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薯4号马铃薯

2020-07-07

品种名称宁薯4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1988年

审(认)定情况1988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宁夏固原地区农科所
品种来源宁夏固原地区农科所从当地兰花洋芋的自交后代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晚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120天左右。株型直立,叶深绿色,花冠浅紫色。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较深略带紫色。结薯集中,块大而整齐。休眠期长,耐贮藏。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1600公斤以上。

品质分析

食用品质优良,鲜薯干物质含量23.2%,淀粉含量15.9%,维生素C含量12.9毫克/100克鲜薯,还原糖含量1.03%,粗蛋白质含量1.42%。块茎蒸食品质佳,适口性好,适合鲜薯食用。

抗性

植株抗旱性强,较抗卷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在半干旱区,4月中旬播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500株。阴湿区以每亩播4000株为宜。

2. 齐苗后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现蕾至开花中耕3次,分层培土起垄。后期追叶面肥时混合药剂喷施,防病护叶。

适宜地区
适宜在西北半干旱、阴湿区种植。

扩展阅读

冀张薯4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冀张薯4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
品种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用卡它丁(Katadin)X恰柯薯(S.chacoense)的后代作母本,用抗疫白作父本杂交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收获9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75~80厘米,主茎粗壮,分枝数多。叶色淡绿。开花早而花期长,花冠白色,可天然结实。块茎长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浅,薯形美观,薯块大而整齐,结薯集中。适合油炸薯条的加工型品种。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鲜薯于物质含量21.6%,粗蛋白质含量1.27%,还原糖含量0.18%,维生素C含量30.5毫克/100克鲜薯。

抗性:植株田间较抗晚疫病,抗马铃薯花叶病毒病(PVX、PVY),轻感卷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时选择肥沃有水浇条件的地块,亩施优质农家肥3500公斤。一般适宜密度为每亩3300~3500株。播前催芽晒种,以确保出苗率。生长期间及早追肥、浇水和中耕,每亩迫施尿素15公斤,中耕培土3~4次。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宜肥沃疏松、有水浇条件或二阴滩地沙壤土种植。目前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坝上、内蒙古等地。

宁薯10号(早熟92—8)马铃薯


品种名称宁薯10号(早熟928)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宁审薯2003001

选育单位 宁夏固原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1992年从东农303自交果中系选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茎绿色,叶色浓绿,复叶大小中等,枝叶繁茂,生长势强,株高34.5~63.5厘米,花冠白色。主茎数一般为1~2个,单株结薯数3~5个,薯块大小中等且整齐。匍匐茎较短,结薯集中,商品薯率80%左右。薯形圆、白皮、白肉,薯皮略粗糙,芽眼浅。经宁夏农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化验分析:粗淀粉含量67.84%(干基),粗蛋白13.31%,还原糖0.6%,维生素C38.29毫克/100克。生育期90天左右,抗旱、耐瘠薄,抗病性较强,为早熟菜用型品种。

产量表现

2001年宁夏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1110.3公斤/亩,比对照宁薯8号增产5.3%;2002年续试平均鲜薯产量1086.1公斤/亩,比对照宁薯8号增产8.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98.2公斤/亩,比对照宁薯8号增产7.1%。2002年宁夏生产试验鲜薯产量1265.4公斤/亩,比对照宁薯8号增产12.9%。

栽培技术要点

1. 采用健薯切块或小整薯播种,干旱区4月下旬播种,播种密度3000~3500穴/亩;半干旱区4月中旬播种,播种密度3500穴/亩,阴湿区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密度3500~4000穴/亩。

2. 基施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亩,磷酸二铵10公斤/亩,现蕾期追施尿素5公斤/亩。中耕培土一般进行1~2次,随时拔除杂草,及时防治病虫害,并适时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宁夏宁南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阴湿区种植。

张薯6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张薯6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冀审2003001

选育单位 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张薯6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用虎头作母本,W2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78.6cm,主茎粗壮发达,植株的繁茂性较强,茎叶绿色,分枝中等,复叶肥大,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强。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平浅,结薯集中,大、中薯的生产率75.9%,生育期95~96天,属中熟品种。

品质分析:淀粉含量20.5%,干物质含量24.8%,提取率90%,白度85.5%,细度99.8%。

抗性:对PVX病毒病表现中抗,对PVY和PLRV病毒病表现抗,对真菌性病害晚疫病表现抗。1996~1997年参加河北、内蒙古、山西、华北三省区联合试验,两年比统一对照虎头增产26.5%,1997年全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推荐为国家级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土层肥厚,有机质含量2%以上,偏砂性,PH6.5,无多年生杂草和地下害虫发生的禾本科作物前茬种植。结合秋耕亩施有机肥4000kg,深耕30cm,耕后不耙耱,立土晒垡,翌春播前纵横耙耱各一次。

