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红珠番茄

2020-06-27

品种名称天正红珠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8年

审(认)定情况2008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国品鉴菜2008011

选育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98-06S598-60S5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茎杆粗壮,叶片较小,叶色浓绿,第一花序着生于7~8节,以后每隔3片叶着生1花序,花序大,复穗状。平均每序坐果30个以上。果实圆形,成熟后红色,平均果重10克左右。果皮薄,果味浓、甜,口感佳,中早熟樱桃番茄。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第七轮全国鲜食番茄品种区域试验,前期产量平均亩产782kg,总产量平均亩产4289kg;2007年生产试验,前期产量平均亩产993kg,总产量平均亩产3111kg。一般产量为3500~4000千克/亩。

品质分析

含可溶性固形物8%~9%,无土栽培者可高达9%~10%。

抗性

抗毒病及其他叶部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越冬茬、秋延迟、春早熟栽培。采用工厂化或营养土育苗,苗龄25~30天。采用大小行、小高畦方式定植,亩定植密度3000株左右。栽植密度分别进行单干或双干整枝。

2.越冬茬注意增加光照,利于果实颜色亮红鲜艳;秋延迟、春早熟注意浇水均匀,防止裂果。采用单干整枝,低温季节使用30mg/kg的防落素喷花,适当疏花疏果,每花序可留25~30个左右,及时摘除老叶、病黄叶及弱的侧枝,增加株间通风透光,利于着色。果实完全成熟后及时采收,防止裂果,不需催熟,可成串采收。

3. 坐果率注意磷、钾肥的使用。栽培期间注意提前预防斑潜叶蝇危害。

适宜地区
适宜在山东、河北、黑龙江、福建、重庆、陕西省(市)适宜地区作保护地种植。

编辑推荐

粉珠3号番茄


品种名称粉珠3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审定。

选育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CLN5915-10为母本,T98-5为父本于1999年配制的杂交一代良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粉珠3号为早熟品种,中架自封顶类型,植株高130~140cm,第7片叶着生第一花序,每隔一片叶着生一花序,主干三层花封顶,第一花序下无侧枝,结果集中,每序花平均结果13个,单株坐果数100~120个。果实长圆形,单果重13~15g,未成熟果为绿色,成熟果为粉红色,无绿色果肩,果脐小,果实匀称、整齐,表面光华亮丽,有香味,商品性好,味甜酸,品质佳。早熟、生长期短,采收期50~55天,全生育期160天左右。

产量表现

平均亩产3499kg。2002年在陕西省进行多点生产试验,产量均高于对照,平均亩产3551kg,比对照增产9.60%。

品质分析

经陕西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测定,粉珠3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8%,维生素C含量为19.5mg/100g,还原糖含量5.0%,总酸含量0.5%,糖酸比为10.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

抗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粉珠3号TMV发病率为5.46%,病情指数为4.83;CMV发病率为16.67%,病情指数为7.25,属于高抗;叶霉病发病率为46.67%,病情指数为30.56,表现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适时定植: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栽培一般于11月上旬育苗,苗龄60天左右,1月上旬定植于大棚。春季露地栽培于2月中下旬育苗,4月中旬定植于大田。秋延后栽培于7月中旬育苗,8月下旬定植。播种量根据栽培方式而定,一般亩用种量8~10g。

2. 肥水管理:施足底肥,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0kg,磷酸二铵50kg。在定植后一周施缓苗肥,第一穗果膨大时第二次追肥,采收期7~10天追肥一次,氮、磷、钾肥结合。用人粪尿作追肥时,初期施用宜稀薄,后期要浓。盛果期喷施叶面肥或其他微量元素,可提高果实品质。生长初期需水量较小,在盛果期、高温期5~7天灌水一次,但也应注意排涝。

3. 病虫害防治:粉珠3号抗病毒病较强,生育期应注重晚疫病和灰霉病的防治,保护地栽培要加强管理,及时通风,灌水严防过量,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速克灵粉剂1500倍液或多菌灵粉剂5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

