和少量氮肥,并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要继续防治好病虫害,保护好叶片,保护好树体;要重视夏季雨涝,排水降渍;保证秋季及时施好基肥。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