2.种肥处理:农家肥3000kg,马铃薯专用肥50kg,硫酸钾30kg,过磷酸钙40kg,加混4kg呋喃丹1kg敌百虫粉加水和拌积堆高温发酵6天。

3.聚垄集肥整地:将发酵的肥料按设计行距,将肥料施入垄中心,埋实肥料,垡垄高度距离地表30cm,垄脊宽35cm,聚垄后人工修整垄脊,填凹平凸,使垄型整齐一致。

4.播种密度:行距70cm,株距25cm,亩播种密度3800株。

适宜地区
张薯6号的适宜种区域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山西省雁北地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榆林、甘肃定西地区、宁夏、云南、贵州、四川省的冬春混作区。

蒙薯9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蒙薯9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年份1997年

审(认)定情况1997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1982年用543作母本、呼单81~14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熟品种,出苗到成熟98天左右。幼苗整齐,株型半直立。株高68厘米左右,分枝中等。叶片深绿,花冠粉色。单株结薯6~10块,结薯整齐,大中薯率高。块茎圆形,薯皮薯肉均为黄色,芽眼浅。食味好,耐贮藏。田间抗烂和高抗晚疫病,退化轻。

产量表现:平均亩产1600公斤左右,最高可以接近4000公斤/亩。

品质分析:品种育成地淀粉含量18.7%,适合于淀粉加工。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择岗坡、沙壤土、黑土等排水良好地块种植,亩保苗3800~4000株。

2. 耐水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淀粉含量。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合内蒙及其他省市一季作区作淀粉加工或鲜食品种使用。

乐薯1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乐薯1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青种合字第0178

选育单位 青海省乐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品种来源1975年从甘肃省永登、天祝县引进品种(原名不详)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966天,全生育期1268天。幼苗直立,绿色;株形直立,株丛繁茂,生长势强,株高80.005.34厘米;茎绿色带紫,茎横断面三棱形。叶色浓绿,叶缘平展,复叶椭圆形,互生,有4对侧小叶;托叶呈心脏形。聚伞花序,花蕾椭圆形,绿色;萼片绿色,披针形;花冠白色,花瓣尖白色,基部浅黄色。雌蕊花柱中等,柱头圆形,深绿色;雄蕊5枚呈圆柱形,黄色,无天然浆果。薯块扁椭圆形,薯肉白色,致密度紧;芽眼浅,芽眼数11~15个;结薯集中。单株产量0.750.24公斤,单株结薯数4.601.56个,单块薯重0.160.01公斤;耐旱、耐寒,耐盐碱性,薯块耐贮藏。

产量表现

水地种植亩产2500~3500公斤;中、高位山旱地种植亩产2000~2500公斤。

品质分析

薯块中淀粉含量18.01%,粗蛋白含量2.12%,还原糖含量0.408%,蒸食品味好。

抗性

抗环腐病、黑胫病,中抗晚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施肥。播前深翻整地18~20cm、667m2结合深翻施入农家肥3000~4000kg和适量化肥(以667m2计。川水地膜马铃薯,目标产量为3000kg,施入尿素10kg,磷酸二铵75kg;浅山露地目标产量为2000kg。施入尿素10kg,磷酸二铵20kg;脑山露地目标产量2500kg,施入尿素10kg,磷酸二铵20kg)。

2. 种薯处理。选用脱毒乐薯一号种薯,播前20~30天出窖。出窖后淘汰表面粗糙、龟裂、畸形、芽眼凸出、病、烂和不规则的薯块。室内摊放2~3层,在散射光下催芽,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种薯,使之发芽均匀粗壮。芽长2~3cm时切块或整薯播种。

3. 适时播种。川水地膜马铃薯3月上中旬播种。沟岔和浅山露地马铃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脑山露地马铃薯4月中下旬播种。

4. 合理密植。川水地膜马铃薯起垄按大行75cm。小行20cm。株距25cm种植,667m2保苗5000株。播后覆膜。浅山露地马铃薯行距65cm。株距25cm。667m2保苗4000株,脑山露地马铃薯按行距65cm。株距30cm,667m2保苗3500株。

5. 田间管理。

(1) 川水地膜马铃薯出苗期要随时检查,及时放苗,对缺苗穴孔及时补种或移栽。确保苗全苗齐。地膜马铃薯通常要浇冬水、齐苗水、现蕾水和开花水。浇水不宜超过垄高的一半。以后视田间植株状况确定是否浇水。保持土壤疏松潮润的状态,有利于薯块膨大生长。地膜马铃薯不需追肥。

(2) 山区露地马铃薯播种后3天内。每667m2用40%燕麦畏0.2kg,对水30~40kg均匀喷洒地面或拌毒土30~40kg均匀撒于地面后,立即交叉耙磨2次。齐苗后及时除草松土。培土2~3次。在第2次锄草时,667m2追施尿素3~5kg,促进茎叶生长。

(3) 防地下害虫可667m2用50%辛硫磷1.5kg加土25kg拌匀做成毒土,整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防治晚疫病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防治早疫病在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矾500倍液、50%甲霜铜7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防2~3次。

6. 适时收获。川水地膜马铃薯可根据市场需求。一般在6月中下旬收获。山区露地马铃薯可根据气温变化。一般在9月底10月初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青海省水地及低、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张薯7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张薯7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冀审薯2004001