4. 植株调整:粉珠3号属中架自封顶类型,生长期不需整枝,只需打掉第一花序下的侧枝,但每周需绑蔓1次。

5. 适时采收:粉珠3号果实硬度大,不必每天采收,整个采收期只需采收3次。但为了提高产量,延长采收期,一般5天采收1次较为适宜。

适宜地区
粉珠3号从2003年至今已推广到陕西各地、西北各省以及四川、云南、广西、湖南等省。

红金刚番茄


品种名称红金刚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有限生长型,生长势强,中早熟,红果,果形好,果面光,大小均匀,青果无绿肩,平均果重250~350克。果肉厚,肉质硬,耐贮运,口味酸甜适口。

产量表现

平均产量5000~7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河南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于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翌年2月上旬分苗,3月中旬定植。春季露地栽培于1月底至2月初播种育苗,3月上中旬分苗,4月上中旬定植。大棚秋延后或温室栽培于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育苗,8月下旬至9月初定植。

2.定植行距为6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用种量50克/亩。

3. 要求施足基肥,第一穗果坐齐后结合浇水,及时追肥,整个生育期追肥2~3次。

4. 双干整枝,留3~5穗果。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春夏季露地及保护地春提前、大棚秋延后或温室栽培。

绿珠豌豆


品种名称绿珠

分类 豆荚类-豌豆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品种资源研究所从国外引入优良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高约有40厘米,茎直立,分枝2~3个,单株结荚6~10个,荚长约8厘米,宽约1.3厘米,白花,绿色荚,为硬荚种。从播种到熟期70天。为早熟品种。

产量表现:嫩荚每666.7平方米产量可达600~7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豌豆适于冷凉而湿润的气候。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8℃~15℃。豌豆需水较多,但不耐涝,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中易腐烂死亡。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最适宜的土壤为有机质多,排水良好,富含磷、钾、钙的壤土。

豌豆忌连作。播种前最好晒种2~3天,以提高发芽率。北方春播一般在34月份,麦收后复种一般在8月初以前进行。南方秋播在1011月间,春播在2月份进行。作绿肥时的播种量每亩约10公斤,收种用的可稍少,晚属的品种播种量也可少一些。播种前最好结合施用磷肥并接种根瘤菌。

适宜地区 适宜北方地区栽培。

红杂12番茄


品种名称红杂12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配的罐藏与鲜食兼用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自封顶生长类型,一般着生2~5个花序后封顶。第一花序着生在第六节上,以后各花序间隔1~2片叶。普通叶,绿色,叶片舒展,生长势强。果实圆形,单果重 70~80g,幼果有浅绿色果肩,成熟果红色,着色均匀一致。果肉厚 0.8cm左右,果肉、胎座及种子外围胶状物均为粉红色。果实紧实。早熟种。

产量表现

亩产4000kg以上。 

品质分析

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番茄红素含量10.6mg/100g。

抗性

抗裂、耐压,单果耐压力6kg。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2月上旬阳畦或2月下旬温室育苗,3月下旬移植 1次,4月下旬定植露地。行株距55~60cm25~28cm,栽植密度4000~4500株/亩,支架栽培,单秆整枝,留5~6穗果摘心。

适宜地区 适宜河北、宁夏、湖北、湖南、广西、山东等地均可种植。

红杂16番茄


品种名称红杂16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2年

审(认)定情况1992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92)京审菜字第4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熟罐藏加工和鲜果远销的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65~100cm,叶浓绿色,第一花序着生在第5~6节,果实卵圆形,果面光滑,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红色,单果重55~70g。早熟品种,直播全生育期130天左右,自封顶类型。

产量表现

大田生产一般亩产4000~5000kg。

品质分析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5.2%,糖2.87%,酸0.62%,蕃茄红色素9.7mg/100g。

