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丹7号番茄

2020-06-29

品种名称京丹7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长椭圆形抗裂果樱桃番茄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属有限生长类型,熟性早,采收期集中。主茎6~7片叶着生第一花序,以总状花序为主,坐果习性良好。果实长椭圆或倒卵形,与目前市场上的台湾品种圣女的果形相同。成熟果色艳红亮丽,单果重8~12克,糖度高,口感好,风味浓,抗裂果,耐贮运。

适宜地区
适宜集中采摘,专为提供春节前后市场消费的保护地栽培或在海南露地栽培。

小编推荐

京丹1号番茄


品种名称京丹1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叶色浓绿,中早熟。总状及复总状花序,以复总状花序为主,每序着花10朵以上,最多达60~80朵,第一花序着生于7~9节,高、低温条件下坐果均良好。每节花序可结果15个以上,最多可坐果60个以上。果实圆形或高圆形,未成熟果有绿色果肩,成熟果为红色,传统栽培每株留3~4穗果,单果重8~12克。果味甜酸、浓郁,口感风味佳。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000~2500千克/亩,长季节周年栽培产量可达10000千克/亩。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5%,最高可达10%。

抗性

高抗病毒病,较耐叶霉病和晚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春季大棚栽培,1月中下旬温室播种育苗,苗龄65~75天,栽植密度3600~4000株/亩。秋季塑料大棚栽培,6月下旬至7月初温室播种,苗龄25天左右,栽植密度3600株/亩左右。日光温室长季栽培7月中下旬播种,苗龄约25天,栽植密度2100~2500株/亩。

适宜地区 丰产性强,适应性强,适宜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地春、秋季大棚,日光温室栽培。

京丹4号番茄


品种名称京丹4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九五期间选育出的樱桃番茄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为无限生长,生长势强,叶量适中。主茎8~9片叶着生第一花序,总状和复总状长花序,坐果能力强,每穗可结果20个以上,最多可坐果上百个。果实圆形,未成熟果有绿色果肩,成熟果为红色,单果重10克左右。口味甜酸浓郁,品质佳。

抗性

高抗病毒病和叶霉病。

京丹5号番茄


品种名称京丹5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中早熟。主茎7~8片叶着生第一花序,总状及复总状花序,坐果良好,果实长椭圆形,末成熟果有绿果肩,成熟后果色亮丽红润,每株留3~4穗果,单果重10~15克。

抗裂果,耐贮运。对各种病害有较强的耐性。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500~3000千克/亩,长季节周年栽培产量可达10000千克/亩以上。

品质分析

糖度高,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5%。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春季大棚栽培,1月中下旬温室播种育苗,苗龄65~75天,栽植密度3600~4000株/亩。秋季塑料大棚栽培,6月下旬至7月初温室播种,苗龄25天左右,栽植密度3600株/亩左右。日光温室长季栽培7月中下旬播种,苗龄约25天,栽植密度2100~25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适宜北京等地春、秋季大棚、日光温室栽培。

京丹绿宝石番茄


品种名称京丹绿宝石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京丹绿宝石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2001年选育的特色番茄一代杂交种,是保护地特菜生产中的珍稀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中熟。主茎7~8片叶着生第一花序,总状及复总状花序,坐果良好,果实圆形及高圆形,未成熟果有浅绿果肩,成熟果绿色透亮似绿宝石。每株留3~4穗果,圆形果,单果重30克左右,果味酸甜浓郁,口感好,是特色番茄中的珍稀品种。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500~3000千克/亩,长季节周年培产量可达10000千克/亩以上。

抗性

高抗病毒病和叶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

与普通大宗番茄品种基本相同,但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等保护地条件下周年栽培、供应才能充分发挥特色品种的优势,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以北京地区为例,京丹绿宝石的周年栽培技术要点为:

1.茬口与生育期安排

(1)冬春茬口:采用节能型日光温室和现代化连栋温室的设施条件较为适宜。播种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苗龄55~65天,翌年2月中旬定植,4月中旬开始采收。根据下茬农时安排,拉秧期6月下旬或7月中旬,一般每株留6~8穗果,采收期为75天或90天。