选育单位 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用Yagana作母本,XY.2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形半直立,茎绿色,叶浅绿色,分枝中等,花冠蓝色,花量多,花期较长,天然结实率中等,块茎圆形,薯皮淡黄色微麻,薯肉白色,芽眼平浅呈浅蓝色,结薯较集中,大中薯率83.7%。生育期88天,为中熟品种,株高65cm。块茎较耐贮藏,适宜炸片加工。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306.6kg,比大西洋增产18.60%。20012003年大面积示范3年平均亩产1524.1kg,比对照增产15.2%,最高亩产达到3300kg。

品质分析

2003年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结果,维生素C含量12.0mg/100g,还原糖含量0.11%,淀粉含量16.2%,粗蛋白含量2.72%,干物质含量24.3%。

抗病性

抗PVY、PLRV、PVS,感PVX,耐晚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土壤准备:选择土层肥厚,有机质含量2%以上,偏砂性,pH6.5,无多年生杂草和地下害虫发生的禾本科作物前茬种植。结合秋耕亩施有机肥4000kg,深耕30cm,耕后不耙耱,立土硒垡,翌春播前纵横耙耱各一次。

2. 种肥处理:农家肥3000kg,马铃薯专用肥50kg。硫酸钾30kg,过磷酸钙40kg,加混4kg呋喃丹1kg敌百虫粉加水和拌积堆高温发酵6天。

3. 聚垄集肥整地:将发酵的肥料按设计行距,将肥料施入垄中心,埋实肥料,垡垄高度距离地表30cm,垄脊宽35cm,聚垄后人工修整垄脊,填凹平凸,使垄型整齐一致。

4. 播种密度:行距70cm,株距25cm,亩播种密度3800株。

5. 种薯处理:在适宜的播种期向前推20天种薯提前出窖,先进行暖室18~20℃催芽12~13天,待芽基催至0.5~0.7cm时,转到室外背风向阳处晒种7~8天。

6. 切种:50g以下小薯进行整薯播种,50g以上块茎切种,切种的刀具要用高锰酸钾消毒,每块母薯带1~2个芽,切块重25~30g。

7. 播种:10cm地温稳定在5℃为适宜播种期,播深12~15cm。

8. 田间管理:全苗15天后和现蕾期分两次追肥,追肥后垡垄培土2.5~3cm厚,追肥量每亩每次尿素10kg,孕蕾到盛花期田间温度为16~18℃有利块茎膨大,盛花17天50kg清水加4.5kg马铃薯专用肥加120g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防止茎叶提前木质化,提高淀粉含量。

9. 去杂去劣:进入盛花期,按品种特征特性描述两次,进入田间拔除杂株及异症株。

10. 收获:枯霜10天后收获增加块茎淀粉积累,待匐匍茎干缩与块茎脱落,表面不黏泥即可收获,采用人工挖掘,犁翻或机械收获,无论哪种收获方法都要轻拿轻放轻装,不得破坏薯皮,确保薯形完整,利于加工。

适宜地区
适宜种植区域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山西雁北地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榆林、甘肃定西地区、宁夏、云南、贵州、四川省的冬季混作区。

宁豌4号豌豆


品种名称宁豌4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宁审豆2003005

选育单位 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甘肃定西旱农中心引进的低代材料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豌豆属。幼苗、茎秆、托叶绿色,叶缘齐,生长整齐,株型半直立。株高50.0~107.4cm,花白色。主茎分枝1~3个,主茎荚层数2.0~6.8层,每层荚数1.1~3.0个,单株荚数2.0~11.9个,荚长4.7~5.3cm、荚宽1.0~1.2cm,荚刀形,每荚粒数3.1~5.0粒,千粒重164~181.8g,籽粒白色,饱满。春性,水、旱地均可种植,中熟品种,生育期71~94天。

产量表现:200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84kg/hm2,比对照当地白豌豆增产24.0%,比对照当地麻豌豆增产16.4%;200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492.5kg/hm2,比对照当地白豌豆减产12.9%,比对照当地麻豌豆减产10.3%;两年平均产量1389kg/hm2,比对照白豌豆增产5.6%,比当地麻豌豆增产3.05%。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300.5kg/hm2,比对照增产19.7%。

品质分析:籽粒水分含量13.44%,灰分2.87%,粗蛋白29.68%,粗脂肪0.80%,粗纤维5.28%。

抗性:抗寒性强,抗旱性中等,根腐病抗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选择水地或地势平坦的川旱地、山台地种植,切忌重茬和迎茬。

2. 施肥:以基肥为主,一般不追肥,施农家肥22500~30000kg/hm2,磷酸二铵150~300kg/hm2。

3. 合理密植:适宜播种量135~150kg/hm2。

4. 播期:以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为宜,但遇特殊气候可延迟到4月下旬或5月初。

5. 田间管理:及时锄草松土,防治蚜虫和鼠害。

6. 收获:茎荚变为黄白色,籽粒与荚壳分离呈本品种颜色即可收获。

适宜地区
宁南山区半干旱区水、旱地或阴湿区旱地。

备注通过审定以来,累计推广面积达667公顷。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