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粉802番茄

2020-07-02

品种名称毛粉802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3年

审(认)定情况1993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0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GS09005-1993

选育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L857X80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晚熟一代杂交种。无限生长花序。幼果有青肩,果实光滑、圆整、美观,脐小、肉厚、不易裂果,果粉红色,单果重200克左右,果实维生素含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好。该品种控制茸毛基因的表现,属一对显性纯会致死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受遗传规律的限制,杂种群体中,有茸毛株和普通株各占一半,茸毛株有避蚜效果。

产量表现

1991-1992年参加全国番茄中熟组区试,总产量两年各列首位,比对照中蔬4号增产20%左右。

抗性

高抗TMV,耐CMV和早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宜露地和日光温室大棚栽培,播种出苗后,发现有黄色叶片的毛苗和光苗,都是假杂种,间苗或分苗时必须拔除。

2. 定植时把普通株与茸毛株分开,分别管理。为了让茸毛株为普通株起避蚜作用,定植时应栽1畦茸毛株,栽1畦普通株,采用隔畦间作的方式。

3. 适宜密度3000株/亩左右,株行距66厘米30厘米,注意疏果。

4. 该品种生长势强,植株易徒长,开花期间必须用2,4-D点花促果,每层留果4个左右。

5. 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5000kg,泼施腐熟人粪尿2500kg,每层果实膨大时追施尿素10~15kg,及时灌水,每隔10~15天用0.2%~0.5%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

适宜地区
适宜陕西、山东、湖北、北京、河北等省市保护地、露地栽培。

扩展阅读

毛粉802番茄日光温室育苗及栽培要点


名称毛粉802番茄日光温室育苗及栽培要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毛粉802

栽培技术
1.育苗

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并设置遮阴的凉棚。 ②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每隔6~7天喷1次600~1000毫克/千克助壮素,连喷2次。促使幼苗粗壮。

2.定植

选阴天或傍晚进行,严格选苗,采取高垄栽培。按行距(大行7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35~40厘米定植。每667平方米保苗3500~4000株,最后覆盖地膜。

3.定植后管理

(1)定植初期的管理

9月中下旬外界正值冷凉的气候环境。但日光温室内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应四周通风,白天保持25~27℃,夜间15℃以下。以防番茄秧苗疯长。随着外界气温下降。逐斯缩减放风量和放风时间,当气温下降至12℃时。放下围裙,停止放夜风,外界出现霜冻前(当地一般在10月20-25日前后)开始覆草苫。遇到阴天应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呼吸消耗。定植后浇足定植水,以后不再浇水,直到第一穗果实直径1~2厘米时浇催果水。浇水必须选在睛天上午。最好浇水后能有1~2个晴天,以便放风排湿。

(2)中期管理

①温度:进入冬季。夜间盖好草苫防寒,白天控制24~27℃,夜间15℃,阴雨天气尽量揭草苫,在最冷天只要温度允许,中午应短时间小放风。

②植株调整:换头整枝、摘心,当主干长出第三果穗时留两片叶摘心,促进果实膨大。同时选留第二、第三果穗下部的第一侧枝进行培养。到1月上旬留一强壮的侧枝作预备枝,另一侧枝留1穗果2片叶摘心,同时去掉基部老叶;主干上的三穗果收完后,及时从侧枝上1~2厘米处剪掉,并把侧枝扶正吊蔓,侧枝留3穗果,上面留2叶摘心。如果在侧枝第一果穗下面留第一侧枝,侧枝上留2穗果摘心。

经过三次换头、四次结果,667平方米产达15000千克以上。

③施用激素:用10~15毫克/千克2,4-D或20~25毫克/千克番茄灵保花保果。

④施用CO2:从12月上旬至2月中旬进行CO2施肥,无论硫酸加酸碳氢铵法,还是采用CO2颗粒肥料,二者效果都很好。

⑤乙烯利催熟:经催熟的果实可提早5~7天上市。方法是果实由绿转白时,用手套沾2000毫克/千克乙烯利均匀地涂在果面或果柄上,几天后就可着色,及时采摘上市。

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番茄周年栽培,发生的病害较多,主要有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灰霉病、叶霉病、脐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等,应定期及早防治。

番茄毛粉802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名称番茄毛粉802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毛粉802

栽培技术
1.育苗

7月中下旬播种,667平方米用种最30克左右。采用遮荫育苗,在温室附近建1.2~1.5米高的荫棚,宽1.5米,上盖2米宽农膜,四面通风,膜上加盖稀草苫遮荫,有条件的可用银灰色遮阳网育苗,对培育壮苗效果更佳。