抗性

抗裂,耐贮运,抗烟草花叶病毒

栽培技术要点

1. 育苗移栽3月中旬播种,5月上旬定植;直播4月上旬播种。

2. 地膜覆盖栽培,亩保苗4000株左右。

3. 搭架栽培或无支架栽培,矮架密植,采用双秆方式整枝。

4. 施足底肥,适时追肥。

5. 注意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疫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全国各地栽培。

红杂20番茄


品种名称红杂20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中熟罐藏加工和鲜果远销的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135~145cm,茎秆粗壮,叶浓绿色,第8~9片叶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间隔3片叶着生一个花序,果实高圆形,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鲜红色,单果重80~100g。中熟品种,全育期150天左右,无限生长类型。

产量表现

大田生产一般亩产5000kg左右。

品质分析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5.6%,番茄红色素9.4~10.7mg/100g。

抗性

高抗TMV,中抗CMV。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露地栽培,终霜前60天左右播种育苗。晚霜结束后定植,垄作或平畦均可,地膜覆盖。

2. 高架栽培,亩栽4000~4500株。

3. 单秆整枝。

适宜地区
适宜在西北、华北、华中及华南地区栽培。

红杂25番茄


品种名称红杂25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4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94)京审菜字第5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红玛璃1408746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140~150cm,叶浓绿色,第一花序着生在第6~7节,果实卵圆形,果面光滑,幼果有浅绿色果肩,成熟果红色,单果重70.75g。果实硬度0.52kg/cm2,耐压力7.17kg/果。中晚熟品种,直播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无限生长类型。

产量表现

大田生产一般亩产5000kg左右。

品质分析

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5.0%~5.4%,番茄红色素9.6~10.0mg/100g。

抗性

耐压、抗裂、耐贮运,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3月中旬播种,5月上旬定植;直播4月上旬播。

2. 地膜覆盖栽培,亩保苗4000株左右。

3. 搭架栽培采用单秆或双秆方式整枝。

4. 施足底肥,适时追肥。

5. 注意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疫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西北、华北、华南、东北等地区栽培。

浦红968番茄


品种名称浦红968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设施栽培专用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中晚熟。果实红色,每穗留4个果,单果重160~200克,果形圆整,不易发生空洞果。具有显著的耐低温、耐弱光性能,在低温和弱光条件下能正常开花坐果。具有较好的耐贮运性。果肉厚,商品性好。可在南方地区连栋大棚进行加温或不加温栽培,亦可在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栽培。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在5000千克/亩以上。

抗性

抗病毒病、叶霉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等多种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1. 本品种具有良好的坐果性能,为保证果实的商品性,宜控制每穗果的果实数量在4个左右。

2. 在低温条件下为稳定坐果率,应进行辅助授粉,可采用振动或用激素处理。

3. 本品种适合各种设施栽培,在栽培过程栽培过程中注意肥水管理,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和果实发育。

适宜地区 适宜南方保护地栽培,也可在北方日光温室中种植。

红杂14番茄


品种名称红杂14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8年审定。

审(认)定编号(98)京审菜字第8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红1009540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第一花序着生于第6~7节,主茎一般着生3~4序花自行封顶,果实长圆形,果面光滑,幼果无绿色果肩,成熟果红色,单果重60~65g。早熟品种,自封顶生长类型,生长势较强。

产量表现

大田生产一般亩产4100kg左右。

品质分析

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番茄红素含量9.2mg/100g, pH值4.35,果实硬度0.58Kg/cm。

抗性

果实抗裂、耐压、耐储运,高抗TMV,中抗CMV。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矮架栽培,采用改良式单秆整枝,亩栽5000~5500株;无支架栽培,不整枝,不摘心,亩栽2800~3000株。

2. 花期喷防落素,保花保果。

3. 严格控制蹲苗期,防止秧苗徒长。

4. 及时喷药防治蚜虫、棉铃虫及早疫病、晚疫病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北京市春季露地种植。