(2)春茬:一般使用单层覆盖的普通塑料大棚,也称为冷棚。播种期在1月中下旬,苗龄55-65天,3月25日左右定植,5月中旬开始采收。每株留4~5穗果,采收期50~60天,7月初或7月中旬拉秧。春棚种植番茄,育苗期间要在保温条件较好的日光温室或加温温室中进行。

(3)秋茬:设施条件与春茬使用的普通塑料大棚相同。播种期在6月中旬至7月初,苗龄25天左右。每株留4穗果,9月中旬或10月初开始采收。10月底或11月初霜冻到来前及时拉秧。

(4)秋延后:秋延后栽培使用的设施条件是普通日光温室或节能日光温室。播种期在7月中旬,苗龄25天左右,8月10日定植。每株留5~7穗果,10月底开始采收。视温室保温性能决定拉秧时间,一般在12月中下旬或元旦前后。

(5)长季节高架栽培:长季节高架番茄可以周年生长,对设施条件要求较高,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现代化连栋加温温室适合长季节高架栽培番茄。播种期在7月中旬,苗龄25天左右。11月中旬开始采收,每株留20多穗果,采收期可长达8~9个月。

2.播种量与种植密度。不同茬口、不同栽培方式的生育期长短差别较大,种植的密度也大不相同。

(1)播种量:京丹绿宝石的种子千粒重为2.8克。春、秋塑料大棚栽培,生长期短,植株高度有限,种植密度较高,每亩用种15克;秋延后和长季节栽培,生长期长,植株高大,种植密度低,每亩用种10克。

(2)种植密度:①春、秋季塑料大棚每株留4-5穗果,每亩栽植3300-3600株。②秋延后日光温室:每株留5~7穗果,每亩栽植3000株。③日光温室、连栋温室长季节栽培:每株留8~10穗果,每亩栽植2500~3000株;每株留10~15穗果,每亩栽植2200-2500株;每株留15穗果以上,每亩栽植2000~2200株(单干整枝)或1000株(双干整枝)。

3.保果措施。虽然京丹绿宝石属于樱桃番茄类型,坐果习性良好,但是为了保证坐果整齐,果实大小均匀一致,最好采用2,4-D或番茄灵等喷(蘸)花。使用的浓度要随气温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即在外界气温低时,选用说明书上指出的较高的浓度;而当外界气温高时,则应选择说明书中指出的低浓度,否则易出现药害。

4.水肥管理。多施优质有机肥很重要,一般每亩施5000~8000千克优质腐熟有机肥作底肥。苗期及定植后的管理与普通番茄品种相同。1~3穗果采收前,一般不追施化肥。第3穗果采收完后可适当追施化肥。从盛花期开始,结合防病每7-10天喷施一次钾宝、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施浓度0.3~0.5%。只要植株生长正常,叶片不显缺水,就可以不浇水,此方法可以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和口感风味。进入采收期,土壤要保持潮润,要浇小水或采取滴灌控制浇水量,以防止和减少裂果,切忌忽干忽湿和大水漫灌。

5.适时采收。虽然果实成熟时仍然为绿色,但是与未成熟时果实的绿颜色有明显不同。未成熟果表现为生绿或闷绿;而果实成熟后的绿色,则显出透亮,犹如绿宝石晶莹碧绿或微显黄绿。果实转熟时,用手轻轻挤捏,感觉有弹性或稍稍变软,此时恰是采摘适期。采摘时,最好连果蒂一起剪摘。但是与果蒂连接的果梗保留的越短就越不易刺伤其他果实。一般不提倡成穗采摘。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适宜北京等地春、秋季大棚、日光温室栽培。

京绿7号白菜


品种名称京绿7号

分类 白菜类-白菜(小白菜、油菜)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不结球白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春耐抽薹,生长期45~50天。株型半直立,束腰,植株生长势较旺,株高21厘米,开展度39厘米。叶色绿,叶面较平,叶柄浅绿色,单株重约0.25千克。抗病,品质较好,冬性强。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在20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1月下旬至2月初在温室或阳畦播种育苗,3月上中旬露地定植,栽植株、行距各15厘米,采用小拱棚或简易覆盖,5月1日前后收获。该品种也可用于秋季栽培。

