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3黄瓜

2020-06-19

品种名称北京203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黄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中等。果实长30~35厘米,果面色深、亮绿,刺瘤明显,心室小,肉浅绿色,瓜把适中。品质好,畸型瓜率低。早熟性好,第一雌花节位4~5节,以后每隔2~3节出现1雌花,以主蔓结瓜为主。

产量表现:春季栽培667平方米产量可达6000千克。适宜春、秋季大棚栽培。

抗性:耐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春季栽培同一般春用黄瓜品种,无特别要求。秋季栽培需在3~4片真叶时喷施150毫克/千克乙烯利1次,以增加雌花比率。

适宜地区 长江以北地区均可栽培。

小编推荐

浙杂203番茄


品种名称浙杂203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国外引进的温室品种为材料,育成了无限生长类型早熟大红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无限生长类型。长势偏中,茎杆稍细,叶子稀疏,叶片较小,叶量偏中,有利密植。 浙杂203开花早,7~8叶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隔3叶,坐果性佳,在较低温度下座果率高,在弱光下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膨大快。果实高圆形,幼果无果肩,成熟果大红色,无棱沟,着色均匀一致,色泽鲜艳亮丽,极富光泽,单果重300克左右(1穗留3~4果时),大果可达450克以上,脐小,果皮果肉厚,裂果和畸形果极少,运输损耗率低,极耐贮运。

产量表现

亩产量可达10000公斤以上。

抗性

该品种耐低温和弱光性好,商品性和贮运性好,综合抗性好。高抗叶霉病、烟草花叶病毒病(TMV)和枯萎病,中抗青枯病、黄瓜花叶病毒(CMV),耐枯萎病,灰霉病、晚疫病发病率低,没有发现筋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浙杂203番茄新品种在长江流域及其相似气候条件地区的主要栽培季节和方法。

①冬春或早春大棚栽培:冬春栽培在8月底9月初播种,早春栽培在9月底10月初播种。苗龄40天左右定植。冬春栽培时可在露地定植,待晚上最低气温降至15度左右时建大棚覆膜保温。早春栽培时可直接将苗定植于大棚中。大棚可覆盖上顶膜,裙膜在温度下降后再盖。冬春栽培10月下旬、早春栽培在12月上中旬始收。11月底12月初后,气温下降,植株生长缓慢,要在大棚内再覆盖一层薄膜保温。冬春栽培留4穗果、早春栽培留3穗果将植株打顶越冬。来年2月底3月初气温回升,可重新留上部侧枝1个,使其继续生长,一般再留3穗果打顶。这种栽培方法产量一般可达到6000~8000㎏/亩。

②秋延后栽培:秋延后栽培一般在8月初播种,苗龄25~30天,露地按建大棚要求定植。留4~5穗果打顶。11月上旬建大棚保温,一般不必采用双层覆盖。10月中旬即可开始采收,可采收至元旦左右。这种栽培法产量一般可达5000㎏/667m2。

2.浙杂203番茄新品种在黄淮流域及其相似气候条件地区的主要栽培季节和方法:

①秋季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苗龄25~30天,定植于日光温室或大棚内,不覆盖棚膜。在10月中旬左右覆盖薄膜保温。采用单干整枝,一般留5~6穗果打顶。如播种稍晚或前期生长欠佳时可留4穗果打顶。9月中下旬可以开始采收,采至11月下旬左右结束。秋季栽培对保温要求不高,成本也相对较低;番茄植株病害轻,管理容易。

②早春栽培:10月中旬播种,苗龄50天左右,直接定植于日光温室或大棚中,采用双层薄膜外加草毡保温。3月初始收,可采收至6月上旬。早春栽培对大棚或日光温室的保温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大一些,番茄病害容易发生,对栽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高一些。山东等地多在这一季节栽培。

3.关键技术

①浙杂203前期生长速度快,植株茎杆稍细,节间短,叶子稀疏,叶片较小,叶量偏中,适合密植,定植时密度可比其他品种高10%左右。

②浙杂203长势偏中,结果性好,因此在栽培时,要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以充分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促秧苗健壮生长,坐果后应早施、勤施追肥,以充分满足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的需要,有利于四穗以上果实的连续坐果性,并可以防止前期畸形果和裂果的产生。

③浙杂203结果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用防落素、番茄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点花保果时,浓度要求比一般品种低30~40%。

④浙杂203果实高圆形,果实膨大快,纵向速度大于横向速度,必须及时疏果,一般在每穗中选留3~4个大小均匀的果实,否则容易导致畸形果和裂果的产生。

⑤浙杂203前期生长速度快,容易产生生长点转移的现象,如果采用单杆整枝,第一花穗下部的侧枝打杈不可过早,应在长至8~10厘米长时进行, 其他所有侧枝应在腋芽长至3~5厘米时进行。整枝打杈操作必须选择晴天,植株上的露水干后进行,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防止病菌的感染。