为减少病害,播前用52~55℃热水浸种,并保持此温15~20分钟,之后自然降至30℃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4~6小时,捞出甩干后用湿布包好,放于25~28℃处催芽,约80%以上露芽时即可播种。

苗床中平铺10厘米厚的过筛营养土,要求腐熟有机肥与大田土各占50%,其中腐熟鸡粪10%、饼肥10%、猪粪30%,每平方米营养土加入过磷酸钙0.5千克。播前灌透水,水下渗后,薄薄地撒一层拌有苗菌敌的营养药土、撒种子后再盖一层,总覆土厚度1~1.5厘米。

幼苗出土后,中午高温时可盖草苫遮荫、其余时间揭开,进入8月份后视天气情况除去所有遮荫物,两片真叶时分苗,栽植于8厘米10厘米的塑料钵或纸筒内,也可按10厘米见方分于苗床,要求营养土厚12厘米,缓苗后,苗床内保持稳定湿度,畦面见湿见于,缺水时可用喷壶洒水。为防徒长,在3叶1心及5叶1心时各喷洒一次100~15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

苗龄50~60天,株高20厘米以上,茎粗0.5米,植株升始现蕾时定植。

2.定植

定植前333平方米温室施优质农家肥2万千克,或腐熟猪粪8000千克、深翻30厘米,整平,按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开沟,沟内施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40千克,为防徒长,施入0.5千克矮丰灵,根结线虫发生严重地区。还应穴施3%米乐尔2~3千克,将土、肥、药掺匀,按株距30~33厘米摆苗,浇足定植水后培成中行小垄,垄高10~15厘米,两小垄盖一幅100厘米宽地膜。

3.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

定植后保持较高温度,白天28~32℃,超过30℃放风,夜间18~20℃,土温最好20℃以上,缓苗后适当降温,白天22~28℃,夜间15℃左右,揭苫前10℃;进入结果期,白天25~28℃,前半夜20~15℃,后半夜15~10℃,地温保持18~20℃,最低13℃。结果期如果遇到连阴、强寒流等天气,室内温度降到5℃以下时,应采取临时加温措施,使温度升到10℃以上。

(2)加强光照

首先应选用透光率高的无滴膜,并注意及时清洁薄膜,草苫应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特别是阴天更要加强揭苫见光。另外,还可在中柱部位及东西山墙张挂反光暮,增强光照。

(3)肥水管理

定植缓苗后轻浇一次缓苗水,之后适当控水。当第一穗果坐住并开始膨大到直径3厘米时浇促果水,并随水冲施尿素15千克,硫酸钾3~5千克,以后不旱不浇,根据生长情况,可15~20天浇一水,12月至2月份采用膜下暗灌,其余时间大小畦齐浇。后期要增加浇水次数。追肥应掌握每收一穗果追一次肥,以腐熟人粪、磷酸二铵、尿素、硝铵交替使用为好,每次15~20千克,并配合适量硫酸钾,结果后期还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和0.1%~0.2%尿素结合蔬菜灵等进行叶面喷肥,以防早衰。

(4)防止落花落果

温室内温度低,因授粉受精不良易导致落花落果,开花时要用防落素或2,4-D处理,使用浓度为防落素25~50毫克/千克,2,4-D 10~20毫克/千克,温度高时浓度宜低,温度低时浓度宜高。

(5)植株调整

当番茄长到一定高度不能直立生长时要及时吊蔓,因一大茬番茄栽培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必须采取适当的整枝方式。通过实践证明,采用单干多次摘心换头整枝法能使植株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并不断结果,取得较高产量。具体操作如下:当番茄主干长有3~4穗果时留两叶摘心,留其顶部果穗下一强壮侧枝代替主干向上生长,其上再保留3~4穗果后摘心,植株其余部位的侧枝全部去除,依此类推.一般整个生育期摘心4~5次,保留15~20穗果,每穗果上保留3~4个果实,其余的及时疏去,特别是畸型花要及早去掉。采收要及时,每采收3~4穗果后都要及时打掉下部老叶并进行落蔓,落蔓时根据植株高度交叉进行,做到上平下不平,始终保持田间植株的高度一致。

病虫害防治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旦发生病虫害,要及早防治。所用药剂有早、晚疫病可用70%的代森锰锌加倍,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或50%瑞毒霉锰锌500倍,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3~4次;叶霉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70%代森锰锌600倍、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隔天喷一次、连续喷4~5次,灰霉病用50%速克灵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在沾花的药液中加0.1%的50%速克灵防病效果明显。病毒病除在育苗时及时防治蚜虫外、发病初期可用NS83耐病毒诱导剂100倍、病毒A600倍或植病灵1000倍、或1∶20~40的豆浆喷洒,有一定防效。白粉虱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加50%扑虱灵1000倍喷洒。