浦红909番茄


品种名称浦红909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认蔬果(2003)第039号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沪番1478542。两个亲本均采用分离纯化单株选择的方法获得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中熟,果实圆形,红色,幼果无绿肩。在低温条件下能正常开花坐果(需辅助授粉)。果面光滑,果脐小,有4~5个心室,果实大小比较均匀,单果重160~220克,畸形果和裂果率低,果实商品性好。在冬季加温或保温条件下生长期达到10个月以上,果实采收期达到7个月左右。一般在第8节位着生第一花序,每花序间隔3片叶,每个花序有5~6朵花单果重在160~180克之间。果肉厚,耐运输,常温条件下,货架保存期15天以上,优果率100%。

产量表现

在南方地区不加温条件下长季节栽培产量为10000千克/亩。本品种2001年起在上海郊区连栋大棚和现代化温室中进行试种,在现代化玻璃温室中产量可达到20000公斤/666.7m2,在连栋大棚保温栽培条件下产量可达到13000公斤/666.7m2,连栋大棚春季栽培可达5500公斤/666.7m2,秋季连栋大棚栽培可达4500公斤/666.7m2。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左右。

抗性

高抗TMV、抗CMV,在温室内表现为抗叶霉病,苗期鉴定表现为抗叶霉病生理小种1、1.2、1.2.3、1.2.3.4。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栽培于11月中下旬播种,12月底至1月初带花蕾定植,栽培密度3000株/666.7m2,可采收至6、7月份。秋冬季栽培于7月上旬播种,8月初定植,附以覆盖保温可以进行秋延后栽培或越冬栽培,生长期可达10个月,采收期在6个月左右。

2.定植缓苗前后注意覆盖好棚膜,白天棚温28~30℃,夜间17~2O℃,地温不低于2O℃。以促进缓苗。缓苗后,适当降低棚温,白天22~26℃,夜间15~18℃。缓苗后要座果前,要控制浇水多次中耕,以促根控秧,防止植株旺长。单干整枝,及时打杈、绑秧。第一花序坐果前后为防止低温引起落花落果,可用30mg/kg的防落素喷花。果坐住后,适当疏花疏果,每个果穗留3~4个果。

3.第一花序的果似核桃大时,每666.7平方米随水冲施尿素15千克(或冲施腐熟的豆饼水等),尽量浇透,越冬期间一般不再浇水。越冬期间控制温度和光照,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最低夜温不低于8℃。晴天,午间温度达30℃时须通风。2月中旬至3月中旬,15天左右浇一次水,每666.7平方米冲施氮、磷、钾复合肥20千克。3月中旬之后,7~10天浇一水,每次6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钾15~20千克。

4.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内可设置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对黄色有趋性的害虫;也可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白粉虱。使用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200~250倍液在发病初期防治病毒病;使用1%农抗武夷菌素150~200倍液在发病初期防治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便用0.9%虫螨克4000倍液防治叶螨、美洲斑潜蝇、棉铃虫等,或用10%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茶黄蛾及叶螨。使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

适宜地区
本品种适合南方地区连栋大棚加温或不加温栽培,适合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目前试种表明可以推广的地区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辽宁、河北、北京等。

浦红986番茄


品种名称浦红986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中熟,红果,果实圆形,幼果无绿肩,单果重160~200克。果实商品性好,大小比较均匀畸形果和裂果率低。具有较好的耐低温、弱光性能,在低温条件下能正常开花坐果(需辅助授粉)。果肉厚,耐运输,常温条件下,货架保存期15天以上。

产量表现

在南方地区不加温条件下长季节栽培产量达到10000千克/亩,在加温条件下产量达到20000千克/亩。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左右。

抗性

复合抗病性强,高抗番茄花叶病毒病,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抗叶霉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等多种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可进行保护地长季节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栽培于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2月底至翌年1月初带花蕾定植,栽植密度3000株/亩,可采收至7月。秋冬季栽培于7月上旬播种,8月初定植,辅以覆盖保温可以进行秋延后栽培或越冬栽培,生长期可达10个月,采收期在6个月左右。

适宜地区
本品种适应性强,适合南方地区连栋大棚加温或不加温栽培,也适合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