⑥该品种在较低温度下座果率高,在弱光下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膨大快。高抗叶霉病、烟草花叶病毒病(TMV)和枯萎病,中抗青枯病、黄瓜花叶病毒(CMV),耐枯萎病,灰霉病、晚疫病发病率低,没有发现筋腐病。浙杂203脐小,果皮果肉厚,裂果和畸形果极少,运输损耗率低,商品性和贮运性好。

⑦秋冬茬时要注意烟青虫和夜蛾类害虫的防治。

适宜地区
设施栽培表现极佳的大红番茄品种,极适合(保护地栽培)冬春季南方大棚和北方日光温室栽培,长江流域、黄淮、华北和东北地区及其他喜食大红果地区均可种植,也可秋季栽培和长江以南地区作高山栽培或露地栽培,长途运销栽培,是南菜北运的最理想品种。

北京球茎茴香


品种名称北京球茎茴香

分类 绿叶菜类-茴香
学名Foeniculum vulgare Mill.

选育单位 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球茎部分实际为膨大了的肥厚叶鞘抱合而成,扁球形。叶片形同小茴香,为丝状羽叶。株高65~70厘米,单个球茎重300克左右。球茎是主要食用部分,嫩叶可以做馅,香辛味浓,可用于调味、拼盘、配菜等。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日光温室栽培夏末秋初播种,播种前4~5天催芽,搭阴棚或在小棚或大棚内撒种育苗。

2. 用种量150克/亩左右,苗龄50~60天,定植前施足有机肥,栽植密度约4000株/亩,定植后80~90天采收,元旦、春节供应市场。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栽培简单、省工,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北京中花


品种名称北京中花

分类 甘蓝类-芥蓝
学名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

品种来源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以肥嫩花薹和嫩叶为食用部分,含维生素C 60毫克/100克鲜样。叶卵圆形,花薹肉质,薹高30厘米,薹叶短柄或无柄,主花薹采收后基部腋芽形成侧薹,可连续采收2~3次。种子千粒重0.4克。喜温耐寒、喜肥喜水,对土质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宜秋季和冬春季大棚、温室等保护地栽培,育苗或直播均可。

2. 育苗移栽,当苗龄25~30天、幼苗具5~6片叶时定植。

3. 直播,当幼苗具4~5片叶时间苗,栽植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

4. 生长期需水较多,一般5~7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80%~90%。

5. 施肥以基肥为主,直播后定植前施有机肥,适当加施硫酸钾,菜薹形成初期可追施1次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开花前及时采收花薹。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北京樱桃番茄


品种名称北京樱桃番茄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植株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叶片深绿、较大,主茎上8~9叶节开始着生第一花序,以后每间隔3叶节着生1花序。花序长达15~25厘米,多为单式总状花序,每序着花15朵以上,多的可达30余朵,坐果率达90%以上,果穗上着生的果实排列整齐、美观。果实圆球形,果面滑,单果重25克左右,大小均匀,整齐一致。幼果有浅绿色果肩,成熟果鲜红色,色泽鲜艳。果实圆整,不易裂果,味浓爽口,含可溶性固形物6.5%以上。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4000~5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栽植2000密度~3000株/亩。采用单干整枝。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进行长季栽培,延长采果期。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露地与保护地栽培,还适宜庭院或楼房阳台盆栽。

北京黑法兰豆


品种名称北京黑法兰豆

分类 豆荚类-菜豆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较矮,自封顶,生长势强,株高40~60厘米。分枝稍多,叶片深绿色,花冠浅紫色。嫩荚绿色,长扁条形,横切面卵圆形,喙稍长,表面有短茸毛。荚长12~15厘米,宽1.1厘米,荚壁纤维较多,缝线有纤维,每荚有种子4~5粒。种大,肾形,较圆,种皮黑色有光泽。早熟,播种后60天左右即可开始采收。耐热及抗病力较强。荚肉较厚,质略粗,含水份较多,采摘应及时,否则易老,品质下降。

栽培技术要点:在北京地区多在4月中下旬播种,行距30~35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播4粒种子,留2苗。6月中旬开始收获。一般单产每公顷15吨。

适宜地区
京郊各地均有少量种植,近十几年已很少种植。

北京80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北京80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1年

审(认)定情况199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京审菜字第3号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用782182和玉青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晚熟一代杂种,生长势旺,生长期80~85天。株型直立,株高62.7厘米,开展度70.3厘米,外叶深绿色,叶缘波状,叶面皱,叶柄绿。茸毛少。叶球拧抱,叶球绿色,高桩,直筒形,拧抱。球高45.8厘米,球径15.2厘米,球形指数3,结球紧实,单株净菜重3~3.5公斤,亩产净菜7000~8000公斤,净菜率80%。该品种可作为冬贮大白菜大量砍收前的搭配品种和冬贮品种。

产量表现:品质好,叶球含水量为95.68%,还原糖含量为1.57%,每百克鲜菜含维生素C 17.17毫克。

抗性:抗病毒病、霜霉病,适应性强,耐贮藏。


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于8月初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行距56厘米,株距43厘米。栽培时应多采用优质、腐熟有机肥,生长期不应缺水,一切管理措施要及时进行。不适合盐碱地栽培。

适宜地区 适于在北京、河北、内蒙、广西、贵州等地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