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温室栽培

2020-06-27

名称杏树温室栽培

果树分类 核果类-杏
设施类型 日光温室
环境要求
温室构造:宜采用高温冬暖式温室,东西走向,长度可根据土地条件而定,高度应高于一般菜棚。如果由菜棚改种杏树,在原棚体高度不变的基础上可改变树形进行生产。如果是新建棚,棚脊高可定在3.5~4.5m之间,北墙留有一排或两排进风孔,棚体宽窄可根据棚体高度而定,高可宽、低可窄,一般应在9~12m。可采用无支柱钢架结构,其特点是便于棚内操作,使用寿命长,但成本高;也可采用水泥支柱竹杆架式,其成本低,但寿命及使用操作上都不及钢架式。棚墙可用土堆式、砖体式等。棚内种植地面应高出棚前空地地面20~30cm,以防外来水灌入棚内,造成棚内积水而引起树体涝害。棚体内墙最好进行涂白或挂反光膜,以有利于冬季阳光的充分利用,特别是果实成熟期,有助于果实成熟和着色。

苗木选择与定植
苗木的选择

①休眠期短,应选用休眠期在500~800小时的品种,若超过1000小时则失去了早熟意义,不宜在高温温室内采用,可在低温或简易保护地采用。②坐果率高。③花败育率低。④果实品质优良,大果型。⑤抗病、抗湿。⑥生长中短枝多、长枝少,萌发性能强。⑦果实生长期短。⑧品种不宜单一。

定植

1.栽植时间

如果棚内条件许可,可在2月进行栽植。如果条件不允许,可用一小拱棚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育苗,待五一前后移入温室内。

2.栽植方式

棚内最好采用起垄式栽培,垄高于外间地面30cm,以利于树根透气和地温的提高。定植前,沿南北方向每隔2~2.5m挖一条深60cm、宽80cm的沟。施足底肥,最好使用猪圈肥,与土拌匀,填入沟底至20cm深处,注意不能让底肥直接接触苗根。

3.栽植密度

如果选用2年生苗,当年栽植,次年投产,可按4m2左右一株,南北成行,株距1.5~2m,东西每2~2.5m一行,交叉定植,2年后留一株去一株。如果选用当年生苗,次年投产,可选择1.5~2m2一株的高密度栽植方式,以后根据长势逐年稀疏。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的修剪及植株管理

(1)树型选择:根据温室的特点,树型要V型、开心型、柱型、纺锤型混用。靠近地面较低的空间要用V型、开心型,北面较高的空间要采用柱型和纺锤型。利用多种树型,使有限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形成立体结构,才会取得高产。同时要注意,不管哪个部位、哪种树型,杏树顶部有效枝距棚顶薄膜距离不应小于0.5m。

(2)结果枝组造型:因杏树的喜光性持强,要严格控制枝叶量,防止重叠遮光,防止枝组配置不当。骨干枝宜采用单轴式,在轴上配搭中小型枝组,禁止生长大枝组,因杏树结果枝寿命短,通常是一年生,二年结果或不结果,然后枯死,所以在落叶后的修剪中应特别注意轻截枝梢,以促发新梢,达到更新促壮的目的。防止光秃、内膛结果部位外移,这就需要注意复剪,促生二次、三次枝,来完善整个树体达到优质。保证母枝的适量,方能保证产量的稳定。

(3)化控技术:因棚内空间的局限性,树体不宜过大,树枝不宜过长,枝组不宜过大,枝叶不宜浓密。单靠人工修剪,用工量大、而且也很难达到要求,用化控技术代替部分人工是有效这径。化控原则是前期促长,后期控长,促进花芽饱满。花蕾现红至果实成熟,需多次喷洒优质叶面肥,如起土产、金田宝、多宝等,一是促使果实膨大,二是促使枝叶茂盛;采果后,喷施磷酸二氢钾,促使枝条成熟,促使花芽分化。根据树体的强弱,使用多效唑,用喷雾法在5-7月进行,浓度在400~800单位,喷一至二次,过旺树1000~1500单位一次即可。土使法可在3-4月进行,按树冠投影面积每平方米0.5~0.8g,过旺树0.8~1.2g,使用多效唑后,枝梢生长缓慢,叶子肥厚,枝叶缩短,枝条粗壮,花芽饱满,坐果率提高。喷洒B9时浓度在3000~4000单位,时间效果同于多效唑。在盛花期喷两次九二○,50~70单位也能有效提高坐果率。