粉达番茄


品种名称粉达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粉达是利用国外育种材料育成的保护地专用番茄品种,母本W亲5,父本94引20后。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粉达为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较强,不易衰秧。普通叶形,第8~9叶着生第1花序,花序间隔3片叶,每花序开花4~6朵。平均单果质量184g,幼果无绿果肩,成熟果粉红色,果形圆整,果面光亮,果肉厚,耐贮运,畸形果率低,较抗裂果。

产量表现

春季保护地栽培每667m2平均产量7962 kg,长季节栽培每667m2产量可达20000kg。

品质分析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VC 271mgkg-1,糖酸比8.7,品质优良。

抗性

对病毒病、早疫病和晚疫病的抗性略优于对照中杂9号。

栽培技术要点

黄淮地区春拱棚栽培,冷床育苗11月下旬播种;温床育苗12月下旬播种,棚内温度不能持续低于8℃,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每667m2定植3800株。双层膜加草苫3层覆盖栽培,4月中旬前后上市,4穗果摘心,5月底拉秧。越冬一大茬栽培,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9月底10月初定植,每667m2定植2400株左右,翌年16月上市,多采用2穗果换头整枝栽培法,每株留12~15穗果。

适宜地区 适于河南、安徽、河北、山东等地春、秋保护地及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

霞粉番茄


品种名称霞粉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4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利用黄粉选6株系作母本,8512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霞粉。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属自封顶生长类型。一般着生2~3个花序后自行封顶。株高70~90厘米,生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在第六至第七节。该品种具有早熟特性,果实圆整,成熟果粉红色,单果重150~180克,畸形果少,平均每株可坐果20个左右。品质好,口感佳。

产量表现

丰产,每667平方米早期产量2633kg,总产量4436kg。

抗性

霞粉含有抗病基因,表现抗烟草花叶病毒,对 CMV也表现一定耐病性。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适时定植。长江流域11~12月播种育苗,苗龄60天左右。秋季栽培,应在 7月中旬播种,采用搭荫棚,营养钵育苗,苗龄25天左右。也可作为越冬栽培。

2. 选择适宜栽培方式可适当密植。一般每667平方米栽3500株为宜,采用双干整枝;若进行春季极早熟栽培,采用单穴双株,单干整枝,密度可增加到6000株左右。

3. 早期管理以促为主,使期充分发棵。花期及时用2,4-D 蘸花,以防落花,促进果实发育。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保护地早熟栽培及春秋季露地栽培。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天津、江西、上海、湖北等省种植。

粉都女皇番茄


品种名称粉都女皇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成的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生长势中等,中早熟。叶量中等,第一雌花出现在10节左右,坐果集中,果实膨大速度快,上、中、下三穗果几乎同时膨大。果实高圆或圆形,粉红色,外观艳丽,大果型,平均果重260克,果皮较厚,一般情况下不易裂果。

抗性

耐低温弱光,耐热,抗病毒病、叶霉病、青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宜保护地、露地栽培。宜选肥沃松的土壤育苗和定植,根据茬口不同及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的栽培习惯确定播种期。

2. 用种量30~50克/亩,种植密度3000~4000株/亩。单干整枝,根据栽培方式选留果穗,每穗留3~4个果。

3. 苗床土要用杀菌剂处理,育苗温度不宜过低,苗龄不宜太长,忌小老苗。

4. 定植后不宜长期蹲苗,缓苗后及时浇水追肥。

5. 该品种抗病,但仍应注意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疫病、病毒病等病害。

适宜地区
适宜各番茄种植区保护地、露地栽培。

粉都新秀番茄


品种名称粉都新秀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成的番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生长势中强,第一雌花出现在10节。坐果集中,膨果速度快。果实高圆形,粉红色,单果重300克左右,大果可达800克,外观美,肉质沙,口感好,风味极佳,厚皮硬肉,长期存放不变质、长途运输不裂果。

栽培技术要点

1. 宜选肥沃松的土壤育苗和定植,苗床土要用杀虫和杀菌剂处理。

2.根据不同的需求结合当地的栽培习惯确定播种期,用种量一般30~50克/亩,种植密度3000株/亩。

3. 早春露地栽培忌育苗过早、苗龄过长,幼苗老化。

4. 定植后不宜长期蹲苗,缓苗后及时浇水追肥,始花期防植株徒长及温度过高、过低。

5. 应注意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疫病、病毒病等病害。

适宜地区
适宜番茄种植区春、秋季大棚及露地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