注意事项

该种子不可再留种。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京椒7号(京椒1号)辣椒


品种名称京椒7号(京椒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以93-2-1-7-4-6-3为母本、93-6-5-3-10-8-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羊角椒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一代杂种。植株开展度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生长势较强。株高80厘米左右,开展度75厘米左右,始花节位8~9节。果实为羊角形,果面光滑,嫩果淡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可作红椒上市,果长21~23厘米,果宽3.0~3.5厘米,肉厚0.38厘米,平均单果质量65克左右。商品性好,肉厚腔小,耐运输。辣味适中,品质佳,连续结果性强,可作春露地及麦茬恋秋栽培,也可以作保护地长季节栽培。

产量表现

亩产25000~5000千克。

抗性

20012002年进行区域试验时田间调查发病情况,京椒1号TMV、CMV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2.4%,未发生死秧,对照(保加利亚尖椒-2)TMV、CMV的发病率分别为1.8%和4.6%,死秧率为2.3%~2.4%,京椒1号对TMV、CMV及死秧明显优于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1.北京地区保护地栽培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3月上旬定植于日光温室,3月下旬定植于大棚,露地栽培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各地区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情况灵活掌握。

2.苗床准备。苗床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水源条件好,前茬没种过辣椒、茄子、西红柿的地块。整地时要施用杀虫剂防止地下害虫。苗床长10~15米,宽1.0~1.2米,便于操作管理。

3.浸种。将种子放在55℃温水中不断搅拌至30℃停止,浸泡8~12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

4.播种。播种前先把苗床浇湿,称为浇底水。此次浇水量较多,要使7~10厘米内的土层都湿润,床土的含水量以达饱和含量的90%左右为好。但底水不能太多,因为土壤里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会造成空气缺乏,对发芽和出苗都不利,待水已渗入土中,土表稍干,耙平土面,上铺4~5厘米厚培养土,喷湿就可播种。播后覆盖0.6厘米厚的松土再适当喷水,然后在苗床上搭小拱架覆盖农膜,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5.苗床管理。为了促进出苗,出苗前苗床要维持较高的温湿度,前3天温度白天控制在28~30℃,夜间22~25℃。然后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20~22℃,苗出齐后,为防止徒长,白天控制在25℃,夜间18℃。直到3片真叶展平时,结合炼苗逐渐降低温度。幼苗经过适当的低温锻炼,可以增强抗寒性和抗病性。幼苗的土壤湿度宜偏小,当幼苗2片真叶时,如土壤干旱可用喷壶喷水,浇水的时间一般在晴天的上午,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幼苗1~2片真叶时要疏苗,去弱留壮,拔除杂草,防止拥挤互相遮荫,造成猝倒及高脚苗。

6.适期定植。北京地区及河北大棚3月下旬定植,露地栽培于4月下旬定植。采用小高畦,地膜覆盖,畦距1.2米,平均行距60厘米,穴距30~35厘米,每穴1株。每667平方米定植2800~3200株,以延长生长期和供应期。每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500~4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施肥要均匀。

7.缓苗至开花期管理。及时浇定植水,不要大水漫灌,为促进缓苗4~5天浇足缓苗水,进行中耕,疏松土壤,促进植株根系的发育。缓苗至开花期应促控结合,蹲苗不应过长,在门椒开花前,每667平方米追施硫酸铵20千克或腐熟大粪200~400千克,然后浇水,促使茎叶生长。门椒开花后严格控制浇水,防止落花落果。门椒及对椒坐住后,每667平方米追施过磷酸钙10~20千克、复合肥l0~20千克、钾肥10~20千克,施肥后立即浇水。

8.结果期管理。结果期既要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又要适度控制,门椒应及时采收,以防止赘秧。每采收3次追施有机肥一次,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施,保持土壤湿润。结果后期加强肥水管理,可出现第二次结果盛期,增加后期产量。此时要肥水齐攻,防止植株早衰,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10千克、钾肥13~25千克。

9.及时防治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等,应及早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疫病多发阶段,每7~10天喷1次药,可选用可杀得、植物链霉素或杀毒矾等。主要虫害有棉铃虫、烟青虫等,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或10.8%凯撒乳油10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等进行防治。轮换使用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平时要勤查细看,要在虫少且小时防治。天气干燥时要注意防治红蜘蛛、蚜虫等。

适宜地区 适于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保护地、露地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