定植后的设施内温,湿,光,气的环境控制与调节

扣棚及控温

(1)扣棚时间。既要保证花芽的充分后熟和应有的休眠期,又要打破自然条件迫使其早长。首先采用降温催眠措施,在11月底树叶落后,待气温降至7.2℃以下时进行扣棚降温。白天扣膜覆盖草帘子,晚上撤下草帘,扒开前后通风道,利用自然环境强制休眠。因树体休眠温度极限在7.2℃,高于7.2℃不休眠,树体继续呼吸活动,在7.2℃以下才停止活动进入休眠状态,以昼盖夜敞的方式,保证低温时间长一点,以达到休眠期。如果休眠期达不到,就会造成花不实、芽不壮、有花无果或花不能开放,严重影响产量,所以说休眠对树体极为重要,不能盲目提前。强制降温一般在40~50天即可,在此期间白天如果是低温天气,即低于7.2℃可不覆盖草帘子,具体要求是整个白天只覆盖高温时间,尽量让树体多接受阳光。

(2)升温、控温。升温时间一般在元月上中旬为宜,稍晚一点升温产量高于早升温。升温前5~10天先盖地膜,将地温升至13~15℃(地温测量位置是从地面向下15cm左右),先让树根活动起来,再升棚间气温。升温要缓慢进行,不能在几天内升得太高,初期白天不能超过25℃,晚上7~10℃。自扣膜至发芽,根据墒情浇1~2次水,湿度保持在80%~85%。

(3)花期控温。花期的温度决定果期的产量,过高过低都会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因此说花期是关键,关键在温度,白天不超过25℃,夜间不低于8~10℃,全日平均温度在10~15℃为宜。加大排湿措施,花期湿度在50%以下为好。棚内花期较露天要长,根据品种不同一般在8~15天,此间如遇连阴低温天气,棚体内积温不足,就要进行人工补温,用煤炉补温要注意二氧化硫中毒。同时在花期放蜂和人工授粉,以提高坐果。

(4)果实生长期的温度控制。自幼果期至果实成熟前,白天的温度要控制在30℃以下,以18~28℃为宜,晚上10~15℃。成熟期晚上的温度控制在8~10℃,有助着色;湿度控制在65%左右。在生长期间如遇连阴天,温度不足也需补温。

定植后的土肥管理

(1)施肥。杏树以基肥为主,最好采果后马上施肥,有利于后期成长和花芽肥大,9月上旬施肥对于树体营养积累大有好处。落叶后施肥易感病,不宜采用。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如鸡粪、圈肥、豆饼最好;基肥用量要占全年用肥量的80%以上。追肥以无机肥化肥为主,为满足各个生长环节的需肥量,适量追肥,次数要多,每次数量要少。追肥要做到适时,萌芽前、花前以速效氮为主;果实膨大期要追复合肥;采果后为壮树体可适当用少量的复合肥。叶面施肥是一项较好措施,可10~15天一次。

(2)浇水。一般在扣棚前浇一次,以后视墒情而定,果实膨大期浇一次水。成熟前只要不是特别干旱最好不浇水,以防引起裂果。浇水后在短期内温室湿度大,要做好及时排湿。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对杏树危害较强的常见病害有:流胶病、穿孔病、杏疔病、疮痂病,宜采用综合防治,在扣棚后发芽前用3~5度石硫合剂全树喷洒,达到洗涤状态;在修剪时清除病枝;落叶后清扫温室,在生长期可用0.3度石硫合剂喷洒,也可用石灰、硫磺粉喷粉。常规性用药如:甲托、多菌灵、多效灵、代森锌,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2.虫害

危害杏树的虫类很多,重点有:蛾类、蚜虫、卷叶蛾、各类毒蛾、介壳虫、毛虫、杏仁蜂、食心虫、棉铃虫、金龟子等。在芽前喷过石硫合剂之后,要喷一次较浓的杀虫剂,以防蚜虫为害。花期根据虫情及时用药,以灭幼脲和抗生菌药为主。绝对不能用高残留的剧毒农药和国家明令禁用的农药,以免影响果品质量,降低售价。

采收及采后管理
温室杏的成熟期在4月上中旬,比露天提早2个月上市,提前满足了人们的口味。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